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介绍

合集下载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部分或全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提供对特定病原体的保护。

疫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以下将详细介绍疫苗的发展过程。

1. 疫苗的起源疫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6年,当时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牛痘(牛痘病)可以预防人类天花。

他将牛痘病毒接种到一个8岁的男孩身上,成功地使其产生了免疫力。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疫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 疫苗的早期发展在詹纳的发现之后,人们开始研究其他病原体的疫苗。

1818年,法国医生路易·巴斯德成功制备出狂犬病疫苗。

随后,人们陆续研制出了破伤风、白喉、百日咳等疫苗。

3. 疫苗的现代化发展20世纪初,随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步,疫苗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21年,阿尔伯特·卡尔曼和吕特·施特尔曼合成了首个流感疫苗。

随后,人们陆续研制出了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疫苗。

4. 疫苗的改良和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改良和创新疫苗的制备方法。

例如,传统的灭活疫苗(使用灭活的病原体)被改良为亚单位疫苗(使用病原体的部分成分),从而减少了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还出现了重组疫苗(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病原体成分)和DNA疫苗(使用病原体的基因片段)等新型疫苗。

5. 疫苗的全球推广与成功案例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麻疹消除计划,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麻疹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下降。

此外,疫苗也在消灭天花、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

6. 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人们将继续改良和创新疫苗的制备方法,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人们还将研究新型疫苗,如基因编辑疫苗、纳米颗粒疫苗等,以应对新兴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新冠疫苗接种知识培训新冠肺炎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知识培训新冠肺炎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知识培训新冠肺炎疫苗新冠病毒的肆虐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成为了控制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为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新冠疫苗的种类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新冠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对新冠病毒进行培养、灭活等处理,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但仍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具有制备工艺成熟、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2、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导入腺病毒中,制成疫苗。

接种后,人体细胞会表达刺突蛋白,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3、重组蛋白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表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然后制成疫苗。

这种疫苗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二、新冠疫苗的作用机制新冠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识别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如灭活病毒、刺突蛋白等),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首先,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会摄取和处理疫苗中的抗原,并将其呈递给淋巴细胞。

随后,淋巴细胞中的 T 细胞和 B 细胞会被激活。

T细胞能够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协助 B 细胞产生抗体。

B细胞则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新冠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并清除病毒。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能够在接触新冠病毒之前就建立起一定的免疫防线,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减轻感染后的症状,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三、新冠疫苗的接种对象和禁忌1、接种对象一般来说,年龄在18 岁及以上的人群,在没有接种禁忌的情况下,都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同时,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医务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更应该优先接种。

2、接种禁忌(1)对疫苗的成分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疫苗基本知识与行业介绍

疫苗基本知识与行业介绍

疫苗基本知识与行业介绍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在疫情爆发和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人们对疫苗的认识和需求也逐渐增加。

下面将介绍疫苗的基本知识和疫苗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疫苗的基本知识1.疫苗的定义:疫苗是通过接种生物制剂,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疫苗可以包含微生物的整菌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各种类型。

2.疫苗的原理:疫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增强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疫苗成分中的抗原可以来自于病原体的完整形态,也可以是病原体的组分或代表性成分。

3.疫苗接种的目的:疫苗接种旨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免疫记忆细胞,以便在遇到同类型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抵抗感染。

4.疫苗接种的途径:疫苗接种可通过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途径进行。

具体的接种途径与疫苗的类型和具体要求有关。

二、疫苗行业的发展情况1.行业背景:疫苗行业是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疫苗行业迅速发展。

全球疫苗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2.市场规模:疫苗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疫苗市场在2024年达到了52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5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6.5%。

3.市场主要参与者:全球疫苗市场主要由一些大型制药公司主导,包括强生、谷森生物、辉瑞、默沙东等。

这些公司在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大的实力和经验。

4.技术创新:疫苗研发领域不断创新进取。

传统的疫苗生产方式已经不断完善,而且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蛋白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疫苗供应:疫苗生产与供应是疫苗行业的关键环节,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供应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任务。

疫苗的生产和供应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全球疫苗推广:为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各国政府普遍推行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分类

疫苗接种分类

疫苗接种分类
疫苗接种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计划免疫疫苗:这是由政府提供的免费疫苗,适龄儿童可以接种,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2.非计划免疫疫苗:这是由个人或单位自费自愿接种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

3.特殊人群疫苗:这类疫苗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如儿童、妇女、老年人等,包括甲肝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

4.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根据疫苗的生产厂家不同,可以分为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

进口疫苗一般来自国外厂商,国产疫苗则是由国内药厂生产的。

5.单价疫苗和多价疫苗:根据疫苗所预防的疾病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单价疫苗和多价疫苗。

单价疫苗只针对一种疾病,多价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6.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根据疫苗的制备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将病原体灭活后制成的,减毒活疫苗则是将病原体经过处理后制成的。

以上是常见的疫苗接种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的疫苗有不同的适用人群和接种程序,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方式。

疫苗的种类与应用

疫苗的种类与应用

疫苗的种类与应用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剂,通过引入疫苗而产生的免疫响应可以让人体建立起对特定疾病的保护作用。

疫苗的种类繁多,以及其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疫苗及其应用。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杀死病原体(病毒或细菌),使其无法继续繁殖和感染人体。

灭活疫苗制备简单、稳定性较好,常见的有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则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

这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但免疫力较短暂,通常需要多次接种。

2.温活疫苗:温活疫苗指的是使用活病毒或活细菌制备的疫苗。

这类疫苗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感染情况,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力。

常见的温活疫苗有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等。

麻疹疫苗主要用于预防麻疹,腮腺炎疫苗用于预防腮腺炎,风疹疫苗则用于预防风疹。

与灭活疫苗相比,温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通常只需要接种一次或少数几次。

3.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利用病原体的一些特定成分制备的疫苗,可以有效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这类疫苗制备过程复杂,但免疫效果比较可靠。

常见的亚单位疫苗有白喉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等。

白喉疫苗用于预防白喉,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HPV疫苗则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亚单位疫苗通常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4.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

这类疫苗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但可以快速产生定制的疫苗。

常见的基因工程疫苗有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乙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乙型肝炎,流感疫苗用于预防季节性流感,狂犬病疫苗则用于预防狂犬病。

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常常只需要少量接种即可。

以上只是常见疫苗种类的简单介绍,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疫苗,例如炭疽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水痘疫苗等。

疫苗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从预防常见传染病到预防特殊疾病,都有相应的疫苗可供使用。

疫苗学知识点

疫苗学知识点

疫苗学知识点序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疫苗已成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疫苗学作为一门研究疫苗的学科,涉及了疫苗的原理、制备、接种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为您介绍疫苗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增进大家对疫苗的了解。

1. 疫苗的定义和分类疫苗是指通过给予人体或动物免疫原,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的一种制剂。

根据免疫原的来源和制备方法,疫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灭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经过灭活处理制备而成,如灭活狂犬病疫苗、灭活流感疫苗等。

1.2 温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培养并杀死后制成,如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1.3 亚单位疫苗:以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产物或其代表性抗原制备而成,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1.4 构建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抗原基因插入其他生物体表达,如HPV疫苗、SARS-CoV-2疫苗等。

2. 疫苗的原理和作用机制疫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模拟感染引起免疫应答,进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保护。

它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1 细胞免疫:疫苗中的免疫原通过被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引发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并诱导生成记忆性T细胞,以实现对感染和肿瘤的清除。

2.2 体液免疫:疫苗中的免疫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以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复制。

3. 疫苗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疫苗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从病原体的培养、灭活或减毒、纯化和稳定性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

同时,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制造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质检。

3.1 疫苗制备:疫苗的制备包括病原体培养、灭活或减毒、抗原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原材料的选择和确保制备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

3.2 质量控制:疫苗的质量控制包括种子病毒的检测、活性测定、纯度检验、稳定性评价等环节。

其中,活性测定是疫苗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动物免疫试验、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

疫苗接种科普知识

疫苗接种科普知识

疫苗接种攻略,让你安心迎接健康夏季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却仍有很多人对疫苗了解不足,甚至出现一些误解。

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疫苗接种,让我们介绍一些疫苗接种科普知识。

首先,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可以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抗体,预防特定疾病。

那么,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据统计,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超过20种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流感等,不仅可以自我保护,还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接下来,是疫苗接种的常见误解。

有些人认为,疫苗接种会导致自身疾病,但是事实上,疫苗接种并不会导致自身感染。

另一些人则认为,疫苗接种会导致副作用,但是疫苗接种的副作用极为罕见,而且大多都是轻微的,如注射部位疼痛、轻微发热等。

最后,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首先,接种前应该向医生说明是否有过敏、妊娠等问题,确保自身适合接种。

其次,在接种后24小时内,应该注意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如剧烈疼痛、红肿等。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和方法,接种疫苗被称为时刻为自己充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主要疫苗种类的中英文对比

主要疫苗种类的中英文对比

主要疫苗种类的中英文对比一、疫苗种类的简介疫苗作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疫苗的种类和名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疫苗的中英文对比,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疫苗的名称及功能。

二、灭活疫苗1. 中文名:百白破疫苗英文名:DTaP/Tdap Vaccine简介:百白破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包含破伤风、白喉、百日咳三种疫苗成分。

2. 中文名:脊灰疫苗英文名:Polio Vaccine简介:脊灰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可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类型。

3. 中文名:流感疫苗英文名:Influenza Vaccine简介:流感疫苗可根据不同的流感病毒亚型制备,每年根据流行病学数据调整配方。

三、减毒疫苗1. 中文名:麻腮风疫苗英文名:MMR Vaccine简介:麻腮风疫苗是一种减毒疫苗,包含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种疫苗成分。

2. 中文名:水痘疫苗英文名:Varicella Vaccine简介:水痘疫苗用于预防水痘,是一种减毒疫苗。

3. 中文名:黄热病疫苗英文名:Yellow Fever Vaccine简介:黄热病疫苗是由黄热病病毒株经人工传代制得的减毒疫苗。

四、亚单位疫苗1. 中文名:乙肝疫苗英文名:Hepatitis B Vaccine简介:乙肝疫苗是亚单位疫苗的一种,用于预防乙型肝炎。

2. 中文名:白破疫苗英文名:Pertussis Vaccine简介:白破疫苗是亚单位疫苗的一种,用于预防百日咳。

3. 中文名:肺炎球菌疫苗英文名:Pneumococcal Vaccine简介:肺炎球菌疫苗可分为多糖疫苗和亚单位蛋白疫苗,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五、基因工程疫苗1. 中文名:乙脑疫苗英文名: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简介:乙脑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脑炎。

2. 中文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英文名: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简介: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导致宫颈癌等疾病的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一、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死疫苗: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
方法将其杀灭制成。

如百日咳、乙型脑炎、流行感冒等。

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

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

2.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
疫苗。

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

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

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3.亚单位疫苗(组分疫苗):除去病原体中无保护免疫作用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
后,制成的疫苗。

可用化学试剂裂解流感病毒,提出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用脑膜炎球菌夹膜多糖等制成亚单位疫苗。

4.基因重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如把编码HBSAg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基因重组乙肝疫
苗。

基因重组方法还可制成更多种类、更价廉、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或多价疫苗。

5.DNA疫苗:DNA疫苗是将病原或肿瘤整个或部分蛋白抗原的基因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上,直接注入体内,
使其抗原在体内表达后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其制作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从1992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两种DNA疫苗上市。

6.类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如白喉、破伤风的疫苗。

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

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

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二、被动免疫制剂有抗毒素、抗菌血清和抗病毒血清、丙种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胸腺素、干扰素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应用免疫学的原理,根据疾病的疫情监测和儿童免疫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疾病的目的。

婴幼儿时期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为保护婴儿身体健康,必须切实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全国计
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的免疫程序,为1岁内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按期为适龄婴儿完成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各种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只能持续一定的年限,故要根据每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时间按期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保护儿童健康,请家长协助做好您的孩子的预防接种工作。

◆ 计划免疫疫苗
一、疫苗的分类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
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
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相应的疫苗种类。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白破疫苗(DT)、麻疹疫苗(MV)、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
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注:(1)流脑及乙脑疫苗在流行季节前注射,如北京地区乙脑疫苗在5月份注射,流脑疫苗在12月份注射。

注:(1)流脑及乙脑疫苗在流行季节前注射,如北京地区乙脑疫苗在5月份注射,流脑疫苗在12月份注射。

例如小儿在3月份已满1岁,要等到5月份再注射乙脑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二、疫苗的加强、复种、强化三者的区别
加强免疫是好理解的,如DPT苗基免后,再于18至24月龄与6岁时的加强免疫;复种主要含意是指有些疫苗不需要进行加强免疫的补种(或免疫失败的补种),如MV苗18至24月龄的复种;强化免疫是根据防病需要,对某一年龄范围儿童进行强化免疫(不论有否免疫接种史)如OPV强化免疫。

总之疫苗的加强,复种,强化与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程序以及防病工作需要有关联的。

三、疫苗接种的一般原则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乙脑灭活疫苗前2剂次间隔7~10天;第3、4剂为加强免疫。

∙A群流脑疫苗前2剂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年。

∙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第1剂和第2 剂间隔应≥28天。

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
天。

∙卡介苗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乙肝疫苗和“四苗”无相互干扰现象,可以按不同部位、途径接种。

∙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必须将接种部位分开注射,右侧三角肌注射乙肝疫苗,左侧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卡介苗。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
合减毒活疫苗等。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

∙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四、疫苗的补种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

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3.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
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4.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的,应补种完成3剂次。

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的,应补种完成4剂次。

5.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等)的,应补种完成2剂次。

五、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概述
1.通常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天3-5次,坚持到
消肿为止。

3.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时暂缓注射。

4.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
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

5.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例如癫痫或者脑病,不应该给予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
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应接种活的疫苗。

7.儿童在患传染病期间甚至传染病恢复期暂缓接种。

8.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活动性结核及严重的肝脏、肺脏、肾脏等疾病暂缓接种。

9.发热期间暂缓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