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合集下载

治理黄河的原理

治理黄河的原理

治理黄河的原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第五长的河流。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黄河常年面临着洪水、泥沙淤积、水位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进行了多年的努力,研究出了一些治理黄河的原理。

黄河治理的原理之一是水库调节。

水库是利用水的蓄积和释放来调节河流水位和流量的工程。

黄河流域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库,如三门峡、郑州、临汾等水库,通过调节水库的蓄水和排水,可以有效地控制黄河的水位和洪水的发生。

水库调节的原理是在河流上游蓄积水量,以平衡河流上下游的水量差异,减少洪水的发生,并在枯水期释放水量,增加下游的水量,保证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的需求。

黄河治理的原理之二是堤防加固。

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地带,土壤松软,容易发生决堤。

为了防止黄河决堤,人们在河道两岸修筑了堤防。

堤防加固的原理是通过加固堤坝的结构,增强其抗冲刷和抗决堤能力,保持黄河河道的稳定。

同时,还可以根据河道的水位变化,及时调整堤防的高度,确保黄河在正常水位范围内。

黄河治理的原理之三是河道疏浚。

由于黄河水流湍急,泥沙含量高,容易造成河道淤积。

河道疏浚的原理是通过清理河道中的泥沙和杂物,保持河道的通畅。

疏浚工程可以采用机械疏浚和人工疏浚相结合的方式,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的正常水流。

同时,还可以利用疏浚工程来改变河道的形状和地貌,减少水流的湍流,降低水流的冲击力,保护河岸和河床的稳定。

黄河治理的原理之四是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长期以来,农业活动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种植植被、恢复湿地等方式,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持水源的稳定和水质的优良。

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湿地等生态系统。

治理黄河的原理包括水库调节、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和生态修复。

这些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相互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保护和利用黄河资源,维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是指利用一系列人工工程手段来调节黄河流域的水流和沙土运移,以实现河床稳定、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一直以来都有着严重的泥沙淤积和洪水灾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修建堤坝、开展冲淤航道等措施。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程手段来进行:
•修建堤坝:通过修建堤坝,可以有效地阻拦黄河水流,形成水库,调节水位。

•开展冲淤航道:冲淤航道是指在河道中开挖和疏浚,使得水流通畅,沙土运移能力增强。

•调整水量: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水量来达到控制河流泥沙淤积和洪水灾害的目的。

•加强生态保护:在调水调沙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恢复。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水利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实现对黄河流域的水土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治理黄河的方案

治理黄河的方案
治理黄河的方案
第1篇
治理黄河的方案
一、背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泥沙淤积、水资源污染、生态退化等。为保护和治理黄河,确保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以下治理方案。
二、目标
1.恢复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2.减少泥沙淤积,保障黄河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流域内城乡供水安全。
4.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
(一)水资源保护
1.加强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2.强化流域内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率。
3.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六、监测与评估
1.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监测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控。
2.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
3.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
七、结语
本方案立足长远,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旨在通过系统治理,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细化实施计划,确保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共同为黄河的治理与保护贡献力量。
2.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污水处理: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规定标准。
(二)生态系统修复
1.生态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

治理黄河的原理

治理黄河的原理

治理黄河的原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黄土河流。

由于黄河流域地势复杂,年降水量不均匀,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泛滥,给沿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为了解决黄河的治理问题,人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程措施,形成了一套治理黄河的原理。

治理黄河的原理之一是水土保持。

黄河流域的土壤主要由黄土组成,黄土质地松散,容易被水冲刷。

为了减少土壤流失,必须采取措施加强水土保持。

例如,可以在黄河流域建设梯田,通过梯田的阶梯状排列,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流的冲刷力,防止土壤流失。

同时,还可以大规模种植防护林,通过树木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侵蚀。

治理黄河的原理之二是水库调节。

由于黄河的流量变化较大,旱季时水流稀少,丰水期时水流湍急,容易造成洪水。

为了调节黄河的水流,可以在黄河上游建设水库。

水库可以在丰水期时储存水量,减少洪峰流量,同时在旱季时释放水量,增加黄河的流量,保证下游的用水和灌溉需求。

此外,水库还可以用于发电,提供清洁能源。

第三,治理黄河的原理之三是河道整治。

黄河的河道经过长期的泛滥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河道淤积严重,水流不畅,容易形成决口。

为了保持黄河的通航能力和防洪能力,需要定期进行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可以通过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恢复河道的断面形状,增加河道的承载能力,减少泛滥的可能性。

同时,还可以修建堤防,加强河岸的固定,防止决口的发生。

治理黄河的原理之四是综合治理。

治理黄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水库调节和河道整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治理黄河的目的。

此外,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测,及时掌握黄河的水情和泥沙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可能的灾害。

治理黄河的原理是通过水土保持、水库调节、河道整治和综合治理等措施,保持黄河的安全和稳定。

这些原理的实施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工程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相信黄河的治理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沿岸地区带来更多的福祉。

河道整治的基本措施

河道整治的基本措施

第二节河道整治的基本措施天然河流中,不同类型的河段,具有不同的河道形态和演变特性,因此,河道整治措施及其工程布局也有所不同。

下面就平原河道常见的四种河型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一、蜿蜒型河段整治蜿蜒型河段形态蜿蜒曲折。

由于弯道环流作用和横向输沙不平衡的影响,弯道凹岸不断冲刷崩退,凸岸则相应发生淤长,河湾在平面上不断发生位移,蜿蜒曲折的程度不断加剧,待发展至一定程度便会发生撇弯、切滩或自然裁弯。

就防洪而言,弯道水流所遇到的阻力比同样长度的顺直河段要大,这势必抬高弯道上游河段的水位,对渲泄洪水不利。

此外,曲率半径过小的弯道,汛期水流很不平顺,往往形成大溜顶冲凹岸的惊险局面,危及堤岸安全,从而增加防汛抢险的困难。

从航运来讲,河流过于弯曲,航程增大,运输成本增大。

此外,蜿蜒型河段对于港埠码头、引水工程等都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整治。

蜿蜒型河段的整治措施,根据河段形势可分为两大类:一为稳定现状,防止其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一为改变现状,使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稳定现状措施:当河湾发展至适度弯曲的河段时,对弯道凹岸及时加以保护,以防止弯道继续恶化。

只要弯道的凹岸稳定了,过渡段也可随之稳定。

改变现状措施:即因势利导,通过人工裁弯工程将迂回曲折的河道改变为有适度弯曲的连续河湾,将河势稳定下来。

有关人工裁弯工程设计的内容,将在后面专门介绍。

二、游荡型河段整治游荡型河段在我国以黄河下游孟津至高村河段最为典型。

该河段由于河道宽浅,两岸缺乏控制工程,河床组成物质松散,洪水暴涨陡落,泥沙淤积严重,洲滩密布,汊道众多,主流摆动频繁,且摆幅较大,摆动范围平均3〜4km,最大达 7km。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势急剧变化,所造成的主要问题是:(1)河势突变,常出现“横河”、“斜河”,大溜直接顶冲堤岸,危及黄河大堤安全。

(2)滩区滚河,主流直冲平工堤段,若抢守不及,就会造成大堤决口。

(3)河势变化,造成滩地剧烈坍塌,此冲彼淤。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1. 引言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力量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利用黄河资源,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黄河上、中、下游三个主要段的治理措施进行介绍。

2. 黄河上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上游段的治理主要涉及青海、甘肃和宁夏等省份。

针对该段的治理需求和特点,制定了以下措施:•生态修复:加强草地保护和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种改良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修建梯田、沟坎以及防风带,采用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减少土壤侵蚀。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调配,改善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状况,保证河水的持续供应。

•防洪措施:在上游建设大型水库和堤防,提高防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

3. 黄河中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中游段涉及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区。

根据该段的治理需求,制定了以下措施:•河道整治:清理淤泥,加深河床,拓宽河道,提高黄河的输沙能力,减少河道淤积问题。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推行河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洪灾防治:在河道两岸修建高强度堤防,增加抗洪能力,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水生态修复: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黄河下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下游段主要涉及山东和河北等地区。

为了解决该段的治理难题,采取了以下措施:•河道整治:加强河道清理和疏浚工作,提高河流的通航能力,保证水质和水流的畅通。

•生态修复:开展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工作,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水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合理分配水量。

•防潮措施:加强防潮堤和防潮闸的修建工作,提高对潮汐和海洋入侵的防御能力。

5. 结论通过对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的介绍,可以看出,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利用黄河资源。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的技术方式分析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的技术方式分析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的技术方式分析我国中小河道淤积现象比较普遍,河道原有的调蓄洪水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有所减弱。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治理力度,其中清淤工程作为主要措施被广泛实施。

一、常规清淤方式1、干式清淤干式施工法将河道进行分段并修筑围堰,之后利用水泵将围堰范围内的河泊积水排干,将水排干之后再进行清淤施工,清淤常根据施工现场场地条件采用长臂式挖掘机开挖或人工开挖的方式沿河道两岸进行清淤。

干式清淤法的优点是清淤彻底,易于控制清淤深度,污泥浓度高,运输成本低,因而工程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是,由于需要围堰排水,对两岸护坡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施工也会对两岸已建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的损坏,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施工也需要对河道进行局部断流,因此,不适合雨季施工,也不适合不宜断流的河道施工。

由此可见,干式清淤法较为适合两岸具有一定空间且便于断流施工的小型河道清淤。

2、半干式清淤与干式清淤法类似,半干式清淤法也需要将河道进行分段并修筑围堰,区别在半干式清淤法不需要将河道积水完全排干,而是排至足够搅拌深度即可。

施工方式采用高压水枪对河底淤泥进行冲刷破坏,再采用泥浆泵将泥浆抽吸排至淤泥集中处理区。

对于河底无法冲刷破坏的渣土可采用人工清理或长臂式挖掘机开挖的方式,吊运至运渣车外运处理。

半干式清淤的优点在于清淤彻底,操作简便,便于穿过桥梁和其他河道障碍物,使用管道输送泥浆也可避免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对河道两侧居民的干扰。

缺点是高压水枪、泥浆泵、加压泵等设备耗电量大,人工费用高。

同时,施工也需要对河道进行局部断流,因此,不适合雨季施工,也不适合不宜断流的河道施工。

由此可见,半干式清淤法较为适合便于断流施工的小型河道清淤,对于两岸的操作空间也有一定要求。

3、湿式机械清淤湿式机械清淤法无需进行围堰排水,在带水环境下采用挖泥机械进行清淤施工。

根据工作装置、底盘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将典型的小型湿式机械分为下图中几类。

治理黄河的三个措施

治理黄河的三个措施

治理黄河的三个措施
近年来,黄河治理问题一直是全国关注的存在,要实现黄河治理的目标,必须采取有效的
措施。

下面是一些有助于黄河治理的有效措施。

首先,改善补给水质。

为了改善黄河水质,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黄河流域内水
环境监测系统,实施黄河下游改造工程,建设生态湿地等。

其次,改善河道治理。

为了保障黄河舒适地游憩,我们可以建设黄河流域内的湿地,以及
改善河流自然状态,让黄河可以自然流动,以减少污染。

最后,强化防洪和应急预案。

黄河受到洪水的影响比较大,为了建立黄河流域内的防洪体系,我们应该改善和改进河道堤坝和消能湖,并加强及时的警报系统,以确保安全。

以上就是针对黄河治理的三个措施。

黄河治理工作是复杂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来努力。

我们有责任捍卫黄河,将它变成一条洁净的大河,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的经济需求,而且也
能使它生态健康,留给子孙后代一片美丽的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04-11T16:33:54.4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卢建军
[导读]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
(东平湖管理局东平黄河河务局,山东东平 271513)
[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关键词]河道整治;措施;防洪工程;水利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河道整治作为一种纯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因治理而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

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
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价值。

河道整治的侵蚀控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用地不受洪灾;二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丧失。

河道整治可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由于河流破坏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冲滩塌岸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稳定滩涂、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使滩区及高岸的居民安居乐业,可以基本保障河两岸的人民安全定居,有利于改善两岸各种大、中、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常见的河道整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防洪工程。

加强河、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为中枢,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

继续加强建设以关田、铅厂二个圩镇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

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文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二、水利建设。

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灌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按照水利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水力发电项目,使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开口堤的修建。

开口堤是在堤防的上游按一定标准设防,头部以下堤防高度逐渐降低,尾部不建堤,这样洪水就从尾部慢慢淹入区内滞纳洪水,可防止洪水从堤防头部进入保护区毁坏农田;洪水退后,保护区内洪水及时从尾部开口处排出,开口堤宜布置在干流区与河源区衔接段,还可与蓄滞洪区的布设相结合。

这一技术的推广着眼于减少干流区洪水损失,进一步提高干流区的防洪能力。

四、堤防上设置溢洪堰。

堤防上设置溢洪堰是指在封闭式堤防上选择一段,将其设计成允许洪水漫溢的堰坝,堰顶高程与规划防洪水位齐平,当遇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从溢洪堰溢入堤防保护区。

这样既可起到超标准洪水的滞洪,降低外口水位,保护重要城镇等设施安全,又可平衡两侧水位,起到保护堤防安全,减少水毁工程的作用。

五、防洪排涝。

根据滨海平原河网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

另外,滨海平原河网河流与独流入海河流治理最大不同之处是:除了要考虑排涝的效果之外,还必须考虑航道、河网水面率、调蓄供水作用和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需求。

为此,在河道规划方面,有必要实施新河开挖、拓宽、疏浚;对侵占河道的设施如违章建筑、鱼栅、桥涵等进行清障,实现一定河网水面率,保证通航及涝水通畅。

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

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七、疏汲河床,清除底泥。

城市河流不但河水严重污染,而且河流底泥也受严重污染。

底泥中含有重金属、有机质分解物和动植物腐烂物,因此即便其他水污染源能以控制,但底泥仍可使河水二次污染。

作者简介:卢建军(1968—),男,山东梁山人,河道修防工技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