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2篇
辛亥革命观后感【优秀12篇】

辛亥革命观后感【优秀12篇】伟大的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那么你知道《辛亥革命》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编辑醉清风为大家整编的12篇辛亥革命观后感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辛亥革命观后感篇一革命,对我们来说有些遥远又不可思议但它是由千千万万革命者的血和肉凝成的。
在寒假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中讲述了发生在1911(辛亥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勾结,残酷的压榨中国人民,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是革命,是的,是革命。
是他让千疮百孔,奄奄一息,充满迫害与痛苦的那曾经的中国获得新生!是革命的枪声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在战火中失去生命的革命者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革命!中国人民如同被囚禁被迫害的犯人,戴着沉重的枷锁,而使他们摆脱这一切,是革命。
秋瑾就义前说:“革命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是为了让人懂得宁静与温和。
”林觉民在遗书中说:“革命是为了人们永久幸福。
”我认为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也是为了国家,它就像野草,任谁也无法阻挡它的蔓延与生长。
晨光熹微,街道冷清,气氛压抑。
凉风侵袭,发出呜呜之声,似乎在挽留什么;沉重的脚镣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沙沙声,似在控诉某种不满。
铁锁落地有声,一旁的民众用好奇迷茫的眼神望着这个竟敢造反的女人。
她一脸平静,没有丝毫畏惧。
她的淡定与人们的惊恐,我看见他们的眼神那么深,像无底的黑洞,那装着他们的痛苦。
阴森可怕,审室灰暗,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发指的血腥味,它好像在告诉林觉民,这儿曾是战友的‘刽子手’。
他脚上的血一滴滴血怎么也止不住,眼前的清官带着几分敬佩地望着他,这个年轻英俊的男子。
面对官员的所谓的法外开恩,他表现得那么坚决。
因为为了人们的永久幸福。
他的眉宇透着叛逆与不服输。
辛亥革命读后感(5篇)

辛亥革命读后感(5篇)第一篇:辛亥革命读后感辛亥革命观后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中国的一个伟大事件,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因此辛亥革命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当之无愧的。
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
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
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到如今,辛亥革命正值100周年纪,导演张黎携手功夫巨星成龙、实力派演员赵文瑄打造同名电影《辛亥革命》,让观众从荧幕中领略革命时的艰辛。
影片一开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遗留下来的真实照片拉开帷幕。
接着,镜头放到1911年的4月26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文在美国旧金山进行海外募捐。
同一时间,同盟会会员黄兴带领着林觉民、喻培伦、林时爽等革命党人武装进攻两广总督署,发动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
枪声响起,炮火燃烧,无数革命烈士以他们年轻的生命为腐朽的中国“治病”。
最终,革命军因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
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同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
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
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
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

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观看辛亥革命之后的观后感怎么写呢?今天小编整理了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观看辛亥革命观后感1我们努力渴望透过一部部影片,透过《辛亥革命》,来还原__年之前的这段伟大的历史。
这不仅是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国曾经遭受的列强的欺辱与清政府的腐朽,更是让我们这代人和之后的数代人从这场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
作为一名身处幸福和谐社会的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心中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影片中年仅24岁便从容就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他参加革命的时候与我年龄相仿,有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与活力。
不仅如此,他才华横溢,曾东渡日本留学,是一个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
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参加同盟会,只为“革命”二字。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敢死队在广州举行起义,林觉民因伤被俘,审问官念其年轻有为,愿法外开恩,但林觉民毅然拒绝,可见,其革命之心的坚定,精神力量的强大。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读着这《与妻书》中的字字句句,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
林觉民之所以革命,就像他说的,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现在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与炮火的侵袭,生活在一个宁静温暖的社会,但是,无数的先烈不懈拼搏的精神不会被抹去,革命者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不会被抹去。
我们大学生,应将其传承和发扬。
当今社会,在面对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应倒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不应迷茫;在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我们不应退缩。
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民主、崭新的中国。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4篇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4篇网络工程0903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这也是国内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崛起和醒悟的时刻。
以孙中山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推进了革命的进展,这也是这部电影所演绎的《辛亥革命》。
在列强的欺辱和清政府的压迫下。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
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
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
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____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
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示了那段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驱孙文——孙中山的光辉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假立宪,真复辟的丑恶面目。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次广州起义失败时的画面。
辛亥革命电影影评

篇一: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1、《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这具屹立的骸骨:民-族民-权民生之骨。
这个清澈的灵魂:天下为公之魂。
这是一个朴素的名字:孙文,他是一个医生。
这具医生的骸骨,这个灵魂的名字,具体又是怎样的形象?不知他的勇气从何而来,他的力量——灵魂的力量——又如何而来。
他的陵墓上镌刻着“天下为公”,意味着他立志做黄帝魂的拯救者——这也许能解释:重扬黄帝旗的同盟会在武昌的一声枪响,十六年的鸡蛋终于一朝撞碎了石头,这个医生却没有摇身变作历-史上成百上千画地为隅的枭雄,而是将自己作为最后一片蛋壳,向摇摇欲坠的巨石发出了最后一击他的形象清晰了起来:恢复中-华,他胜利了;创建共-和,他胜利了;重焕黄帝文化,他胜利了;揭开现代建设,他胜利了;黄埔肇基两-岸国防,他胜利了;他的继承者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赢来了港澳回归,他胜利了??这位医生在天上会怎样俯瞰着这个苦难的民-族呢?是依旧忧郁地凝望着她的病痛?是仍然抚-摸-着被虚骄的讪笑所掩盖的病灶与伤痕?还是悲悯地注视着她膝盖之下被风化已久的盐碱地,恨不能再生人间、再尝一遍俗尘的辛酸,以将她脊梁里潜伏的“强掩弱、众暴寡”的辫子连根拔起,重生那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华夏原型,再现她“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华夏姣颜?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就是中山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黄帝和中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
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
革吅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华夏。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通用12篇)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通用12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篇1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是一场震撼人心,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在100年前,战争的硝烟蔓延在各地。
革命联系的不只是性命,还是命运。
今年的纪念辛亥革命的电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让人们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电影主要记叙了在晚清末年,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后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等一批革命党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孙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黄兴与徐宗汉,秘密潜入广州。
然而广州之战终因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大批革命骨干牺牲,黄兴身负重伤。
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黄花岗。
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
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振奋了革命军士气。
阳夏战打得异常惨烈、艰难,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
最后打败清廷,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
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电影还原的是历史事实是不是主旋律电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的真相。
这部电影展现了100年前的战争,让观看的观众仿佛回到辛亥革命。
这部电影注重细节与展现,让观众感同身受。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虽然有一大批革命战士在革命中牺牲,()但有些人的死轻于鸿毛,有一些重于泰山。
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和平,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爱国之人。
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百姓。
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虽不用效仿孙中山,从一个医生,变成革命带领者,国家大总统,但我们的爱国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作文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一主革命。
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一主和富强。
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影片以秋瑾的活为始,阐述着武昌起义到清帝退位的战争。
该影片塑造了一大批革命一党一人和革命先驱们救国救亡、英勇不屈的动人形象,革命期间,孙中山一向处于海外,但他的心却一向系于祖国,国内的战争由黄兴来拼搏,那国外的清王朝货款事件便由孙中山来做,阻止了清王朝的资金,使国内不至于陷入困境,两人名奔东西,时时为拯救祖国而奔波。
影片中有许多简短的台词,可是却完美的代表顾革命“大清索我的命,我株大清的心”“王氏宗亲,贵族官夹,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而老百姓呢?各个都是苟且偷生,愚昧无知”“革命是为给天下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一温一和宁静的世界,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我的死是为所有孩子。
”辛亥革命是成功还失败?同盟会的纲领不是讲吗,建立民国、民国建立就是胜利了。
人物创作过程中,将他们的在大动荡,大起伏面前的真情流露到细节上,从情感出发,从细处着手。
从情感出发,人物形象更加亲切,饱满。
在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爱一中,我们看到了大人物的细腻入微。
徐宗汉在雨中悲愤地抱着黄花岗起义烈士的遗体痛哭,受伤小战士锯腿时的声响……一千个细节把人物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最终影片以林觉民的与妻书为结尾,是一个完美的结尾,它不仅仅说的是一爱一情,更是表达了革命的代价。
牺牲,表现了革命者对革命的不屈不挠,一代青年才俊的选择与抱负。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作文随着时光的流逝,此刻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精彩6篇)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精彩6篇)辛亥革命观后感篇一今()天,我们五年级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我看了后心里久久难以释怀。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回顾百年前为我们现在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人,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与勇敢的牺牲。
开头处,秋珐瑾就义前说:“我此赴死,是为了革命。
”这一番话,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广州起义,战斗激烈,起义失败。
七十二位烈士血染黄花岗。
我的心紧张极了。
这时,在海外的孙文游说募捐,让海外华侨同胞们为起义的成功而募捐。
武昌随即起义,在这场战斗中,战士们个个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胜利,但阵亡了四千多人······孙文在海外阻挠了清王朝向四国银行借款计划,使清王朝更无能。
孙文是从一位默默无闻为人民服务的医生,到迅速成长为革命领袖,因为他的无私,对人的守信。
所以有着许多人宁愿追随他,也不愿受清王朝的贿赂。
当孙文当上临时大总统时,却表示谁能推翻清王朝,他就让位。
看出他的无私,不光为自己着想。
最后让位于袁世凯,看出他的守信,但这不能使中国富强。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我们国家,但是,有了辛亥革命,就等于扫除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为我们后面的革命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有着一定的意义,是它推翻了清王朝,是它翻开了我们中国崭新的一页!《辛亥革命》观后感篇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垂死的凤凰投入火中,在火中浴火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
在清朝末年,王室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老百姓则各个苟且偷生,蒙昧无知。
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与异族。
物竞天择,世界列强,都是因为革命才得以强盛的!中国又岂能不思革命,只靠封建统治,垂死挣扎?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革命就是那熊熊烈火。
中国要想傲然与世界,就必须沐浴战火,经革命之锤炼!凤凰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才能得以重生。
中国的革命,也是艰难,困苦的!广州起义,86名烈士,86条年轻的生命,看着他们满脸的鲜血!耳边还能听见他们在槟榔屿放肆的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2篇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一)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
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
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
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
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
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
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
'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
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
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
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而就这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
在选举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
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
'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
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
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革命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二)
《辛亥革命》这一电影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通过荧幕上的历史画面,让我们看到祖国发展的道路,通过了解历史,认知历史,以促进当代的发展。
《辛亥革命》是一场充满荆棘的革命,在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描绘祖国的未来。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注定了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的革命,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
电影中有许多细节描述,比如孙中山先生在国外与外国政府官员协谈时的激烈争论的一幕,其以一己之力舌战众人,在面对种种刁难与不理解的情绪下,孙中山先生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力量!正因为孙中山先生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彻底的觉悟,在整个革命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最后。
电影中还有那么一幕,在孙中山先生与革命同志们讨论临时大总统的事宜的时候,有刺客枪击。
一阵慌乱后,刺客被抓,在审问刺客的过程中,刺客对孙中山是满嘴的辱骂,黄兴进来后说了一句:'他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在当时清政府的历史背景下,要完成一场革命并不只是军阀形式的占领,一场完整意义上的革命,应该是深入群众的内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要播种革命的种子,而且还要让其健康成长。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形式,而且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是一场实质改变的革命。
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一旦其发展变成盲目的,脱离实际的,就需要勇于改变,将发展的方向标重新定位。
辛亥革命给予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历史不会再重演,但历史的规律是会再现的,我们要观史而明智,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指导自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