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常见的力作业设计方案》

《常见的力》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观点和分类;2.掌握常见力的性质和特点;3.能够应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力的观点和分类;2.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特点;3.力的作用和效果;4.力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力的观点和分类;2.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特点;3.能够应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示范引导的教学方法;3.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4.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力的应用途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观点讲解:讲解力的观点和分类;3.实验探究:设计一些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4.练习应用:设计一些力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5.教室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力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6.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作业设计1.选择题:力的分类、性质和特点;2.计算题: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力的大小;3.应用题:解决力的应用问题;4.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七、评判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教室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考试成绩: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的得分;3.实验报告评判:评判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八、延伸拓展1.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力的实验;2.学生可以钻研一些力的应用案例;3.学生可以展示力的应用技巧。
以上是《常见的力》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知识。
愿学生在进修中不息进步,探索力的奥秘。
【K12学习】《常见的力》教案设计

《常见的力》教案设计【研究团队】科学组全体成员【授课教师】张【授课时间】XX.12.7【授课内容】《常见的力》【教材理解】本课在引入中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把常见的几种力呈现出来,设计了三个活动,“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引导学生经历从问题、实验到结论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自制重锤”和“玩滚轮”目的师让学生在制作中体会重力的特点,在应用中认识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认为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本课通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并利用所带的材料体验这些常见的力。
通过体验和分析知道哪些力是直接作用在物体上,哪些力与被作用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体验常见的力,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能顺利的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磁力和浮力,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力的现象,但究竟是什么力,怎样来表达力及力的种类却是陌生的,这一课就是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力有一定的经验与体会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3.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4.能体会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5.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力和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难点:制作滚轮【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毛巾、橡皮筋、磁铁、大头针、水槽、纸、毽子、梳子、弹簧多媒体【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师生活动)阶段目标课后反馈一、情境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力(二)寻找物体下落的力师: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生:大家热烈鼓掌师:谁能告诉老师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生:手有点疼!师:为什么手会有点疼呢?生:大家迫不及待的一起大声说:“我们鼓掌的时候用到了力!”师:非常好,对,我们鼓掌的时候用到了力。
四年级上科学《常见的力》(冀教版)教案两篇

四年级上科学《常见的力》(冀教版)教案两篇常见的力教学目标:1.能够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重锤。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其他目标:1.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重锤原理并尝试制作重锤。
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滚轮教具准备: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好,通过上节课对常见的力的归纳和学习,研究了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地球引力,今天我们做一个活动“自制重锤”进一步验证地球引力的科学利用。
活动目标:1.能解释重锤所利用的原理。
2.能用物体和细线制作重锤,并能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周围的物品是否与地面垂直。
3.能体会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密切联系。
实施进程:1、2—3人一组,活动时间20分钟。
2.活动分三步进行:(1)观察设计,教师出示重锤或工人利用重锤工作的课件,并提问:你知道重锤是干什么用的吗?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生互动)师:请同学们分析重锤由几部分组成,重点是观察锤与线是怎么连接的。
请大家用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来做一个重锤。
生:动手做(老师指导)。
师: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校园,家中物品是否与地面垂直,可以用几个重锤检测同一个物品,从而体会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体会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会做重锤了吧?它在生活中的用处你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吗?希望大家以后多留新(盖房子,砌墙,木匠做家具等)下面我们大家拉爱做一个游戏“玩滚轮”。
评:观察比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启发、指导学生创造性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比较,这就是科学课上教师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活动目标:1.能按说明绘制图样,分解纸件,组装成滚轮。
2.能操作滚轮,使滚轮转起来。
3.能体验到滚轮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的,重力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七年级下册科学《常见的力》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力的基本概念,如力的定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2.介绍常见的力的种类,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力的作用效果。
3.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力的测量方法,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演示如何进行力的测量。
4.分析力的作用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并解释这些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力的相关知识。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力的问题进行讨论、实验和总结。例如,在探究摩擦力时,各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和发现进行分享。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通过学习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物体损坏,从而培养他们正确使用力的意识。
5.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力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力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力、运用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常见的力》教案设计

《常见的力》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常见的力。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力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
第二章:重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用重力公式计算物体的重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重力的概念和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了解学生对重力的理解程度。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重力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摩擦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用摩擦力公式计算物体的摩擦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讲解摩擦力的单位和方法。
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程度。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摩擦力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弹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用弹力公式计算物体的弹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计算公式。
讲解弹力的单位和方法。
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4.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了解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
常见的力教学教案

常见的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使学生理解力的分类,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让学生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4.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解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类型,并通过实例展示它们的特点。
3. 力的示意图:教授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4. 力的作用效果:探讨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5. 力的平衡:介绍力的平衡条件,讲解平衡力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力。
3. 利用示意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4. 设计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力的概念和分类的PPT课件。
2. 准备力的示意图示例和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
3. 准备力的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重物等。
4. 准备力的平衡的实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力的概念:利用PPT课件介绍力的概念,解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讲解力的分类: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类型,并通过实例展示它们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并区分不同的力。
4. 教授力的示意图:教授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展示力的示意图的示例,让学生跟随示例绘制力的示意图。
5.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探讨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6. 讲解力的平衡:介绍力的平衡条件,讲解平衡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力的概念。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分类和示意图的重要性。
《常见的力》教案设计

《常见的力》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本章中,我们将引入力的概念,并探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力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描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章:重力2.1 课程内容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学习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以及其在地球上的应用。
2.2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重力的定义和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描述重力的方向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摩擦力3.1 课程内容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摩擦力的概念、大小、方向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2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计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作用。
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浮力4.1 课程内容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浮力的概念、大小、方向以及影响浮力的因素。
4.2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分析影响浮力的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课程内容在本章中,我们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展望力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5.2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力的概念和性质;认识到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展望力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四年级科学上册 常见的力 3教案 冀教版 精品

《常见的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方法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力。
2、能合作设计记录图表。
3、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1、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STSE目标: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认识地球引力这种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五、学法: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六、教学准备:乒乓球、水杯、水、皮筋、磁铁、曲别针、夹子、毛巾、羽毛等物品;记录单;七:教学过程: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上一节科学课,那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推力和拉力。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在游戏中你认真的体会一下,你用了什么力?师:全体同学请注意:起立,坐下。
起立,坐下。
起立,坐下。
师:你用了什么力?谁感觉到了,帮帮他,刚才用了什么力?师:你说?生:站力师:还有没有?生:坐力。
师:你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怎么坐力?学生坐下师:唉……对了,坐的时候给凳子一个坐力,这个词起的好不好,鼓掌,表示鼓励。
那么老师在这给它起个名:能不能管它叫做压力,可以吗?生:可以师: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起立的动作,我们都用到了力,说明力在我们生活当中怎么样?生:必不可少。
师:必不可少,还有吗?在我们生活当中用了大量大量的力,用力的用途太多了。
那么,你想不想找一找,那么咱们今天就开展一次寻力的比赛!比赛的规则注意听,首先在3分钟之内,每小组要找到6种以上的力,实验材料,除了老师给你提供的这个纸袋以外,剩下的实验盒里的材料你尽情的去运用,去寻找力。
但是这个纸袋里的材料不能用,记住了吗?记住了以后,同学们找到了力,立刻就把它记录在实验记录单的实验一中,找到一个就记一个。
好不好?生:好师:注意!预备!开始!学生实验中教师巡视师:找到了没有?找到了几种?好,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6组!还有时间,继续找!还有30秒师:好,时间到,请安静!师: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没完成的?生:没有师:好,都完成了,那么咱们都是获胜者那么,哪一个小组给大家谈一下你们都发现了哪些力好,你来谈一谈师:在谈之前,老师有个小建议,你能不能先示范你的实验,然后再说你发现了什么力生:学生示范,乒乓球的自由落体——地球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常见的力》教学设计《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
1、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4、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
六、教学准备:师()水槽
纸船
磁铁
生(组:毛巾、皮筋或松紧带、曲别针、塑料梳子、纸船、
海棉、乒乓球、磁铁、透明塑料盆、纸片、碎纸屑或泡沫、羽毛、表格、橘子)
七、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人任务,谁来说一说你负责什么?(组长、记录员、试验员)祝愿你们这节课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推和拉,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板书,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力,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力?
出示:《常见的力》
(二)探究新知
1、
师:前两天老师新学了一个小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变魔术,吸铁石吸纸船,“磁力”板书
师:哎呀,老师桌子上有点水,谁来帮忙擦一下?(用湿抹布)擦完学生拧毛巾,引出“扭力”。
板书桌子上还有点水,我就用手擦一擦吧!“擦力”板书
2、
师:刚才认识的力,你们想不想自己感受一下?今天,同学们从家里带了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玩一玩?我们先利用手里的东西把刚才认识的力感受一下,再玩一玩,看
还能不能发现别的力,早就想玩了吧!那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力,找的过程要记住,注意组长组织好,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所发现,好不好?我们先来看看你们都带了什么东西,(叫一生)谁带了不一样的东西也可以说一说。
同学们玩得真尽兴,那一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给同学们?(边演示边说)
3、
真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找到好几种力,都快成小小科学家了。
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现在,我们把刚才认识的力作一下回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常见的力)
4、
我们认识的力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了吗?每组任选四种力,每种力至少举出2个生活中的实例,设计一个表格,注意填好记录单。
5、
我们在刚才的活动中那一组表现得比较好?老师要给你们发奖品,请到前面来。
奖品是美丽的鸡毛毽,祝贺你们!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叫好!老师允许你们在前面玩一会。
6、
刚才同学玩毽子时,用到力了吗!几种?两种力一样吗?
(挨着物体的力,没挨着物体的力两种)
从板书分别找出那种力是挨着物体的,那种力是不挨着物体的。
7、毽子往下落,挨着物体了吗?那其它物体举到松开手后,他会不会像毽子一样落在地上呢?
(1)
猜一猜
(2)
检验,最好的验证方法是——实验。
我们来作个小实验,每组派一名代表,一只手举起乒乓球、橘子,再松开手,看是不是落在地上。
接着换人,举起羽毛、纸片,看是不是落地。
(3)
学生汇报。
(4)
再找高个子同学到前面椅子上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双手举起乒乓球、羽毛,及双手举橘子、纸片看是否落地。
(5)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速度,路线不同)
8、物体是怎样下落的呢?是我用力往下扔,物体才下落的吗?你觉得是谁给他的力?地球给他一个怎样的力?关于地球引力你还知道些什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地球引力
三、扩展。
地球引力的作用真大呀!那能不能摆脱地球引力,到宇宙中去遨游一番呢?请同学们看录像。
()神六发射录像
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神州六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神六能冲出地球,飞向太空,他的一个基本原理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一种力有关系,(地球引力)神六摆脱了地球引力,载着2名宇航员,带着全国13亿人民的祝愿,飞向了太空。
关于地球引力的知识还非常多,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呢?
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科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但愿通过我们科学课能点燃大家学习科学知识的火种,相信明日科学之星一定会在我们这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