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花的学校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花的学校说课稿新人教版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安排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拓展成果,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内容逻辑关系
①知识点:
-描述花朵特点的词汇:鲜艳、芬芳、绽放、含苞待放等。
-表现花朵生长过程的句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经过细心的照料,花朵逐渐绽放出美丽的姿态等。
-花朵的文化背景和生长习性:了解不同花朵的象征意义,如玫瑰代表爱情,梅花象征坚强等。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语文知识描绘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然美、分析表达方式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对自然美的感知与表达。通过学习《花的学校》,引导学生发展观察细节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使其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进一步,强化文化认同,让学生在欣赏大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检测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将进行以下当堂检测:
1.描述花朵: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朵,用本节课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2.花朵生长过程:请同学们用所学的句型描述一种花朵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的过程。
3.花朵文化:请同学们分享一种花朵的象征意义或相关故事。
4.诗歌创作:请同学们尝试创作一首关于花朵的诗歌,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汇和句型。
在同学们完成检测后,我将进行现场批改和点评,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针对同学们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我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花的学校》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读后感

《花的学校》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读后感

《花的学校》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

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说课稿第1篇】《花的学校》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考官上午好,我是本场小学语文第一组的04号考生,接下来我将与各位考官分享我对《花的学校》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花的学校》,这是一首诗,来自于印度诗人泰戈尔,作者泰戈尔在诗中动用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大篇幅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例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花孩子在学校里玩游戏、做功课、罚站墙角”、“花孩子放假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等画面,作者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写成了花孩子,比如写到了“花孩子在跳舞、狂欢”,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学习完这篇课文能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童趣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其次,学习完二年级课程的学生步入三年级应是处于初步接触习作的阶段,体会习作也是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本篇课文篇幅较短,句子生动形象,以“学校”这一贴合学生群体的场所出发,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共感,有利于达成“体会习作乐趣”的目标。

接着,我来谈一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

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低年段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目前已经能够朗读、默读课文,并且可以分辨字词结构等。

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为旺盛,比起抽象化的事物,更易理解实际、具体化的事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多地使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且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充分了解了教育媒介以及被教育者的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结合课程目标、教材要求以及学情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读“荒、笛、罚、假、裳”5个生字。

2. 识记“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13个生字。

3. 流利朗读全诗。

4. 初步了解作者泰戈尔。

过程与方法: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走过荒野,吹着口笛”、“互相碰触,拍着大手”等关键词句。

1.2新人教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说课稿(2018年7月第1版)

1.2新人教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说课稿(2018年7月第1版)

花的学校说课稿(一线教师纯手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花的学校》,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花的学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

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

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

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二、教法和学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三、教学过程四、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我首先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接着跟学生说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花的学校》,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题,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 花的学校》说课稿

《 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学校》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花的学校》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花的学校》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诗,作者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教学目标包括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指定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同时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二、说学情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花的学校》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其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花的学校》中的主题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所营造的奇妙世界。

难点: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所营造的奇妙世界。

五、说教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回答,说话练习: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3、展示绘画,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4、学生活动: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七、说板书设计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泼、可爱。

八、说教学反思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因而教学重点可以放在感情朗读课文上。

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学校说课稿一、说教材《花的学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由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所著。

本文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本文主要描绘了一所充满神奇和欢乐的花的学校,各种花卉在校园里竞相绽放,宛如一个个快乐的孩子。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通过对花卉的描绘,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绘了花的学校的环境,展现了花卉们快乐的生活。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描述了花卉们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他们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情景。

第三部分(6自然段):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学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会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2)珍惜美好时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提高表达能力。

(2)如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学校说课稿一、前言1.1 概述本次说课稿将介绍我设计的一堂关于花的学校教育课程,主要面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学习有关花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对花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将通过展示、讲解和互动的方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1.2 教学目标通过参与本次课程,学生应能够: - 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掌握常见的花卉种类和特征; - 学习如何种植和护理花卉; - 培养对花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种植和护理花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花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准备一些美丽的花朵作为教学道具,并放在课堂桌子上展示。

同时,我会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花?”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我希望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花的重要性。

2.2 讲解花的基本知识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PPT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并通过图示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互动,提问他们对花的各个部分的认识,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3 学习常见的花卉种类和特征在这一环节,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花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对不同花卉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对花卉的辨识能力,并引导他们发现花卉的美丽和价值。

2.4 学习如何种植和护理花卉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种植和护理花卉的过程,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花卉种子,并让他们选择一种进行种植。

然后,我会向学生讲解种植的步骤和技巧,并引导他们逐步进行实际操作。

在护理花卉的部分,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并要求他们制定自己的护理计划。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学会基本的种植和护理技巧,并培养对花卉的责任感和耐心。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篇《花的学校》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描绘摄影师小威利与他的花朋友们在花的学校中的欢乐生活,展现了花儿的智慧和与人类共同学习的情感。

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学生能够掌握花的学校中的花儿们的特点和学习内容。

•学生能够理解花的学校象征着希望与智慧,学会珍惜身边的生活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弘扬保护环境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友爱精神,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花的学校的特点和学习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并能理解其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课前准备,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花朵,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花的特点和学习内容。

2. 导读课文(5分钟)老师可以简要介绍课文《花的学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们独立阅读课文,并标注不理解的词汇。

老师可以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4. 集体讨论(15分钟)学生们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对课文的感受分享给全班同学,并由老师带领进行讨论。

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花儿们的特点、学习内容以及花的学校所象征的意义。

5. 文本分析(10分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6. 呈现课文(20分钟)老师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课文,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模仿花儿们的方式和语气来表演课文。

7. 合作学习(15分钟)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花的学校背后的智慧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的学校
【说课稿】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

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

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

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说明。

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

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温馨提示
以下内容因上传原因而重复添加,并无他意,望谅解。

使用时可直接忽视或删除,给您带来不便,抱歉!
2.品读后两行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里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这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表现了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照应了前两句诗中的“和”。


(3)作者云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之情。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在月亮银色的光辉映照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水显得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读出惊讶或赞叹之情。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小结,升华感情。

1.交流探究: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

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2.教师小结:这首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