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8课《美丽的颜色》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_美丽的颜色 拓展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_美丽的颜色 拓展阅读

第8课《美丽的颜色》拓展阅读母爱是一滴桃花水初春的桃花水,如同美女的眼神,清澈而美丽,用它抹洗脸庞,可以使皮肤美丽而白皙——在我的故乡有这样的习俗。

而我从一生下来就全身黝黑,这令母亲伤透了脑筋。

桃花打苞的时候,妈妈就开始上山找泉源。

按照当地的习俗,三月三太阳升起之前,用清澈的桃花水沐浴,女儿就会出落得桃花一般美丽、清水一般灵秀。

不管是否真是如此,妈妈都决定要试一试。

夜幕时分,妈妈就起床挎着木桶进山,去寻找人迹罕至的桃花源。

村后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桃树遍野,桃花满天,泉水很多,但源头在山顶的一座古寺里。

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去找桃花水的女子极多,要想取得头水是不容易的事。

妈妈在寺院的门前守了一夜,在鸡叫头遍的时候,寺院开门,妈妈随众人一起往里奔跑。

人流中有抢烧头香的,有争桃花泉头水的,妈妈总是奋勇当先,舀取桃花水。

连续六年,妈妈都冲在最前面,取得三月三桃花源的头水,回来给我洗脸沐浴。

不知道真是桃花水的功效,还是女大十八变,我想更多的也许是妈妈的心意感动了天仙与花神吧——在我入小学的时候,没有谁还看得出,我曾经是一个黑炭一般的女婴。

妈妈很欣慰,但她依然习惯在每年的三月三排队上山,挑那一担桃花水给家人洗脸。

她说,洗一洗,脸会漂亮,心会清明,日子会更吉祥。

直到我的两个哥哥带城里的新嫂子进门,妈妈还让我陪她上山担桃花水给嫂子们用。

这时的我读中学了,嫂子们说我“正是花骨朵的年纪”。

此时,妈妈的鬓发已经苍白,担水的身姿也不再矫健,但妈妈的笑容美好依然,她的心清如水,从未改变。

嫂子们似乎很虔诚,尤其是听家里人讲了我的故事,她们笑了:“母爱是一滴桃花水,洗一洗,就会跟三妹一样年轻秀美。

”我害羞地捂起脸庞,在指缝中看到,嫂子们在哗啦啦的桃花水里,洗手,洗脸,洗心窝——她们说,洗一洗,千里万里之外,都能闻得见家乡的桃花香,睡梦中都有漫山桃子甜。

哥哥们却说:“这是妈妈把勤劳朴实的家风传给媳妇们了!”岁月深处,年年桃花开。

多年后远离家乡求学和工作的我,跟哥哥嫂嫂们天各一方,妈妈经常跟着我们这里住住那里住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了解颜色在现实中的应用。
举例:讲解红色象征热情、积极,生活中常见于红旗、警示标志等;黄色象征阳光、希望,应用于安全标志、道路标线等。
2.教学难点
-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学生容易混淆三原色与三间色,难以把握混合比例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颜色搭配的运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熟练运用颜色搭配方法,使作品显得单调或过于杂乱。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颜色的基本概念、混合原理和搭配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颜色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家对于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颜色的搭配:学习如何运用对比色、互补色等颜色搭配方法,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4.实践活动:通过手绘、拼贴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颜色知识创作出美丽的作品。
5.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了解颜色在日常生活、艺术等领域的作用。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颜色知识,提高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更充分地运用所学知识。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颜色搭配不够大胆,作品显得较为保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创新,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拓展阅读:两条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拓展阅读:两条路

两条路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

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老人又低头看着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

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

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人的东西。

他(),(),(),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一)(二)(三)(四)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他父亲将他置于两条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处回荡;(五)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六)这人仰望着昊天,苦恼的失声喊到:“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七)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

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

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

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穿射了老人的心脏。

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八)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

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

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

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

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

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个错误错误,眼下却还年轻。

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

他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九)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呀,回来!还我韶华!”那只是能是徙劳的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短语运用: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如“璀璨”、“斑斓”、“熠熠生辉”等,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运用。这些词汇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排比句、对仗句等结构,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知识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最后,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我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颜色的基本概念、词汇运用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重点词汇、短语学习,句子结构分析,作者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探究。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描绘的“美丽的颜色”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璀璨、斑斓、熠熠生辉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颜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美丽景色?”比如,夕阳下的天空、雨后的彩虹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颜色的奥秘。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8美丽的颜色》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8美丽的颜色》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8美丽的颜色》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名称:8美丽的颜色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颜色的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事物及情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修辞手法在描述颜色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修辞手法描述颜色。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具、图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引入本课的话题。

Step 2:新课呈现(10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 看图感知:通过多媒体或课件,呈现一系列生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感知颜色。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 合作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课文《8美丽的颜色》,理解文中对颜色的描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难点:讲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颜色的理解。

Step 4:修辞手法应用(20分钟)1. 探究与讨论: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课件,展示一些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颜色的句子,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修辞手法在描述颜色中的应用。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颜色,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编写一段描述该颜色的文字。

各组展示并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在课后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颜色的短文,展示自己对颜色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修辞手法在描述颜色中的应用,并布置相关作业。

Step 7:课后复习与预习(5分钟)学生在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预习下节课的知识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修辞手法在描述颜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事物及情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并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文本解读

《美丽的颜色》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本文选自《居里夫人》第二卷。

左明彻译。

有删改。

题目是编者加的。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居里夫人传》这本书讲的是居里夫人一生中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波兰的科学家,她发现了化学元素——镭。

而镭的发现过程,是大家在这本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

有一年,居里夫人读了伯克勒尔的文章,里面讲到了具有放射性的元素——铀。

居里夫人对此很感兴趣,但她的实验证明,铀里面一定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于是,她决定提炼铀,找出那种神秘的元素。

一年、二年、三年……整整过了十二年,她终于获得了几克宝贵的镭!2.文题诠释《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第二卷。

左明彻译。

有删改。

题目是编者加的。

那问题“美丽的颜色”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指放射性金属元素镭自身的色彩及发光而产生的美景。

纯净的镭是银白色的,居里夫妇于1902年提取出的是氯化镭。

氯化镭是白色固体,其中的镭会产生镭射线,使装它的玻璃容器产生蓝色荧光。

二是指居里夫妇的人格魅力。

在简陋而艰苦的环境下,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最终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

但是她的人生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3.主旨本文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就记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镭: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并能不断放出大量的热。

)的工作情景。

全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贯穿始终,形象地表现出居里夫妇对于“镭”的爱恋,以及由这种爱恋所带来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的工作热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8《美丽的颜色》(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8《美丽的颜色》(教案)

8*《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引用居里夫人言行的作用。

4.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领略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引用居里夫人言行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如何在艰巨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二、检查预习1.背景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情况,老师补充、明确)2.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炽.热(chì)骤雨猝.至(cù)窒.息(zhì)吹嘘.(xū)沸.腾(fèi)咽.喉(yān)溶液.(yè)触.目(chù)踱.步(duó)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谨慎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忽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明确: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

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

3.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样?明确: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让自读真正发生 《美丽的颜色》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让自读真正发生 《美丽的颜色》

让自读真正发生——《美丽的颜色》教学思考《美丽的颜色》是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第二卷。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不作任何渲染、铺陈,只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展示一个个镜头,令读者仿佛见证了残破的棚屋下,居里夫妇工作的无比艰辛,对科学发现的热切期盼,以及最终成功的巨大幸福,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编者选进这篇文章,使之与其他三篇文章共同建构成回忆性散文、传记单元,是因为“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1]。

那么,作为一篇自读文章,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用标题《美丽的颜色》去串联教学内容,架构教学环节,让自读真正发生。

一、猜问题,整体感知传记内容实录一师:都读过这篇《美丽的颜色》了,老师想问的问题是……猜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学生惊讶)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师:哦,是这个问题吗?哪个同学能回答他的问题?生:文章写了居里夫人和她的先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科学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的镭。

师:说得很好。

这个问题看来同学们是会回答的,再猜猜老师要问的问题。

生:是不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老师笑着请其他同学回答)生:文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生:还有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感受科学家的伟大与崇高。

师:借用文章最后一句话来说,也是让我们永远记得看荧光的一晚,永远记得科学家给我们带来的科学奇观和心灵震撼。

生:老师,我觉得你要问我们:居里夫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师:哦,那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呢?生:她不畏艰辛,不怕苦累,敢于奉献,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

生: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不畏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镭的提取工作中去。

生:居里夫妇很幸福,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很专注,很坚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爱是一滴桃花水
初春的桃花水,如同美女的眼神,清澈而美丽,用它抹洗脸庞,可以使皮肤美丽而白皙——在我的故乡有这样的习俗。

而我从一生下来就全身黝黑,这令母亲伤透了脑筋。

桃花打苞的时候,妈妈就开始上山找泉源。

按照当地的习俗,三月三太阳升起之前,用清澈的桃花水沐浴,女儿就会出落得桃花一般美丽、清水一般灵秀。

不管是否真是如此,妈妈都决定要试一试。

夜幕时分,妈妈就起床挎着木桶进山,去寻找人迹罕至的桃花源。

村后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桃树遍野,桃花满天,泉水很多,但源头在山顶的一座古寺里。

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去找桃花水的女子极多,要想取得头水是不容易的事。

妈妈在寺院的门前守了一夜,在鸡叫头遍的时候,寺院开门,妈妈随众人一起往里奔跑。

人流中有抢烧头香的,有争桃花泉头水的,妈妈总是奋勇当先,舀取桃花水。

连续六年,妈妈都冲在最前面,取得三月三桃花源的头水,回来给我洗脸沐浴。

不知道真是桃花水的功效,还是女大十八变,我想更多的也许是妈妈的心意感动了天仙与花神吧——在我入小学的时候,没有谁还看得出,我曾经是一个黑炭一般的女婴。

妈妈很欣慰,但她依然习惯在每年的三月三排队上山,挑那一担桃花水给家人洗脸。

她说,洗一洗,脸会漂亮,心会清明,日子会更吉祥。

直到我的两个哥哥带城里的新嫂子进门,妈妈还让我陪她上山担桃花水给嫂子们用。

这时的我读中学了,嫂子们说我“正是花骨朵的年纪”。

此时,妈妈的鬓发已经苍白,担水的身姿也不再矫健,但妈妈的笑容美好依然,她的心清如水,从未改变。

嫂子们似乎很虔诚,尤其是听家里人讲了我的故事,她们笑了:“母爱是一滴桃花水,洗一洗,就会跟三妹一样年轻秀美。

”我害羞地捂起脸庞,在指缝中看到,嫂子们在哗啦啦的桃花水里,洗手,洗脸,洗心窝——她们说,洗一洗,千里万里之外,都能闻得见家乡的桃花香,睡梦中都有漫山桃子甜。

哥哥们却说:“这是妈妈把勤劳朴实的家风传给媳妇们了!”
岁月深处,年年桃花开。

多年后远离家乡求学和工作的我,跟哥哥嫂嫂们天各一方,妈妈经常跟着我们这里住住那里住住。

无论在哪里,白发的妈妈总是以她浩荡的慈爱,给我们兄妹如家乡桃花山水般的担当和滋养。

春风是爱,春水是甜,桃花是我们一家人依偎的温暖与美好。

【考点必练】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藏在耳朵里的母爱
这几年,我和姐姐相继在城市里买了房。

73岁的母亲仍住在老家。

为了经常能和母亲团聚,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姐姐一起,回老家看望母亲。

假日里,我和姐姐又一起回到老家。

我和姐姐在门前菜园一边种菜,一边闲聊。

我说:“这几年,我的颈椎疼得厉害,很不好受。

”姐姐说:“年纪轻轻,怎会颈椎疼啊?”我笑着说:“我的颈椎疼得厉害,可能是因为经常对着电脑写作的缘故。


我和姐姐说话的声音不大,却不料被正在井边洗菜的母亲偷听到了。

母亲一边朝我们走来,一边问我:“怎么了,颈椎疼得厉害?”见母亲过来,我们立即停止了说话。

姐姐连忙小声说:“妈虽然年纪大了,可她耳朵却特别好使,她在偷听咱们说话呢!”
再一个假日,我和姐姐又回到老家,只见母亲从卧室里拿出一台颈椎治疗仪,对我说:“我去镇上医院问了医生,医生说,颈椎病疼得厉害,会引起头晕,此类病做手术会有风险,医生建议我还是给你买一台治疗仪比较实用。


母亲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竟生出了万般感触。

原来,上次在老家,母亲偷听我和姐姐的谈话,并悄悄把我得颈椎病的事记在心头,还特地花了好几百元,为我买了一台颈椎病治疗仪。

母亲的耳朵喜欢关注儿女们的谈话,只要母亲在我们附近,我们说话的内容,总逃不过她的耳朵。

其实,这是天下母亲对儿女们爱的本能。

前几年,父亲因病去世了。

年迈的母亲可能因为悲伤过度,耳朵越来越不好使了,有时我们和她说话,
不得不抬高声调,可奇怪的是,虽然每次我和姐姐说话的声音都很小,但是她却听得一清二楚,让我很是费解。

也许,母亲的爱,已全部集中到了她的耳朵上,她很在意儿女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因为我相信,只有爱,才可以让母亲的耳朵如此灵敏,只要她在我们身旁,哪怕我们有一丝动静,也逃不过她的耳朵。

考点必练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父亲的惊人人缘
父亲是一名话剧导演,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他更不会做人的了,他甚至连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

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面,那叔叔说:“你一点儿也没老。

”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弄得对方十分扫兴。

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家刚转身跨出门槛时,就朝人家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

奇怪的是,像他这样不会做人的人,却有着惊人的人缘。

1978年,父亲的胆囊炎发作,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男演员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他,准时准点,不曾有误。

我们经常看到演员们以他为素材演编的长篇喜剧,比如,喝了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服前摇晃,于是便拼命地晃肚子;再比如,将给妈妈的信投到“人民检举箱”,等等。

曾有个朋友写过关于他的文章,提及一则传说,说他往鸡汤里放洗衣粉——他误以为是盐。

而这位朋友却不知道,我父亲是连洗衣粉也不会朝鸡汤里放的。

就在不久之前,他还不懂得如何煮一碗方便面。

他连一桩人间的游戏都不会,打牌只会打“抽乌龟”,不用机智,只凭运气。

下棋只会下“飞行棋”,只需掷掷骰子,凭了数字走棋便可。

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游戏,腹中没有一点点“春秋”“三国”。

他最大的娱乐,也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

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在那里,他自由而幸福,他的智慧可以运用得点滴不漏。

因了以上这一切,父亲在离休以后的日子里,依然如故,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

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而入世,由不做人而做人的道路,所以,他总能自在而逍遥。

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也不拘格局。

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

也许,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地去做人,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也更明白于世。

考点必练
父亲有哪些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