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激励理论的运用

第10讲激励理论的运用
第10讲激励理论的运用

第10讲激励理论的运用

【本讲重点】

激励理论的分类

满意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激励理论的分类

1.内容激励理论

内容激励理论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的内在需求和动机是如何推动行为的。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行为改造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是从分析外部环境入手来研究如何改造并转化人的行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跳蚤试验就是一种强化理论,即通过某种外在的刺激,强化跳蚤的行为;归因理论强调找到原因,调整自己的行为。

3.过程激励理论

过程激励理论注重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满意理论

满意理论是霍桑试验中的一个发现。霍桑实验中发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因此不能简单地改造员工所抱怨的事情。满意理论强调抱怨与所指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给其宣泄的机会。

【案例】

在霍桑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员工不断地向访问者抱怨:“哎呀!我们这儿的工资太低了,奖金也低。”霍桑试验本着抱怨什么改造什么的原则,提高奖金,改进工资制度,但是奖金及工资提高之后,发现有些员工的抱怨依然存在,使得研究者陷入了一种困境:究竟为什么工厂的领导已做到了员工抱怨什么就改进什么,但员工们的积极性却还没有提高呢?

试验者进行深入的访谈,才发现那些抱怨工资低的员工中,有的并不是真正因为工资或奖金低而抱怨,而是由于家人生病了,交不起高昂的住院费,心里不痛快,借这一渠道发泄一下而已。原来员工中有些抱怨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而是一些想法由于种种原因不便直接说出,因此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

这一发现告诉管理者,有时候不要对员工的一些抱怨太“认真”,因为员工也许是“借题发挥”,而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和调查,找出抱怨的真正原因,对其进行改进,如果没有做细致的调查工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激励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与激励的因素。保健因素好似物质激励,而激励因素好似精神激励。如果一个人的积极性按100%计算,用物质激励只能提高其60%的积极性,而另外40%的积极性要靠精神激励,尤其是年轻的员工,更多的要通过精神激励来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作为一名班组长,应该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把这两种激励方法有机地密切结合,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制度和政策、人际关系、工资福利、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各个方面。有人将保健因素比作“红药水”,如果你把胳膊擦破了一层皮,为了避免发炎,不得不擦红药水,但是擦了红药水并不等于你身体更好。

激励因素

领导对员工的赏识、工作本身都构成了激励因素。

1.领导对员工的赏识

赏识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激励方式,有时一个眼神、动作都会给员工以极大的激励。例如“小王你干得不错”,听到这句话,小王今天上午的心情一定会非常好。上级一个赞许的目光,甚至在适当的场合中对下级轻轻拍一拍肩膀,会让下级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

2.工作本身

工作本身对下级也有激励作用,工作的新颖性、挑战性、责任感等各种因素对于年轻员工尤其具有激励的作用。

◆新颖性

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又想跳槽呢?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重复性地从事一些单调的工作,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就想换一个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工作分配上可以适当采取轮岗的方法,让员工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

◆挑战性

有一些年轻人由于个性的原因,喜欢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例如一些带风险性的工作,虽然完成之后的奖金也并不多,但是感到了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一种成就感。

◆责任感

工作责任督促员工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例如空中管制,人们称之为空中交通警察。在空中管制中心的大屏幕上两架飞机之间相距1厘米,实际上虽然可能是几公里,但因飞机的飞行速度极快,如果空中交通警察的反应慢,恐怕就会造成飞机相撞等空中事故,责任相当重大。当一名管制员坐在大屏幕前,工作的责任感就会促使他全神贯注于工作。工作的责任感本身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此外,事业发展前景好,能够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也能够留住员工。

期望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强调:积极性=绩效价值×期望值。这个理论说明同一项政策在不同的员工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班组长应在条件和权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奖励措施,因人而异地制定一些奖励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案例】

为了激励推销员更好地完成营销指标,营销主管发布了这样一项奖励措施:年终销售业绩排在最靠前的两位同仁奖励一次公司出资到夏威夷旅游。这项措施在A、B、C三人身上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A是一位先生,这位先生从来没有去过夏威夷,听到这项措施以后非常高兴,心想,一定得努力工作。A先生的效价如果用满分为1来计算,凭A先生的能力,在三个人当中成功的可能性是50%,那么A先生的积极性是1乘0.5等于0.5。

◆B也是一位先生,B先生去过夏威夷,遗憾的是他的夫人没去过。

他的夫人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营销主管有这项政策,开始给B先生鼓劲,“老公,你好好努力,也把我带去玩玩”,夫人的命令作用很大,因此B先生去的效价虽然不是1,但也很高,为0.9,凭B先生的能力,在三个人中成功的可能性是70%,那么B先生的积极性是0.9乘0.7等于0.63。

◆C是一位小姐,是三位中最出色的一个推销员,她也去过夏威夷。2003年冬天她与她的未婚夫要结婚,并打算到北欧渡蜜月,此刻去夏威夷对她已经失去了价值,因此对于C小姐而言奖励夏威夷旅游的效价是0等于0。

A1×0.5=0.5

B0.9 ×0.7=0.63

C0×1=0

许的范围内因人而异的制订一些奖励措施,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自检】

作为一名班组长,你是否注意到同一项激励措施在不同的员工身上所起的激励作用是不同的?请你根据期望理论计算现有的某项激励制度对班组成员(班组成员较多的,可选取典型)的激励作用,并在你的

班组成员积极性=效价×期望值调整措施

……

【本讲小结】

每一个人都需要激励。满意理论告诉人们,有时不要对员工的一些抱怨太“认真”了,因为员工也许是在“借题发挥”,而应找出抱怨的真正原因,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双因素理论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按100%来计算,用物质激励只能提高其中60%的积极性,而另外40%的积极性应靠精神激励,作为一名班组长,应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把这两种激励方法有

机地密切结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期望理论告诉人们,同一项政策在不同的员工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班组长应在条件和权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地调整奖励措施,因人而异地制订一些奖励措施,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灵活地利用激励理论,你的班组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班组!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学号: 学校: 专业: 班级: 签名: 年月日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目录 内容提要 (3) 正文 一、激励理论的概述 (4) 二、应用激励理论存在的误区 (5)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给企业所带来的益处 (8) 参考文献 (15)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本文就针对激励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激励制度应用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激励企业发展运用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激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要想激励员工,又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求。每个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没有相同的员工;第二,不同的阶段中,员工有不同的需求。设计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这也是去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目前大部分领导者可运用的激励措施有很多中概述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货币方式的激励。第一、金钱的价值不一。相同的金钱,对不同收入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金钱总是极端重要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可从来就不那么看重。第二、金钱激励必须公正。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第三,金钱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除非员工的奖金主要是根据个人业绩来发给,否则企业尽管支付了奖金,对他们也不会有很大的激励。自身未来社会定位既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社会认同感。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

第七章 激励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教学过程 第七章激励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概念与作用 (一)激励的概念 现代管理学认为,激励(motivation)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使下属产生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②激发个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动机,并不断强化这种动机。 工作绩效(M)取决于工作能力(A)和动机强度(E)。若用公式表示即为: =?? () M f A E 若在工作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动机强度越高,产生的工作绩效会越高。 (二)激励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指出:实行计时工资的职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至80%~90%。 2.有助于将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 通过各种激励,使好的员工维持积极行为;表现一般和表现差的成员受到激发,逐步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成员。 3.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 有助于将组织需要的优秀人才吸引进入组织内部。 4.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通过激励,满足员工在物质、精神、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需要,鼓舞员工士气,协调

人际关系,进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二、激励的过程模式 三、激励的原则 1.目标结合原则 2.按需激励原则 3.公平公正原则 4.适度性原则 5.时效性原则 第二节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即“激励是为什么而产生的”、“什么东西会引发激励”。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

激励理论的应用

论激励理论的应用 喻娟 摘要:管理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目的就在于怎样去充分调动管理中人的行为积极性,而人的行为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激励的水平和方法。激励是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好激励理论,提高对职工的激励效应,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推进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关键词:管理心理学激励企业 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人是企业和组织的首要资源。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管理好人必须要研究人,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当前我国企业存在激励弱化、实施效果不佳的现象,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企业如何有效地运用激励理论、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励的含义及功能 激励,即激发鼓励,就是持续地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中,维持一种高昂的工作情绪,通俗的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绩效;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加速企业发展;通过激励还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影响激励功能正常发挥的主要障碍 第一,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鼓励,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 人是社会的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社会、心理需求。然而一些单位的领导者过多考虑职工的物质利益,认为只有“钱袋”才最实在,忘记了“脑袋”,使得员工为钱而干,胸无大志,歪风邪气抬头,缺乏奋发向上的良好环境。 第二,忽视了激励对象的需要层次。 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价值观等,在一定时期内人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激励措施,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事实上,有许多领导者不了解员工的需要,忽视了激励对象的需要层次差异,因而影响了激励效果。 第三,把奖励等同于激励,激励方式单一呆板

第五章_激励

第五章激励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激励(motivation):在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强烈实现目标的意愿,并促使其付出努力行为的整个过程。 2.需求层次理论(needs hierarchy theory):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可以大致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逐级形成和发展的。 3.ERG理论:人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存的需要(Existence)、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的需要(Growth)。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而且这3种需要可以同时起作用。 4.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从外在需要、内在需要的区分及两者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起着不同作用的角度,探讨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 5.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个体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结果的一种期望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的个体来说所具有的吸引力。期望理论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M)=目标价值(V)×期望值(E) 6.公平理论(justice theory):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7.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们喜欢感到自己对事物具有控制力,若人们感到以前有兴趣的工作变成一种义务而不是自主选择的活动,这样激励程度就降低了。 8.目标设置理论:是从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来对行为动机进行研究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9.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本身就会采取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1.2 关键知识点 1.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五种需要。 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地,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

第十章 激励-习题

第十章激励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何种情况表明该主管人员对下属授权的程度较充分()。 A.去了解这个问题,把事实告诉我,由我来决定做什么 B.采取行动,让我知道你在做什么,同时也让我知道事情的结果。要是行动不成功的话,务必与我联系。 C.让我知道你打算做什么,待我同意后,开始行动 D. 提出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由我来选择采取何种行动 2、你所领导的跨部门任务小组正在致力于完成一项全厂范围的调研报告。任务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出席过去的五次会议一直都迟到,他对此既不道歉也不做解释。而且,他迟迟没有交来他所在部门的成本数据。现在他必须在三天内将这些数据交到任务小组。此时,你应当如何做?() A.明确告诉他你希望他做什么,并严密监督他完成这份工作 B.同他讨论他为什么一直迟到,并对他完成该任务的努力予以支持 C.强调何时该交来这些成本数据,并对他的努力给予支持 D.认定他会准备好这些成本数据并交到任务小组 3、除H机械厂外,某城市内所有其他企业都有较好的工作条件。发现这一点后,H机械厂决定消除车间内的粉尘污染,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这一举措()。 A.可以对职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B.只是改善了职工基本工作条件,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 C.由于改善了工作条件,一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D.A和C都对 4、王先生是某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人员,一年前被调到公司企划部任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领导风格最有用利于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 A.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弱 B.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弱 C.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强 D.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且职位权力强 二、多项选择题 1、菲德勒在权变领导模式理论中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

激励理论的种类与应用

激励理论Incentive theory 目录隐藏1 激励理论概述2 各学派的激励理论 3 激励理论的种类及应用 o 3.1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o 3.2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o 3.3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4 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编辑激励理论概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 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包括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最具代表性的弗洛姆(V. H. 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程度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目标效价,指人对实现该目标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如果实现该目标对人来说,很有价值,人的积极性就高;反之,积极性则低。二是期望值,指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只有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才会去努力争取实现,从而在较高程度上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如果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没有可能,目标激励作用则小,以至完全没有。在弗洛姆之后,美国管理学家 E.洛克(E. A. Locke)和休斯(C. L. Huse)等人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因素:(1)目标难度。目标应该具有较高难度,那种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目标缺乏挑战性,不能调动起人的奋发精神,因而激励作用不大。当然,高不可攀的目标也会使人望而生畏,从而失去激励作用。因此,应把目标控制在就有较大难度,又不超出人的承受能力这一水平上。(2)目标的明确性。目标应明确、具体,诸如”尽量干好”、”努力工作”等笼统空泛、抽象性的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不大。而能够观察和测量的具体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奋斗方向,并明确了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激励作用。(3)目标的可接受性。只有当

第十章 激励

第十章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当某人被激励时,他会更勤奋地工作。 第一部分内容提要 一、激励的含义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二、激励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三、需要层次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 他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 四、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围绕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需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有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他将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将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激励因素可以调动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 五、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报酬是否公平。个人会主观地将自己的投入(包括诸如努力、经济、教育等许多因素)同别人的相比,看自己的报酬是否公平或公正,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激励者应高度重视这种公平感觉。 六、行为改造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改造和修正人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的一种理论。 1.强化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来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因外部环境的刺激而改变。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可以采用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四种强化类型来改变被刺激者的行为。 2.归因理论。这一理论是由威纳提出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对人们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激励者应很好地了解下属的归因倾向,以便正确地指导和训练职工的归因倾向,调动和提高下属的积极性。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激励相容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黄培伦主讲 □学习目标 ?认识激励的概念及其过程 ?了解激励理论的分类 ?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掌握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掌握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 ?学习各种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之所以有效的关键所在。 激励机制的内容:基于激励相容,文化为底蕴,以分配为核心,并与绩效评价相匹配。 激励及其过程 激励机制的本质属性是激励相容,即寻求对利益各方互惠的实现方式。 激励相容即双向满意(相互满足),所谓“你好,我也好”,实现“利人”与“利己”的统一。 四种心态及其表现 问题如何让人做事并且做好? 启示激励很重要,激励非万能! 绩效= ?(主客观条件) 绩效= 能力×激励 员工工作绩效受其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制约。客观条件主要指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主观条件主要指员工自身素质。假定客观条件具备,员工工作绩效是由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及其能力决定的。 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方面,即:对个体激发动机;对群体鼓舞士气;对组织塑造文化。

激励(Motivation):激发、鼓励 —个体:激发动机(motive) —群体:鼓舞士气(morale) —组织:塑造文化(culture) 狭义:M=m 广义:M = 2m + 1c [内容型] [过程型] [调整型] 图激励过程与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着重对引发动机的内容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Maslow) “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一种有相对优势的层系结构” 需要结构 —构成:基本需要 (基本动机) —联结:优势需要(主导动机)

需 要 的 心 理 强 度 图2-5 需要层次与人性假设 表2-1 需要层次与相应的激励因素、组织措施 “复杂人” “自我实现人”

第10讲激励理论的运用

第10讲激励理论的运用 【本讲重点】 激励理论的分类 满意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激励理论的分类 1.内容激励理论 内容激励理论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的内在需求和动机是如何推动行为的。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行为改造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是从分析外部环境入手来研究如何改造并转化人的行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跳蚤试验就是一种强化理论,即通过某种外在的刺激,强化跳蚤的行为;归因理论强调找到原因,调整自己的行为。 3.过程激励理论 过程激励理论注重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满意理论 满意理论是霍桑试验中的一个发现。霍桑实验中发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因此不能简单地改造员工所抱怨的事情。满意理论强调抱怨与所指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给其宣泄的机会。

【案例】 在霍桑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员工不断地向访问者抱怨:“哎呀!我们这儿的工资太低了,奖金也低。”霍桑试验本着抱怨什么改造什么的原则,提高奖金,改进工资制度,但是奖金及工资提高之后,发现有些员工的抱怨依然存在,使得研究者陷入了一种困境:究竟为什么工厂的领导已做到了员工抱怨什么就改进什么,但员工们的积极性却还没有提高呢? 试验者进行深入的访谈,才发现那些抱怨工资低的员工中,有的并不是真正因为工资或奖金低而抱怨,而是由于家人生病了,交不起高昂的住院费,心里不痛快,借这一渠道发泄一下而已。原来员工中有些抱怨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而是一些想法由于种种原因不便直接说出,因此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 这一发现告诉管理者,有时候不要对员工的一些抱怨太“认真”,因为员工也许是“借题发挥”,而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和调查,找出抱怨的真正原因,对其进行改进,如果没有做细致的调查工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激励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与激励的因素。保健因素好似物质激励,而激励因素好似精神激励。如果一个人的积极性按100%计算,用物质激励只能提高其60%的积极性,而另外40%的积极性要靠精神激励,尤其是年轻的员工,更多的要通过精神激励来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作为一名班组长,应该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把这两种激励方法有机地密切结合,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保健因素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

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4)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它们是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而ERG论则认为,只有三种需要,其中有生来就有的,也有经过后天学习得到的。 (5) ERG论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弥补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更符合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特点。 成就激励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升华主要表现在: (1)着重点不同。需要层次论研究从低到高顺序的五种需要;而成就激励论不研究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 (2)认识度不同。需要层次论认为五种需要都是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

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8-5-22 12:58 2、林肯电气公司的按件计酬与职业保障 林肯电气公司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 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工人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年均收入为44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 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几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而且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 林肯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入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竞争对手相比,林肯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财福》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 案例思考题 (1)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为什么林肯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工作? (3)你认为这种激励系统可能会给管理层带来什么问题? 四案例分析 9-1 林肯电气公司的按件计酬与职业保障 1.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林肯电气公司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方面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激励理论: 1) 公平理论。表现在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这种做法一方面将所得与所付出充分联系起来,意味着大家报酬的取得和多少完全看个人的生产量,而与所占据的职位无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量与质量进行挂钩,确保高产量同时实现高质量,否则员工的奖金会受到影响,无疑这也是一种水平。 2) 期望理论。大多数员工进入公司后都期望有相当的工作报酬、丰厚的奖金和较好的职业保障。毫无疑问,林肯公司提供给员工的正是员工所期望的那些东西,它们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而且员工加以努力都能实实在在地得到。公司58年起从未辞退过一名员工,即使是经济萧条时期,公司员工平均年收入一直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些都是期望理论具体运用的真实写照。

第七章护理管理中激励

(一)单选题 1. 领导者以身作则,要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属于激励方法中的( ) A. 关怀激励 B. 榜样激励 C. 表率激励 D. 荣誉激励 2. 关于期望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工作绩效与报酬的关联性对激励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影响 B.个人的期望值高,激励水平就高 C.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时应强调期望行为 D.奖励对个人的吸引程度要影响激励水平 3. 关于激励,以下阐述错误的是() A.激励是目标导向性的 B. 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C.激励仅是管理者的事 D.激励可引导人出现有利于团队的行为 4. 关于公平理论,以下阐述错误的是() A.公平即经济报酬均等 B. 报酬的公平与否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 C.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D.客观评价工作业绩是公平分配的前提 (二)多选题 1. 以下条目属于激励原则的是() A.引导性 B.公开性 C.按需激励性 D.时效性 E.合理性 2. 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A.强化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归因理论 E.双因素理论 3. 激励水平公式中,激励等于()的乘积

A.目标 B.投入值 C.期望值 D.关联性 E.效价 4. 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A.曲解自己或他人的付出或所得 B.采取某种行为使得他人的付出或所得发生改变 C.采取某种行为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 D.选择另外一个参照对象进行比较 E.辞去他的工作 (三)是非题 ()1. 激励的起点是人的动机。 ()2. 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不满意到没有不满意的连续性过程。()3. 在强化理论中,负强化和惩罚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填空题 1. 激励的基本模式为需要---目标-需要被满足, 并通过反馈构成循环。 2. 行为改造型理论包括了和。 3. 所谓归因,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和。(五)名词解释 1. 激励 2. 正强化 (六)简答题 1. 简要回答阐述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2. 简要阐述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七)论述题 如果你是护士长,请阐述怎样在你的管理中应用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 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 B 3.C 4.A (二)多选题 1. ACDE 2.BC 3.CDE 4.ABCDE (三)是非题 1. × 2. √ 3. ×

管理学-习题-第10章

第十章激励 柴锐山 20191016583 姚仕艺 20191016564 (一)判断题 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 2.麦格雷戈在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 3.明茨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保健因素能消除不满意,并且激励因素是调动人们 极性的关键。() 4.成就需要理论过于强调个体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精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意义.() 5.非动机性行为则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无目的活动,但是属于激励理论研究就范畴。() 6.信任激励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激励方式.() 7.期望理论的涵盖面太广,内涵比较笼统,且忽略了对个体行为意志的考虑,故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8.成就理论既满足了个体高层次需要的意义,也满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意义。( ) (二)填空题 1.依据人的行为规律,人的行为过程包含了三类基本变量,即_ 2.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 3.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 比较和_比较。 4.期望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 5.依据强化的目的,强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6.依据强化的方式,强化可分为:_和_。 7.期望理论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论证了人们会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 的选择。 8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三)选择题 1.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 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3.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_。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 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4.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该理论过于强调对人的行为的限制和控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状态 5.中国企业引人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6.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_

激励理论的运用

激励理论的运用 【本讲重点】 激励理论的分类 满意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激励理论的分类 1.内容激励理论 内容激励理论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的内在需求和动机是如何推动行为的。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行为改造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是从分析外部环境入手来研究如何改造并转化人的行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跳蚤试验就是一种强化理论,即通过某种外在的刺激,强化跳蚤的行为;归因理论强调找到原因,调整自己的行为。 3.过程激励理论 过程激励理论注重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满意理论 满意理论是霍桑试验中的一个发现。霍桑实验中发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因此不能简单地改造员工所抱怨的事情。满意理论强调抱怨与所指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给其宣泄的机会。

【案例】 在霍桑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员工不断地向访问者抱怨:“哎呀!我们这儿的工资太低了,奖金也低。”霍桑试验本着抱怨什么改造什么的原则,提高奖金,改进工资制度,但是奖金及工资提高之后,发现有些员工的抱怨依然存在,使得研究者陷入了一种困境:究竟为什么工厂的领导已做到了员工抱怨什么就改进什么,但员工们的积极性却还没有提高呢? 试验者进行深入的访谈,才发现那些抱怨工资低的员工中,有的并不是真正因为工资或奖金低而抱怨,而是由于家人生病了,交不起高昂的住院费,心里不痛快,借这一渠道发泄一下而已。原来员工中有些抱怨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而是一些想法由于种种原因不便直接说出,因此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 这一发现告诉管理者,有时候不要对员工的一些抱怨太“认真”,因为员工也许是“借题发挥”,而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和调查,找出抱怨的真正原因,对其进行改进,如果没有做细致的调查工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激励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与激励的因素。保健因素好似物质激励,而激励因素好似精神激励。如果一个人的积极性按100%计算,用物质激励只能提高其60%的积极性,而另外40%的积极性要靠精神激励,尤其是年轻的员工,更多的要通过精神激励来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作为一名班组长,应该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把这两种激励方法有机地密切结合,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保健因素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C.作业控 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 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C.集中控 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A.随机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多变性原 则D.弹性原则

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综合运用

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综合运用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in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职称 2014年5月

团队成员情况 序号姓名分工情况备注1 2 3 4 5 6 7 8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以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作者(代表)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内容提要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建立和实施适合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激活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学习借鉴了很多西方激励理论,然而员工的激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应用激励理论时没有考虑中西方文化环境的差异。因此,研究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运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着眼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系统研究了已有的激励理论和激励机制,分析了中国文化环境以及目前中国企业激励的问题、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些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团队激励、培训激励、情感激励、文化激励等,最后建议了几种保障机制如制度保障、系统保障和环境保障等,以保障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激励理论激励方法中国文化中国企业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has brough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various aspect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erprise to establish and carry out an incentive mechanis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nterprise to activate the human resourc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learned a lot of western incentive theories. However, employees’incentive problems remain unresolved.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did not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environment when applying the incentive theory.Therefore,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the existing incentive theor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lso studies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enterprise incentive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on this basi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then put forward some incentive methods, such as material incentive, team motivation, training, motivation, emotion motivation, culture motivation and so on.Finally suggests several security mechanisms such as system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centives. Key words:Motivation theory, Motivation method,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enterprises 目录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_王培玉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1年7(总第371期)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王培玉 傅勇 [摘 要]通过描述企业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在企业管理过程 中,管理者每时每刻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某种激励手段去激励下属做好本职工作。本文通过对激励理论的回顾、激励机制的设计、激励模式的介绍以及如何寻求最佳的激励等方面来论述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应用,旨在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具体绩效措施[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7-0039-03 [作者简介]王培玉,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招就办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 傅 勇,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外语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江西南昌330043) Abstract:Through describing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centives mechanism,this paper has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managers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use some incentives to motivate subordinates to do their work all the time.through the review of incentive theory,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incentive model introduction,and pursuit in best in-centiv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nagers. Keywords:busine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centive mechanism ;specific performance measures 一、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激励 1.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企业绩效企业最关心的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在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 2.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 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 90%。由此可见,旨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是人力资源。 3.激励可以满足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该理论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双因素理论来看,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都 属于保健因素,做到这些并不一定能使职工全力以赴地工作,但做不到的话,就一定会使员工不满。而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社会性需要,现在所谈的激励,主要是针对这几种需要。 (1)社交需要。员工所追求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董事长小汤马士·屈臣有这样一段言论:“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良好的人际关系及随之而来的高昂士气。要达到利润目标就必须借助优秀员工的努力工作。但是仅有优秀的员工仍是不够的。不管你的员工多么了不起,如果他们对工作不感兴趣,如果他们觉得与公司有隔膜,或者他们感到得不到公司的公正对待,要使经营突飞猛进简直难若登天。” (2)尊重需要。员工所追求的不外乎是地位、名分、权力、责任及与他人薪水的相对高低。企业对此应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人事考核、表彰奖励、选拔进修、晋级升迁等管理机制来公正评判优劣,满足员工追求进取的需要。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他的大优势,其基石是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公司在某个阶段也许会放弃 一些业务,但他从不放弃凝聚的员工,始终把 “肯定个人39 Management World |管理纵横 DOI:10.13529/https://www.360docs.net/doc/1212721681.html,ki.enterprise.economy.2011.07.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