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器雕刻的俏色巧雕
玉石雕花技法

玉石雕花技法
玉石雕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工艺,源于中国先民的文化艺术。
随
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工艺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技法。
一、选料
雕花的基础是选料,优质的玉石是雕花的前提。
在选料时,需要
考虑颜色、纹理、杂质等因素。
颜色要鲜艳,纹理清晰,没有太多杂质,这样才能雕出精美的花卉。
二、划线
划线是雕刻前的重要环节,好的划线可以有效地指导雕刻的方向
和深度。
划线需要根据花卉的形态和特点来进行,一定要准确,否则
会对后续的工作造成影响。
三、粗雕
粗雕是雕花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要把花朵的整体形态雕刻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花朵要具有动感,让人感到生动、自然。
四、梳理
梳理是对粗雕进行修饰,把线条的精细处理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线条要通顺,各部分之间要协调。
五、细琢
细琢是制作精美玉石雕花的关键环节,需要借助各种小型雕刀,
准确地雕刻花瓣、花蕊、花叶等细节部分,让花卉更加丰富和精致。
六、抛光
在雕花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抛光处理,让玉石雕花表面更加光滑、细腻,更加突显出雕花的细节和工艺。
总之,玉石雕花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艺,需要具备一定的雕刻技
巧和美学素养。
如果想尝试这项工艺,要多进行实践和学习,不断提
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设计和制作中注重创新和个性,创造出一系列
精美的玉石雕花作品。
论河南俏色密玉历史渊源与当代继承

艺苑论坛文 王赵琦论河南俏色密玉历史渊源与当代继承[摘 要] 密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自河南省新密市,源于复杂的地质运动,其开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从古至今,密玉雕塑经历了实用雕、单色雕、俏色巧雕三个不同阶段,与之相伴随的是艺术家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在王冠军先生的推动下,密玉俏色雕刻逐渐发展、成形,为密玉雕刻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
通过梳理密玉开发史,总结前辈经验,探索当前时代密玉雕刻的特征、成就及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密玉;历史渊源;继承密玉,因产自河南省新密市而得名。
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在中国﹐密玉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
密玉色泽鲜艳多彩,且质地温润,光泽度良好,硬度较大,便于塑形及保存。
美观亮丽的外观,使得密玉制品广受古今藏家、匠人的青睐,因而开采、加工历史悠久,具有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密玉矿藏形成于约18亿年前中岳造山运动,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得滨海区的沉积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富含绿帘石和绿泥石变质石英岩,这就是密玉的雏形。
又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石英岩的质地进一步变得紧密,久而久之,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五彩密玉。
密玉的颜色主要分为红、白、青、黑、绿五种,其中绿色翠透,也最为珍贵。
对于密玉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山海经》等古籍。
据《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密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间多白玉。
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是生玄玉。
”由此可见,在远古神话中的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有关密玉的传说,密玉是最早是用来辟邪之宝物,与原始神秘的宗教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黄帝探密山之玉”的记载,更为密玉的身世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又尊贵的外衣。
目前有考古发掘可以佐证的密玉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早期密玉制品并不是艺术品、装饰物,而是生活用具。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北派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技艺,它在技法、造型、题材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北派玉雕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技法严密、精湛北派玉雕技法以“器机兼备,雕工绝妙”为特点,以器融于石、工力传神为长处。
它们的刀法规范,版面精确、对称,而且能够精湛地掌握石头的特性,运用背景的余波、纹理、音色、瑕斑、纹路等,将石材的纹路、色泽等多样化特点尽情地展现在艺作之中。
北方玉雕刻基本上分为四个步骤:取材、原料打磨、图样雕刻、微磨与抛光。
每一个步骤都有自己的技巧和方法,各个步骤之间相辅相成,不断升华。
二、题材丰富北派玉雕的题材涵盖了历史、文化、宗教、民间传说等方面,其作品既有神话传说,又有人物传记或历史事件。
常常遵循石材的特性及审美品位,将人物的神韵、动物的精神、景物的韵味、实用的功能完全体现出来。
在题材选择上,北派玉雕多数以生活、动物、花卉、吉祥物为主,反映出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奇妙的想象力。
三、造型古朴、精神韵味北派玉雕作品的造型多以细腻、清新、生动、美丽为特色,都充满人间美和圣洁美,更显现出御用工艺的高水平和雕塑家的明快奋发。
它们充分表现了北方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融合了西北、华北和东北三种民族文化,尤其具有古朴、淳朴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在艺术上的美、罕见的美综上所述,北派玉雕作品大多数能够以精湛的构图、雕刻技法和细腻的工艺,独具高雅的艺术风格。
它们所表现的主题,内容广泛,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它们不仅是国家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丰硕果实,已成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民间工艺和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妙手雕琢玉无瑕,形神兼备意境深

古人 强调“ 首德次符” , 笔者对 于皮色 的态度 亦 是如 此 , 玉 料 的优劣 关键 是 玉 质, 皮色其次。古有记述“ 赤如鸡冠 、 黄如
蒸栗、 白如猪 脂 、 黑如纯 漆” , 这 样 的皮 色
具 有一种很强的水墨 画风格 , 其皮色金灿
生命 力。这 种 生命 力就 是我们 所说 的玉
的“ 神” 。
“ 长铁 匠、 短木 匠, 凑凑 合合是玉 匠” , 反映 出玉石雕刻只能根据玉料来造型。 天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玉料 的本 质美 和作 品创作 空 间 往往会 产 生矛 盾 , 俗 话说 “ 鱼和 熊掌不可
笔者 参加 2 0 0 9 年 天工 奖评 选获得 金 奖的作 品《 金色池塘》 ( 图1 ) , 其题 材来 自
爱舷秀 £ 1 i 研究
妙 手雕琢玉 无瑕 , 形神 兼备意境深
口王金 忠
摘 要: 玉纯洁温润 , 以其特殊 的质地 和与众不 同的 美感 , 深受 中国人 的崇 尚和喜 爱。玉雕是 玉文化 的延 伸和升华。玉雕是 玉雕 师选择天 然玉材 , 经过精心设计、 反 复琢磨后 , 用玉雕 工具 由表及 里地去其糟粕 , 留其精 华 , 使之成 为具有 审美价值 和收藏价值的 艺术 品。 玉雕创作是 创作者将设计理念和雕刻技 艺通过玉石完 美呈现 , 使之更具观 赏性 和趣 味性 的艺术。笔者从 事玉雕行业 已经 1 9 年,
料的选择是相 当苛刻 的, 所选 用的原料必 须是和 田玉 , 且 多为籽料 , 因 为如果 用青 海料或 者俄 料都 出不 了和 田玉那种 沉稳 的效 果 , 一样 费 工 时且不 讨好 。 一般 来
琢之 前要反 复斟酌 、 仔 细观察 玉料 , 避免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一、设计技巧玉雕作品的设计是致胜的关键之一。
好的设计必须有精致的线条、合理的比例和有意义的主题。
设计之前需要做好东拼西凑的前期工作,比如了解原石的形状、色彩及纹路,确定制作的主题和风格等。
设计工作需要借鉴自然和人文的元素,如山水、花鸟、神仙等,从而使玉雕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玉料的特点。
玉料质地较硬,不易雕刻,加之每块玉料的纹样各不相同,彼此之间的柔硬度、肌理组织、透光度和颜色度在雕刻过程中都要进行统筹和协调。
具体操作中,可使用各种手工工具、水电镐、电锤等常见工具,以及不同的刀法和雕刻方式进行创作。
二、刻制技巧刻制是玉雕作品必要的环节,是实现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刻制过程要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先雕大体,在细化。
通过光滑的线条、精细的花纹来表现出作品的精妙和高贵。
在刻制中,需要注重对物体的结构和比例的把握。
要创造出合理的空间、层次和透视关系,使形象更加逼真,达到艺术的完美。
还需要让雕刻出来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注入镶在其中的元素和主题的意义,使整个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可读性。
三、装饰技巧装饰是玉雕作品必要的环节,是整个作品的亮点和点睛之笔。
玉雕作品的装饰手法既有传统的简装,也有现代的精致细致。
可用彩绳、丝儿、玻璃珠、金银、贵重宝石等丰富的材料,进行装饰。
装饰方案要着重考虑装饰图案与雕刻内容的配合和衔接,格局要前高后低,前雅后俗,前制华后简。
同时,装饰方案应充分考虑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让人趋近美。
总之,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既有创新也要遵循传统,在雕刻美学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雕刻技巧与素材,创造出更加细致、独特、人性化的雕刻作品,注入更多的艺术和文化元素,让作品更加吸引人,更加具有质感和内涵。
弃脏遮绺点瑕成瑜--浅谈密玉俏色的设计与制作

放初期跟随俏色老艺人王庆云老师傅 ,并从 他们 的祖师王敬修老人那里学 习的,一脉相 承到我这里 已是第 五代 。樊桂 兰老师6 O 年代 曾和上海 的老师傅们一起用密 玉创作 了俏 色 雕刻 “ 勇攀 高峰 ” ,曾被 周总 理誉 为 “ 国 宝” ,现仍藏在上海展览馆。 我从 老师傅那里学 到的俏 色雕刻 ,原来 直是 做 为玉雕 行 当中 附属 的一个 门类 , 往往用 在 玉雕 中的 陪衬使 用 ,例 如 : “ 万 绿丛 中一 点红 ”等 等 ,往 往会 起 到画龙 点 睛 的作用 。所 谓 “ 俏色 ” ,也就 是巧 用颜 色 ,使之 不 同色泽 的玉 料互 相搭 配 ,从而 产 生相得 益 彰 ,互 相衬 托 ,在对 比中产生 更加响亮 的效果 。 九十年代初 ,在 “ 密玉 ”资源相对减少
文史 艺术
浅谈密玉俏色的设计与制作
王 冠 军
( 华 龙 玉 器厂 ,河 南 新 密 4 5 2 3 7 0)
密玉属 石英岩山玉料 ,产 于河南 中岳嵩 山的东麓 ,新密市境 内的大方 山,也 即伏羲 山 ( 浮 戏 山 )中。密 玉储量 丰 富 ,条件优 越 ,质地 细腻 、晶润 、色泽绚 丽,硬度高 , 质地纯净 ,透 明度好 , 具备做 玉雕工艺 品的 基本条 件。 传 统 所说 的 “ 密玉 ” ,是 指 以绿 色 为 主 ,间或 杂 以红 、黄 、黑 、白的杂 色 的玉 种。密玉以绿色为最好 ,以深绿 、浅绿 、中 绿 、粉绿为主 ,通体透光度高者为最佳。而 杂色密玉次之 ,有粉红 、水白、灰白、深红、 黄色 、黑色等 ,也是常见 的密玉材料 。在这 些深红 、粉红 、水 白、灰白、黑色 、黄色的密 玉中间,往往夹杂着许多脏绺以及黑 、红 、白 筋, 这些瑕疵的出现,为密玉的传统设计和制 做 ,制造了一些困难和障碍。 传统所讲 的密玉 ,由于其 纯净 的 “ 麦 叶 绿” 色和 翡翠 的绿 色相 当 ,所 以在 上世 纪 六 、七 、八十年代 ,在国内的玉雕市场上出 现后 ,深受欢迎 ,人称 “ 河南翠玉” ,是我 国四大玉种之一 ,曾经红极一时 ,在全 国的 玉雕业界名气甚高。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 的中叶以后 , 传统的密 玉资源 因为是 由几米宽 的矿脉 以线性 的形态 向大 山的深处 发展 ,几十年 的无序开挖和 发 展使之进入 到地下 四百多米 的深处 ,这有 限 的资源几近枯竭 , 面临着绝迹 的危险。 资源的减少 以及 和田玉 、翡翠 的普及 还 有整体形势的冲击 ,使密玉在当时 ,走到了 它的穷途末路 ,红极一时的密县玉雕厂近于 解体 ,师傅们纷纷 自寻出路 ,从外地进料 , 开起 了家庭作坊 ;玉雕厂的厂址变成 了 “ 外 国语学校 ”,留守 的部分职工依靠租金维持 生活和社保基金 ;玉矿也停产 了多年 ,四大 玉种之一 的 “ 密 玉”在全 国也几乎是销声 匿 迹 ,难 以见到踪影。 笔 者是 后 期 的玉 雕 厂厂 长 ,是 七 十年 代 末 期 即已进 厂 ,师 从 当时 的王玉 端师傅 学习 “ 密 玉俏 色雕刻 ” 的第五 代传 人 ,对 “ 密 玉” 事业 的发 展有 着很深 的感 情 和底 蕴 。眼见 到 “ 密玉 ” 的雕 刻事 业 走到 如此 的地 步 , 自己心急 如焚 ,但是 面 对这种 大 的形 势所 趋 ,自己也无 可奈 何 ,只有 默默 的 在现有 的密玉雕 刻 的道路 上深 人探 讨 , 力求走 出一 条新路来 。 原来 的 “ 密玉雕刻 ” ,玉雕 师傅大部分 做 的都是素 活,是在单一 色种 玉料 的基础上 做 出各种 不同的造型 , 讲 究的是 “ 纯 、透 、 亮 、润”的色泽 ,一般 是冷色透俏 。遇到不 太通 透的浑 色 、夹杂 、 带 绺 、出筋的部分 , 都要被师傅们全部切掉 ,弃之不用。这样既 造成 了原 料和 国家 资源 的浪 费 ,也 使 “ 密 玉”的类别稍显单调 。我是原来在玉雕厂跟 随王玉端师傅学习雕刻 的,王老师和她的老 师樊桂兰 ,都是玉雕厂 的业务骨干 ,都是解
玉雕之巧色

DESIGN·ARTISTRY设计·技艺玉雕之巧色[摘 要] 玉雕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优质和田玉产量日趋减少,玉料价格日益上涨,以往人们赏玉认为玉石就是以白为尊,对于白玉以外的一些玉料如青花籽料等稍显冷落,认为其是劣种材料,其实不然,应该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资源进行“废料巧用”,现在巧雕精品已深受大众欢迎,选择巧雕艺术精品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正是变平凡为神奇。
[关 键 词]巧雕;创新;作品[中图分类号]J313.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7)02-0039-01文 王 健 巴丹丹玉器的发展史,就是玉雕工艺的演变史,“玉不琢,不成器”,一件完美的玉雕作品,不但体现在材质的美,还有造型的美、纹饰的美、工艺的美,几者统一,才能称为玉雕美。
玉雕作品门类众多,巧雕是其中一个部分,这个概念在玉雕界里不断被拓展并运作,应当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很多设计师把“巧雕”广泛应用在玉雕行业里。
笔者就巧雕作品的选料及设计理念和制作方面作几点浅论:一、玉料材质的选择在看似低劣的玉材上雕刻出独具一格的好作品,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素。
1.看材料形状。
选择巧雕玉材对于制作形成一件巧雕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玉石原料的形状千差万别,根据材料形状研究适合的题材,确立雕刻的作品类别。
一般块头较大的材料,适合于各种雕刻,其构图灵活性大,可制作观赏方面的摆件,较小的扁平或片状材料则不宜进行立体雕刻,可采用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刻等手法制作挂件把玩类作品。
以料形而论,锥形材料一般选择细端为上粗端为下,突起饱满或不平的一面作为正面,将较平或凹陷的作背面。
而平放的摆件作品,可将较平板的一面作为底面,将突起的一面为上方,再根据玉材物象构思设计或依据玉材的自然生成景象选择朝向。
2.观颜色布局。
和田玉石,无论优劣,其色彩繁多,大致有白、黑、红、黄、绿或各种色彩相互交错和天然形成各种色彩的沁色。
在选择玉材时,要把色彩构象鲜明丰富的一面作为正面,把色泽不好或颜色界线模糊,色彩对比不够分明的一面作为背面或作为陪衬正面的主题。
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

业界翘楚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文伍 剑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却在石间。
讲的就是凡玉必来自精致的雕琢,出自后天人为的创作。
故而,玉雕的美,在于形态,在于色彩,在于意境,也可能兼而有之。
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杨勇玉雕,其美就隐藏于形态、色彩以及意境中。
杨勇,自幼生长于玉雕世家,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校国画系、中央美院雕塑系,现任辽宁省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理事、辽宁省战国红协会特聘专家,并获得辽宁省玉石雕刻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杨勇在中央美院的专业学习后,回到家又秉承父业从事玉雕行业。
由于在专业美院的学习,使得杨勇造型能力、审美观念极强,他尤其擅长人物和巧雕,把对玉雕艺术的追求中所获取的综合技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玉雕与美术共通的灵感在玉雕作品中给予充分的展现,这是他艺术风格的最好的浓缩。
杨勇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创意,更为重要的是巧雕,巧雕之巧,有形态上的,也有颜色上的,杨勇的巧雕则是二者兼之。
所以,业内前辈名家对其都一致赞许,称赞他是集成了南北玉雕之特点的未来新秀,其实,杨勇更注重不同线条的运用和搭配,注重整体构图的和谐,风格上追求自然淳朴,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的新境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勇巧雕作品在国内频频赢得大奖。
阿拉善玉《达摩》 杨勇/作玛瑙《观音》 杨勇/作5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业界翘楚近年来,玉雕受限于材料的稀缺,好作品越来越少见,好的玉雕更是凤毛麟角了。
但年轻的玉雕艺人杨勇却利用玉的俏色巧雕,勇于借鉴全新技法,融合自己对玉雕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地精进,变化自己的作品风格,丰富自己的构图。
他的作品玲珑高雅,非常的写实,贴近自然,得到藏家的一致认可。
说起玉器的俏色巧雕,就不得不先说说玉石原料的皮和色了。
玉料刚开采出来的时候并不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洁白无瑕,温润透亮,在未加工前,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往往在玉质外有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这层玉皮质地远不如内里的玉肉细腻致密,但往往由于玉皮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而被玉雕艺人保留下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将皮色融入玉雕作品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巧雕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玉器雕刻的俏色巧雕
说起玉器的俏色巧雕,就不得不先说说玉石原料的皮和色了。
玉料刚开采出来的时候并不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洁白无瑕,温润透亮,在未加工前,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往往在玉质外有
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这层玉皮质地远不如内里的玉
肉细腻致密,但往往由于玉皮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往往被
玉雕艺人保留下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将皮色融入
玉雕作品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巧雕的作品。
巧雕是指在不同的玉料中做分色雕刻。
可以理解成巧色玉、巧做玉。
巧雕,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
皮色,纹理,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的一种技法。
它要求玉工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题材的雕琢,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使作品的造与颜色达到完美
的艺术效果。
巧雕是玉石工艺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玉石
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
自古以来雕玉之前,是要先去除玉皮、夹石、绺裂和色泽不好的部分,才能施以工艺。
但是用玉皮的颜色作为玉器的巧色来点缀玉器,增加玉器的观赏性、艺术性,早在秦汉已有。
而现今由于人们对玉石的喜爱,造成了玉石原料被无止境的开采,玉石原料越来越稀缺,作为一种能够很大程度保留玉石原有体积分量
的雕刻工艺,俏色巧雕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于玉石雕刻之中,在现代绝大部分的玉雕作品中,都能看到俏色巧雕的影子,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玉器玉雕的主流。
在近日举行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
一件清代和田白玉俏色翠玉瓜,把件配随
形紫檀盒,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成交
价为142.65万美元。
籽料圆雕藤柄瓜形,
旁巧雕翠绿小瓜,黑皮巧作瓜叶,瓜下褐
沁刻成蝴蝶。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
斑斓多变的玉器通过巧妙地雕刻往往令人
耳目一新,像这件和田白玉利用一侧的绿沁雕出一颗果实,加上原有的皮色,从整体到局部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玉器曾经是著名收藏家许汉卿的旧藏。
从收藏名家的玉器珍藏来看,俏色巧雕藏品的珍罕往往是考验眼力的重要标准。
除了利用玉石的皮色俏色外,
玉石本身可能多种颜色共存,为了
不破坏玉石原料的完整性和体积,
或是为了让玉雕本身更具欣赏价
值,玉雕师傅也会利用着多种颜色进行俏色。
右图为一件翡翠弥勒,玉雕师傅巧妙地将墨翡部分雕刻成了袈裟,使一件厚度比较薄的挂件极具立体感。
俏色巧雕利用表皮的色斑略施刀斧,自然成形,这种"不雕而雕"的工艺特别能显现出一种造化的天趣。
明清俏色巧雕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又以苏作影响最大,制作手段汇集镂雕、浮雕、打洼、线刻等技艺,多雕刻别子、花片、玉坠、烟壶等小件器物,追求式样奇巧和格调富丽。
一件俏色巧雕作品的形成要经过原料选取、观察构思、确定主题、打样去皮、设计定型、精雕细琢、研磨抛光、配座包装等工序。
一般有两种方式完成:一种是根据原料设计作品,另一种是根据事先的要求精选原料。
挑选原料多选取颜色丰富、纹理清晰、形状奇特、不皲裂、无杂质、通透性好的原料。
在实际挑选过程中,能全面达到标准的很少。
如果不能全面则需要加工者独具慧眼,精心构思,巧妙运用创作手法,去除瑕疵,遮盖弊点使作品更加完美。
海派玉雕大师邹作志曾在
朋友手中觅得一块重15克的青
花带绿,带黄皮的断口和田籽料,
有黑,白,黄,绿,浅灰五种色,
他用黑色做一颗黑豆(发了芽的
黑豆),绿色做豆瓣,白色的做
豆芽身子,芽尾是浅灰色,再加
一只黄色甲壳虫爬在豆芽身上,完工后整件作品只有5克,集齐五色极为罕见,这是06年北京天工奖“最佳创意奖”,当大家看到这棵小小的“绿豆芽”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它
居然赋予这颗小小的玉料五种天然的颜色,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鲜绿的豆瓣,白嫩的豆芽,深灰的豆皮,浅灰的芽尾,还有芽体上那只淡黄色的甲壳虫。
这件《蜗牛》作品,也
是利有石头本身的巧色创
作而成,随色赋形,原石色
泽自然天成,凝冻通灵,色
彩逼真,巧妙运用原石的天
然巧色精细雕琢,巧构思布
局,所雕两只蜗牛造型优美,蜗牛造型错落有致,精巧灵动;作品优美怡人,细细把玩妙处横生,别有韵味,令观者拍案叫绝。
这一绝品,被评为第三届“英合杯”中国上海•玉雕神工奖“创新金奖”,也是邹作志大师的作品之一。
美国纽约著名的收藏家
和古董商哈特曼曾经收藏过
一件明代的俏雕神牛麒麟摆
件,为青玉材质,局部有浅
褐色沁。
圆雕牛作伏卧引首
状,双目圆睁,口紧闭,鼻
孔舒张,口吐祥云。
牛与麒麟造型来源于"牛生麒麟,猪生象"
的民间传说,预示着圣主临朝天下太平,是大吉的兆头。
因此,
神牛和麒麟的玉雕历来受到皇家重视。
著名收藏家玛丽及乔治·布洛克曾经收藏过一件黑白玉巧雕牛生麒麟,工匠利用了玉料天然的黑白双色巧雕,黑玉圆雕成卧牛,牛角后展,身体肥硕毛发毕现。
白玉部分圆雕麒麟,体积纤巧,四蹄踏于云雾之上。
说到对于玉石本身颜色的充分利用和巧妙构思,就不能不说一说独山玉和南阳玉雕了。
独山玉因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名。
位于南阳市东北。
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有绿、蓝、黄、紫、红、白六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考古推算,在5000年余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
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余家。
南阳玉雕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由于独玉色彩
丰富,浓淡兼备,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
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盘考虑,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让欣赏者禁不住拍案叫绝。
南阳玉雕制作的《卧龙出山》,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它重3.8吨,长2.5米,高1.6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用精选的独山玉制作的五环炉、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的特色,创造了多层转球花薰黄,造型古朴端庄,技艺巧夺天工,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苏武牧羊是南阳
玉雕中难得的精品,该
作品巧用绿、白和过渡
色,用浮雕和圆雕的技
法,再现了一副苏武失
志爱国的历史画卷。
白
色部分雕成无边的云,茫茫的雪山,持节鞭的苏武,数十只羊及正在融化的雪,绿色雕成水草及树木。
一切都设计的那么巧妙自然,雕刻的那么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色彩利用得一干二净、一尘不染,渲染得恰到好处。
俏色巧雕,说到底就是一个“巧”字。
巧用料形、巧用颜色、巧施技艺。
巧是手法,是构思、是前提,而“俏”是结果、是魔力、是灵魂。
只有“巧”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其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令观者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一件成功的俏色玉雕作品不仅使主题在依料赋形的基础上与自然生态绝妙地吻合,更是创作者的知识阅历、灵感智慧和独到的艺术洞察力的完美体现。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从石器发展演变而来的古玉器正是这些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之一。
玉石的雕刻工艺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骨器工艺发展起来的,后经几万年的不断制作、修整、加工、改进、美化,尤其是新石
器时代末期,玉石雕刻工艺逐渐成熟,形成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第一个高峰。
在当时,玉质的天然美就深得奴隶主的爱好,故有大量的玉器被制作。
我国古玉器的制造与使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且以功能广泛,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风格独特闻名遐迩。
无论硬玉和软玉都具其特有的温润之光和不可描写之色,故深为后人所好。
《礼记·聘义》详细而精辟地道出了儒家的用玉道德观“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糜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这里不仅把玉看作坚贞温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的象征,而且把玉作为人生行为至好标准的代称辞。
现在人们对玉的喜爱,代表着人们对玉之美德的喜爱,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不论什么样的玉雕技艺,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玉石的美,玉石的德,我们不能只把玉当做财富的内容之一,只注重玉的价值,是不能体会到品玉的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