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模板及选题
毛概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6、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7、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8、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9、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0、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1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12、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地位13、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1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15、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19、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20、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2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22、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23、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24、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25、论毛泽东的人民观26、论毛泽东的人本思想27、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28、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29、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时代特征30、毛泽东经济思想述评31、毛泽东军事思想要论32、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3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评述3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35、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36、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37、读《论持久战》有感38、读《论十大关系》有感39、读毛泽东诗词有感40、我心目中的毛泽东41、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42、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43、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44、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45、论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主观条件46、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47、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48、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的思想交锋49、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50、论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51、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52、论邓小平的科学社会主义观53、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54、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55、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特点56、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57、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58、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59、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60、浅析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1、论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62、论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63、论邓小平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64、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65、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66、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67、试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现实意义68、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69、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70、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71、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性特征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7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刍议74、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思考75、论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76、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7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探析7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80、论邓小平对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81、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82、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政策创新84、浅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体系85、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86、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87、"一国两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刍议88、"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89、论邓小平的实践品格与批判精神90、论邓小平的理论思维特色91、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92、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9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95、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96、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9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98、“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之理论探析99、“三个代表”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10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101、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102、“三个代表”与党的作风建设10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104、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105、把握“三个代表”中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106、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理论、制度和科技创新107、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政治过程中的引导提升作用108、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109、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110、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111、简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112、“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基本总结113、加强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党建上的创造性运用115、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16、“三个代表”的提出与党对“历史周期率”的跨越1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118、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1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120、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2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容和意义122、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3、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4、“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25、如何理解“以人为本”1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1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变128、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129、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130、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课程论文选题

课程论文选题第一篇:课程论文选题司法制度与职业道德课程论文选题及写作要求司法制度与职业道德课程以写论文方式考核,请同学们选择老师提供的以下题目中任意一题或者自主选题作一篇课程论文。
论文成绩占考核成绩80%。
阿布都热西提老师提供的选题,学生可任选一题:1、试论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2、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3、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新构建4、试论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建设5、论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及其保障机制构想6、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与规范7、论违法审判责任追究8、论法律思维与司法裁判9、论司法改革10、论司法公正11、完善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思考12、我国司法评价标准的建构13、论我国法官制度改革14、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简论15、法院困境与司法改革的出路16、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问题研究17、试论公证诚信制度18、论我国现代司法理念的架构19、论法官职业化20、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21、论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22、传媒与司法关系的现状与重构23、法律职业化与统一司法考试24、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25、试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26、司法改革——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27、试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的关系28、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养成29、中国检察官法律职业道德的培植30、中国法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及其改革维度31、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32、法官、检察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33、浅谈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识34、试论法律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35、试论法律职业精神及其培养写作要求:1.论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论证清楚2.逻辑合理、语言流畅,行文规范,字数不少于3000字3.自选题目应当在课程学习(含自学)范围内4.遵从学术规范,引文必须采取脚注方式说明引文来源,发现不合乎学术规范者论文以“0”分计。
第二篇:课程论文选题1、内蒙古草原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2、内蒙古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3、内蒙古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4、内蒙古草地生产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5、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与对策6、中国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比较研究7、R&D经费投入带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8、内蒙古产业结构变迁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9、企业规模、R&D与生产率——对内蒙古的实证研究10、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11、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12、省域视阈下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差异分析13、内蒙古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4、内蒙古城市化进程及驱动力研究15、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16、内蒙古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17、内蒙古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18、内蒙古工业化水平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19、我国省会城市工资差异分析20、内蒙古行业工资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1、我国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22、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工资上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内蒙古的实证研究24、内蒙古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25、工资增长指数模型与应用研究26、低碳减排对内蒙古就业的影响研究27、我国区域就业弹性的比较分析28、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比较分析29、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与效益的实证分析30、内蒙古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态势比较研究31、内蒙古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度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第三篇:数学分析课程论文选题1.初等函数的定义及分类。
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一、最新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选题参考1、双师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应用2、《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3、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学难点及对策4、"知识产权法"课程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实践——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法律事务专业为例5、我国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辅修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研究6、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7、“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8、全日制工程硕士“知识产权”课程建设研究9、应用型知识产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10、知识产权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浅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定位——以知识产权法课程为例12、《知识产权诊断原理与策略》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13、药品知识产权实物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14、《知识产权诊断与策略》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15、关于知识产权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16、Linux课程中培养学生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探讨17、高校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18、略论院校知识产权法课程的设置与教学19、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及课程设计探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20、开放教育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二、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大全1、知识产权法课程随堂测试2、对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与创新课程的尝试3、武术课程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4、创新与探索:专业型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公共选修课《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改革为视角5、知识产权管理:一门课程的建构6、医学特色在医事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体现7、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改革探讨8、试论民办高校本科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知识产权法》为例9、高校基于课程创建学科导航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10、我校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课程内容与体系及改革思路11、创新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实习课程教学模式的途径探索12、浅谈知识产权面授培训课程设计改进13、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4、知识产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之我见——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视角15、论法学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以“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课程为例16、法学专业课程课堂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探讨——以《知识产权法》课堂案例讨论为例17、论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知识产权保护18、判决书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情景再现及法律适用的实训19、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为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学”等素质教育课程20、理工院校知识产权(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三、热门知识产权课程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政法院校知识产权专业开设生物学课程的思考和实践2、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以《知识产权比较案例研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3、浅析医学院校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的必要性4、农业推广硕士《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与保护》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5、诊所式法律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为例6、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活动与国家专利发明课程7、论“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与内容——以中国计量学院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实践为例8、对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9、计算机法律常识与知识产权讲座课程形成性考核册10、非法学专业开设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几点思考11、谈开放教育新生面授辅导第一课的教学设计——以《知识产权法》课程为例12、改善《知识产权法》选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13、知识产权法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4、知识产权法学(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15、"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6、学生专利每项可奖500元:长沙市知识产权内容纳人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17、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7)--知识产权法配套测试(第3版)18、“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事业”——参加AOTS中国市场经济研修课程学习体会19、高等政法院校必修课程演习指导丛书(7)--知识产权法学习指导20、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7)--知识产权学配套测试四、关于知识产权课程毕业论文题目1、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2、论高校图书馆开设知识产权课程3、对高职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探讨4、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5、论大学生知识产权课程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6、技术科学视野中理工院校知识产权课程的设置7、中外高校知识产权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8、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实践性知识产权课程的探索9、高校图书馆亟需为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10、图书馆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研究11、诊所式教学法在法律硕士课程中的应用——以知识产权课程为对象12、知识产权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13、诊所式教学方法在远程知识产权课程的应用14、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5、"知识产权法"课程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实践16、知识产权保护与在线课程17、知识产权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课程18、多学科交叉课程软件知识产权管理的教学实践19、知识产权法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0、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特色探讨五、比较好写的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1、15.628 2003春季课程:专利权、著作权与知识产权相关法规(Patents, Copyrights, and the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pring 2003)2、《医药知识产权》特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实践3、理工类院校知识产权法课程体系改革论——以专利人制度为导向4、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体系改革5、基于“法管融合”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改革探讨6、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改革探析7、知识产权法(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8、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知识产权法9、浙江将知识产权内容逐步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10、"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1、"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2、"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3、"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4、"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5、2008-2009知识产权管理(独立本科)课程表16、知识产权自考助学专业2007-2008-2课程表17、知识产权管理特色自考本科班2007--2008--1课程表1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测试卷. 八年级. 下册。
法学本科外国法制史课程论文选题及评分标准

巢湖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法学本科2010级外国法制史课程论文选题及评分标准一、论文选题1.结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论我国宪法的司法化;2.比较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并阐述对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借鉴作用;3.英美法系的陪审制以及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借鉴价值;4.雅典“宪法”的民主性及其局限性;5.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6.英国衡平法的形成及其与普通法的关系以及对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影响;7.罗马法复兴对大陆法系民法的意义;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封建法律的继承和发展;9.试论大陆法系的基本特点以及我国近现代法律与大陆法系的联系;10.1787年美国宪法及其影响;以上选题之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拟题目,题目尽量不要重复;二、评分标准论文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计分,评分标准如下:一优:1. 论点正确,有独特见解;2. 论据充分,紧密联系实际,条理性强;3. 论证严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4. 文字精练,有一定文采,语句流畅;5. 格式规范;二良:1. 论点正确,有一定见解;2. 论据较充分,联系实际;3. 论证合理,文章有重点和中心,结构比较严谨,条理比较清楚;4. 文字准确,语句通顺;5. 格式较规范;三中:1. 论点正确,见解一般;2. 有论据;3. 论证一般,条理基本清楚;4. 文字基本准确,语句比较通顺;5. 格式基本规范;四及格:1. 论点基本明确;2. 论据不充分,联系实际较弱;3. 思维结构较弱,条理不太清楚;4. 文字不太准确,语句不太通顺;5. 格式不够规范;五不及格:1. 论点不正确;2. 论据不相关,或无论据,内容空洞;3. 思维结构混乱,没有条理;4. 错别字较多,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5. 格式出现严重错误;6. 大量抄袭,或论文雷同;论文基本格式参见2010级法学本科外国法制史课程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政治课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治课程论文题目一、最新政治课程论文选题参考1、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的几个关系3、改革开放以来中学政治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反思4、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个性实施5、浅议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实践意义6、论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混沌与澄清、症结与改造7、高中政治课程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改进策略8、构建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介绍9、试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10、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交融11、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1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转变13、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政治生活”解读14、浅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健康人格教育15、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16、课程优化整合与学生素质内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验尝试17、解读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18、由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所引发的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19、中学政治课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失误与调适分析20、谈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政治课程论文题目大全1、思想政治课程创新的几点思考2、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思考与实践3、基于诚信教育的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创新4、江苏思想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库构建研究5、论新编高校政治课程的教与学6、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7、本土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取材视角与应用探微8、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解读9、浅谈思想政治课程对青少年的德育作用10、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课程实践影响11、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有关问题的认识12、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13、中学政治课程三十年发展阶段划分的探讨14、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15、高中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6、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17、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和研究18、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探究式学习方式探讨19、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对文本的分析20、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念三、热门政治课程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工科院校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自身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2、政治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艺术3、关于五年一贯制大治课程设置的思考4、凸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5、浅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6、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7、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8、兴趣引导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兴趣成就人生——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策略9、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10、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11、美、日德育和社会课程对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12、谈淡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13、新中国成立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历程、特征及启示1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分析15、普通高级中学政治课程管理研究16、打造中职政治课程高效课堂的若干思考17、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18、“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嵌入与实践19、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2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四、关于政治课程毕业论文题目1、论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谈谈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3、试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4、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多维路径选择5、新加坡公民和道德教育课程与我国思想政治课程的文本比较6、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7、《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特性8、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优"起来--浅谈新课改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9、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教学开发研究10、高校研究生政治课程学习心理阻抗研究11、“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2、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历史演变与启示1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究14、拓展政治课程资源的思考15、高中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6、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17、批判·继承·创新·发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比研究18、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比研究19、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五、比较好写的政治课程论文题目1、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实效性值得研究2、论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3、浅谈基于学生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4、中职学校政治课程学生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阅读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一种有效方式6、浅析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7、多元化学生评价在高中政治课程的应用研究8、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创新与学生主体性开发9、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0、让学生乐学政治课程11、从《焦点访谈》中探索中学政治课程的拓展延伸12、试论高中政治课程探究式教学13、高中政治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14、探索网络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作用15、浅析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16、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18、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19、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 20、思想政治课程及其资源开发研究。
《网络营销》课程论文选题.

《网络营销》课程论文选题1、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客户细分及营销策略分析2、网络营销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研究3、适合网络营销的产品特征分析4、网络营销典型定价策略研究5、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6、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7、网络营销产品层次与策略分析8、网络营销渠道风险评价9、网络营销商品适合度研究10、网络营销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11、基于WEB2.0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12、餐饮企业/IT企业/服装企业/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13、客户信息在网络营销中的管理与隐私保护14、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应用15、企业网络营销推广方法研究16、基于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17、网络营销中的网站优化18、搜索引擎在网站推广中的应用19、对网络广告定价模式的思考20、网络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1、网络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22、网络广告的特点及设计要素分析23、网络广告的传播形态特征分析24、网络广告点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25、病毒营销传播渠道研究26、病毒营销实施策略研究27、搜索引擎营销关键词优化研究28、企业实施搜索引擎营销的策略分析29、搜索引擎营销模式及其商业价值分析30、E-mail营销的策略与效果评价31、E-mail营销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32、网络营销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作用分析33、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分析34、XX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的分析35、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战略分析36、中小企业选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动因及效果37、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8、影响网络营销发展的环境分析39、个性化网络营销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40、国际电子商务的本地化策略41、论网络营销诚信体制的建立42、在线产品/服务定价的方法探讨43、网络营销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影响44、网络营销中中介的地位及其变革45、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集成与协调研究46、网路营销中的客户知识管理47、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价值分析48、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满意度研究49、网络营销中卖方行为和动机研究50、网络营销中买方行为和动机研究51、网络营销中的物流模式选择52、博客的营销价值分析53、E-MAIL营销的特点及应用策略分析54、病毒营销的应用条件及策略分析55、XX营销网站策划方案56、XX企业/产品的网络调研方案设计57、企业网络营销效果的评价58、搜索引擎营销的优化策略59、传统中间商与电子中间商的比较分析60、网上适销产品的综合评价与识别61、域名品牌的营销价值及其管理。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选题参考一、《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选题参考: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问题3、社会分层和和谐社会建设问题4、腐败问题5、人口问题6、网络痴迷问题7、下岗失业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8、贫困差距及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9、青少年社会化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 10、我国的城市化问题11、法轮功与邪教问题 12、当前我国的社会风险控制问题 13、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14、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和社区发育问题 15、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16、农民外出务工和农村发展问题要求:1、从以上主题中任选一题,选题明确,有理有据,言之成理而不空洞,不要抄袭,要讲自己的真心话。
2、要用四步递进法的基本思路3、自拟题目,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4、上交打印稿,A4紙单面打印。
具体格式要求参考以下关于格式的具体规定。
二、《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格式要求:1、封面参考模板样式,仅将题目换成自己的题目,信息换成自己的信息即可。
2、论文题目设为居中,三号字宋体加粗。
作者简介参考模板设计,换成个人信息即可。
3、论文正文为四号或小四号仿宋,小标题加粗。
段落要求首行缩进2格。
行间距为单倍行距,字间距为默认。
4、论文的写作参考模板要求,有题目、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文献(注释)的方法为中文注法(参考模板)。
5、论文,用A4纸打印,采用左侧双钉装订(页面设置为:左2.5,右2.0,上2.5,下2.0),行距1.5,单面复印)。
首页不显示页码,页码从论文第二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位于页面底端居中,采用默认格式即可。
三、论文参考资料的检索方式:查阅资料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社科书库或社科期刊室进行手工查阅,对于内容如此丰富的数据资料,靠传统的文献查询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不同的研究资料,可采取以下网络检索方法。
对于新闻和时事性的资料,利用GOOGLE、YAHOO、BAIDU、SOHU、163等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中学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科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科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学科学教育的国际改革趋势2、中学科学实验整合点及支撑软件研究3、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4、中学科学课程与生物课程之比较5、宁夏中学生科学素养状况的调查分析6、美国中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与其启示7、西方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科学史的若干动向———国外科学史教学介绍系列文章之二8、HPS教育融入中学科学教育9、中学生科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10、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11、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12、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13、论中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14、浅议中学科学课程的生态课堂构建15、中学科学教学论16、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规律发现能力的培养17、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和推理能力发展的初步研究18、STS教育与中学科学素养的培养19、中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探讨20、培养中学科学课程师资的探索与实践二、中学科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2、中学生科学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科学教师培训研究4、中美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5、关于中学生科学素养测评的研究6、论民国初期普通中学科学课程的特色及当代启示7、移动学习在中学科学课程学习中的应用探究8、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9、基于MUVE的中学科学课程:River City分析10、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11、中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12、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3、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分析14、中学科学规律教学的心理分析15、理解科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科学教育的新解读16、实验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7、中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和评价18、中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的心理分析19、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观念的养成20、浅议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三、热门中学科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化学史教育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2、民国时期中学科学教育政策及其启示3、在理科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科学观的思考4、美国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学科评估——以“中学科学”学科评估为例5、广州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6、北京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7、谈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8、基于要素组合的中学科学课程探索式教学研究9、中学科学概念教学的心理分析10、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实践11、我国中学生科学职业理想的调查与分析12、关于中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13、英国中学科学课程中的学习计划及启示14、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兴趣水平的研究15、中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含义和内容16、PISA2006中学生科学能力评价的分析及启示17、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初探18、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探略1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0、想方设法提高中学科学课程实验开出率四、关于中学科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初探2、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四个对比实验3、“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4、论中学生科学能力的结构5、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6、论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结构7、中美中学科学课程中科学史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8、论中学科学教师业务素质9、论中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内涵10、论中学科学课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11、关于中学科学教材中“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习题设计的研究12、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13、澳大利亚中学科学教师的培养14、20世纪美国中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15、能力取向的新加坡中学科学教育改革16、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17、中学生科学假设质量评价量表的制定18、国际文凭组织(IBO)的中学科学课程19、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20、中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表现五、比较好写的中学科学论文题目1、北京市远郊区县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2、中学生科学假设能力的发展研究3、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4、美国中学科学教育模式研究5、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6、中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测量指标研究7、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8、对中学科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9、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10、论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1、英国中学科学教育课堂模式的探讨12、试谈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3、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初探14、美国基础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15、挖掘中学科学教育中蕴涵的人文精神16、浅谈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7、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培养18、浅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19、中学科学课程的两大特点20、从做中学科学——成立家庭实验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q元循环码编译在MATLAB中的实现学生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202 学生姓名(学号) xxx(20120001) 指导教师辛永训完成时间 2015.07.182015年07月18日课程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辛永训论文题目 Q元循环码编码的MATLAB实现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定义、性质以及校验距阵和生成距阵各方面介绍了循环码,并以多项式的整除、多项式的生成距阵为基础,通过有限域上Q元循环码(包括系统码与非系统码)的性质给出了其在MATLAB中的实现过程,有效的体现了循环码的代数结构。
(论文主要内容)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掌握Q元循环码的概念和性质,充分了解Q元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原理,通过自己掌握的数学软件MATLAB实现对其的编译。
通过上网搜索一些学术期刊、论文,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从多方面加深了解Q元循环码。
(你为了完成这篇论文都做了哪些准备)发出任务书日期2015.06.29 完成论文(设计)日期 2015.07.18 学科组或教研室意见(签字)院、系(系)主任意见(签字)目录(根据内容适当安排)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1 前言 (1)2 (2)3 (3)3.1 (4)3.2 (5)4 (6)4.1 (7)4.2 (8)4.2.1 (9)4.2.1.1 (10)4.2.1.2 (12)5 总结 (13)参考文献 (14)附录A (15)Q元循环码编码的MATLAB实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xxx指导教师辛永训摘要:循环码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线性码,是由E.Prange于1957年首先进行研究的。
循环码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很好的代数结构,而且其编码和译码都可以很容易的利用线性移位寄存器来实现。
本文从定义、性质以及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各方面介绍了循环码,并以多项式的整除、多项式的生成矩阵为基础,通过有限域上Q元循环码(包括系统码与非系统码)的性质给出了其在MATLAB中的实现过程,有效的体现了循环码的代数结构。
关键词:循环码;生成矩阵;校验矩阵Q Elements Cyclic code in MATLAB Compiler Student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Zhao YucccTutor Xin YongxunAbstract:(论文的主要内容,用英文简要写出即可,不能用网上翻译)Cyclic code is a kind of very important linear code, by E. Prange, in 1957, the first study. Cyclic code is not only good in theory, algebraic structures, but also the encoding and decoding can be very easy to use linear shift register to achieve. In this article, by definition, nature and calibration matrix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atrix introduced a recycling code, and the polynomial divisible, the formation of polynomial-based Matrix, through limited domain Q Elements cycle of code (including the system Code and non-code system) is given the nature of its MATLAB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ode reflects the cycle of algebraic structure.Key Words: Cyclic code; generated matrix; check matrix1 引言循环码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线性码,是由E.Prange于1957年首先进行研究的。
由于循环码在理论上具有很好的代数结构,其编码及伴随式的计算,在硬件上可以用线性移位寄存器(linear shift register)来实现,在软件上可用计算机指令中的一位、判别、模加等来完成。
目前已发现的大部分线性码譬如二元Hamming码及其对偶码等与循环码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大部分码都可归结为循环码。
由于循环码具有码的代数结构清晰、性能较好、编译码简单和易于实现的特点,因此在目前的计算机纠错系统中所使用的线性分组码几乎都是循环码。
Q 元循环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用MATLAB虚拟实现其编码过程。
2 循环码的定义和性质2.1 循环码的定义设C属于V(n,q)是一个线性码,如果C的任意一个码字的循环移动还是一个码字,即若(…)属于C,则(…)、(…)、……还是属于C,则称C是一个循环码。
2.2 循环码的性质1.封闭性循环码码组的线性和还是循环码码组。
2.循环性码字集合或者说码组中任意一个码字的循环移位得到的序列仍是该码字集合中的码字。
3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3.1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可以很容易地由生成多项式得到。
我们知道,循环码的码组多项式是生成多项式g(D)的倍式,且根据线性码的生成矩阵的特性,(n,k)码的生成矩阵实际上可以由(n,k)码中k个不相关的码组构成。
1.非系统码的生成矩阵输入信息码元为时,相应的循环码组多项式为:2.系统码的生成矩阵在系统码中,系统码的生成矩阵必须为典型形式[Ik Q]。
其中Ik为单位矩阵。
循环码码组应该具备如下的形式:其中,的次数小于等于n-k-1。
3.2 循环码的校验矩阵循环码的校验矩阵可由得到,称为生成多项式,称为校验多项式,其中所以,如果生成矩阵是则校验矩阵为:它由的系数确定。
两者满足。
4循环码的编码循环码有两中非常直接的编码方法:一种是非系统的,另外一种是系统的。
4.1 循环码的系统的编码方法对任意信源信息向量 011,,,(,)n r a a a V n r q --∈-,构造信息多项式 011()^1^2^n r a x a x n a x n a x r --=-+-+用g(x)去除()a x 得到()a x =q(x)*g(x)+r(x)(其中deg(r(x))<deg(g(x))=r ), 则信源信息向量011n r a a a --∈V(n-r, q)被编码为循环码C 中的码字: c(x)= q(x)*g(x)=()a x -r(x) (其中g(x)是C 的生成多项式)4.2 循环码的非系统的编码方法对任意信源信息向量011,,,(,)n r a a a V n r q --∈-,构造信息多项式 101()n r n r a x a a x a x ---=+++。
这个多项式对应于循环码c 中的一个码字 ()()c a x g x =。
因此,信源信息向量011,,,(,)n r a a a V n r q --∈-被编码为()()c a x g x =。
4.3 循环码编码的算法程序4.3.1系统编码的算法程序Step1 输入生成多项式g ,信源信息h ,码长n ,有限域 q ;Step2 由信源信息h 构造信息多项式h';Step3 调用整除,求余式D=g|h';Step4 编码c=h+D 。
4.3.2非系统编码的算法程序Step1 输入生成多项式 g ,信源信息h ,码长n ,有限域 q ; Step2 由g 构造生成矩阵G ;Step3 编码,矩阵相乘 *c h G =,则c 即为所要编的码字。
4.4 MATLAB 程序function [U1,U2]=bm(g,v,n,q) % 系统编码m1=length(g);m2=length(v);V1=zeros(1,m2);H2=zeros(n-m1+1,n);for i=1:m2V1(i)=v(m2+1-i);end % 系统编码A1=[g,zeros(1,n-m1)];B1=[zeros(1,n-m2),V1];[D,E]=zc( A1,B1,q);U1=mod(B1-D,q);for l=1:n-m1+1 %非系统编码H2(l,l:m1+l-1)=g;endU2=mod(v*H2,q)我们以四元域上码长为7的循环码为例给出MATLAB的实现过程>>n=7;q=4;>>[G,H]=jz(n,q)结果如下:G =1 0 0 0 0 0 0 03 1 0 0 0 0 0 03 1 2 1 0 0 0 03 2 3 1 0 0 0 01 2 3 1 1 0 0 01 1 32 1 0 0 01 1 1 1 1 1 1 0H =1 0 0 0 0 0 0 03 1 0 0 0 0 0 03 1 2 1 0 0 0 03 2 3 1 0 0 0 0G 中是X7-1的所有因式,H 中是不可约因式;可以看出多项式X7-1的除去本身共有7个因式,4个不可约因式。
即2323+++++++1,3,32,323x x x x x x x3+x+2x+x作为生成多项式,对四元信源空间上的信源信息向量进我们取23行编码。
在程序(1)中输入>>g=[3 1 2 1]; v=[2 2 2 3];n=7;q=4;>>[U1,U2]=bm(g,v,n,q)U1 =1 3 0 32 2 2U2 =2 0 0 1 1 0 3U1 输出的是系统编码,U2 输出的是非系统编码。
即对 2223 系统编码为 1303222 采用非系统编码,编码为 2001103输出3元域上码长为4特定生成多项式的所有循环码首先寻找一个生成多项式g(X),同上例,[H,G]=jz(4,3)H =1 0 0 0 01 1 0 0 02 1 0 0 01 0 1 0 0选择 (2 1 0 0 0),即()2g x x =+,由()g x 生成的循环码所有码字(共 33个码字)。
如下表:R =0 0 0 00 0 2 10 0 1 20 2 1 00 2 0 10 2 2 20 1 2 00 1 1 10 1 0 22 1 0 02 1 2 12 1 1 22 0 1 02 0 0 12 0 2 22 2 2 02 2 1 12 2 0 21 2 0 01 2 2 11 2 1 21 1 1 01 1 0 11 12 21 02 01 0 1 11 0 0 25总结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中最重要的一个重要子类,是目前研究得比较成熟的一类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