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心得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心得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心得《生活中的经济学》是一门很优秀的选修课,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习到很多有关经济的知识,现在我就简要谈谈我学习了这门课程的心得感想。

我是一名理科生,但当初选理科多出于无奈,其实当时的我,当时是高一吧,我对文科比理科喜欢那么一点点,文科的功课也都很不错,特别是历史和经济这一部分,所以选这门课还是有兴趣的成份在里面,毕竟好多年都没上过一有关经济的课程了。

而一个学期后,回首思考,发现这门课并没有让我失望。

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博傻论等。

而且付老师您上课风趣幽默,每一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是多年的工科学科学习所不能给予的,所以,我感觉到很幸运,很知足。

作为一名工科男生,如果仅仅是纯碎地写感想、心得,写到800字有一点点难度。

所以,我选择从老师您讲的几个经典案例中来写写我的感想。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老干妈陶华碧的创业故事。

以前对老干妈并没有很多了解,在课堂上听老师您解说了她的创业历程及特点,深有感触。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惊讶于陶华碧一个没有文化的妇女白手起家,将“老干妈”经营为现在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产品已经覆盖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南非、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她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每次结账都是现金结,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她一分钱,在现在企业发展靠贷款的社会中真的是很难得。

从这个方面我想也能体现出她的可靠务实。

也许这也是她成功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案例是荷兰的郁金香泡沫。

当时听老师您讲完这个案例后,又扩展到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我对所谓的投机活动就有了本质的认识。

其实对我来说,也体验过这种投机活动,我亲自目睹了中国房价的上涨过程,以前以为中国人口多房子供不应求导致,后来才慢慢体会到,其实是投机分子在炒作。

当大家看到某个市场有机会大赚特赚时,就会把钱投进去,倒买倒卖,寻找另一比自己还傻的人。

人的欲望是很恐怖的,特别是对金钱的欲望,正如牛顿所说“我能预测到天体的运行轨迹,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一时冲动”买了茅于轼先生著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每天闲下来都随手翻翻,觉得受益匪浅。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

此书是他把在美国生活的过程中的一些见闻用深入浅出的话阐释成经济学知识的普及读物。

《喜欢搬家的美国人》从美国人搬家可以看出,灵活的市场安排提供给个人广泛的选择机会,造就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

经济要得到发展,要使资源使用合理化,杜绝各种可能浪费,必须通过个人在各种选择中做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而市场可提供这种机会。

《赌博在美国》用经济学的效用分析来说明赌博从整体上看会降低社会的总效用值,即赢来的一块钱所增加的效用比输掉一块钱所减少的效用低,尽管输赢机会相等,效用却遭到了损失。

《个体经济规律与总量经济规律》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作为消费者及企业作为生产者如何共同形成市场价格,及如何按价格来决定自己行为,改变资源配置效率的学科;总量经济学研究消费的总量和生产的总量,各自取决于什么,以及如何对价格水平做出反应并保持均衡。

宏观经济学只研究微观行为的简单加总,但规律不同于微观规律。

一直以为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阳春白雪,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关,读完茅于轼先生的书后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中所学到的原理来解释,只是平时很少想到要将所学到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身边的生活中去。

茅于轼将“价格”称为经济生活的地心引力:经济的运行,依赖于正确的价格信号,正确的价格来源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讨价还价。

这让我联想起平时去西单买衣服的经历,明珠商场的衣服没有明码标价,而是卖衣服者先开个价,根据经验大致以不到开价的1/3提出自己的最高价,然后卖方和买方进行讨价还价,以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成交,但是这样交易成本却很高。

价格代表着个人自由、自发秩序和市场制度,是茅于轼所推崇的。

但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市场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个人还无法完全达到选择自由、公平竞争的状态。

同时,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茅于轼所提出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然而在中国,在人尽其才方面让我深感困惑。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2000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2000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中,更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通过阅读《生活中的经济学》这本书,我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分享我的读后感,介绍我从书中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析。

第一部分:供求关系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核心概念。

书中介绍了供求曲线的画法和如何根据供求关系来分析市场行为。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房地产市场。

当供大于求时,房价往往会下降;而当求大于供时,房价则会上涨。

通过理解供求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动,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第二部分: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我学到了边际效用是衡量物品或服务对个体满足程度的方式。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当我们消费一种物品或服务时,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小。

这在生活中的购物决策中尤为重要。

比如,在购买衣服时,我们需要权衡每件衣服的边际效用,决定是否值得购买。

第三部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做某个决策时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

书中给出了一些例子来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

比如,当我们选择看电影时,我们放弃了可能的学习时间,这就是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通过理解机会成本,我们可以更好地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四部分: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书中介绍了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和形式,比如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

这让我想起了环境保护这个问题。

由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市场往往无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通过了解市场失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政府在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五部分: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

书中介绍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指标,比如生产率、创新和教育等。

我从中学到了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

结论通过阅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我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1200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_读后感.doc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1200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_读后感.doc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1200字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_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是毛先生写的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著作。

它用美国超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案例来解释经济原理,这深深地感染了我。

这本书运用了大量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非常生动。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微观经济学,有一些必要的困难。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观经济学原理的理解,这对我的学习大有帮助!此外,与宏观经济学相比,虽然我还没有触及,但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可以用宏观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

因此,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在我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微观经济学知识方面,我对书中引用的美国人的例子印象深刻。

当美国人年轻的时候看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很多情节都是家庭开车,搭起帐篷和烤肉架去旅行。

那时,美国是一个梦想的天堂。

我很难想象当时美国有多富有。

然而,美国人每年用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去旅行一次。

这与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大相径庭。

如果是中国人,很少有人会这么浪费,即使他相对富裕。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有一个固有的传统消费观念,而美国人是一个相对时尚的消费观念,就像中国人存钱买房而美国人存钱买房一样。

虽然旅游要花一个月的工资,但这些资产可能会在半个月内转换成另一个人的资产,从而实现市场的流通。

关于时间,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

在节省时间和创造财富方面,作者强调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在习惯上的一些差异例如,美国人喜欢用电话纸来节省时间、金钱和财富。

中国人也喜欢无谓地浪费时间看热闹。

与中国人糟糕的时间观念相比,美国人仍在努力消除排队造成的时间浪费。

我们应该强化时间的概念吗谈到宏观经济,我们必须关注国家和世界的整体经济形势。

中国人在北宋开始使用纸币。

在四川成都,他们被称为饺子。

然而,在现代,当美国银行业发展起来时,我们却沾沾自喜。

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

中国人注重现实。

美国人在玩弄浪漫,金钱就是浪漫。

最后,人们还证实了2008年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1学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学,自己的水平也就停留在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上。

对于这门来自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的真正内涵,我似乎还是个门外汉。

把理论束之高阁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并未真正用心体会过身边的各种经济现象。

理论总要与实际相结合,脱离实际的理论好比空中楼阁,无血无肉。

老师也总是教导我,对于知识要活学活用,所以那日在图书馆,看到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我如获至宝,借来细细品味。

茅于轼是耳熟能详的人了,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者,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

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该书1999年获得美国安东尼·费雪国际纪念提名奖)等书。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普及读本,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

尤其着重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

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体会出自己能掌握的经济学来。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怎样作决策的学问。

它所研究的对象,即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国济世”的大谋略,也包括一家一户、摊贩厂商怎样“打醋买盐”的小计划。

可以说经济学近在咫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规律。

从狭义来看,是研究家庭作为消费者以及企业作为生产者如何共同形成市场价格,以及如何按照价格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学科。

以书中《喜欢旅游的美国人》为例,在美国,经过了一辈子努力挣得稳固经济基础的中产阶级的老人,他们的儿女在生活中并不占据什么重要地位,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旅游。

旅游是要花钱的。

一般的家庭在根据自己的收入安排其日常生活时,首先要保证食品开支,其次是考虑购买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最后才谈得上旅游。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案例,将经济学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相结合。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经济学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他通过举例说明供求关系、边际效应、机会成本等经济学概念的应用,使得这些看似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

我逐渐认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学院中的一门学科,而是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次,这本书揭示了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通过解析各种经济现象,如超市定价、公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展示了经济学在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中起到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考虑购买决策时,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要全面衡量价格、质量和需求,并在机会成本的考虑下做出最优选择。

这些经济学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时价格波动较大、为什么有时机会成本使人们犹豫不决等,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这本书还深刻阐述了经济学对社会问题的启示。

作者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环境保护等社会议题。

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是稀缺的,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

它强调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了市场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我认识到,理解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寻求社会与个人利益的最佳平衡。

最后,这本书使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它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对经济学更深入探索的渴望。

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应用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经济学原理,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世界,为个人和社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之,《生活中的经济学》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

它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释,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专门领域的知识,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种智慧,它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理性、更全面思考问题的人。

2023年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精选3篇)

2023年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精选3篇)

2023年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精选3篇)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1最近读了一本书——《生活中的经济学》,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还有经济制度三个部分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

第一篇的微观经济学,介绍美国的事和人来说明微观经济学。

在没读过这本书之前,我就听说美国是一个喜欢搬家的民族,但是我便不了解真实的原因。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因为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故上难离的恋乡感情,这与他们的祖先就是从外国搬来的'也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工作上的变动。

住房开支在美国人的总开支中大约要占四分之一,这虽然只是一个平均数。

灵活的市场安排,提供给个人广泛的选择机会,造就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

经济要得到发展,要使资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绝各种可能的浪费,都必须通过个人在各种选择中作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

市场就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机会。

看了赌博在美国这节的介绍,赌博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有争议的,需要用客观的科学态度来分析。

经济学证明了赌博会使效用遭到损失,即使输的钱等于赢的钱。

节约时间创造财富,节约时间是提高整个社会工作效率的核心。

遵守公共秩序又是节约时间的必要条件。

看完这节垃圾中的边际效用,说明效用,特别是边际效用在经济学中的意义,论证边际效用正比于价格。

富人花一元钱购得的边际效用比穷人的低,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

通过对节约能源的介绍,说明了美国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浪费。

尤其可贵的是如何创造人际关系的宽松环境,这是人们生活质量及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篇是讲述了宏观经济学,这篇通过对美国人如何存钱,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美国经济衰退及美国的通货膨胀的介绍。

让我懂的许多的知识,比如,从总量平衡看,产出等于消费加储蓄。

储蓄有两种目的,目的不用选择的储蓄方式也不同。

储蓄如果以投资的方式进行,风险大的收利也可能更丰厚。

当购买总量少于生产总量时发生经济运转的障碍,这是由于投资少于储蓄所引起。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知识。

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的概念却不可以避免地存在。

例如,我们每天要进行消费,购买日用品、食品,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知识。

因此,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读到这本名为《生活中的经济学》的书籍,并在此写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由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著,讲述了各种故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这本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学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运作如房价上涨或下跌、所得税规定,这些经济事务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有一定的影响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在书中,张五常先生将经济学原理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

例如,他提出“麒麟花”这一概念,向我们解释在市场中买卖双方如何达成价值等等。

与此类似的内容在书中还有很多,每一个实例都能够深刻地反映出经济学原理的根本所在,并且解释了很多似乎与经济学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

这本书对于经济学的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在我看来,它的好处在于,张五常教授将经济学原理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讲解。

与大多数经济书籍不同的是,它非常接地气,更加直观。

作者通过涉及到的生活事件、惯常性经济现象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来让每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

这种风格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易于理解,既能强化知识,又能够培养对于经济学思维的敏感度。

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仅仅是在学习中只能停留,更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

在许多看似与经济学无关的事情中,都会涉及到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规律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开支以及理财等行为。

只有通过这种有形无形的影响,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实现更好的人生。

因此,综合以上所述,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重要,并且非常值得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后感
这个课程主要面向大一、大二的经济学专业和经济学双学位的大学学生,以及具有初级经济学基础的社会公众,课程主要就生活中的物价问题(通货膨胀)、房产问题、经济周期和生活中的投资等问题进行展开,旨在学生传播蕴含在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是,“金钱、财物”或者“节约,节省”的意思。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厦门大学郭晔老师上的一系列经济学的课程,它以美国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案例来解释说明其中的经济性原理,让我深受感染。

郭晔老师的巧妙安排这系列课的课程结构,让我很轻松地进行了经济学入门教育。

家庭是微观经济活动的综合体, 既有消费的职能, 又有储蓄、投资和获取收人的职能。

作为消费者, 家庭行为的基本目的是咖的最大化, 用最少的花费获取最大数量的享乐与满足作为劳动者, 家庭又追求收人最大化, 是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报酬作为投资者, 家庭必须考虑如何将扣除消费后的收人剩余用在能生更多钱的地方。

家庭可增值收人又是由前期收人水平决定的。

除了劳动报酬、资产收人外, 家庭总收人的形成, 还有一个来源, 这就是转移收人, 它包括亲友的赠金, 父母留下的遗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一部份收人占家庭总收人的份额也在逐渐提高。

家庭收入最大化的主要行为有两个一是充分利用家庭劳动的时间资源, 用劳动换取收人, 劳动支出越多, 家庭收人越大。

二是将消费后的剩余进行投资, 实现家底资产增值。

这是指工薪家庭, 如果家庭同时又是一个企业, 如城市个体工商户或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 那么家庭收人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利润。

但这时的家庭已经是集生产与消费于一身了。

如果成了家庭企业, 就有了一个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了。

人们为了家庭生活水平的更加美好, 总是千方百计挣钱, 争取更多的收人, 这就是经济学中收人最大化原理的自觉应用。

对于家庭的正常运行而言, 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一家几口, 衣食住行, 样样离不开钱。

你要买辆漂亮的小轿车, 你要培养孩子上大学, 你要交朋结友, 你要游山玩水, 没有钱是不可想象的。

家庭收人最大化的第一个措施是夫妻双方都能找到一份薪水比较高的工作, 也就是说首先要力争劳动报酬最大化。

在目前情况下, 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是很大的, 同样辛勤工作一年, 其收人大不一样, 进行岗位收人比较与选择对于家庭收人的多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影响家庭收人的最大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资产收人。

它包括房屋的租金、银行的存款利息, 购买证券所得到的分红等。

资产收人的多少取决于资产规模, 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应用经济学原理, 包括衣食住行、学习工作、教儿育女, 交朋结友、游山玩水方方面面, 如果运用得当, 人们的幸福指数将大幅提升。

人们在购物时常常货比三家, 比质量, 比价格, 这就是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自觉应用。

人们在比较中看哪一件物品更为适合, 更为合算。

家庭主妇每天到菜市场上去买菜, 除了注意品种搭配, 营养结构多样化以外, 首先问的是多少钱一斤, 并讨价还价, 尽盆降到最低, 再就是仔细看秤, 看是否短斤少两, 当然对于质量问题是绝不会放过的, 有问题的食品是肯定不买的, 禽流感发生, 不买鸡鸭鹅, 聪明的主妇, 往往是等到下午去买菜, 等到季节变换时去购买衣服, 因为这时价格总是较便宜一些。

如果是购买比较昂贵的物品, 比如小轿车、电视机、电脑甚至商品房之类, 人
们会更加慎重, 往往要请专家内行参谋, 进行成本核算, 更加注重质, 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人们在进行投资时, 总是要考虑投资回报和安全系数, 这就是经济学中投人产出原理的自觉应用。

在经济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又要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特有经济,国家的经济实力才会不断发展。

以上就是我上完这一系列课的个人观点。

另一方面,我尤其佩服郭晔老师数学、经济与哲学的综合素养,以及敏锐独特的视角,而且可以用平易近人的语句将经济学解释得如此生动,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会令我们广大学生对经济学产生更深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