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转移

合集下载

古汉语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的例子

古汉语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的例子

古汉语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的例子
古汉语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是词语发展演变的常见现象。

在古代汉语中,许多词语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以下
是一些古汉语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的例子:
1. "明"字的词义扩大,在古代汉语中,“明”字的本义是指光
线明亮,后来逐渐扩大到表示清楚、明白的意思,比如“明白”、“明了”等词语。

2. "官"字的词义缩小,古代汉语中,“官”字原指官员、官府,后来词义逐渐缩小到只表示政府机构中的官员。

3. "心"字的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心”字除了指人体器官外,还用来表示感情、思想等内心活动。

后来,“心”字的含义逐
渐转移扩大,也用来表示意志、意愿等概念,比如“决心”、“用心”等词语。

4. "言"字的词义扩大,古代汉语中,“言”字原指说话、言语,后来词义扩大到表示言论、言论自由等更广泛的概念。

5. "风"字的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风”字除了表示自然界
的风之外,还用来比喻风俗、风气。

后来,“风”字的词义转移扩
大到表示风度、风范等含义。

这些例子充分展示了古汉语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的现象,说
明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事物
认知的深化和语言表达需求的变化。

当我们研究古汉语词义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词
语的含义和使用。

词义转移的例子

词义转移的例子

词义转移的例子1 什么是词义转移?词义转移是指使用一个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以实现更多层次和丰富表达的一种语言表现手段。

词义转移又称为指称转换,主要表现在词语形式上,而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

词义转移是文学文体的一种独特表达形式,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可以通过词义转移,在艺术修辞上给读者带来新鲜和感受,从而体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和雅量。

2 词义转移的来源及其特点词义转移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喻词义转移,即从既有的比喻意义范围内提炼出一个主题的多义性词语。

词义转移的另一种方式是弦外之音词义转移,是一种技巧性的思维以及用词形式,结合上下文中的已有词语附加一个具有讽刺讽喻意义的词语,以形成一种互相抵消意义,并给读者以新的感受。

词义转移具备以下特点:(1)多义性。

它可以通过多义词语的表达形式,打破原有的社会词义局限,发挥多义词语的艺术功能。

(2)弹性性。

它可以灵活运用从不同意义意义中,获得艺术功能,照亮文学文体,体现文学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字表达的感情色彩。

(3)富于想象力。

它能照亮文学文体,发挥创作想象力,激发读者想象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文学文体的精彩,表现更多情趣,增强文字表现力,给文学文体添加更多的艺术特色。

3 词义转移的例子1、张飞的“横马当关岂无虑”这句话中的“横马当关”的意思就是“在关口冒险挑战”的意思,进而释义为“勇往直前,敢于接受挑战”的意思。

2、李白的“草木有本心,孤芳自赏”这句话中的“有本心”指的是“萌发”意思,它又寓意着人对自己的本心及自然界,抱有一种微笑而温暖的感受。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本性”指的是性格,意思是比喻人的性格不易改变,和江山变迁不太一样。

本句又明确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四德超越江山之外!4 总结词义转移的选用,将书写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文体变得有深度,读者的感受也更加丰富、愉悦,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词义转移的运用,达到自由表达、丰富表达,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特殊文学手法。

词义转移的名词解释

词义转移的名词解释

词义转移的名词解释词义转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个词汇的原有意义逐渐发生变化,衍生出新的含义。

这种转移可以是由于文化、语境、语言习惯等各种因素所导致。

词义转移是词汇的生命力所在,它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一、概述词义转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几乎在每个语言中都会出现。

它是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社会变迁和知识积累的体现。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词义转移的过程。

比如,原本表示“黄金”的词汇“金子”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指代珍贵的事物,比如“金子般的笑容”;原本表示“眼睛”的词汇“眼”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指代视野、关注等意义,比如“以眼底之余光”。

二、词义转移的原因词义转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在词汇使用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交流时,词义可能会发生转移。

比如,原本表示“细菌”的英语单词“germ”在德语中表示“愚蠢”,这是因为德语文化中将细菌与疾病联系在了一起。

2. 语境因素:语境是词义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的词义转移。

比如,原本表示“红色”的英语单词“red”在金融领域中也可以指代“亏损”。

3. 语言习惯:某些词汇的转移可能是由于语言使用者的习惯而形成的。

比如,原本表示“站立”的英语单词“stand”在俚语中也可以表示“支持某个观点或立场”。

三、词义转移的类型词义转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类别转义:一个词从原本的类别转移到另一个类别,产生了新的意义。

比如,动词“打”的原始意义是用力敲击,但在汉语中也可以表示“喝”的意思,比如“打水”。

2. 比喻转义:一个词的原始意义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衍生出新的含义。

比如,原本表示“脸颊”的词汇“面孔”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指代一个人的形象、外貌。

3. 引申转义:一个词从原本的特定意义逐渐引申出更加广泛的含义。

比如,原本表示“底层”的词汇“基础”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指代一个事物的基本部分或基础。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义转移)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义转移)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义转移)
导读:本文中考语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义转移),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考语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

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

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

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

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

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古代汉语词义的转移和更替的区别

古代汉语词义的转移和更替的区别

古代汉语词义的转移和更替的区别摘要:一、古代汉语词义转移和更替的定义及区别二、古代汉语词义转移的类型与实例三、古代汉语词义更替的类型与实例四、古代汉语词义转移和更替的影响五、如何在现代汉语中避免词义转移和更替带来的误解正文:【一、古代汉语词义转移和更替的定义及区别】在古代汉语中,词义转移和词义更替是两种常见的词义变化现象。

词义转移指的是原本表示某一概念的词语,在后世逐渐演变成为表示其他概念的词语,而词义更替则是原本表示某一概念的词语被另一个词语所替代,从而产生词义的变化。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词义转移后,词语仍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词义更替则完全替代原有词义,二者之间关联性较弱。

【二、古代汉语词义转移的类型与实例】1.具体到抽象:如“汤”一词,在古代首先表示具体的汤水,后来转移为表示一般液体的抽象概念。

2.抽象到具体:如“道”一词,在古代表示抽象的道德、原则,后来具体化为表示实物的一条道路。

3.单一到多样:如“婚”一词,古代仅表示男子娶妻,后来逐渐发展为表示结婚、婚姻等多种含义。

【三、古代汉语词义更替的类型与实例】1.政权的更替:如“朝廷”一词,在古代表示君主政体,随着历史政权的更替,逐渐演变为表示官府、政府等含义。

2.文化的演变:如“儒”一词,古代专指儒家学派,随着诸子百家的兴起,逐渐演变为表示学者、读书人的通称。

3.社会变迁:如“侠”一词,古代表示武士、侠客,随着社会的发展,侠义精神逐渐普及,侠客一词演变为表示仗义相助的人。

【四、古代汉语词义转移和更替的影响】1.促进语言的丰富与发展:词义转移和更替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增加了表达的多样性。

2.造成阅读理解困难: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义转移和更替可能导致对文意的误解。

【五、如何在现代汉语中避免词义转移和更替带来的误解】1.了解词语的源流与演变:在学习古代文献时,注意查阅词语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其古义与今义的差异。

2.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避免以现代汉语的词义去理解。

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举例

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举例

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举例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是语言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丰富词汇的用法,增强表达的灵活性。

词义的扩大是指原本狭义的词汇逐渐拓展了其涵义,可以包含更多的事物或概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鼠标”。

在计算机发展初期,鼠标仅代表一种计算机外设,用于控制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其他事物,如电子设备上的触摸板,甚至是在现实生活中与电脑无关的物体。

这种词义的扩大使得“鼠标”成为一个更加灵活多变的词汇,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用途。

相反,词义的缩小是指原本广义的词汇逐渐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只表示某个特定的概念。

例如,“钢笔”最初是指一种使用钢质笔尖的书写工具,可以用于书写各种墨水。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钢笔”的词义已经缩小为仅指一种特定的笔,即蘑菇头笔尖的钢质笔。

这种词义的缩小使得“钢笔”具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方便人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意思。

另外,词义的转移是指原本特定的词汇逐渐改变了其涵义,用于表示与其原意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绿茶”。

原本,“绿茶”是指一种由茶树叶制成的茶饮料,通常具有清新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

然而,在网络时代,“绿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词语,用来形容某些人具有的虚伪、造作的品质。

这种词义的转移源于网络上的一段视频“绿茶婊”,意指伪装、虚伪的女性。

随着这个词汇的广泛传播,“绿茶”的涵义从原本描述茶饮扩大到指代人的行为特征。

总的来说,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是语言变化不可避免的过程。

它们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创造力的展现。

了解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交流中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举例说明词义的转移

举例说明词义的转移
词义转移指的是一个词在一段将近不同的环境中,词义有所转变的情况。

比如
在某种情景中,我们熟悉的某些词形式有某种特定的含义,但是当表达有所不同的内容时,它的词义就有可能发生转移。

这方面,语言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理论,研究表明,词义转移具有三个主要面向:实词、抽象词和语义受联想影响的词。

实词是指名词、代词、动词等,他们可以被直接识别并且比较容易理解。

以“鱼”为例,它除了本质上指的是生物外,也表达了意象、故事和文化等其他内容。

在不同的环境中,“鱼”的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比如,在中国文化里,“鱼”通常代表着“有福”;在西方文化里,它则象征着“勤劳”。

抽象词是指表示一种抽象概念的词,比如“温暖”、“自由”、“智慧”等。

它们所表达的词义常常会因时代、文化、思维习惯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举例来说,“自由”有时候被用来表示最高的价值观,而有时也可以表示缺乏约束的不负责任。

最后,还有一类词受到联想的影响而产生词义转移,它们往往在一个奇特的环
境里夸张地表达出其他不同的词义。

例如,“墙”本来是一个可定义为无实体界限物的名词,但是却可以象征着“障碍”,这就是一个比喻的例子。

总而言之,词义转移是一个广阔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这些背景和环境对于词义的转移有着深远的影响。

理解词义转移可以改善人们理解不同材料和语言的能力,从而提升交流的效率。

词义转移举例20个

词义转移举例20个词义转移是指一个词语原本的含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衍生出新的含义。

以下是20个词义转移的例子:1. "明亮"原本指光线充足,后来也用来形容智慧、聪明。

2. "酷"原本指温度极低,后来也用来形容时尚、潮流。

3. "剩余"原本指留下的数量,后来也用来形容时间的延续。

4. "银行"原本指贮存金钱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指代金融机构。

5. "热"原本指高温,后来也用来形容热门、受欢迎。

6. "头脑"原本指人的大脑器官,后来也用来指代思维能力和智慧。

7. "绿色"原本指植物的颜色,后来也用来形容环保和生态友好。

8. "猫"原本指一种动物,后来也用来形容女性的特质。

9. "红"原本指一种颜色,后来也用来形容火热和热情。

10. "牛"原本指一种动物,后来也用来形容人的能力和实力。

11. "鼻子"原本指人和动物的呼吸器官,后来也用来形容对事物的敏感程度。

12. "病毒"原本指一种微生物,后来也用来形容网络上的恶意程序。

13. "眼睛"原本指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后来也用来形容观察和洞察力。

14. "鼠"原本指一种动物,后来也用来形容小偷或间谍。

15. "心"原本指人的心脏器官,后来也用来形容感情和情感。

16. "鸡"原本指一种动物,后来也用来形容懦弱和胆小。

17. "手"原本指人的上肢器官,后来也用来形容技能和能力。

18. "水"原本指一种液体,后来也用来形容事物的流畅和清澈。

19. "口"原本指人的嘴巴器官,后来也用来形容言辞和口才。

词义的转移举例

词义的转移举例
1 什么是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Semantic Shift)是指词语的语义由原来的含义发
生了变化,形成一种新的含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变异现象。

它以不
同的形式出现,既可以以形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意移的形式存在。

2 词义转移类型
(1)形变类型:即词义在沿用原形而改变意义,形变词义转移属
于常见的一种词义转移。

常见的如:“蝴蝶”含义从“昆虫”变为
“美丽”;“雅正”含义从“谦逊、仁礼”变为“雅致、文雅”。

(2)意移类型:即两个不同形式的词义会出现相似的意义转移,
比如近义词或反义词,常见的如:“老”意义从“年纪大”变为“经
验丰富”;“低”意义从“矮小”变为“不值钱”。

3 例子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深”和“浅”,它们最初分别用来指代“深处”和“表面”,后来慢慢地发展出新的意义,“深”可以指代“深刻”;“浅”可以指代“浮浅”或“肤浅”。

以此为例,词义的转移
形式可以分为对比转移和反义转移两种形式。

4 结论
词义转移是语言演变的必然结果,它表明语言存在着活动性和变
异性,这也是语言的独特性、多样性及真实性的显现。

此外,词义转
移也能够帮助人们表达出语言之间不完全对应的内容,拓宽语言空间,添彩语言文化。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古今汉语的词义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义缩小了。

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

《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

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

’故以铸三钟。

”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

现代汉语中只指黄金。

2、词义扩大了。

例如:河,在古代汉语中专指黄河,《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

”现代汉语中指所有河流。

3、词义转移了。

例如:走,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跑,《守株待兔》的寓言里说:“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可以看出兔子跑得很快。

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e ate another bowl.
• He carried away a bag. • 以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
• to apply to the sword
•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三、提喻(synecdoche)
•用局部代替整体或者用整体代替局部,用特 殊代替一般或者用一般代替特殊是借代的又 一种类型,有人给这种类型起了一个名称叫 做提喻(synecdoche)。 •局部代替整体: Young people should have more respect for
词义发生了转移(semantic shift), 这也是词义演变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隐喻(metaphor)
•由于两个事物在特征上存在某 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 词来指另一个事物,这种词义的 演变方式叫隐喻(metaphor)。 如:
•the teeth of a comb梳齿 •blood bank血库 •the root of the matter根源
grey hairs.
He saw some new faces in the classroom. •整体代替局部: China won in the football match.
He is a poor creature.
四、移位修饰
• 通常修饰某事物的修饰语又是因为该事物 与另一事物存在着现实关系而移来修饰第 二个事物:
• transfered epithet “移位修饰” • glad tidings • a sorry state of affairs • the wipped soul • I spent the night on a sleepless pillow.
五、通感 (synaesthesia)
• 2. 动植物
• 动物及其器官也通过隐喻而使词义 有了演变(P130)
• wings of an airplane(机翼)
• harelip(唇裂)
• 植物及其器官也通过隐喻而使词义 有了演变(P130)
• a family tree(家谱) • the root of a hair(发根)
• 用动物名称来指人,从而使其有比喻意义 • “夜猫子” “母老虎” “过街老鼠” • 说说下面各种动物的暗语意义:
• Fox wolf ass bear chicken lamb • key: 狡猾的人 凶残的人,色鬼 蠢人
粗笨的人 活泼的孩子 柔弱的人 • dog 在英美文化中的内涵: • An old dog like me.(像我这样的老家伙) • You lucky dog.(你这个幸运儿!) • You dirty dog.(你这个坏小子!)
二、借代(metonymy)
•借用一种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另一种 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或由一种概念来 代替另一种相关的概念,这种词义演 变方式叫做借代(metonymy),又称 作换喻或者转喻。
•The kettle is boiling. •I 'm reading Lu Xun. •He is Lei Feng. •He is booked out for the whole season.
• 人体的器官的名称可被用来指其功能: • a good eye for distance(能目测距离的好眼力) • to have a keen ear(听觉灵) • to have a cool head(有冷静的头脑) • 用工具名称或者原料来代替事物或使用工具的人 • an iron 熨斗 字面意义:铁 • a copper 一枚铜币 字面意义:铜 • first violin 第一小提琴手 字面意义:第一小提琴 • 用容器的名称来替代所盛的东西:
• root fruit balance flash coat puppet • 褒贬类似的例子 (P129)
• beast bitch pig lamb jewel peach
• 1. 人体器官 • the head: the head of arrow • the eye: the eye of the target • the nose: the nose of missile • the mouth: the mouth of a bag • The ear: the ear of rice
•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 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 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 分界线……”。(钱钟书)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 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 笼着轻纱的梦。”
• (《荷塘月色》)
• 暗喻 “特征上的某一处相似” 主要来自于 “形状的类似,功能的类似和褒贬的类 似”。
• 形状的类似: • crane 支流,支线 字面意义:树枝 • neck 物体的颈状部分 the neck of a gourd,
the neck of a bottle 字面意义:颈 • 功能类似的例子 (P129)
三 词义的转移
semantic shifts of word meaning
无论词义范围的变化还是词义褒贬
的变化,词所指事物的类别都没有
发生变化。但是,从“字面意义”
(literal meaning)转移到“比喻意 义”(figurative meaning),那么 词所指事物的类别就完全不 词使用:
• to ape(模仿) to dog (追踪,尾随) • to duck (潜入) to fox(欺骗) • to leech (吸尽血汗) to monkey (戏弄) • to parrot(模仿) to pig (住进肮脏环境) • to snail (缓行) to weasel(躲进) • to wolf(狼吞虎咽) to worm(蠕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