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研究・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

3

邱美琼

(南昌大学中文系,南昌 330031)

摘 要: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关键词:20世纪;日本学者;欧阳修;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 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10)01-0065-04

欧阳修诗歌在镰仓(1192-1333)、室町(1333-1568)时代即传入日本,当时日本兴起以五山诗僧为代表的汉文学活动,称为“五山文学”。五山诗僧接受宋代诗歌的影响,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诗作都成为他们研习和模仿的对象。江户末期,日本著名诗人山本北山(1752-1812)亦大力提倡宋诗,他的《作诗志彀》一书,极力鼓倡清新性灵之说,反对以唐宋定优劣,认为宋诗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欧阳修、苏轼等人能够不蹈袭唐人而大变旧法。这种鼓倡一直影响着日本学界的诗歌研究。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关于欧阳修诗歌的研究,更是成果丰硕,在宋代诗人诗作研究中可谓蔚为大观。这主要体现在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四个方面。

一、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

较早出现的是有关欧阳修诗歌的选译本。1967

年,朝日新闻社出版《宋诗选》(《新订中国古典选》,

入谷仙介选译),其中选译了欧阳修与柳永、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等16位宋代诗人的诗词,入谷仙介在序文中提出,宋诗是理性优于感性的诗,一旦认真读了宋诗的人,就能够懂得深刻的人道主义的道理,获得丰富的人生智慧,用理性来修正、淳化感情。喜欢思索的人,面对复杂的人生,更要阅读宋诗,只读唐诗而不读宋诗的人,可以说是还没有完全理解诗歌艺术的人。后来又有保苅佳昭对欧阳修诗歌的译注,如:《欧阳修诗译注稿(1)》(《橄榄》1990年10月)、《欧阳修诗译注稿(2)》(《橄榄》,

1991年)。

其次是欧阳修文集的考订。欧阳修声名显赫,其文集屡经刊刻,宋时即有汴京、浙、闽、蜀等多种刊本,但由于种种原因,①错讹不少。后周必大请诸门客重新编校,凡经六载,成《欧阳文忠公集》。此本一出,则成欧集最后定本,以后欧集诸本,皆出于此。日本学者东英寿长期从事欧阳修的研究,他从历代书目出发,系统清理了欧阳修文集的历史及现存版本,考察其源流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予以论说,如:《南宋本<欧阳文忠公

集>的形成过程》(《人文学科论集》,2001年)、《关于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中国文学论集》,

2001年),对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藏《欧阳文忠公

全集》作了考证,认为现在中国大陆及台湾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都是残本,只有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153卷大抵与南宋时代保留的原形同。同时,他的《关于欧阳衡<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欧阳修全集>

的底本选择问题》(《橄榄》,2001年12月)、《李逸安点校的<欧阳修全集>及其底本选择问题》(《东

方书籍一览》,2002年)等又讨论了中华书局校点本《欧阳修全集》

(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所用的欧阳衡本存在的问题。此外,东英寿还有《欧

阳修<居士集>的编纂意图》(《中国文学论集》,1988年12月)一文,从欧阳修66岁时与子欧阳发

等编定《居士集》来探究欧阳修排佛之志的是否出现变化,亦很具启发意义。

2010年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第一期 Journal of Gannan Nor mal University Feb .2010

3①收稿日期:2009-09-25

作者简介:邱美琼(1966—),女,广西荔浦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学。

如欧阳修喜反复检查修改作品,但其声名太盛,往往未改定即传播出去,又有手抄或木版印书之误等。

关于欧阳修诗文的文本,森山秀二也有论述,相关论文有:《关于欧阳修的文本及其形成过程》(《立正大学教养部纪要》,1993年)、《论元刊本<欧阳文忠公集>》(《经济学季报》,2001年10月),考察了有关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集》的种种问题。对于欧阳修的一些重要诗篇,也有考辨性论述,如:小金井东云《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文科》,1938年),猪口笃志《<庐山高>志疑》(《大东文化大学汉学会志》,1982年)等,充分体现出日本学者重视材料考证和文本细读的特点。

二、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

欧阳修在进入仕途后,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又多次被贬,多次被起用,经历坎坷,思想情感复杂,引发了中外学人探究的兴趣。小林义广的《欧阳修及其生涯和宗族》一书(创文社,2000年)即是这方面的力作。宋史研究专家小林义广对北宋初期的谱牒进行了系统、专门探讨,藉此考察欧阳修的生涯及与家庭、宗族的多方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小林义广还撰有不少相关论文,如:《欧阳修的生平与疾病》(《东海史学》,1989年)、《关于宋代吉州欧阳氏家族》(《东海大学纪要》,1995年)、《欧阳修的后半生与宗族》(《东海大学纪要》,1998年)、《欧阳修与母亲郑氏》(《名古屋大学东洋史研究报告》,2009年)等。

关于欧阳修的生平,有内藤戊申的《关于欧阳修》(《羽田博士颂寿纪念东洋史论丛》,1950年)及东英寿《欧阳修贬谪夷陵与古文复兴运动》(《中国文学论集》,1987年)、《洛阳时期的欧阳修》(《人文学科论集》,1998年12月)等文论及。

还有不少论述探讨欧阳修与同僚、同仁的关系,如:清水茂《北宋名人的姻戚关系———关于晏殊与欧阳修等人》(《东洋史研究》,1961年12月)、羽床正范《欧阳修与梅尧臣———关于他们的形象》(《北九州大学文学部纪要》,1976年)、东英寿《欧阳修与尹洙》(《鹿大史学》,1998年)、井泽耕一《王安石与欧阳修》(《关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纪要》,2004年3月)、中尾健一郎《司马光与欧阳修》(《日本文学研究》,2009年1月)等,藉此考察欧阳修的性格、政见与文学观。像欧阳修与尹洙,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政见一致,被政敌视作“朋党”;文学志趣相投,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平日诗酒往来,亲密无间。在古文创作方面,尹洙承柳开、穆修开辟的道路,又开启欧阳修的创作,以迥异于流俗的作品,开拓出古文创作的新天地。对此,东英寿作了深入的探讨。又如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对诗文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因此,他们选择的题材十分相近,但由于地位、个性和命运结局的不同,两人诗文的风格、气度、成就和影响又有较大的差异。井泽耕一的《王安石与欧阳修》比较了二人的同与异,进一步深化了欧阳修研究。

欧阳修的思想意识也是日本学者的关注点。北宋的仁宗、英宗及神宗初期是理学的酝酿和初创阶段,也是禅学向儒学靠拢,通过援儒证佛来寻求新的发展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欧阳修,其思想中有强烈的儒学复兴愿望,又受到禅学教义的沾溉,对理学的形成有着导先路的作用。对于欧阳修复杂的思想意识,羽床正范《宋代文人思想:论欧阳修》(《北九州大学文学部纪要》,1974年)、土田健次郎《欧阳修试论———理・人情・自然・简易》(《中国———社会与文化》,1988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近藤正则《欧阳修对孟子的受容———其经学复古与排佛论基调的中心》(《东洋文化》,1988年)、汤浅阳子《“醉翁”之乐———欧阳修文学中所表现出的吏隐》(《人文论丛・三重大学人文学部文化学科研究纪要》,1999年3月)则分别对其儒学思想、隐逸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欧阳修诗歌的题材与艺术特色研究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卓有成就,无论是题材的开拓,还是艺术风格的拓展。日本学界对此亦进行了很多探讨。较早触论及欧阳修诗歌的题材与艺术特色的是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撰有《宋诗随笔》、《宋诗概说》及《宋诗的情况》专门讨论宋诗,《宋诗随笔》是他撰写《宋诗概说》时的笔记,载于1961年7月29日至31日的《朝日新闻》,后收入《吉川幸次郎全集》;《宋诗的情况》出于《学事诗事》,发表于1959年,后收入《中国诗史》。其中,《宋诗概说》对欧阳修诗歌的论说最为集中。吉川幸次郎认为,欧诗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平静、内省之美;二是对悲哀与兴奋心情的抑制;三是题材的拓展,尤其相对唐代而言。[1]

佐藤保也从总体上论述了欧阳修的诗,他撰写了《欧阳修的诗》(《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报》,1985年4月)、《欧阳修的诗(承前)》(同上, 1986年4月)两文,讨论了欧阳修诗与李白、杜甫、韩愈诗的关系,对欧阳修诗分阶段予以论说,并考察了其政治生涯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尤为全面具体。惜未见后续之文,有意犹未尽之感。

66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