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
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三、重点难点1、三大改造的形式。
2、三大改造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三大改造》新课导入播放《大宅门》片尾曲导入新课,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拍摄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三大改造》。
活动2【讲授】三大改造新授课农业改造提问:1、同学们呢,你们知道三大改造是哪三个方面吗?(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国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对其改造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后,是不是就无忧无虑的呢?(出示幻灯片)3、王老头为什么要卖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同学们请结合教材23页第一段内容回答)。
4、农村中的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农业、工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5、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6、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怎样合作呢?(出示课件农民入社)7、农民入社后土地归谁?(出示课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过程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三大改造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掌握三大改造的核心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图表和关键知识点。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
2.呈现(15分钟)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三大改造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拓展(10分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教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的么?学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教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第5课三大改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顺势而行的抉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代表人物王国范生活和心情的变化。
展示:教师:王国范: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
展示:教师:这张图片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运动?学生:土地改革运动教师:对,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让王国范分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展示:教师: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
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展示:教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
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教师:1953年,中共中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就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展示:教师: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教师: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5课三大改造新疆昌吉州四中崔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
从合作社的成功,意识到互相帮助、团队合作才是发展之道;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采取的“赎买方式”和公私合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具体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②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分小组讨论,便于交流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②学生表演小品,做“历史中人”,有助于真正理解。
③学生小结所学内容,使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到体现。
▲教学思路: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难点:赎买政策▲教学提纲:▲导入新课提问:中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讲述:对,这是初二政治第一课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一句话: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回答: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吧!回答:是1925年土地改革完成的时候吧!讲述:那么我们就来看看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怎么说的吧!“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直到1954年,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那么到底是何时、又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三大改造。
提问:这个标题缺少主语,通过阅读这一课的小标题,你们能找出本课是要讲三大什么的改造吗?回答:三大行业的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提问:那么“改造”又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是什么样的?要把它们改成什么样?为什么要改?改造前后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以农业为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刚刚进行过什么改革?当时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情况是怎样的?回答:在第三课土地改革中我们学到,1952年土改完成后,农村真正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亿多无地少地的分到了7亿多土地,还分到了大量的牲畜、农具和房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1、住院患者必须全部使用佩戴手腕带,做好患者宣教工作,发现腕带丢失,及时补戴,补戴时须重新双人核对患者信息。
2、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
医院、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3、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与患者核对(清醒病人)或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麻醉未醒、昏迷、神志不清、危重等)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在病人进手术室前与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
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手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手腕带信息一致。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二)是一种医院用于识别患者身份的系统。
它通过给每个患者配备一个特定的腕带,上面印有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以确保医院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患者。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的目的是防止患者身份混淆和信息错误,避免因误诊、误药等错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患者佩戴腕带后,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可以通过扫描腕带上的条形码或人工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来确认患者的身份,并与医疗记录相匹配。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的优点包括:1. 提高医疗安全性:确保每位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能够被正确识别,减少患者身份混淆和信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扫描腕带上的条形码,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信息,节省了核对身份的时间。
3. 提供便利和舒适:腕带一般采用柔软的材质,佩戴起来舒适,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治疗。
尽管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在提高医疗安全性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5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2.通过走访当地历史悠久的企业、走访身边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的老人,了解农业、手工业及相关企业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情况;在搜集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教学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难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
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
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还是原有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
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农业合作化(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教师活动】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经过土地改革,我国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发展缓慢,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学生活动】理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教师活动】提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教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的么?
学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教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
||,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第5课三大改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顺势而行的抉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代表人物王国范生活和心情的变化||。
展示:
教师:王国范: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
开||。
展示:
教师:这张图片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运动?
学生:土地改革运动
教师:对||,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让王国范分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展示:
教师: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
上天
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展示:
教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
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
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
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
教师:1953年||,中共中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就是把分散的个
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
裕的道路||。
展示:
教师: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
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
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
教师: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
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
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
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
二、和平过渡的创举——赎买政策
教师:下面观看电视剧《大宅门》视频片段||,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来回答问题||,看谁回答的最合理、最精彩||。
展示:《大宅门》视频片段
教师:视频中讲述的是公私合营的内容||,你知道什么是公私合营吗?
学生:回答
教师:公私合营就是公(国家)私(白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教师:视频中为什么白家有这么多人反对公私合营?
学生: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教师:视频中的白七爷支持公私合营||,他的利益是如何得到保证的呢?学生: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教师: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到最后企业的性质就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
教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