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组织培养技术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兰花的繁殖一般可通过分株进行,但繁殖系数低,现在洋兰的商业化生产都是通过试管育苗进行生产,一般可分为种子播种生产实生苗和组织培养生产分生苗两种,各有千秋,下面就其生产流程和应用进行一些说明:一、兰花的种子播种: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其中有数千到数百万粒种子,因种类不同而异,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较特殊,种子成熟后没有胚乳,需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
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以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烦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不需真菌共生,如果营养成分合适,兰花种子也能萌发生长,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KC,VW和京都等,其中京都配方采用花宝花肥为主要的无机成分,配制方便,较适合兰花发烧友使用。
兰花的种子培养是进行兰花杂交育种的必要手段,也是兰花种苗生产的重要技术,如国内目前的蝴蝶兰种苗生产,多数是实生苗,与分生苗相比,实生苗往往不能保证性状的完全一致,因此对亲本的要求就非常高,好的亲本其后代的分离不会很大,好花率可达80%以上。
实生苗的生产相对简单,迅捷,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原球茎,经过一次分瓶后,就可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二、组织培养:自MORAL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了兰花的组织培养,目前已有数十个属的兰花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及克隆技术进行生产的种苗具有与母本完全一致的性状。
热带兰花的组培快繁一般通过诱导产生类原球茎(PLB),通过PLB增殖进行;其起始材料以茎尖分生组织最佳,花梗上的休眠腋芽也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一些单轴生长的兰花如蝴蝶兰,如取茎尖,往往会失去母株,取花梗就没有这样的担心。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这可以做一种育种手段,但对于商业生产而言却是不利的,所以通过PLB增殖时要十分注意去除形态不正常的组织。
目前台湾的蝴蝶兰分生苗生产部分采用丛生芽的方法生产,即通过花梗诱导腋芽生成小芽,通过小芽诱导丛生芽并不断切割增殖,这样生产的种苗基本可以保证与母株性状的一致。
墨兰新品种‘梦之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墨兰新品种‘梦之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墨兰(Cymbidium)是一种被广泛栽培的兰花,人们喜爱它的原因不仅仅是它的美丽外表,更是因为它能够生长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并且开花时间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墨兰的新品种‘梦之兰’顺利推出,迅速受到广大花卉爱好者的青睐。
组织培养技术是‘梦之兰’成功推出的关键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组织培养技术,它为何对墨兰新品种的推广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呢?本文将从墨兰新品种‘梦之兰’的诞生背景入手,详细介绍‘梦之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及其优势,以期为广大花卉爱好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一重要的技术。
一、‘梦之兰’背景介绍作为新时代的代表,‘梦之兰’作为墨兰的新品种,自问世以来就备受瞩目。
而‘梦之兰’的推出,是得益于科学家们在墨兰研究中不断突破的结果。
传统的墨兰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缺陷:种子繁殖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开花,而且遗传基因不稳定;分株繁殖受季节、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尝试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究并利用‘梦之兰’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梦之兰’的大量优质种苗,加速墨兰的良种繁育速度,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梦之兰’的生长特性,使其更适应不同环境的生长条件,大大提高了墨兰的栽培质量和产量。
组织培养技术成为了‘梦之兰’成功推出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梦之兰’的组织培养技术介绍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利用生物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再分化的能力,使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获得不同种类的植物组织。
具体到‘梦之兰’,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组织材料的获取:需要从‘梦之兰’植株上采集组织材料,实验室通常采取茎段、芽点等营养组织,以及种子等生殖组织,作为培养的材料。
2. 组织分离:将采集到的组织材料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分离出单细胞或小块组织,为后续培养提供基础组织。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快速繁殖、脱病毒、基 因工程、细胞培养等领域,为植物的 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 手段。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
1
国兰是一种珍贵的花卉,由于其种子萌发率低、 繁殖困难,因此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 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分析
01
适宜培养基的选择
02
适宜光照条件的选择
03
适宜温度条件的选择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MS+BA+NAA 的培养基能够促进国兰茎顶组织的分 化与生长。其中,BA的主要作用是促 进细胞分裂和增殖,而NAA则有助于 诱导根原基的形成。
实验结果表明,2000 lux的光照条件 能够促进国兰茎顶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过强的光照会抑制组织的生长,而 过弱的光照则可能导致组织生长缓慢 。
国兰茎顶组织培 养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法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实验结果
与分析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
前景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兰花是全球重要的观赏植物,具 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02
国兰是兰花中的一种,其茎顶组 织培养技术对于快速繁殖、种质 资源保存和遗传转化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28℃是最适宜国兰茎 顶组织的培养温度。高温会导致组织 受到抑制或死亡,而低温则可能导致 组织生长缓慢。
讨论与结论
讨论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MS+BA+NAA的培养基、2000 lux的光照条件和28℃的培养温 度是最适宜国兰茎顶组织的培养条件。这些条件的优化为国兰的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兰花的无性繁殖,加速繁殖速度,提高兰花的经济价值。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真兰属兰花种苗- 高葡萄糖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消毒酒精、消毒器具2.2 方法1. 准备工作台和培养瓶,对工作台和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
2. 从健康的兰花种苗上剪取茎秆,长度约为2-3厘米。
3. 将茎秆表皮剥去,取内部的茎骨,切成1-2毫米长的组织块。
4. 将组织块置于消毒的高葡萄糖培养基上,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
5. 将培养瓶密封并置于暗处,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
6. 观察培养过程,通常在3-4周后,组织块开始呈现出小苗的形态。
7. 将小苗转移到含有较低濃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3个月的培养,成功培育出大量的兰花幼苗。
观察发现,这些幼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与传统的兰花繁殖方法相比,组织培养技术显著地加快了兰花的繁殖速度。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同时繁殖多个兰花品种,加大了兰花生产的规模。
4. 实验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兰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实现了兰花的无性繁殖。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突破品种限制、容易获得大批量无病毒种苗等优势。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培养基的配方,进一步提高兰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此外,也可以尝试引入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转化的方式培育抗病虫害、提高花期持久性等优良特性的兰花品种。
5. 参考文献[1] 王明. 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生产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4):79-80.[2] 谢丽.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南兰科技, 2012(6): 42-43.。
兰花组培技术

兰花组培技术兰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兰花繁殖困难,导致市场上兰花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兰花组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兰花组培技术是指将兰花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大量的幼苗,并加以适当的生长调节,最终获得具备繁殖能力的兰花植株。
兰花组培技术需要从兰花植株中取得适宜的组织材料,如茎尖、芽鳞或种子。
这些组织材料要经过消毒处理,以保证无菌条件。
接下来,将组织材料放置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基通常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培养瓶需要密封并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以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基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添加。
不同的兰花品种对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品种来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培养基,以保证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适宜的激素来促进组织分化和增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组织开始分化并产生新的幼苗。
这时,可以将幼苗移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和生长。
在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幼苗的处理和培养基的适应性,以避免对幼苗造成伤害。
最终,经过连续培养和生长,幼苗逐渐生长为具备繁殖能力的兰花植株。
此时,可以将兰花植株移植到适宜的培养基或土壤中,进行进一步的生长和繁殖。
兰花组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量繁殖兰花,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培育新的兰花品种。
通过调整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配方,可以控制兰花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品质和形态。
此外,兰花组培技术还可以用于病毒检测和无菌种苗繁殖,保证兰花的健康和质量。
然而,兰花组培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兰花组织的培养和分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对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其次,不同兰花品种的培养条件和要求各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调整。
此外,兰花组培技术在大规模生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限制。
兰花组培技术

兰花组培技术兰花作为一种高档花卉,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其繁殖难度较大,使得兰花的价格相对较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兰花繁殖技术——兰花组培技术。
一、什么是兰花组培技术?兰花组培技术是指将兰花的幼芽、叶片、茎段等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使其快速繁殖,最终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
二、兰花组培技术的步骤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无菌试管、无菌培养基、兰花的幼芽、叶片、茎段等。
2.无菌操作将试管、培养基、器械等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无菌处理,确保无菌条件。
3.组织培养将兰花的幼芽、叶片、茎段等组织放入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增殖与分化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激素,促进组织分裂和分化,使其快速增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
5.移栽与成苗将兰花幼苗移栽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进一步的培育,最终得到成苗。
三、兰花组培技术的优点1.快速繁殖兰花组培技术可以使兰花快速繁殖,缩短繁殖周期,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
2.无季节限制兰花组培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不受季节限制,可以随时进行繁殖。
3.无污染兰花组培技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可以避免病菌和病毒的污染,保证兰花的健康生长。
四、兰花组培技术的应用兰花组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兰花的繁殖、育种、基因工程等领域。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可以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兰花的价格。
同时,组培技术还可以用于兰花的育种和基因工程,为兰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结语兰花组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兰花繁殖技术,具有快速繁殖、无季节限制、无污染等优点。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得到大量的兰花幼苗,为兰花的繁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兰花组织培养(课堂PPT)

.
31
2)将震荡器或是试管中的花梗取出,置入无菌水中,摇晃瓶身, 可重覆此一动作2~3次,但需取出花梗,置入?有无菌水的新瓶中, 藉此洗净漂白水,洗净后,以镊子取出花梗,以酒精浓度75%的酒 精棉花擦拭花梗,以梗芽生长点向下,酒精棉花擦拭由上而下单一 方向擦拭,切勿以来回的方式擦拭梗芽生长点。
使用花梗生长点来诱发出新芽体,待新芽体诱发出后,将其切
下,移植至含有激素等药物的培养基瓶中,由于移植后的芽体受到 药物的刺激,造成新的芽体从旧芽体被大量的诱发出来,也会有从 被诱发出来的新芽体再配诱发芽体出来,当这些芽体数量多到需要 移植时,就需要进行 母瓶移植至子瓶的操作,由于这些芽体都是相 连的,移植时需以刀子将相连的芽体一个一个切分开来种植, 所以, 也有人将其称为切片苗。
观赏植物 组织培养之兰花
.
1
一、兰花组织培养常用于: 1、无性系快速繁殖; 2、茎尖培养脱毒; 3、培育新品种; 4、种质资源的保存; 5、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
2
二、常见组织培养的兰花种类
.
3
.
4
.
5
.
6
三、兰花工业
兰科(Orchidaceae)是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约有 450个属20000余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热带、 亚热带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兰花花色鲜艳,形态各异,珍 奇名贵,品位幽雅,价格昂贵,备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 兰花栽培方法主要靠分株繁殖,繁殖速度慢。
.
7
• 贮藏和运输困难,易带病毒,严重阻碍了在世界范围内的 流通。用兰花的种子也可以进行繁殖,但发芽率及低,仅 5%左右,很难满足生产需要。组织培养用于兰花的快繁 已取得了快速进展。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用茎尖培养方 法繁殖兰花,到70年代就基本解决了兰属组织培养快速 繁殖的关键技术,并很快发展成为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 用茎尖培养方法繁殖兰花,到70年代就基本解决了兰属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并很快发展成为现代化兰 花工业。目前已有进70个属数百种兰花可用组织培养方 法进行繁殖,兰花生产工厂也分布在世界各地。
国兰组织培养技术

国兰组织培养技术中国兰新芽生长期正值南方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杂菌繁衍猖獗,土壤、介质中带菌尤为严重。
供接种取样的兰盆介质应尽少带杂菌,不施有机肥,放置在透光避雨处,当新芽初露时即让幼芽裸器上面。
取6~13cm长的新芽,从植株基部切高,用刮刀除去根、赃物和外包叶2~3片,充分洗净后将材料再切取2~3cm长,在10%次氯酸的药液中消毒10分钟。
如带菌严重,应用0.I1%升汞和饱和漂白粉上清波交叉消毒。
灭菌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放到灭菌滤纸上吸干水许,然后在解剖镜下无菌操作利取茎尖和腋芽。
如果以去病毒为目的,所剥取的茎尖应在O.2mm以下,否则可剥取2mm以上茎类,带2个叶原基,有利于成活。
(一)、原球茎的诱导兰花各个部分的离体组织部能诱导形成原球茎,再经分化培养形成植株。
一旦形成原球茎后,就能不断分割继队培养增殖起来,也就是建立了无性繁殖系。
兰花的原球茎生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对快速繁殖及种质资源保存极为有利。
外植体接种后放置在23一25度的黑暗条件下培养,1~2十月后可分比出1至数个乳白色的原球茎,在解剖镜下观察类似桑果形状的园球突起,以后转绿,再经培养易呈根状茎(或呈树枝状的丛生形),。
影响兰花原球茎诱导成功的因素有:1、品种的影响:不同品种由于遗传类型、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等囚素的差异,诱导启动的难度也不尽相同。
2、培养基的影响:各品种对不同培养基的适应程度不一样。
春兰类品种以White+BA;+NAA5+CM8.5%和B11+BA+NAA2为好。
“夏蕙”、“秋素”等则以MS+BA0.5+NAA1十活性炭0.5%的培养基为好。
初步观察,春兰品种适应以无机盐浓度和氨态氮含量低,而生长素含量高的培养基。
“夏蕙”、“秋素”等品种则适应无机盐浓度较高、生长素含量较低的培养基。
3、新芽氏度及材料类别的影响:茎尖无论启动率和成功率均高于测芽以9~13公分的新芽诱导,成功率最高。
4、诱导启动后褐变死亡的影响:国兰品种的茎顶接种后成活并膨大呈桑果状原球茎因为启动,成功率尚好,但启动后容易褐变死亡,是国兰组培失败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
摘要: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兰花植株的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应用人工培养基,通过外植体的采集与处理、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接种、继代增殖以及驯化移栽等操作技术,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的无病毒植株,从而达到增殖扩繁的目的。
组织培养技术是经济有效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方法,也是产生脱毒苗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组织培养兰花外植体试管苗
花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兰花为兰科属中的地生兰。
其香味怡人,花色淡雅,品种丰富,素有“花中君子”之称。
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其也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较广的切花材料之一,兰花的切花生产,需要大批量的种苗,要获得优质高产,兰花种苗必须具备种性一致,生长齐一,长势旺盛的特点。
在种苗生产上运用最广泛的是组培快繁和分株。
生产实践证明,运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生产种苗,其长势旺盛,品种复壮,抗病性强,切花质量好,对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挽救珍惜濒危种类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单子叶植物中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
兰花根呈圆柱状,属肉质组织,茎很短,高度约为2~3cm,兰叶大多叶边全缘,有的略有锯齿。
其花属于不整齐花范畴,总状花序。
兰属植物的果实为蒴果,呈三角或六角形,俗称“兰荪“。
一、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一)培养容器的洗涤及培养基的制作
1.培养容器的洗涤
容器的洗涤是否干净直接影响组织培养的成败,为保证培养材料在瓶内生长健壮,在培养前期一定要对容器进行彻底的洗涤与灭菌。
以达到“瓶壁锃亮、水膜均匀,不挂水珠”为标准。
洗涤时用洗衣粉水洗刷,再用清水冲洗3~4次,干燥后备用。
2.培养基的制作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外植体的生长于分化。
组培快繁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是MS培养基。
母液要根据药剂的化学性质分别配置,一般配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激素类母液。
其配置方法是先进行大量元素的配置,称量时应注意多余的药品不能回放在瓶中,应做其它处理。
电子天平在使用时先对其进行调平,然后进行微量元素母液、有机物母液的配制。
当MS母液配好以后,则可进行培养基的制作,继之对琼脂和蔗糖进行称取、溶解,琼脂呈现半透明状时将糖加入容器中溶解,再加入事先吸取好的各类母液混合均匀后转入1L容量瓶中对其进行定容,然后根据培养基的要求对PH进行调整(PH值控制在5.6~5.8测定不得少于3~4次)。
进行分装时,一般以培养瓶的1/4~1/3为宜,分装后立即进行灭菌。
培养基采用湿热灭菌法,把分装后的培养瓶置入高压锅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当压力升至0.11MPa(温度121℃)时,维持15~30min,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二)外植体的采集及接种
1.外植体的采集
外植体的采集是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异。
通常选取一些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饱满而未萌芽的侧芽作为外植体。
其取材季节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都应在生长开始的季节采样,对于利用茎尖培养的植物一般材料越小成活率越低,所以茎尖培养成活的临界大小应为一个茎尖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约为0.2~0.3mm,茎段长约0.5cm。
2.外植体的清洗
待外植体采回后,先用流水冲洗半小时左右,使其表面吸附物消除,在转入其他容器中加上洗涤剂进行清洗;在将易感染的各部分剥去、洗净,再切去上部幼叶。
3.消毒与接种
接种是组织培养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接种前必须对接种室、接种人员,接种材料进行彻底的消毒与灭菌。
针对外植体的灭菌处理,则先将外植体在75%的酒精中浸10s,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
再剥取2~3片叶,放入5%次氯酸钠水溶液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剥至留下最后一枚叶片,以生长点为中心切去0.3~0.4cm 的方块,将切下的外植体接入准备好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外植体经消毒接入启动培养基或者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花芽,再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则诱导产生簇生的原球茎。
4.培养
培养温度为20~25℃,每天12~16h,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
二、继代增殖
经适宜培养后,约4~6周后可在外植体周围形成许多球状物,即原球茎,将其分割接入培养基中,以促使嫩茎长出更多的原球茎,从而分化培养成苗。
切取茎尖时要带两个左右叶原基,茎尖大小对增值速率也有影响,同时,继代周期对原球茎增殖也有影响原球茎随继代周期的延长而增加。
(一)试管苗生根壮苗培养
在生根培养基中,转入单株生长或单株丛生的无根小苗培养其生根。
生根培养基多采用1/2MS培养基,加入适量生长素。
当小植株生出3~5条水平根,每根长2~3cm时为最适宜的出瓶炼苗阶段。
通常将其从根状茎基部切下转入壮苗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提升至28℃,当苗长至12cm高,具有3~4片真叶时就可以移栽。
(二)试管苗的驯化移植
试管苗驯化移植是组培快繁的重要环节。
移植前可将培养瓶在自然光下炼苗15~20d,以使其感受温差现象,之后再开瓶移植。
移植时洗去根部的琼脂,置于阴凉处,待苗木阴干后,就可以移植到通气、透水,保湿基质中。
移栽基质对成活率的影响很大,采用蛭石、珍珠岩和木屑混合物加入少量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作为基质栽培建兰试管苗,成活率高,可以达到98%以上,植物生长茁壮。
如果只用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兰花栽培基质,成活率虽高,但植物生长一般。
此外移栽后2周内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三、影响兰花生根和移栽成活的因素
(一)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种类及浓度比例的影响
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其中生长素对诱导芽、生根和提高移栽成活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大于1促进生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小于1诱导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于1即能促进生根又能诱导芽。
(二)无机盐浓度
培养基内无机盐浓度高时有利于发生茎、叶,而较低时有利于生根,所以生根培养基多采用1/2MS培养基,加入适量的生长素。
因此,降低无机盐浓度对植物生根效果较好,有利于驯化成功。
(三)环境因子
环境条件也影响试管苗驯化成活率,关键是控制好移植前10d的光、温、湿条件。
适当遮阳,避免太阳光直射造成试管苗迅速失水而死亡。
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为好,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
四、兰花组培的应用
(一)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实践证明,植物组织培养是快速繁殖培养优良品种的有效手段,并在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种质资源的保护、杂种胚发育不良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同样兰花在组培快繁中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兰花是最早开展组织培养研究的植物之一,也是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科属之一。
(二)建立无病毒株系
一般通过组培技术建立无病毒株系,快速繁殖生产无病毒苗木,采用兰花的茎尖组织培养,就可以脱除病毒,产生脱毒苗。
五、结论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兰花试管苗不仅生产周期短,而且繁殖倍数高,周年均可生产,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选育出具备特有商品价值新品种,以提高兰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