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小川的抒情性

合集下载

以《望星空》为例浅谈郭小川的诗歌艺术

以《望星空》为例浅谈郭小川的诗歌艺术

以《望星空》为例浅谈郭小川的诗歌艺术郭小川被诗坛美誉为“战士诗人”。

他的诗歌最突出特色是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作为战斗诗人,郭小川具有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把诗作为“斗争的文学”。

郭小川诗作的另一重要特色是诗情和哲理的完美结合。

郭小川在总结他诗歌创作的经验时说:“最重要的是:多多观察生活、多多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慢慢悟出一些新颖、深刻的哲理来,并给予它以诗意的表现。

”郭小川的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长于采用“感物咏志”的象征方式。

而郭小川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创造。

郭小川长于运用和创造新颖的形式,倾注火一样的激情,来书写富含一定哲理及现实意义的时代诗篇。

《望星空》是郭小川抒情诗篇中最富有艺术个性的力作之一,是诗人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辨证关系,有意造成诗情的波峰浪谷,以取得出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尽管发表不久就遭到严厉批评,但那也只能说明诗人的作品在当年“高举三面红旗”的大跃进、大浮夸的背景下,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另类”,却不能否定诗歌本身的内涵。

全诗以“望”为核心,以星空和天安门广场为广阔的背景,展开神奇的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去对比天上人间,去透视宇宙与人生,构成了一个属于诗的复合空间,从而有效地书写出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思。

诗人的用意并不是要赞美星空,否定人间,而是为了使诗取得“意外”和“突然”的抒情效果,特意根据感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采取了欲扬先抑(对天安门广场来说)和以虚衬。

(以对星空的虚写来反衬对天安门广场的实写)的艺术手法,使诗情现得波澜起伏,并以汹涌激荡的高潮作结,从而更艺术的用诗来批驳虚无主义的观点,说服人们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惆怅”和“忧伤”,鼓舞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珍惜短暂的人生,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人生的热爱,也渗透着浓厚的宇宙意识和人类的庄严使命感,起主旋律是对人生的礼赞,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讴歌。

《望星空》,是一首典型地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政系的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诗歌艺特2

郭小川诗歌艺特2
诗在形式上的特点是:每段八行至十二行,每
行字数不一,从二个字至十一个字均有(其中
以三、五、七言最多,四、六言次之),隔行押
韵,节奏鲜明,开始注意了对仗,并写了不少
明快有力、琅琅上口的短句。诗人这种新探
索,并不完全是对《致青年公民》的长句子简
单的否定,而是对《致青年公民》的风格和形
式进一步发展。因为无论是《春暖花开》的短
给我们的一笔丰富遗产。在叙事长诗的形式
探索方面,他的《将军三部曲》以学习古典诗
歌见长,诗人采用了容量较大的多行体和短
小精悍的句子,使人觉得有点似元曲小令,但
又比它不拘一格,自由奔放;或者说有点像自
由诗,但又比它更注意音乐美和建筑的美。这
样它既取得了古典诗词的凝炼和神韵,而又
充满了现实生活气息,造成形式既整齐又自
鲜明的艺术特色
—论郭小川的诗歌创作之二’
郭小川的诗,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论诗
十分推祟独创,认为“诗是创作,一切要新”。
“在文学这个领域里,要能站得住脚,就是说,
要赚得广大的读者,必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既是思想上的,也是艺术上的。如果不能使自
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使人家有耳目一
新之感,那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郭小川自
不,那也是紊情壮志所织成的彩霞!
呵,那里仅仅是钢水出炉吗?
不,那也是无穷的生命力在迸发!
于是诗人继而联想到在我们的漫长生活
中,常常会有这样神奇的一刹那,人们的生命
力比平常还要千百万倍地伟大。管你什么冰
山雪海、铜墙铁壁,都会立刻在它面前熔化,
在它脚下倒塌!‘··…这些哲理描写之所以不
给人抽象、枯燥的感觉,乃是因为作者以滚铸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作者:朱元浩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3期摘要:郭小川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时宜的作品中闪耀着文学的色彩,其对文学的探索,尽管不合时宜却打破当时文学发展的禁区,对以后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时代精神;《望星空》;迷茫;困惑;抒情诗;《白雪的赞歌》郭小川是一位独特的诗人,一方面,他的笔下写着对祖国对生活的颂歌,可是另一方面,他对艺术的追求又不仅仅满足于此,他也在不断地探索着,他也因为时代而苦恼,他有着自己的徘徊和迷茫。

但是因为这样,郭小川才称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充满创作性的诗人,在三十年的诗歌创作史中没有一个可与他相比。

”他自己声称:“我所向往的文学,是斗争的文学。

我自己将永远不会遗忘这一点。

”当然在他的一些诗歌中的确是这样的“我的出发点是简洁明了的,我愿意让这支笔蘸满了战斗的热情,帮助我们读者,首先是青年读者生长革命的意志。

”他的《向困难进军》《致青年公民》组诗都表现出了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但是这些都不是他最闪耀的,真正的闪耀着文学的火花的东西应该是郭小川心中的矛盾之间所擦亮的东西。

而后来郭小川自己也说过:“文学毕竟是文学,这里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海洋,但是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

”于是就有了诸如《望星空》《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中》这样的作品,“情感和倾向多少显示出了诗人的‘暧昧性’,他不仅偏离了公共性,诉说他自己,而且在生活中充满了‘诗意’的时代,他提到的‘心将不免忧伤’等不喝时宜的想法”心境不那么昂扬了,诗人在诗中开始袒露出现实的情感的真情流露的东西。

在抒情诗《望星空》中所体现出来的,当时正是“大跃进运动”和“反右斗争”发展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文艺界当中到处都是粉饰太平的气息,小川开始困惑感到迷茫。

诗歌多半是以景写情的,是诗人自我内心的隐晦的展示,他的“情绪”是来自他笔下所赞美的“人世间”,而他又只能是向着星空有节制的轻声耳语,所以当他回到了现实的时候,他又必须是欢快的,积极的高昂的,因为就像诗中所写的“人间”终会胜过“天堂”。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1. 引言1.1 郭小川内心矛盾的描述郭小川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物,他常常陷入自我矛盾之中,无法摆脱。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纠结和挣扎,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他仿佛被两个截然不同的自己所困扰着,令他感到无助和困惑。

郭小川内心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和对外界期望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他想要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梦想和欲望,但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和社会的规范。

这种内心的矛盾让他陷入了种种困境和抉择之中,难以做出决断。

郭小川的内心矛盾并非简单的黑与白、对与错,而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挣扎。

他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徘徊不定,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心灵之战。

这种内心矛盾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同身受,更带来了作品内在的张力和吸引力。

1.2 文学性的重要性文学性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和核心,是作品能否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文学性是指作品所体现出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特质,是作品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的表现。

文学性不仅关乎作品的形式美感,更关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作品的文学性决定了其独特性和永恒性,使其在文学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文学创作中,文学性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与众不同的标志。

作家通过对情感、思想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观察融入作品之中,赋予作品独特的文学性。

文学性不仅表现在作品的语言、结构和风格上,更体现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中。

作品的文学性决定了其在读者心中的位置和影响力,使其成为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永不磨灭。

文学性对于作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品的文学性决定了其艺术成就和传播价值,使其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只有具有深厚文学性的作品才能被传颂千古,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在创作和阅读中,我们都应该注重作品的文学性,珍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使文学在我们心中闪耀永恒的光芒。

简述郭小川的诗歌创作

简述郭小川的诗歌创作

简述郭小川的诗歌创作摘要:一、郭小川简介二、郭小川诗歌的特点1.现实主义倾向2.浪漫主义风格3.创新性三、郭小川诗歌的主题1.革命与建设2.爱情与生活3.自然与哲理四、郭小川诗歌的影响与评价正文:郭小川,原名郭小川,出生于1919年,是一位我国著名的诗人。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现实主义倾向与浪漫主义风格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郭小川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在战争年代,他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斗争。

他的诗歌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他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善于抒发对生活、对理想的热爱,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这种浪漫主义情怀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诗歌创作中,郭小川始终秉持创新精神。

他大胆尝试新的诗歌形式,将古典诗词的韵律与现代诗歌的节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联想。

郭小川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革命与建设、爱情与生活、自然与哲理等方面。

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信仰,也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作品体现了郭小川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生活视野。

郭小川的诗歌在他的一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赢得了高度评价。

他的作品不仅为我国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还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四十年代的旗手”,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

总之,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浪漫主义风格和创新精神。

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主题深刻,为我国诗歌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八章_第七节郭小川现象

第八章_第七节郭小川现象

1、抒写公民建设祖国的激情 写于1955-1956年间的《投入火热的斗争》、 《向困难进军》 “楼梯式” 前苏联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以跳跃的句式和鼓点般的节奏,表现了高昂的 意志和饱满的热情,特别宜于朗诵和宣传鼓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斗争 这就是 生命, 这就是 最富有的 人生 ——《投入火热的斗争》

2、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甘蔗林——青纱帐》 通过平凡的植物的描写,发掘出深刻的主题 视觉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 “焕发革命青春,继续革命”

3、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 第一,饱含哲理的警句
多观察生活,多多思考生活
从生活中慢慢悟出一些新颖、深刻的哲理来,
并给予它以诗意的表现。

(一)思想内容
第一,祖国人民的颂歌


写于1962年的《厦门风姿》
满树繁花,一街灯火,四海长风 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

温柔、威武、庄严、活泼、欢腾、战斗、劳动、 建设
像碉堡似的屹立在祖国的前端
不沉的战船
南方的一角
南国的生机
祖国的一地
祖国的豪气


1962年的组诗《秋歌》
“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 《万里长江横渡》、《江南林区三唱》 写于1975年的《团泊洼的秋天》、《秋歌》

三、郭小川诗歌的风格特色
鲜明的时代感、昂扬的革命激情与浓烈而深刻 的哲理性 形象性 空泛 语言的形象性 总体形象的鲜明性和完整性 内容更加具体,生活气息更浓,形象性更鲜明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荫,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奏嘹亮的琴音;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脉脉情深, 那载着阳光的露珠啊,也一样地照亮大地的清晨。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

浅析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郭小川是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的人物。

在他的内心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性的闪耀。

郭小川内心的矛盾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对立。

郭小川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了卖血来赚取学费。

在他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他遭受到了来自身份的歧视和压迫。

尽管他努力地追求进步,但他却无法融入到城市的现代化生活中。

他在内心中陷入了传统价值观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之中。

郭小川内心的矛盾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小说中,郭小川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主要集中在他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

他在学校里学习刻苦努力,但接连的失去了梦想和希望。

无论是在工厂、农村还是在城市,他都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的梦想在现实面前破灭了,这使得郭小川内心充满了矛盾。

他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

郭小川内心的矛盾还体现了对人性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在他的追求中,郭小川接触到了种种的人性,包括贪婪、冷漠和自私等。

他也遭受了种种的道德困惑,比如在助人和自救之间的抉择。

在他与周围人的互动中,他对于道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他对于人性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他的内心矛盾在对人性与道德之间的斗争中闪耀出了文学性。

郭小川内心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中。

郭小川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在生活中遭受了很多的打击和挫折,但同时他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困境,对人性的矛盾和现实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内心矛盾在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中闪耀出了文学性。

郭小川内心的矛盾中闪耀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人性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中。

他的内心矛盾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复杂,也使得小说更加充满了文学性。

回归与探索——论郭小川爱情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回归与探索——论郭小川爱情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V ol.19 No.1Mar. 2019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第19卷第1期2019年3月DOI:10.13829/ki.issn.1671-9654.2019.01.023回归与探索——论郭小川爱情叙事诗的艺术特色崔 丹(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战士诗人”郭小川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与《严厉的爱》三篇爱情叙事诗,在当时文学政治化大背景下对叙事诗的题材选择做出了新的突破。

诗人谱写的爱情叙事诗以复杂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性的沉思等使叙事与诗完美融合,达到了人性诗化的回归。

郭小川在叙事诗中对视角、叙事、意象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思维惯性,增强了作品的审美张力。

关键词:郭小川;视角;叙事;意象图书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54(2019)01-0101-06Regression and Exploration——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Guo Xiaochuan's love narrative poemsCUI Dan(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Abstract: Guo Xiaochuan, a soldier poet, published three love narrative poems in the 1950s, namely, The Praise of Snow White, Deep Valley, and Strict Love , which made new breakthroughs in the theme selection of narrative poe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ticization of literature at that time. The love narrative poems compiled by the poet integrate the narrative and the poem perfectly with the complex emotion and the meditation o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achieve the return of the poeticization of human nature. Guo Xiaochuan's construction of perspectives, narratives and images in his narrative poems breaks the inertia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strengthens the aesthetic tension of his works.Key words: Guo Xiaochuan; perspective; narration; image 收稿日期:2018-11-05作者简介:崔丹(1993- ),女,河南漯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郭小川诗歌的抒情
摘要:郭小川的诗代表着“十七年”政治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显现出与同时代的诗与众不同的特点:感情真挚、纯洁、畅快,充满激情。

但郭诗并非感情的宣泄和呼号,烟花般须臾即逝,而是隽永的,耐人寻味的。

之所以有这种表达效果是因为诗中所蕴含的迷惘、忧愁的情愫使其更具穿透性,思想性。

这正是郭小川诗歌的独创性风格。

关键词:
郭小川诗歌的真挚与单纯
在“十七年”文学标准化的时期,诗人们的诗歌走向了语言教条和情感干瘪的创作桎梏之中,但在郭小川的诗歌作品中,充满政治色彩的话语不再是国家的命令,政治的号召,不再是集体的压力和革命的威胁,而有了一种亲切感,一种激励人心灵的力量。

是一个真挚的老朋友,是一个共同奋斗的亲爱的同志。

“公民们/——我的尊敬的朋友和兄弟!请不必问我:/在我们的祖国/什么地方最美丽?”“然而,朋友们!/我不能/老是这样地/在无边的想象中奔驰”“当自己的家乡成了天堂的时候。

/我们的祖国/也就是/我们共同的天堂般的家乡。

”(《把家乡建设成天堂》)
郭小川始终把自己溶入人民的井水中,溶入社会主义的海洋里,他是单纯的,他不懂得人生的复杂,不懂得历史的沉重。

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诗人,十几岁就去延安参加了革命。

在革命风潮里,延安的政治环境与他的诗歌写作是同调同步的。

在他那里,没有老诗人们跨越不同时代复杂的个人生活经历,也没有受到西方各种现代诗潮的影响。

从延安到北京,他和革命集体一起走向了胜利,所经历的苦难是集体的,同时也是他个人的,所享有的胜利是集体的,同时也是他个人的。

正是因此,他才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革命集体之中:“我也是这些兵士中的一个呀,/我的心总是和他们的心息息相通。

/行军时,我们走着同一的步伐,/宿营了,我们做着相似的好梦,/一个伙伴在身边倒下了,/我们的喉咙里响起了复仇的歌声,/一个新兵入伍了,/我们很快就把他引进战斗的人生。

”在这种相互的融合中,时代精神和革命的“大我”成了郭小川生命自我的一部分,使作为对象性存在的自我在融合中得到了确证,使其个人生活和诗歌创作都有一种“单向性”这种单向性也恰恰与时代精神特征相吻合,正是这种单向性使其诗歌超越了同代人,显得纯粹而真诚,浓烈而酣畅,充满了火一般的力量和激情,具有一种强烈的穿透力。

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它为现实的表达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艺术是现实的建筑师。

郭小川的诗歌情感的真挚和真实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实践性,他所有的情感都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郭小川的诗不是在书斋象牙塔里精雕细刻出来的,而是深入到工农大众的实际生活中去,去感受他们的感受情感和生活,这是其诗歌为什么能如此准确集中地反映时代精神、把握住时代脉搏的根本原因。

在郭小川的绝大部分诗作里,个人价值取向自然地与时代政治的目标统一起来了,个人命运自然地与人民群众的命运联系起来了。

其诗歌作品歌颂伟大的时代,歌颂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了激情和真诚,那是发自肺腑、从诗人生命里生长出来的情感。

诗人尽情地抒发这一情感,情感抒发的炽热真实和思想表达的形象质朴,使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个人的审美创造在社会大时代中取得了高度的共鸣。


郭小川诗歌的畅快与激情
郭小川是一个在战争烽火蕴育中成长起来的诗人,所以他始终是“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②他的无限的革命激情让诗歌飞了起来,创造了一句又一句格言式的诗行。

“斗争/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生活就是这样:/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先进的力量”(《投入火热的斗争》)郭小川的激情在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

这激情有阶级斗争的激情,更多的是投身于伟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激情。

“而是怎样/去建设/保卫祖国的远射程的海防炮”“而是怎么样/
寻根追地/到深山去探宝”“而是怎样/把从工厂中伸出的烟囱/筑得直上云霄”……(《向困难进军》)。

这激情还体现在人定胜天的豪迈之中,而这豪迈正是建设国家,征服自然的热情。

“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而绝对服从/国务院的命令,/浑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澈……光焰万丈的/共产主义大厦/将在你们的年代/落成”(《投入火热的斗争》)“千层浪呵,/万层浪!/六万万个浪头/汇成这/惊天的海洋!”(《东风万里》)
郭小川的激情还流露在诗歌语言的结构之中,他吸收俄国诗歌结构特点,并加以创新形成了“台阶式”的诗歌结构。

郭小川曾说:“为表现少许充沛一些的情感,我写的句子总是老长老长的(短句子举得不够劲),而如果把二十个字排成一行,那读者(尤其是朗诵者)一定会感到难念。

”这种结构不仅使韵律得以协调,还是得朗读语气和语调充满变化,情感不断高涨。

“公民们!
这就是
我们伟大的祖国。

它的每一秒钟
都过得
极不平静,
它的土地上的
每一块沙石
都在跃动,
它每时每刻
都在召唤你们
投入
火热的斗争,
斗争
这就是
生命,
这就是
最富有的
人生。

与之相反,郭小川的《祝酒歌》则显现出另一种风格。

这种带有民歌词调的诗歌,结构对称反复,语句短促有力而富有节奏感,使人闻之起舞,十分畅快。

这是郭小川在抒情方式上的成功的实践。

郭小川诗歌的迷惘和忧愁与激情抒情的交织
在郭小川的优秀作品之中总是有一种隐藏的伤感意味,这种伤感来自于自己太过广大的胸怀无法填补,伟大理想无从实现的忧伤。

他总是以战士自居,他衷心崇拜的诗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那些领袖人物所实
现的丰功伟绩,他也是依照他们的形象塑造自己的,但在这和平年代里他只能成为一个诗人。

③这种伤感的意味使诗歌跌宕欺负,具有绵延的力量,这就区别于同时代那些只有豪言壮语而没有情感的诗。

在《向困难进军》中开头部分的起兴,和对公民或者自己的诘问是低沉的,他在用激情呼唤人的激情的时候,反而更常常回忆起自己已经错过了的那个革命年代,那个自己尚表现这幼稚和软弱的年代。

他希望人们变得坚强有力,但在他的内心世界有理解人的幼稚和软弱。

而在“你们再不要”与“而是怎样”的反复吟唱中,情感不断起伏变化,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情感,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郭小川也许是单纯的,但是他处的环境确实复杂的,作为作协的领导,他要做的工作太多,写诗竟成了他的副业。

“一种厌烦和不安的情绪占有了我,情绪有时就像气流一样,是这样压人。

”“心中郁郁工作又压得很多我原订写诗的计划只好放下了。

”在这样的压力和心境中,他说:“如果能够摆脱这个工作,我也许会完全沉浸在写作中的。

现在却不行,有时心中非常之不安。

”④郭小川在《山中》就表现出来对现实世界的逃离。

“我要下去啦——/这儿不是战士长久居住的地方,/我要下去啦——……”“冷漠、寂静、安详,/一切都是这样怪诞和反常。

”“我的枪呢,我的枪呢,/不知道在哪一座仓库里烂成枯枝”这种复杂而压抑的生活不是“战士”的生活,“而那机器轰隆着的工地和扬着尘土的田野呀,/我的心没有一天不向你们飞驰……”而这种从压抑和苦闷的生活中衍生出的自我价值被架空的迷惘和空虚,在《望星空》更加凸显。

“我反抗着,怨恨着,/只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命运”“我也仿佛沉入海底/周围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在面对大海的沉思中,“夜风呀/吹去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可怜的梦幻”而最终在大海的感召下,他与大海这个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党和国家的意象融合了、清醒了、激昂了。

正是这种迷惘的情绪让这首诗充满了思想性。

在《月下集》的“权当序言”中,他说: “核心问题是思想。

而这所谓思想,不是现成的流行的政治语言的翻版,而应当是作者的创见。

”把自我情感的抒发融入到政治抒情诗当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使诗歌更加真挚感人而具有穿透性、思想性。

参考文献:
①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四期,得失与启示: 重读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颜红菲
②中国当代文学(上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王庆生
③充满真实的青春激情,王富仁
④郭小川1957 日记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郭小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