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散文作品

欧阳修散文作品
以下是欧阳修的一些主要散文作品:
1、《醉翁亭记》:这是欧阳修最著名的散文作品之一,描述了他在滁州醉卧翁亭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的山水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思想。
2、《秋声赋》:这篇赋以秋声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文学造诣。
3、《六一居士传》:这篇传记是欧阳修的自传,描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的个性和人生哲学。
4、《伶官传序》: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言,通过对伶官的描述和评价,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5、《卖油翁》: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品文,通过卖油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技能和熟练度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yuē)“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原文】
一 陈康肃公①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 释担③而立,睨之④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 ** ,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 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 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⑤ 者何异 ? 二 孙何、孙仅⑥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二篇,其 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 明皇宫就禄山来⑦。 时方建玉清昭应宫, 有恶仅者欲 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 真宗读前篇云: 朱衣⑧吏引上骊山, 遽曰:仅,小器也, 此何足夸 ! 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得闻⑨,人以为幸也。 三 钱思公⑩虽生长富贵, 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言:平生惟好读书,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 阳修也。
【注释】
①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林霏:山林间的雾气。暝:昏暗。 ③负者:以背负物的人。涂:同途。伛偻 (y ǔ_l ǚ) :弯腰曲背。指老者。 ④蔌 (s) :菜蔬。前陈:摆列于前。 ⑤觥 (g ōng) :酒器。筹:饮酒时用来计胜负的筹码。意谓饮宴时酒杯和酒筹 交相错杂。 ⑥颓:神情颓靡的样子,形容醉态。 ⑦阴翳 (y) :指树林茂密遮蔽成荫。 【赏析】
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
,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 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 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欧阳修及其《秋声赋》简介
2.《秋声赋》原文及分段
3.《秋声赋》翻译及赏析
正文
1.欧阳修及其《秋声赋》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的文学成就极高,与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的散文、诗、词均有建树,其中以散文最为著名。
他的散文宏丽博雅,行文大气磅礴,尤以《秋声赋》最为脍炙人口。
《秋声赋》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描绘秋天景色的骈文,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表达了秋天的肃杀、寂寥之美。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描绘了秋声、秋容、秋气、秋意。
2.《秋声赋》翻译及赏析
(翻译)
小孩子不要对着我,低着头睡觉。
只听到四周虫子的叫声唧唧,好像在帮我叹息。
(赏析)
《秋声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秋天景色的寂寥、肃杀之美。
作者以虫声代替人的叹息,形象地传达了秋天的寂静和孤独。
这种写景手法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第1页共1页。
醉翁亭记翻译对照词义解析

作者连用21个“也”字,大约有两个原因:第一、文章采用了直接诉诸读者形象思维的写法,总是先将实际的景物描绘出来,而后加以解说,如此层层展开,有如画卷平舒,每一层又都用一个“也”字结住,使人感到不疾不徐,自然合拍。
第二、作者的纵情山水,决非隐逸之士的超然物外,而是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跟老百姓一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种感情既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与之互为表里,又表现在某些内心独白式的话语里,这就使全文洋溢着一种平和、愉悦的情调,而“也”字的连用则恰好成为这一情调的最合适的表现形式。
对此,细心的读者通过反复吟诵是不难达到心领神会的。
我们无妨来做一点比较。
例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如果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或“山之僧智仙作亭,而太守名之”,上述的意味就消失殆尽了。
又如最后一段的前三句,从“太守归”“禽鸟乐”一直写到“太守之乐其乐”,层层加高,最后点明全文中心,其中的三个“也”字都显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胸襟,值得玩味再三;如果把“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的“也”改为“之”,把“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也”改为“焉”,意境就会变得平淡得多,毫无咀嚼之味了。
“而”字的妙用《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
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哦句调。
我认为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还奇妙地用了二十五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娓娓动听。
文中除“已而”一处作表时间词用外,其余的“而”都作连词用。
有的连接状语和谓语,帮助描述动作的情状,如“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
有的连接两个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主谓词组,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有的用于连接两个谓语,如“往来而不绝者”,把来往的人多与延续时间长两方面紧连。
有的连接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两个谓语,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漫山遍地的野花竞相开放,又闻到鲜花的幽香,后句则使人象在酷暑烈日当空时置身于横柯上蔽的浓荫之中,顿觉凉爽。
醉翁亭记说课稿(8篇)

醉翁亭记说课稿(8篇)醉翁亭记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是作者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
《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
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与民同乐的思想。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2、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为了发避免复习课死气沉沉的现象,防止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复习的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碰到疑难,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
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采用必答题的形式,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进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文言文的复习落到实处,避免花架子。
对于文章主要内容、主题的把握、写作手法的运用,采取学生分组互相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设计的问题,老师事先提出要求:1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两道。
(这里重点是对文章名句的积累与运用)2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理解的问题2道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的题1道。
(这里主要是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确立为:重点为: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二、说教法本课主要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结合小组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首领,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渥衬瓯槐幔?送臼猓??槐?萼堤荆??且曰??奶?鹊焙盟?牡胤焦伲??傩瞻焓隆3?莘绻庑憷觯?费粜薇慵那樯剿??允?谱杂椋?朊裢?郑?涯谛牡囊钟粞谘乖谏剿?胧?浦?种?小?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识课文内容:1、生字: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滁壑琅琊潺酿辄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霏暝晦伛偻洌肴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yì蔌酣弈觥筹翳2、重点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密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⑤野芳发而暗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⑨觥筹交叉:酒杯;酒筹三、朗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其次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把握重点字词含义的根底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第一段:1、朗读,留意句中停顿。
《醉翁亭记》英译文赏析

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仕途顺利,在中央和各地做官,由翰林学士、札部侍郎,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他关心人民疾苦,力求为人民做实事,也主张文学变革和实用,是典型的政治家兼文学家。
他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借助骈散结合的句子,十分简洁洗练的语言,尤其是二十一个“也”字构成的一连串的解释句,生动地描写了滁州山林朝夕异趣与四时变幻的景色,表达了滁人及作者自己游历于山水之间的无限乐趣,抒发了古代儒官“与民同乐”的豪迈和得意,达到了艺术升华的境界。
他的《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许多中外翻译家将其译成英文。
但是,对其译本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而本文对Giles译的《醉翁亭记》中的经典译例做了简单赏析。
一、译者简介这篇散文的英译者是英国著名汉学家和汉语典籍翻译家翟理思(Herbert A.Giles,1845-1935)。
他曾于1867年来华任英使馆翻译,对于中国文化和古典文学有精深的造诣。
他的译笔古雅流畅,且讲究散文的音韵效果和内在的节奏感;在行文和措辞上比较能照顾到中国文化词语的趣味,也深得古典散文翻译之妙。
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同一般所谓的“忠实于原文”的直译法和企图全面传达原语文化的“注释派”译法有天壤之别,十分讲究“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功夫,足可供初学者模仿和借鉴,也值得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二、经典译例赏析(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Giles:The district of Ch’u is entirely surrounded by hills,and the peaks to the south-west are clothed with a dense and beautiful growth of trees,over which the eye wanders in rapture away to the confines of Shantung[1].首句“环滁皆山也”是欧阳修修改后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陈康肃公:陈尧咨,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善射,自号小由基,能百步穿杨。②自矜(jīn斤):自夸。③释担:放下担子。④睨(n匿)之:斜着眼睛看他射。⑤斫(zhu卓)轮:见《庄子?天道》中轮扁斫轮的故事
。⑥孙何、孙仅:二人均是宋太宗时进士。⑦秦帝:秦始皇。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皇:唐玄宗。他曾在骊山上建造温泉宫。⑧朱衣:唐贞观四年规定四品、五品文官的服色为朱色。这里是说由高品级的宫廷服役人员导引。⑨卒得不闻:终于没有被真宗知道。⑩钱思公: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之子,从其父归宋后,官至使相,卒谥思。西洛:西京洛阳。洛阳在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之西,为北宋西京。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尹洙、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小说:在中国古代指神话传说、志怪志人、传奇讲史、杂言琐记之类的作品,与今天小说概念不同。谢希深:谢绛,字希深,宋仁宗时历任知州、知制诰。欧阳修友人。宋公垂:宋绶,字公垂,宋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家多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史院:史馆,宋代史馆称为国史实录院,有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属翰林院。琅(1ng郎)然:读书声清朗响亮。属思:构思命意,撰写文章。三司:宋朝主管财经的机构。田元均:田况,字元均,宋仁宗庆历年间任三司使。
第一则卖油翁的故事,说明人们熟知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作品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善射箭,以能够百步穿杨自觉了不起的陈尧咨,一个是走街串巷,酌油熟练的卖油翁。写陈尧咨,主要突出写其思想变化,写卖油翁则侧重表现其对事物的见解。
,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四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
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
、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⑦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林霏:山林间的雾气。暝:昏暗。
③负者:以背负物的人。涂:同途。伛偻(yǔ_lǚ):弯腰曲背。指老者。
二
孙何、孙仅⑥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二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⑦。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⑧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得闻⑨,人以为幸也。
三
钱思公⑩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④蔌(s):菜蔬。前陈:摆列于前。
⑤觥(gōng):酒器。筹:饮酒时用来计胜负的筹码。意谓饮宴时酒杯和酒筹交相错杂。
⑥颓:神情颓靡的样子,形容醉态。
⑦阴翳(y):指树林茂密遮蔽成荫。
【赏析】
本文是欧阳修散文的名篇之一。全文通过写景、写人,描绘出一幅太平盛世、官民同乐的谐和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和社会理想,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治理滁州的政绩和才干。同时也寄托了其被贬后放情山水、外似超然实则郁愤的心情。
【赏析】
《归田录》共二卷,是欧阳修的笔记集。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当时作者辞去参知政事,仅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以《归田》为名,表示了作者希望及早引退,远离官场祸患的愿望。
笔记这种文体,是宋代特别繁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们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宋一代的时代风貌,文字也大多生动活泼,富于趣味性。《归田录》是其中较早出现的一部书。书中追记朝野遗闻轶事,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欧公从容不迫的行文风格,不但可以增广知识,有些还颇具启发教育意义。此处因篇幅限制,仅撷取四篇加以品读。
全文可分四段。首先交代醉翁亭方位和命名由来,段末点出乐字贯穿全文。次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又以乐亦无穷承上启下。再写山中游人之多及亭中饮宴盛况,摆脱凡俗,各尽其乐。末写醉归之乐,在知与不知的映照中,衬托出作者乐其乐的愉悦心境。
【2】
归田录
【原文】
一
陈康肃公①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③而立,睨之④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⑤者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