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选题
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

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随着跨文化传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专业论文的写作逐渐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写作过程中,论文的题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一)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7. 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8.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9. 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1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11. 中美时间观之对比12. 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13.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14. 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15.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16. 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17.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18.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19. 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20. 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二)1.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2. 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3. 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4. 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5. 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6. 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7. 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8. 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9. 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10.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11.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12. 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3.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1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15.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6. 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17.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18. 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9.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20.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21. 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22. 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23. 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英语跨文化论文选题(三)1. 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2. 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3. 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4.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5. 文化视角下英汉时间隐喻比较研究6. 英汉情感隐喻文化内涵对比研究7. 从文化语境看英汉爱情隐喻8. 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9. 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10. 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11. 从英汉委婉语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12. 文化视阈中的汉英典故13. 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14. 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15. 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缺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16. 正视中西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17.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反思英语教学18. 情境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19.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20. 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21.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2.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23. 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看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24. 中英礼貌用语之差异25. 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26. 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27. 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28. 中英礼貌用语研究综述29. 颜色词的文化内涵30.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31. 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32. 民俗风情游--中西“水”文化之比较33.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34. 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35.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36. 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37. 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7. 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8.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9. 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 中美时间观之对比12. 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 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15.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 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17.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19. 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 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22.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 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 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 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 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 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 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 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30. 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33. 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36.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 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38.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 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0.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41.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 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 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 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45.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 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 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 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 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 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54. 从广告语言特色看中西文化异同 55. 从数字喜好看中西文化差异 56. 中西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内涵探析57. 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 58. 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 59. 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60.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61. 文化视角下英汉时间隐喻比较研究 62. 英汉情感隐喻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63. 从文化语境看英汉爱情隐喻 64. 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65. 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66. 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67. 从英汉委婉语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 68. 文化视阈中的汉英典故69. 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70. 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71. 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缺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72. 正视中西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73.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反思英语教学 74. 情境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75.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76. 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77. 跨文化中的归化和异化78.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79.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80. 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看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 81. 中英礼貌用语之差异82. 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 83. 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84. 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 85. 中英礼貌用语研究综述 86. 颜色词的文化内涵87.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88. 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89. 民俗风情游--中西“水”文化之比较 90.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 91. 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 92.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93. 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94. 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95. 从《老友记》看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96. 解析麦当劳文化在中国的流行 97. 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98.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99.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研究 100.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 101. 中国与英美国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冲突案例研究 102. 从文化交际看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性 103. 从中西人格差异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04. 文化认知理论观照下的民族差异与汉语教育 105. 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 106. 对大学新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107. 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及其等级调控策略 108. 大学校园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剖析 109.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1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击 111. 文化认同协商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 112. 浅论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13. 论文化意象与跨文化交际 114. 论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 115. 论文化融合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翻译 116. 论文化间性翻译理念对文化交际与发展的意义 117. 论文化和交际的多元性和能动性与跨文化交际学 118. 论文化负迁移与跨文化交际训练 119. 论文化定势与跨文化交际中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的培养 120. 论文化定势及偏见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 121. 论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2. 论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123. 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4. 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对差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 125.从中英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6. 中外文化中恭维语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 12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 128. 试析中西习俗文化“冲突6129.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30. 汉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 131.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132. 阅读理解中跨文化的意识 133.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134. 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文化差异 135.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136. 试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137. 从色彩词汇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38. 从“礼貌原则”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139.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 140.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词汇教学141.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语用教学交际文化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14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144. 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之间对比分析(可选语音/词汇/语法/词汇/语用等某方面论述) 145. 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差异 146.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47.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148. 汉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149. 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 150. 汉英语言的对比论文题目1. 谈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谈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饮食文化差异4.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5. 茶与咖啡的文化差异6. 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英礼貌用语7. 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8. 中国与西方国家婚俗对比研究9.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11. 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12.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13. 谈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14. 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15. 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浅析16.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17. 中西方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18.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9.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析20. 跨文化交际下的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研究21. 沉默的跨文化对比分析22. 中西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失误分析23. 论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要求:4000字左右,立论正确,结构清楚,格式规范,论述过程清晰、合理,语言通顺流畅。
跨文化交际视角——开题报告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一、论文选题的依据(一)目的和意义:在当今全球化、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日渐平凡,国际中文教育在各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强调了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之间的密切关联。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仅注重语法、词汇和发音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强调学生对中国语言背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理解,而国际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语言来清除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进而向全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研究国际中文教育,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国际中文教育在21世纪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在今天,掌握一门第二语言,可以说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
掌握多种语言,特别是国际强势语言,对个人来说,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家而言,是国际交往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对民族来说,是这个民族进步和繁荣的一个根本保证。
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得正确的语言技能,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具体来说,其意义在于:1.促进语言交流:通过国际中文教育,学习者可以掌握汉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与中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2.增进跨文化理解:国际中文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从而减少跨文化误解和冲突。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适应并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不仅可以掌握技能和语言,还能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4.拓展就业机会: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掌握汉语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跨文化交际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选题

跨文化交际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选题作为声音与影像相结合的艺术,电视剧在全球化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
随着信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来自国外的电视剧通过各种传播渠道逐渐走入我国文化市场。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必然导致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就当下形势而言,这种冲突更多地表现为文化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侵袭,巧妙的文化传播形势无疑能够推动侵袭的成功。
凭借着戏剧化的悬念设置、紧张快速的情节发展、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美剧在我国拥有着颇为广泛、高端与精英化的受众群体,而美剧在我国实现的跨文化传播无疑证明了美国文化输出方式的卓越。
国产电视剧应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全球性传播和增强国家文化实力为出发点,对美剧的跨文化传播予以分析、学习和借鉴,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力争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一、美剧传播成功的深层因素文化,具有着开放与多元的性质,不同国家、民族乃至个体的相互交流都必然导致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
由此可见,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的当下,各国家、民族都在努力推动着自身文化实力的提升,寻求着将自身文化推向世界的方法。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和良好途径,美剧在我国得以广泛传播有着各方面的深层因素。
首先是文化语境方面的优势。
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被分为高、低语境文化两种不同类别,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方国家属于前者,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则归属于后者。
在高语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的相互交流具有间接和隐晦的特点,而低语境文化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成员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则更加直接、明朗①。
当下,我国已经步入快节奏发展阶段,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成员愈加乐于直抒胸臆,而具有直接、明朗表达和交流等特点的美剧也就自然拥有了文化上的传播优势。
同时,美剧涉及的主题大都较为虚幻,诸如科幻、罪案、喜剧等同现实生活并无紧密关联,加之中美之间人民生活环境的较大差异,导致我国观众在观看美剧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脱现实的欣赏位置,并因其主观判断与现实功利色彩的脱节,能够保持更加宽容的态度,游戏性、体验性的观看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异质文化传播可能产生的冲突和碰撞,使突破文化屏障的跨文化传播得以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首先,跨文化交际可能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语言障碍。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和语言习惯。
这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
比如,英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但是即使是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语言障碍依然可能存在。
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英语口音和语法习惯,这可能导致误解和困惑。
因此,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和语言习惯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
这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而在一些东方国家,集体主义是更为重要的价值观,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关系。
因此,如果不了解对方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跨文化交际还可能涉及到非语言交流的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非语言交流方式,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这些非语言信号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直接眼神接触被认为是礼貌和尊重的表现,而在一些东方国家,直接眼神接触被认为是不尊重和冒犯的行为。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适应对方的非语言交流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非语言交流都可能存在问题。
因此,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和语言习惯,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以及适应对方的非语言交流方式,都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因素。
《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选题

广告幽默的跨文化比较
35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12
《红楼梦》对外传播的跨文化思考13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集体主义
14
从《刮痧》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15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跨文化思考
16
从美国的政治委婉语看美国的文化
17
中西方时间价值取向差异的文化探源
18
中外价值观比较研究
19
身份认同感的跨文化比较
20
中美人际关系的跨文化比较
21
身势语文化与外语教学
22
《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选题
序号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论文题目
1
英汉恭维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2
恭维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3
英汉道歉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4
道歉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5
英汉邀请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6
邀请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7
英汉问候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8
问候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9
英汉称呼语的跨文化比较
10
中美友情观比较
11
友情观的跨性别比较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美空间观
23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美时间观
24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家庭观念的改变
25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婚姻观
26
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
27
中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28
企业文化的跨文化比较
29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30
中美大学课堂学习比较
3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32
外语学习中的文化负迁移
33
美国文化中的求变精神
跨文化交际 作业论文

Term Paper Requirement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篇幅:不少于400 words格式:打印,Times New Roman字体, 小四号字,1.5倍行距截止日期:6月12日15:30-16:00,DJ1-116写作要求:从以下主题中选择一个写作,标题自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充分Topics:1. What are 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y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If any,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m?2. “Culture is shared, learned behavior that is transmittedby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What does this statement mean to you in terms of your own personal development?3.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discuss howthe language offers insight into some cultur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of the British/American people.4.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epends not onlyon what we say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we say it, butalso on the behavior we display. Use examples to support this statement.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t arise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I have never experienced an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but to learn the course of c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I have learned s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irstly,the language barrier is a major obstac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For example,two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speaking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knew nothing about each other's languages, even they can make use of mean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gestures, figures, but because of the language barrier, the two sides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very well.Secondly, non- verbal behavior information is fuzzy complex and unconscious.So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understand other countries’ culture.Third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other problems.For one,culture set which is used to organize and simplify the perception of others as a selection process. Cultural stereotype is often highly infectious, once formed, ingrained, will be in quite long period of time to be used in groups or individuals.And it affect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he problem simplistic, generalization and exaggerate.Even cultural stereotype is strong in an attempt to get the facts out.For another, cultural bias. It is often distorted, mislead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hat’s more,it is ethnocentrism.Ethnocentrism is a kind of thought culture is superior to other cultures, the broad sense is to members of other groups.It will lead to the speaker on the misrepresentations, misleading people to other groups to make false assumptions. Last but not least,the psychology of a stranger would make two strangers meet willgenerate tension, alert, withdrawal or defense psychological tendency.To sum up,I found some methods to overcome the potential problems.First of all, To obtain the knowledge of the target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As well as the position, emotion, behavior patterns transmit the native culture to the target culture.Then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ragmatic competence.For instance,fostering th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to strengthen cultural exchanges.Then we should do as the Romans do the degree of master that we called "Seek common ground on major issues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on minor points".Finally,to imaginate and share the emotions and experience with other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ll in all,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appear a series of problems when they communicate to others.But we must know the potential barriers to the formation and find out th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o overcome obstacles.So that we will promote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及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及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在苏联时期被称为“语言国情学”(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之后,俄罗斯学术界沿用了美国的“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即“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коммуникация”,而中国俄语学界仍称其为“语言国情学”。
[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背景涉及三个方面: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言语交际学。
它们分别凸显了“文化”“社会”与“交际”三个侧面,而这些都围绕在跨文化交际的两种形式——“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语用功能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
一、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一)“非语言信息”与“编码”“解码”的概述非语言交际(невербальныеобщения)是指“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2]。
“编码”在此处指的是人们将对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客体的认知性以及利用知识和经验等对其进行总结后得出的一般规律、性质等的共识性转换为信息形式并编入信号的过程;而”解码”则是一个与编码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过程,它指的是将信息从获取的信号中进行拆分、理解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理解,“交际”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即把载有或编入特定信息的信号从一个终端传递到另一个终端的过程。
[3]这个过程要借助于上述的编码和解码来共同完成。
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作为编码与解码的材料参与到了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而非语言信息作为一种有异于语言信息的特殊材料也一并参与到了这个过程中。
那么,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因为使用了不同意义的材料,继而编辑出了不同形式与内涵的信息。
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就是实现“非语言交际”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论文题目
1
英汉恭维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2
恭维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3
英汉道歉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4
道歉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5
英汉邀请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6
邀请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7
英汉问候行为的跨文化比较
8
问候行为的跨性别比较
9
英汉称呼语的跨文化比较
10
中美友情观比较
11
友情观的跨性别比较
12
《红楼梦》对外传播的跨文化思考
13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集体主义
14
从《刮痧》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15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跨文化思考
16
从美国的政治委婉语看美国的文化
17
中西方时间价值取向差异的文化探源
18
中外价值观比较研究
19
身份认同感的跨文化比较
20
中美人际关系的跨文化比较
21
身势语文化与外语教学
22
34
广告幽默的跨文化比较
35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美空间观
23跨文化视野下的Fra bibliotek美时间观24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家庭观念的改变
25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婚姻观
26
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
27
中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28
企业文化的跨文化比较
29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30
中美大学课堂学习比较
3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32
外语学习中的文化负迁移
33
美国文化中的求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