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记忆初中生物知识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生物知识点记忆技巧

初中生物知识点记忆技巧
初中生物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门系统性的生物学课程,其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记忆技巧。
1. 利用图表和表格:生物知识点通常需要记忆大量的信息,使用图表和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组织和理解这些信息。
比如,可以用表格记录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用图表表示不同生物分类的特征。
2. 创造联想:通过将生物知识点与具体的图像或经验联系起来,可以增加记忆效果。
例如,将细胞的结构比喻成一个工厂,不同的细胞器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工厂中的不同部门一样。
3. 制作记忆卡片:将重要的生物知识点写在卡片上,并分类整理。
然后,每天随机选择几张卡片来回顾和复习,可以帮助加深记忆。
4. 利用联想法:将生物知识点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形成联想。
比如,细胞膜的结构可以类比成一个保护墙,只允许特定物质通过,就像关卡一样。
5. 多种感官参与记忆: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可以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标本,听老师讲解,通过手写来记笔记等。
6. 利用故事和案例:将生物知识点融入有趣的故事和案例中,可以使记忆更加深入和生动。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细胞分裂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细胞生命周期的过程。
总之,初中生物知识点记忆技巧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来加强记忆。
通过图表、联想、记忆卡片、联想法、多感官参与和故事案例等方式,学生们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生物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生物课后反思20篇简短

初中生物课后反思20篇简短1. 这节生物课我学到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但是我在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错过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2. 我没有及时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导致这节课的知识点我没有完全掌握。
3. 我在上课时没有积极参与讨论,没有和同学们一起解答问题,错失了互动学习的机会。
4. 我没有准备好生物课本和笔记,无法及时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这对我的学习不利。
5. 这节课我没有在课后进行复习,没有巩固所学知识,导致记忆不深刻。
6. 我在做课后习题时没有认真思考,只是草草地完成,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
7. 我在课堂上没有向老师请教问题,导致我对一些难点知识没有得到及时解答。
8. 我在上课时没有做好记录,忘记了老师讲的一些重要知识,这对我的学习不利。
9. 我在上课时没有积极思考,没有提出问题和疑惑,错过了深入学习的机会。
10. 我没有及时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导致我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系统。
11. 我没有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没有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12. 我在做实验时没有仔细观察和记录结果,导致实验的效果不好。
13. 我没有及时找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经验,错失了提高的机会。
14. 我在上课时没有集中注意力,分心做其他事情,导致我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
15. 我没有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复习,导致我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不牢固。
16. 我没有积极参加生物实验课,错过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的机会。
17. 我没有在课前预习生物课本,导致上课时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困难。
18. 我在课堂上没有及时记录和整理笔记,导致我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清晰。
19. 我在上课时没有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导致我对一些难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20. 我在上课时没有与同学们积极合作,没有互相学习和进步。
【生物学习方法】背初中生物的最快方法 快速记忆技巧推荐

【生物学习方法】背初中生物的最快方法快速记忆技巧推荐(1)简化记忆法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根据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
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
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
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显微镜使用要领①对光时要“三转”: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
②寻找物象时:一看二降三反向,物象清晰调细望。
《耳的构造》口诀耳郭、耳道成外耳,收集声波向里传;鼓膜、小骨和鼓室,振动传递在中耳;半规、前庭和耳蜗,感受声波在内耳;神经传导声刺激,声音产生在大脑。
该背就要背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
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生物需要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
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仔细,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设立目标初中生物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也不要指望谁都能学好。
在学习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成绩达到什么档次就可以了?虽然我们都想追求卓越,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生物的实用学习方法

生物的实用学习方法生物的实用学习方法5篇生物知识点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不背肯定拿不了高分,但背诵也是要讲方法技巧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物的实用学习方法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的实用学习方法篇11、融会贯通,不断探索。
我们学习生物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生物的规律,是为了运用生物知识。
这应该说是一种技能。
而技能的掌握,光靠背书是不行的,要在实践中反复地、长期地训练才能成功。
2、学会自学,不断总结。
学生学习生物要改进综合分析,观察,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以及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坚持实践第一,以练习主,简明扼要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同时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练习上,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巩固记忆,在练习中学会应用。
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分析、想象和综合,学会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
3、抓好基础题。
无论什么考试,基础的东西都是最重要的。
生物高考也不例外。
考生应努力做到保证拿到基础题的分,力争难题的分。
基础题不丢分,就保证了考试不会失败。
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练习的难度。
如果水平不是很高,就一定要以练习基础题为主,不要嫌容易,不要跟别人攀比。
要把生物基础知识弄扎实,要做到懂、会、熟、越临近考试越要降低难度。
因为此时由于时间有限,再使自己的能力攀上一个新的高峰已不可能,而把易错但比较容易的题弄明白,弄准确则完全可以办得到。
可惜有的同学在复习中做的练习太难了,费了很大功夫也收效甚微。
他们以为做多难的练习就能达到多高的水平,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也取决于原来的基础。
4、要重视思维能力和其他素质的提高。
生物这门课程,不单单是要求学生运用和理解生物知识,同时也在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生物的实用学习方法篇2学习生物三部曲:第一,高效学习。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上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快速记笔记,笔记记在课本上。
这样,每当你翻课本的时候,就可以将课堂情景再现,记忆深刻。
初中生物知识点记忆指南(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点记忆指南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知识点记忆指南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初中阶段,生物学更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大纲,提供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以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一、理解生物学概念,建立知识框架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组成,理解并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包括生命、细胞、遗传、进化、生态等。
这些概念看似繁杂,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1.生命:生命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形式,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等基本特征。
2.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部分。
3.遗传:遗传是生物体遗传特征的传递,包括基因、DNA、染色体等。
4.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类和生物体结构的改变,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5.生态: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二、图像记忆法,加深知识理解图像记忆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想象、描绘图像来帮助记忆的方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许多知识可以通过图像来表达,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容易被记住。
1.细胞结构:可以通过绘制细胞结构图,帮助记忆细胞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遗传图解:通过绘制遗传图解,帮助记忆遗传规律和基因的表达。
3.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帮助记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联想记忆法,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联想记忆法是一种通过将新知识与已知知识、形象的事物或情感等进行关联,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1.生物名称与形象事物关联:如将“银杏”与“叶子像鸭蹼”的事物关联,帮助记忆银杏的特征。
2.生物特征与情感关联:如将“猛兽”与“危险”的情感关联,帮助记忆猛兽的特征。
3.生物名称与已知知识关联:如将“恐龙”与“已经灭绝”的知识关联,帮助记忆恐龙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生物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践探索与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方法,并总结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一、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执行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物学原理,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校实验室应该配备齐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规范的实验环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感受生物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可以观察、体验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比如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的变化等。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真实地接触到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的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
此外,实地考察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科技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学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来进行创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生物学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还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操作,获得更真实的实验体验。
利用互联网资源,学生可以查找和分享生物学相关的信息,从而拓宽知识面、扩展思维。
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实践探索与创新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科学社团、实验竞赛、科学展览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有效记忆法, 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运用有效记忆法,提高生物教学实效摘要:提高教学实效,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有效记忆法,不仅能使生物知识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作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归纳出五种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有效记忆法,并对如何运用有效记忆法,提高生物教学实效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有效记忆法生物教学提高实效记忆是学习的根本,是学生获取丰富科学知识和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记忆就不会有发明创造。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有效记忆法,不仅能使生物知识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
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目标是生物学的三大课程目标之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是希望我们能够改变知识的传授的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价值。
然而,生物学基础知识内容繁多、记忆困难,已经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五种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有效记忆法,用于解决上述教学难点,并对如何运用有效记忆法,提高生物教学实效进行了论述。
1.关注生活,迁移记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初中学生已经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了不少生物学知识,从各种媒体上还接触到一些生物科学及其新进展的信息。
例如,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一些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家禽家畜或种植过稻、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感受过传染病的痛苦,等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
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无意识记忆迁移到对生物知识的有意识记忆中去,通过相互交流,实现迁移记忆。
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勤于思考,进一步丰富生活经验。
这种迁移记忆法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良好记忆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中生物记忆口诀与学习方法及建议

初中生物记忆口诀与学习方法及建议初中生物记忆口诀1.矿质元素(N、P、K)的作用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2.借用诗歌谚语助理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的遗传性;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生物的变异性(基因重组);落地生根——营养生殖;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飞蛾扑火——应激性、趋光性;一山不容二虎——种内斗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捕食;鹬蚌相争——种间斗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风不度玉门关——海拔对生物的影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破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恢复;做茧自缚——说明适应的相对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条件反射;花而不实——矿质元素对生物的影响。
3.鸟类、哺乳类的心脏上为心房下为(心)室(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左(心)室体动(脉)右(心)室肺(动脉)交错循环要记牢。
血液成分变化歌:(流过)心脏动、静脉不变,各器官处要交换,流过肺部静(脉血)变动(脉血),其他器官动(脉血)变静(脉血)。
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驱飞奔――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
后印模条――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5.显微镜使用要领①对光时要“三转”: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
②寻找物象时:一看二降三反向,物象清晰调细望。
6.人体常见内分泌腺姨姓贾,肾下垂。
(胰岛、性腺、甲状腺、肾上腺、下丘脑、垂体)7.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变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无维生进大肠。
8.《激素调节》口诀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虽少作用大;生长激素垂体产,幼年过少成侏儒;(幼年过多成巨人)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管,幼年过少变呆小;食物缺碘成大脖(子病),糖尿病人胰岛(素)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记忆初中生物知识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黄莉航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08期
摘要:“读读背背、题海战术”使学生被动学习,被迫记忆,最终导致记忆效率低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却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有效记忆,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习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有效记忆。
关键词:有效记忆;教学形式;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27
有效记忆,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很容易又将学生带入“读读背背、题海战术”这样老套的教学模式的尴尬境地,学生被动学,被迫记忆,最终导致记忆效率低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却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有效记忆是我校生物组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和认识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实现有效记忆
活跃课堂、活跃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使学生充分吸收本节课的课程内容,轻松识记本节所学知识,这就要求生物教师掌握多种帮助学生提升记忆的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这是传统教学的主要部分。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也不能把讲解法抛弃,于是教师可以尝试变“教师讲”为“学生讲”。
例如,在讲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时,阐述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在课前先带领班级学生一起尝试进行三角梅的扦插、龙眼树的嫁接等实践活动,在学生具备了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边模拟展示一边阐述方法,讲不到的地方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角色的变换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实践后再复述又使这一知识点烙印在他们的大脑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板书法。
这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板书为主,现在,我们可以改变传统模式。
板书并不一定只有教师才能板书,教师板书固然重要,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如在讲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笔者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然后再鼓励学生用箭头符号将两栖动物的各个发育期连接起来。
学生普遍都能列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这样的发育过程,然后继续引导:谁还能到黑板上把各个发育期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列出来?学生先后相继到黑板上列出了:“受精前的鸣叫、抱对、体外受精;
蝌蚪发育成幼蛙中先长后肢,再长前肢,用鰓呼吸;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可在陆地也可在水中生活”等。
通过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板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便以板书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等,对于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记忆效果会大大提高。
3. 讨论法。
讨论法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的优点是: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集思广益,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通过对问题的相互争论,可以使学生活跃思想,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经过共同切磋琢磨,将小组讨论后整理的内容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由指定的组员在黑板上展示或表述出来,通过“议——听——写——说”,无形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4. 游戏法。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很短的时间组织好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进行,每个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本节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并通过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成知识要点的梳理后就采用游戏法巩固知识。
要求学生讨论设计简单的小品表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的措施,短短几分钟的准备后,有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小组以病患者独白等形式进行表演,学生们在观看和评价中再次将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总结出来。
又如在学习《鸟》这节课中,讲关于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时,笔者设计了折纸飞机游戏。
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
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的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
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的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就这样,在游戏的开怀大笑中,知识也随之渗入了脑海,没有了死记硬背的烦恼,学生们感觉生物学习原来如此有趣。
二、注重实验课教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终身记忆
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是一种具体的、直观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增强了参与意识,并且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具有条理性和准确性。
如在学习反射、反射弧时,如果让学生靠死记硬背,多数学生会觉得很混乱,无法理解,也无法准确记下,而如果通过学生的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就很容易理解“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在的部位及其作用,明白了轻轻敲击膝盖髌骨下的韧带所反生的小腿弹跳现象即为反射。
这些实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昆虫的呼吸”时,设计了蝗虫头部浸入水中却淹不死的实验。
实验前,让学生亲自到野外捕捉蝗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实验时,学生亲自动手准备器材、做实验,当学生用放大镜在蝗虫的胸腹部找到了气门时,自己就找到了答案,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乐趣会使他们被学习的强大动力所吸引。
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不容易忘记,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记忆效果
古语道:“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往往喜欢这位教师,就会更爱听他的课。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烙印在他们的大脑中。
另外,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隐性的鼓励,能使其尽情地展开思维、毫无顾忌地发言、大胆地动手实验,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良好开端。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呼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肥胖是因为吃脂肪过多吗?双胞胎为什么性别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人为什么经常感冒?胃痛是怎么回事?女孩子痛经该怎样缓解?通过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这样做学生自然会敬佩教师,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有了兴趣,对所学知识自然就记住了。
有效记忆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教师平时多实践、多学习、多反思。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习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有效记忆,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学生学习600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 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3] 徐巧英.做魅力教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龙华中学 5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