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2012一轮示范新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③与各国合作,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 《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学以致用
1.结合新中国的外交(1949——1979),你认为制 定外交政策的目的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2、影响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
(1)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2)国家实力、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 (3)国家性质,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对外政策 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钓鱼岛
三、新时期的外交
想一想: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又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
1、背景
美苏关系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际:
改革开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内: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政策调整 实行不结盟政策 全面对外开放
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经济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方针和政策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三 大 政 策
Hale Waihona Puke 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其特权, 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3.“一边倒”
课堂练习
1、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和原则,至今 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 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B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联合国大会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C、中日邦交正常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6课 新中国外交

26课 新中国外交

2、成就
(经济) 2)以联合国为中心,
并举例: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 (政治)
②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与俄、美、日、 法等、、、全方位外交格局; ③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④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开展“反 恐”外交。
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1)成立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二 、雨后彩虹
光彩夺目(70S的外交)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1)---5) 2)恢复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原因: 中美两国共同要求 2)过程:
美国:美国霸权地位衰落,敌视中
国政策失败。
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与美缓和可对抗 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
二 、雨后彩虹 光彩夺目(70S的外交)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2)恢复标志
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原因: 2)过程:
3、中日建交: 1972年
出现一个与 中国建交热 潮
三、 东方巨人 举足轻重(新时期的外交)
1、外交原则:四项原则
①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合作; 1)开展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与合作。 ②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WTO ③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东盟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5年没交往了啊!”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结合所学,归纳新中国成立至今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
的发展?

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共23张PPT)

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共23张PPT)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 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 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
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的 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 自主。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 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 位
异 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4.原因
(1)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2)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3)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5.历史意义
(1)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背景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2.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新兴民族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 有资本主义国家)
(二)提出经过
1.1953.12,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互项相原尊则重—主—互权相和尊领重土领完土整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互和不平侵共犯处;。 2.1954年,在中互印不两干国涉总内理政联合;声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 等3权.周和互恩领利来土”;在完亚整非” 会议上平把等“互互和相利平尊;共重领处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
4.意义
①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有 利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 ②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 外交的重大胜利。 ③表明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变,第三世界的作用 越来越大。

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第 26 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毛泽东提出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一边倒 ”,这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再请客” “ (3)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经与 苏联 等 17 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4.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开幕,中 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解析: 核问题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在此问 题的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 要力量。 答案:C )
2.中美关系的缓和 .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 对立状态。 ②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 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进程 《 ①1972 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双方在上海签署了 中美上海公报 》,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2.作用 (1)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 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 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010 年全国Ⅰ卷文综)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 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 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金版学案:
31.(1)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使中美民间交往的大门 被打开,由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2)“乒乓外交”之前,由于国内国际因素的变化,改 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自尼克松入主白宫以来,中 美双方已经有小心翼翼的接触,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和解 的意愿。中美双方的交往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乒乓外 交”的发生,使双方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接触台阶。
2、中美建交的历程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 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2、中美建交的历程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2、中美建交的历程
周恩来:“总
统 先生,你把手伸过 了世界最辽阔的海 洋和我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 感 到很荣幸,终于来 到了你们伟大的国 家。”
目 的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完善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在万隆会议运用实践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对中国: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对世界: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其包 容性与开放性得到国际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看一看,想一想:
理性看待当前中美关系?
基本态势: 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 影响因素: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差异及经济因素 认识: 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 把握合作大趋势,对于破坏合作的思想 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合 则两利,分则两伤
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过中 国入世
“入世槌”收藏在 革命博物馆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教师点拨:这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提出问题启发思考:从50年代的中美敌对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哪些因素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点拨:国家利益和力量(决定性因素)、 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等
3.简介中日建交
小结: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实现了新突破。
教学设计
课题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与成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观看历史资料、照片等,理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外交成就的原因和史实,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与当时形势之间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活 动ຫໍສະໝຸດ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学生预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可以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到两项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字故事导入:新中国外交成就
创设情境:参观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览
讲授新课
高一学生对知识敢质疑,善发言,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对于本课知识虽比较熟悉,但了解的不是很系统很全面很深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教学难点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内 容 意 义
3、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 至7月,周 恩来总理兼 外长率中国 代表团出席 日内瓦会议。 左图为周总 理一行步入 会场
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1955年)
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的破坏而提出了: “求同存异”方针
同: 历史遭遇同,都受过列强的殖民掠夺和统治; 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
双方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登上天安 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 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开 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 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 7
(1)背景:
①受美国越顶外交的冲击;
②中日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2)实现: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签署 《中日联合声明》。
1972年9月,周恩来会见了田中角荣。双方一 致同意于9月29日建立两国间外交关系。
八十年代以来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 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 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 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 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 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内容
含义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历史背景?
A、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中国内政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提 高。
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历史背景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6、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1945年4月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就既是 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 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 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初才 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 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是20世纪人类政 治智慧的一个伟大结晶。 中国主张: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要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共同发展,联合国的权威只能加强,不能 削弱。联合国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按照《联 合国宪章》规定,在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和平以及 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联 合国机构也要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美国采取敌视中国 的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 上包围,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 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自 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三大外交政策 2 .中苏友好 1949年,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 并于次日与我国建交。(建国一周年 时,新中国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 访问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和其他协定。
1978 中美《建交公 年 报》 1979 中美建交 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 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 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 于孤立
问题
“一边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 倒”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排疑解惑: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内容 含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屈辱,新建平 等关系 “打扫干净屋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 子再请客” 余势力和特权,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
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 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D )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 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 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 正常化
排疑解惑: 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内容 含义 “另起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 炉灶” 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 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 系
“打扫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 干净屋 势力,取缔其特权,然后 子再请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 客”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独立 自主
【当堂巩固】 BABDC
DCDCA
国 家 利 益 、 实 力 和 2、外交政策调整: 国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内 3、成就 B、中美关系正常化 外 三、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原因 、影响) 形 势 C、中日关系 1、国内、国际形势: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2、政策调整: 3、成就: A国际交流与合作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 ”反恐“外交 ; 联合国为中心多 边外交;对外开放
意义 宣告了旧中 国屈辱外交 史的终结, 确立新中国 对外关系基 本格局。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都积极争 取,以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
C案【课堂合作探究】
例一: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 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 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 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 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 据此指出“一边 倒”方针的具体体现。(2分)
(5)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 得到什么认识?(2分) 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 分) 认识: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 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例一:材料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
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2分)
夯实双基、打牢基础
体系构建、形成框架
1、国内、国际形势:
新 中 国 外 交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1、国内、国际形势: ( 以 来 ) 1949
2、方针、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外交成就:A 与苏联等建交 B和平共处五原则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2分) 体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分)
夯实双基、打牢基础
体系构建、形成框架
1、国内、国际形势:
新 2、方针、政策: 中 “另起炉灶”、 国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外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边倒” 交 3、外交成就:A 与苏联等建交意识形态矛盾、冲突;美国的霸权 政策,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政 治上孤立的政策
建国后到60 敌对状态 年代末
20世纪70年 由敌对走向正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 代到80 常化 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 年代 苏关系恶化;中国出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 一的需要 20世纪90年 时而紧张,时 中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经济文化交 代以来 而缓和 流日益增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 治地位不断提高,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B和平共处五原则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949
C案【课堂合作探究】
例一: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
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 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 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现象?(5分)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主备人: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用对比记忆法分阶段把握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及原 因 、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夯实双基、打牢基础
体系构建、形成框架
复习目标: 1.准确识记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政策及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多角度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关 系正常化的原因、概况等基本史实,理解其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 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 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方针、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
1、国内、国际形势: 2、外交政策调整: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成就:B、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影响) C、中日关系
C案【课堂合作探究】
例一:材料三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
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1990年—2006年 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 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 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 新发展?(3分) 命题角度: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 (3)推行不结盟政策;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 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 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 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分)

夯实双基、打牢基础
体系构建、形成框架
1、国内、国际形势:
新 中 3、外交成就:A 与苏联等建交 B和平共处五原则 国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外 交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 以 三20世纪70年代 来 外交突破 )
2、外交政策调整: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成就 B、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原因 、影响) C、中日关系
四、新时期 的外交建树
1、国内、国际形势: 作用: 2、政策调整: 国内环境 3、成就:A国际交流与合作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和平发展 C ”反恐“外交 ; 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对外开放
C案【课堂合作探究】
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 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 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 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 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4)据材料四,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2分) 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夯实双基、打牢基础
体系构建、形成框架
1、国内、国际形势:
新 中 3、外交成就:A 与苏联等建交 B和平共处五原则 国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外 交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1、国内、国际形势: ( 以 来 ) 1949
2、方针、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3分)取得了 那些成就?(4分)
B案效果检测
预习效果自测:BCAAA B 2、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原因、标志及影响。
(10分)
3、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 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 上发挥的作用(4分)
参考要点:加入世贸组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 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 境,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国内、国际形势:
2、方针、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 中 3、外交成就:A 与苏联等建交 B和平共处五原则 国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外 交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1、国内、国际形势: ( 以 来 ) 1949
国 家 利 益 、 实 力 和 2、外交政策调整: 国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内 3、成就 B、中美关系正常化 外 三、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原因 、影响) 形 势 C、中日关系 1、国内、国际形势: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2、政策调整: 3、成就: A国际交流与合作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 ”反恐“外交 ; 联合国为中心多 边外交;对外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