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的性质与功能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的性质与功能
一、语法概述
这里的语法讲的是现代汉语中用词造句的法则与原则。
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词法,讲词的性质分类以及词的语法功能;另一部分是句法,讲词与词的组合,句子的构成以及句子的成分和类型。
二、词的性质
词的性质指的是词在语法方面的个体属性。
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世界发达国家必须用一个声音说服特朗普政府认识自由贸易体系的重要性,日本和欧洲的大公司要与美国公司携手展开游说,反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孩子小的时候好奇心比较强,天不怕地不怕,还不会理性思考,对大人的劝告通常充耳不闻,让大人颇为担心,这时候一定要用一些策略教育,不能听之任之,不然终酿成祸端。
(完整版)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第二节词类(上)【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类型和使用。
【训练目标】能够运用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准确使用实词。
【学习指导】一、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类别。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承担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形态变化的特点和意义等三方面。
(一)词类划分的一般标准词类划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功能标准词的语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
这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组合能力主要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例如形容词大多可以和副词组合,接受“很”、“太”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动词可以和名词组合,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等。
②词在句子中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名词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形容词的显著特点是可以作谓语、定语等。
虚词不能作句子成分。
2、形态标准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只有少数词带有类似印欧语言的“形态标志”,例如,以“子、儿、头、家、们、性”等词缀结尾的一般是名词,以“化”结尾的一般是动词等。
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这一特点,同样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
3、意义标准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
判断词类主要看词的语法意义,适当参考词汇意义,一般不考虑色彩意义。
(二)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单纯依靠形态特征划分词类。
汉语词类划分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适当参考形态变化和意义方面的依据。
二、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另外还有两类:拟声词和叹词,归入实词。
1、实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等十类。
汉语基本语法 (词的分类)

语法——词的分类[语法学]词类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中的词分为以下十五类:(一)名词。
如:“牛、书、学生、松树、友谊、现在、昆明”等。
(二)动词。
如:“读、修理、认为、喜欢、是、成为、有、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
如:“大、新、好、甜、干净、认真、踏实、仔细、伟大、通红、雪白、红彤彤、白花花、黑咕隆咚、白不呲咧”等。
(四)区别词。
如:“公、母、雌、雄、急性、慢性、巨型、微型”等。
(五)数词。
如:“一、二、三、四、十、百、千、万、亿”。
(六)量词。
如:“个、条、件、双、堆、公尺、点儿、些、次、天”等。
(七)代词。
如:“ 我、你、他、我们、这、那、这样、谁、什么”等。
(八)副词。
如:“很、就、才、也、都、只、不、已经、刚刚、简直”等。
(九)介词。
如:“把、被、往、从、以、向、自从、对于、关于、按照等。
(十)连词。
如:“和、并、而、或、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十一)助词。
如:“了1、着、过、的、似的、等等”等。
(十二)语气词。
如:“啊1、吗、吧、呢、了2、罢了”等。
(十三)叹词。
如:“啊2、噢、唉、哦、哼、呸、嗯、啊呀”等。
(十四)拟声词。
如:“咝、嗞、叮当、当啷啷、叮呤呤呤”等。
为语法研究的需要,一般将这15类词归并为三大类:一是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以及代词。
从语法上说,实词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句中能充任主要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述语、中心语等。
(关于主语、谓语、述语、中心语等概念,见本章第三节,下同)二是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虚词,除了在意义上比较虚灵,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起某种语法作用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造句中不能充任主要的句法成分(关于句法成分,见下面第三节)。
三是特类词,包括叹词和拟声词。
特类词在语法学习和研究中相对说来不如实词和虚词重要。
(三)名词名词,从意义上看,都表示事物。
所谓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学生老虎桌子报纸水汽油空气氧气……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思想作风规则友谊风格品德文学艺术……也可以指时间、处所、方位,例如:今天去年上午刚才星期一……上海东京王府井西单新街口……上面下边前头后方左右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一般将专门表示时间的名词称为“时间词”,将专门表示处所的名词称为“处所词”,将专门表示方位的名词称为“方位词”。
【现代汉语】语法题目(词类划分)

➢ 功能标准
功能定义
按语法功能是按照语法类别、用法和组织功能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实词
和虚词两种不同的情况。分
1.实词:①是表现在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②是指实词与 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如汉语名词能作主语宾语,但一般不能作谓 语;能与数量词组合,但般不能与副词“不”等组合。汉语形容词能修 饰名词、副词一不能修饰名词。汉语时态助词“着、了、过"能附着在 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时态。 2.虚词:是指虚词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 如:“的”依附与实词一般组成偏正短语,如冰冷的雪糕;“和”依附于 实词一般组成联合短语,如太阳和月亮。
5.区别(侧重点、局限性、关系) ①优越性: 形态: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且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形态变化,缺乏普遍性; 功能: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对汉语这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有效,对于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也是有效的。 ②关系:形态标准也是功能标准的个标志。 所以从根本上讲,即使运用形态标准,也是功能标准在起作用。
➢ 形态标准
形态定义
形态一般指词法范围内的语法形式。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 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广义形态不但指构形法(构形形态),而且兼指狭义构词法(也叫 构词形态),即在词根的基础上按照定的规则创造新词的方法。 其特点是产生新词,大多改变词汇意义。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 语法形式定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 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分类:语法形式分为显性(如语序、辅助词:虚词和 助动词、词缀、重叠、内部屈折、语调和重音、和隐性(通过 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抽象出来)两种。
形态应用
按照形态的方式(手段)可以把语言相对地分为综合语、分 析语和综合-分析语。按照形态的结构分可以把语言分为孤立 语、黏着语等。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第二节词类 (上)【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类型和使用。
【训练目标】能够运用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准确使用实词。
【学习指导】一、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类别。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承担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形态变化的特点和意义等三方面。
(一)词类划分的一般标准词类划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功能标准词的语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
这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组合能力主要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例如形容词大多可以和副词组合,接受“很"、“太”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动词可以和名词组合,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等。
②词在句子中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名词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形容词的显著特点是可以作谓语、定语等。
虚词不能作句子成分。
2、形态标准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只有少数词带有类似印欧语言的“形态标志”,例如,以“子、儿、头、家、们、性"等词缀结尾的一般是名词,以“化”结尾的一般是动词等。
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这一特点,同样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
3、意义标准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
判断词类主要看词的语法意义,适当参考词汇意义,一般不考虑色彩意义。
(二)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单纯依靠形态特征划分词类。
汉语词类划分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适当参考形态变化和意义方面的依据。
二、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另外还有两类:拟声词和叹词,归入实词。
1、实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等十类。
大一现代汉语必考知识点

大一现代汉语必考知识点1.汉字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学习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方法,掌握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读音规律。
2.汉字的基本用法:学习汉字的基本用法,包括汉字的基本字义和词义,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汉字进行文字表达和交流。
3.汉字的书写规范:学习汉字的书写规范,包括笔画的顺序和结构,笔画的搭配和连接方式,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和技巧。
4.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学习词语的常见类别和特点,掌握词语的构成和使用规律。
5.词语的语法功能:学习词语在语法中的不同功能和用法,包括词的词性、词语的时态、语气、语义等方面,掌握如何正确运用词语进行句子构建和语言表达。
6.词语的固定搭配:学习词语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掌握常用词语的搭配方式和词语之间的固定关系,提高词语的正确运用能力。
7.语法知识:学习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包括语序、语态、主谓一致、时态和语气等方面,掌握如何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句子构建和语言表达。
8.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包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句子的衔接和连接方式,掌握如何正确运用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9.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方法,掌握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10.文字阅读理解和分析: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汉语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大一现代汉语必考的基本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当然,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结合实际练习,多读多写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汉语的应用技巧和语感。
现代汉语词义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义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义的分类是指对汉语中的词义进行归纳和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汉语词义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照词义的基本属性分类,可以将汉语词义分为实义和虚义。
实义词义指的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义,如“桌子”、“苹果”等;虚义词义指的是没有实际意义,仅仅是用来连接句子结构的词义,如“的”、“了”等。
二、按照词义的范畴分类,可以将汉语词义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义,如“学生”、“天空”等;动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存在等的词义,如“跑”、“爱”等;形容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等的词义,如“美丽”、“高兴”等;副词是指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的词义,如“很”、“快乐地”等;介词是指表示方位、关系、时间等的词义,如“在”、“对于”等。
三、按照词义的语法功能分类,可以将汉语词义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在句子中担任成分的词义,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担任成分的词义,如助词、连词、语气词等。
四、按照词义的构成方式分类,可以将汉语词义分为单音节词、多音节词、词素词等。
单音节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义,如“人”、“山”等;多音节词是指有多个音节的词义,如“学生”、“大学”等;词素词是指由词素组成的词义,如“爱情”、“美丽”等。
以上是现代汉语词义的基本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相互
补充和交叉运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完整版)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第二节词类(上)【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类型和使用。
【训练目标】能够运用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准确使用实词。
【学习指导】一、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类别。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承担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形态变化的特点和意义等三方面。
(一)词类划分的一般标准词类划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功能标准词的语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
这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组合能力主要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例如形容词大多可以和副词组合,接受“很” 、“太”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动词可以和名词组合,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等。
②词在句子中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名词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形容词的显著特点是可以作谓语、定语等。
虚词不能作句子成分。
2、形态标准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只有少数词带有类似印欧语言的“形态标志” ,例如,以“子、儿、头、家、们、性”等词缀结尾的一般是名词,以“化”结尾的一般是动词等。
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这一特点,同样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
3、意义标准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
判断词类主要看词的语法意义,适当参考词汇意义,一般不考虑色彩意义。
(二)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单纯依靠形态特征划分词类。
汉语词类划分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适当参考形态变化和意义方面的依据。
二、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另外还有两类:拟声词和叹词,归入实词。
1、实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等十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俞士汶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经过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服务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并将数以万计的词语实际进行了归类,与此同时还按类详细描述了每个词语的多种语法属性,初步建成了“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另外对数十万字的语料进行了切分和词性标注。
这就又进一步检验了词类划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这到如此规模和如此浓度的汉语语言工程实践可能是罕见的。
本文介绍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分类的理论基础,并以若干词类例详细介绍具体的划类准则。
现代汉语的词分以下18个基本词类,括号中的拉丁字母是各个词类的代码。
名词(n),时间词(t),处所词(s),方位词(f),数词(m),量词(q),区别词(b),代词(r),动词(v),形容词(a),状态词(z),副词(d),介词(p),连词(c),助词(u),语气词(y),拟声词(o),叹词(e)。
这些基本词类可以合并为较大的词类。
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统称为体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统称为谓词。
有一部分代词属于体词,另一部分代词属于谓词。
体词、谓词、区别词和副词又合称为实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虚词。
实词与虚词是汉语两大词类。
此外还有拟声词与叹词,它们游离于这两大词类之外。
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规技术要求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配备一部电子词典。
对于计算机来说,可以认为作为电子词典的登录项的语言单位是“词”。
基本中大部分肯定是语言学家认同的词,这也就是暗示了其中一部分不能看作“词”。
从计算机处理实际文本的需要出发,从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的角度考虑,词典中另外包含了以下7类语言成分:前接成分(h):阿,老,非,超,单后接成分(k):儿,子,性,员,器语素字(g):民,衣,失,遥,郝非语素字(x):鸳,批,蚣成语(i):接部就班,八拜之交习用语(l):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简称略语(j):三好,全总前4类是比“词”更小的单位,不成词。
这些成分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电子词典的规模允许,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些成分全部收入。
后3类是比“词”更大的单位,词典中只能收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的。
本文将电子词典中登录的各种语言万分笼统地叫做“词语”。
以下行文中的“词类”是就前面的18个基本词类而言的,有时也讨论上述后7类语言成分。
2.词语分类的理论基础2.1 分类的目的与依据为了进行语法研究与信息处理,需要把语法功能相同的或者相近的词归成一类。
这里包含两项工作。
一项是要针对汉语词语的全集,按照某种标准,建立一个分类体系。
第一章所介绍的就是面向信息处理的一种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另一项工作是决定该全集中的每一个词语究竟属于哪一个词类,这项工作可以叫“归类”,不过人们习惯上也在“归类”的意义上使用“分类”这个术语。
如果面向人的语言研究,词语分类尚不十分迫切的话,那么面向计算机的语言研究,词语的语法分类及其代码化几乎是不可缺少的。
词语分类实际上是将最重要的语法知识与语法规则条理化,从而为自然语言的分析与生成提供最重要的线索。
划分词类的本质根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
所谓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指:(1).和某个或某类词语组合的能力;(2).在句法结构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例如,考察具有如下语法功能的词。
a.可以用作主谓结构中的谓语,但不能带真宾语。
如“个子高,教室安静”中的“高,安静”是谓语。
象“高三公分,安静了两天”中的数量短语“三公分,两天”是准宾语,而不是真宾语。
b.可以受“很”一类程度副词修饰,如“很高,挺安静,特别雄伟”。
c.可以作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如“洗干净,捆得结实”中的“干净、结实”是补语。
d.直接或加“地”后作状中结构中的状语,如“迅速提高,安全地转移”中的“迅速、安全”是状语。
e.直接或加“的”后作定中结构的定语,如“漂亮小姐,挺拔的山峰”中的“漂亮、挺拔”是定语。
f.可以用a +“不”+ a 的形式提问,如“硬不硬,痛苦不痛苦”。
g.后可接语所词“着呢”,如“美着呢,痛快着呢”。
可将这样的词归成一类,起个名字叫“形容词”,并且一个代码“a”表示。
这样,如果判明了一个词具有上述功能,则可以将它归入形容词;反之,如果能从电子词典查得某个词的词类代码是“a”,则知它很可能具有上述语法功能,除非电子词典对其中某些词的某些语法功能另有更准确的描述。
参照上述语法功能,可以将形容词同其它词类区分开。
如名词不具备上述功能中的b,c,d,f,g,一般地说,也不具备功能 a。
同时名词的语法功能中也有一些是形容词所不具备的。
划分汉语词类的本质依据就是这些语法功能的异同。
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意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这与划分词类的目的是紧密相关的,因为表示同类概念的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一定相同。
例如,“战争”与“打仗”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可是“战争”是名词,“打仗”是动词。
汉语不象印欧语那样有丰富的形态,也不能根据形态给汉语的词语分类。
在第1章描述的分类体系中,有一些词类(如代词、数词、拟声词和叹词)不是严格根据它们的语法功能分布划分出来的。
这种情况不会给词类划分理论造成困难。
以代词为例,它是根据一个词是否具有指代功能划分出来的,这实际上是语义范畴的功能。
如果严格按功能划分,不妨细分为体词性代词(过去叫代名词)和谓词性代词。
现在仍将它们归入一类,是为了同传统的说法衔接,同时也适合信息处理的需要。
2.2 关于分类问题的若干说明2.2.1 词的同一性问题虽然说划分词类不是依据意义,但是需要认识到,划分词类只能在确定了词的同一性的基础上进行。
所谓同一性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词形相同的若干个词应该算同一个词还是应该算不同的词。
书面汉语的同形词限定为汉字相同的词,也可以直接叫做同字词。
同字词又可分为同字异音词与同字同音词。
如“好人好事”中的“好”与“好管闲事”的“好”是同字异音词,而“很好”与“好狠”中的“好”却是同字同音词。
同字异音词当然是不同的词。
因此,同一性总是的研究对象是同字同音词。
例1 门上挂着一把锁。
例2 请把门锁好。
例1与例2中的两个“锁”的意义区别很明显,并且语法功能也有明显的不同,因而有理由说它们是不同的两个词,一个属名词,另一个属动词。
例3 村里死了一口猪。
例4 这个办法很死。
例3中的“死”是失去生命的意思,可以带体词性宾语,例4中的“死”是呆板、不灵活的意思,可以受“很”一类程度副词修饰。
如果认为“失去生命”与“不灵活”就是不同的意思,那就可以认为例3与例4中的两个“死”是不同的词,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
如果认为“不灵活”的意思是由“失去生命”的意思引申出来的,把例3与例4两个“死”看成同一个词,这时就需要把有关“死”的种种语法功能合在一起,由此来确定“死”的词类,采取这种观点,“死”兼属动词和形容词这两类词。
不过,对于计算机来说,在句法分析的范围内,只要能在电子词典中查到“锁”即是名词又是动词,“死”既是动词又是形容词就达到要求了。
至于分属名词与动词的“锁”,分属动词与形容词的“死”是两个不同的词还是同一词兼属不同词类的区别就不那么重要了。
2.2.2 各类词的划类准则既然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那么在确定各类词的分类标准时,是否都要列举各类词的全部语法功能呢?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全部语法功能中当然也包括了这一类词与其它类词的某些相同的语法功能,而这些相同的语法功能对划分词类是没有作用的。
划分词类时必须注意不同词类之间那些互相有区别的特征,即各个词类的语法特点。
在进行将具体的一个词划归某个词类的实际操作时,检验该词是否具备该类词的全部语法特点往往也是不容易的,通常只要抓住最重要的语法特点即可。
例如,2.2节列举了形容词的各种语法功能(当然还不是全部),其中象“做定语”这样的功能就算不上是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因为名词、动词同样可以做定语。
形容词的划类准则可以选这样两条:1.可以作谓语但不带真宾语;2.可以被“很”修饰。
选择分类标准的原则应该是由此建立起来的词类,其所属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同时跟别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划类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若选择的划类标准不同,建立的词语分类体系也会有所不同。
不同类的词之间必须要有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但不是说不同类的词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后面都可以接“了”及趋向动词“起来”,就是它们共同的语法功能。
如果以这些共同的语法功能作为划类标准,则可以将动词与形容词(还包括状态词)合并为一个更大的类,即谓词。
2.2.3 典型性问题在一个确定的分类体系中,同类的词有共同的语法功能,但不等于说,同类的词的语法功能完全相同。
对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实际可行的、有价值的分类只能做到把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词归在一起。
这样一来,同类的词,有些是典型的,符合分类的的全部标准或最重要的标准,有些是不典型的,只符合其中一部分标准。
例如,“苹果、水泥、勇气、心胸”都是名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做句子的评语与宾语,不受副词修饰。
一般地说,名词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过量词的类型又有差别。
如修饰“苹果”的数量结构中的题词可以是个体量词、度量词、容器题词与种类量词等,与“水泥”搭配的就没有个体题词,与“勇气”搭配的只有种类量词和不定量词,而“心胸”却不能受任何数量结构或数词修饰。
在列举各个词类的划类准则时,应尽可能地把那些重要的列在前面。
当判断一个具体的词是否属于某个词类时,就可以看它是否符合这些判断标准。
越符合多项标准或者前面的标准,越是该类典型的词。
反之,虽将一个词划入了该类,但它只符合少数几项标准或者只符合较后面的标准,那么这个词在该类中就不是典型的。
这也是语言现象的模糊性的一种表现。
2.3 词语的兼类在“2.2.1词的同一性问题”中已经涉及了词的兼类,这里更集中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词的兼类指的是如果同字同音同义的同一个词具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则认为这个词兼属不同的词业,简称兼类。
兼类问题可用表征形容词与动词关系的图1 来说明。
在图1中,在边的圆代表形容词的集合,右边的圆代表动词的集合。
这两个圆不相生命部分分别用a,v表示,相重合的阴影部分用$表示。
形容词与动词虽然都是谓词,但它们有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如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且不能带真宾语,而动词可者不能受“很”修饰或者能带真宾语。
根据这些语法特点,可以把绝大部分形容词与动词区分开来。
但是,汉语中确实有一些词处于两个圆重合的阴影部分,如“端正,巩固,方便,壮大,繁荣,丰富”等,这些词既具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并且看不出它们作为形容词或者作为动词,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