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 第7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16

僭主制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寡头制 君主制
极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有一定权力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 没有
以上政体都受到公民大会不同 程度的约束。因此,以上政体 都体现了公民政治 这一特点。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爱琴 文明是什么,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及遍 及地中海的殖民运动,还有古希腊城 邦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制究竟是 什么样的?后来又有何发展变化呢?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得到答案。
A.公民在城邦人口中所占比例 B.贵族在城邦人口中所占比例
D
C.统治者取得政权的方式
D.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4、下列关于希腊城邦公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祖籍本邦
D
B。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
C。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D。范围包括全体成年国民
5、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国家形态 B.小国寡民是其主要特征
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古希腊城邦图
希腊的地理环境有 什么特点?对希腊 历史的发展有什么 影响?
从卫星上拍摄的希腊
二、古希腊城邦
1、城邦的兴起:前8世纪-前6世纪 2、城邦的含义:
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3、希腊的地理环境:
山多、地少、靠海 (有必要) 海外殖民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大海文明
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木马
木马计
古希腊传说,特洛 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 诱走王后海伦。希腊人 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 九年不下。在第十年, 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计, 把一批精兵埋伏在一匹 大木马的腹内放在城外, 假作退兵。特洛伊人以 为敌兵已撤 ,把木马拉 到城内,夜间伏兵跳出 木马,打开城门使希腊 兵得以入城,攻下特洛 伊城。
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毛泽东提出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一边倒 ”,这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再请客” “ (3)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经与 苏联 等 17 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4.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开幕,中 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解析: 核问题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在此问 题的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 要力量。 答案:C )
2.中美关系的缓和 .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 对立状态。 ②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 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进程 《 ①1972 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双方在上海签署了 中美上海公报 》,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2.作用 (1)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 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 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010 年全国Ⅰ卷文综)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 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 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
岳麓版必修一单元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等63份) 岳麓版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将来啊,乡愁是一架长长的桥, 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小结
“一国两制”理 论(内涵)
实践一:香港回归
祖
国
统
实践二:澳门回归
一
趋 实践三:促进两岸关系的新 势
【探究四】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李登辉 “一中一台” 陈水扁 “一边一国”
【探究四】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几十年来,美对台军售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 机。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当我军装备有所发展时,美国就会向台湾提供一
些先●进当武①在器政装台治备独上来需“分要保表持子态平的支衡持”干“。一涉个中国”原则时, 美国就总②要卖国些际武器反给台华湾势,好力让台的湾干当局涉有些“以武
【自主学习】理论形成过程
萌芽 酝酿 形成 保证 确立
邓小平全面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设想”
指导方针 “九条方针”
三、统一之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 践 【自主学习】港澳回归的外交过程
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1984年签署 《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
1986年中葡 代表首次谈判
1987年中葡 联合声明签署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顺利回归
【探究二】分析说明中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原因有哪些?
①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
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单元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等63份)

4.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A属于历史问题 B属于政党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 主权分别是在: A 1997年、1999年 B 1998年、1999年 C 1999年、2000年 D 1998年、2000年 6. 1980年后,中国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三通”是指:①通邮 ②通航 ③通商 ④通话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1986年中葡 代表首次谈判
1987年中葡 联合声明签署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顺利回归
【探究二】分析说明中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原因有哪些?
①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 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 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 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 ②“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 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 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 不做的。” ——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 ③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 青
①台独分子的干涉 ②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材料二: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行军事 演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练与美军协同 作战。
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坚决立场
1995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 PPT课件 课件(127个) 岳麓版27

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B 是( )
(1)中国政府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保
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3)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4)尊重
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1)(2)(3) B.(1)(2)(4) C.(1)(3)(4) D.(2)(3)(4)
•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7课 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7课 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答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9faadd770bf78a652954e7.png)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7课忽必烈改制在成吉思汗掀起的草原风暴摧垮中原之后,元朝变通创新,废旧俗,立新法。
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元朝何以能够“改就亡国之俗”,转而以“农桑为立国之本”?忽必烈改制的最大成效是什么?1.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
2.掌握改制的内容、影响。
3.分析改制对蒙古民族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改制的背景1.忽必烈即汗位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2.忽必烈粉碎顽固派的挑战,严厉禁止屠城,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大批奴隶。
3.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在“汉法”和“旧俗”之争中取得胜利。
二、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
(1)中央。
①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2)地方。
①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
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③选派赛典赤·赡思丁治理开发云南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
④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2.经济方面。
(1)确立以农桑立国的方针。
(2)保护土地。
①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
②组织军民在边疆地区屯田,发展农业。
(3)完善机制。
①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
②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③颁布“农桑之制”,详细规定农业生产。
④编写《农桑辑要》等农书指导生产。
三、改制的影响1.通过制度更新,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由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富有成效的体制机构和法规制度,并且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忽必烈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的国策得以充分贯彻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3.忽必烈改制获得了巨大成功。
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在推行行省制、加强对边远地区开发管理、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也颇多建树。
(新人教版)【文库精品】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案 岳麓版必修1【必做资料】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点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2)内容①经济改革:遇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②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③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3)后果①国内政局逐渐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过程(1)1991年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知识点二缓和与动荡并存1.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明显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1)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
(2)动荡原因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等。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1)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图解历史] 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误区警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损失,但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共性和个性,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仍在蓬勃发展。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课件26(岳麓版必修1)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1)政策 和平外交 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_________ 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 ②毛泽东提出“_________ 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建国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五项原则 (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主权和领土完整 (2)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 、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世界五大国 之一 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______ 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 的国际声誉。
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美国霸权地位 衰落。 ①70年代,______________ 联合国 的作用大为加强。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_______ 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成就显著,国际地位提 高。 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2)标志:1971年,______ 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 的重大外交活动,中 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中美、中日 关系正常化,改革开 放以来的外交活动, 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成 就和为维护世界和平 所做出的努力。
1.掌握独立自主和 平外交政策在各时期 的表现及成就。 2.分析各时期外交 政策提出的国际国内 背景。 3.认识中国在国际 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 用。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 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 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 : 田中角荣访华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结合国际环 境和材料内容,分析为何近代日本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 后,1972年中日关系还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示1:意义:使中日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
栏 目 链 接
形态,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带动;日本外交调整及对侵华态度的 转变。
课 堂 归 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
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 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 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 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 实和丰富。
栏 目 链 接
2.作用。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 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 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 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
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原因。 提示1:行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8年12 月,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
栏 目 链 接
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从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后致周恩来的致词为 “ 这次访问 …… 再一次深深地感 到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有着长达 2000 年 丰富多彩的交往历史。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之 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
栏 目 链 接
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
今天,日中两国正常交流已是两国人民经济发展所 需……”。
栏 目 链 接
的关键因素。它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国际
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彻底打破了美国孤 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存在的问题:中美关系虽然实现了正常化,但在许多 重大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核心因
素是台湾问题。
导学二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原因
材料一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抵达北京
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 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 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 本。从中国一方讲:中美关系的缓和对牵制和对付 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 要的作用。
栏 目 链 接
问题2:简述中美关系变化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及存 在的问题。 提示2: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 标 要 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 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 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
栏 目 链 接
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 堂 导 学
导学一 中美关系的改善
材料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
栏 目 链 接
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
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
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 的谈话 (1971 年 5 月 )
栏 目 链 接
材料二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
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国渔 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据 10月8日出版 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陷入低 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5日,日本首相菅直
栏 目 链 接
人利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