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标准 编制说明-内蒙古

合集下载

标准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标准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无公害露地菜豆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菜豆,也称芸豆,豆科菜豆属植物,是我国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生产和消费的蔬菜。

菜豆营养价值较高,富含钙、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

内蒙古地区热量条件充足,土壤、水源无污染,是露地菜豆生产的理想区域;特别是赤峰生产的菜豆,以其产量高、病虫害少、产品质量优而在全国著称,其产品远销沈阳、北京及长江地区各大城市。

为了规范我地区菜豆露地生产技术,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质监标函〔2013〕142号文件的要求,特起草本技术规程,本规范由内蒙古自治区经作站提出,协同赤峰市多种经营管理站共同起草本规程。

本技术规程规定了菜豆露地生产过程中的适宜地块选择、品种选择、生产管理技术和采收等环节的技术内容,为菜豆露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区域内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本规范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内蒙古自治区菜豆生产技术的需求。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许多人希望通过增加杂豆食物来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各地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菜豆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3年在我区菜豆种植面积13.98万亩,其中露地菜豆10.9万亩。

但在许多菜豆产区,由于当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缺乏商品意识,加之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和经营,菜豆生产仍处在自由种植、广种薄收、粗放管理的落后状况,许多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因此,制定我区菜豆露地生产技术标准,一是可以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产品质量高的菜豆品种,按照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生产出优质产品,才能加快推进菜豆生产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才能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二是通过开展标准化生产,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增加菜豆的单产和质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兰察布市2019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兰察布市2019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兰察布市2019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6.04•【字号】乌政发〔2019〕60号•【施行日期】2019.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兰察布市2019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乌兰察布市2019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2019年第7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6月4日乌兰察布市2019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新形势下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加快推进我市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国薯都”影响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方向与目标(一)发展方向。

按照质量兴薯、绿色兴薯、品牌强薯的发展思路,以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强化马铃薯科研攻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仓储、品牌营销,完善马铃薯产业体系,实现我市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总产量400万吨。

——新建组培室7.5万平方米,达到10万平方米,脱毒苗年生产能力达到10亿株,年内生产脱毒苗2.5亿株。

——新建温网室0.75万亩,达到1万亩,原原种(微型薯)年生产能力达到20亿粒,年内生产微型薯5亿粒。

——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创建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马铃薯加工核心园1处。

——新建高标准仓储设施23万吨,总仓储能力达到253万吨。

二、推进措施(一)调整优化种植布局。

一是优化种植布局,要加大力度巩固建设马铃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后山地区重点发展种薯和加工专用薯,前山地区重点发展优质鲜食薯,继续建设东起兴和县西至四子王旗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

二是调优品种结构,通过种薯补贴政策,加大冀张薯系列、荷兰薯系列、希森系列、华颂系列、夏波蒂、大西洋、后旗红、民丰红、中加系列等优质专用薯推广应用力度,专用薯比例达到60%以上。

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新品种作者:边为农来源:《新农业》2015年第09期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

会议审定通过马铃薯新品种5个,简介如下。

1 本薯4号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2004年以本200102-32为母本、早大白为父本杂交经十一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73天,早熟。

株高55厘米,株型直立型,茎绿色基部带浅褐色,叶绿色,复叶卵圆形、侧叶4对,茸毛中等,花冠白色,少自然结实,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

大、中薯比率88.8%,休眠期较长,耐贮性好,块茎干物质含量19.53%,粗蛋白2.22%,淀粉15.69%,还原糖0.17%,维生素C含量212.9毫克/公斤,蒸食品味佳。

经人工接种鉴定,中抗马铃薯X病毒,中抗马铃薯Y病毒。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马铃薯早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2021.8公斤,比对照早大白增产10.1%;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平均亩产1969公斤,比对照早大白增产4.3%。

栽培要点:4月初播种,亩用种量150公斤。

适于在平地中等肥力种植,亩保苗4500株,注意防治晚疫病。

适宜地区:适于辽宁省沈阳、大连、铁岭、阜新、葫芦岛等二季作地区种植。

2 东薯1号辽宁富友种业有限公司2005年以超白为母本、尤金为父本杂交经后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出苗到成熟)60~65天,早熟。

株高55厘米,植株中间型;茎浅褐色,叶绿色,复叶较大、顶小叶卵圆形,侧小叶4对,茸毛中等;花冠白色,自然结实性强;薯块椭圆型,黄皮、黄肉,成熟后细麻皮,芽眼浅,顶芽优势强。

大、中薯率88.7%,休眠期较长,耐贮性较好;块茎干物质含量18.13%,蛋白质2.43%,淀粉11.36%,还原糖0.7%,维生素C含量217.2毫克/公斤,适于蒸、炖、炒食用;抗马铃薯X病毒、抗马铃薯Y病毒。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省份之一。

作为马铃薯的
重要种子,马铃薯种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和质量的好坏。

因此,内蒙古省制定了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以保障种薯
的质量和促进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质量标准:应保证种薯的外观整齐饱满,无明显机械损伤、病害,颜色均匀。

2. 内部质量标准:种薯的内部应清洁无污染,无臭味,无腐烂、黑痘、白点等病害。

3. 生长力标准:种薯应具有良好的生长力,发芽快、发芽率高、无假
种和空心薯。

4. 大小标准:按种薯的大中小三等进行分级,重量在20克以上。

5. 水分标准:种薯水分含量不得超过74%。

二、内蒙古马铃薯种薯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的检验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外观检验:主要是检查种薯的外观情况,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病害等情况。

2. 内部检验:主要是对种薯的内部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清晰度、无腐烂、无病虫害、无异味等方面。

3. 生长力检验:主要是检查种薯的生长力,通过发芽情况和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检测。

4. 水分检验:种薯的水分含量需要进行检测。

5. 大小分级:按照种薯的大小进行分级,并给出等级鉴定证明。

以上是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可以保障种薯的质量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1. 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而种薯作为马铃薯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薯的质量,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本文将从标准制定的背景、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2. 标准制定的背景内蒙古地区气候干燥寒冷,适宜马铃薯的生长。

为了提高种植的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马铃薯种薯的质量,内蒙古制定了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该标准旨在规范种薯的质量要求,确保基础种薯的品质,从而促进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3. 质量标准3.1 外观要求•形状:种薯应呈规整、均匀的椭圆形或长圆形,无明显畸形。

•表面:应光滑、清洁,无明显疤痕和损伤。

•颜色:外皮应为黄褐色或淡黄色,无淤血、脱色等异常情况。

3.2 尺寸要求•直径:种薯直径应在35mm以上,无较大偏差。

•长度:种薯长度应在65mm以上,无较大偏差。

•重量:种薯的平均单个重量应在170g以上。

3.3 内部品质要求•质地:种薯应具有致密、细腻的质地,无虚空和病斑。

•淀粉含量:种薯的淀粉含量应在18% - 22%之间。

•干物质含量:种薯的干物质含量应在18% - 24%之间。

•抗寒性:种薯应具有良好的抗寒性,能适应内蒙古地区的低温环境。

4. 检验方法4.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主要针对种薯的形状、表面和颜色进行评估。

采用人工目测的方式,对每个种薯进行检查,将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筛选和淘汰。

4.2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主要针对种薯的直径、长度和重量进行测量。

使用尺子和天平等测量工具,对每个种薯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3 内部品质检验内部品质检验主要针对种薯的质地、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和抗寒性进行评估。

采用切片、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种薯进行检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5. 结论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的制定,对于促进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标准的要求和检验方法的应用,可以确保马铃薯种薯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效益。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旨在规范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薯的生产、贸易和检验工作,确保种薯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保障种植、生产和消费的安全和利益。

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薯分类标准。

将种薯分为基础种薯、选育种薯和商业种薯三类,对其特征、要求、产地等进行详细说明。

二、种薯质量指标。

规定了种薯的外观、品质、健康状态、种苗分化率、病虫害情况等各项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种薯包装和标识。

规定了种薯包装的种类、尺寸、材料和标识内容,要求每袋种薯都必须标注品种、产地、等级、重量等重要信息。

四、种薯检验。

明确了种薯检验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包括抽样、检验、判定等环节,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五、违规处理。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种薯,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整改、罚款、暂扣或销毁等,严格惩处违规行为,维护了种薯生产和市场秩序。

通过实施该规程,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薯的生产、贸易和检验工作将得到有效规范和管理,提高了种薯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 1 -。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内蒙古种业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内蒙古种业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区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维护种薯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全区种薯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1年第3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的申请、审核、核发和监管,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生产许可第三条马铃薯脱毒种薯原原种、原种生产许可证由种薯生产经营者所在地盟市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自治区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马铃薯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的生产许可证由由种薯生产经营者所在地旗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盟市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四条申请领取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许可证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二)生产的品种通过品种审定;生产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还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三)检验设施:检验室按检验项目分设,检验制度健全,水、电、控温设备齐全。

检验室100平方米以上;仪器能满足病毒、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检测,主要仪器包括:具有超净工作台、放大镜、1000倍以上双目显微镜、超速离心机、电子天平(感量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感量万分之一)、电冰箱、灭菌锅、酶联检测仪、酶标仪、电泳仪、电泳槽各1台套以上及相应仪器药品;(四)生产设施:具有150平方米以上组织培养室、1000平方米以上温室、1500平方米以上网室;(五)仓储设备:具备满足种薯储藏的地窖或恒温库(2—4℃),原原种贮藏库200平方米以上,原种贮藏库300平方米以上;(六)生产设备:有用于种薯生产的机械设备,如播种机、收获机、除草机、松土机及灌溉设备等相应农机具;(七)加工设备:马铃薯筛选机、马铃薯收割机等农机具;(八)技术人员:有专职的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贮藏技术人员和种子检验人员(涵盖田间检验、扦样和室内检验,下同)各3名以上。

马铃薯新品种石薯1号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

马铃薯新品种石薯1号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

马铃薯新品种石薯1号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石薯1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最新培育的适宜我省二季作区春季种植的早熟高产马铃薯新品种,XX年6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冀审薯2014001号。

一、特征特性石薯1号生育期67天。

植株直立,株高66厘米,茎绿色带褐色斑纹,叶绿色,单株主茎数1.6个,花冠淡紫色,无天然结实。

块茎椭圆形,浅黄皮浅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结薯块数4.5个,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

商品薯率86.4%。

薯块淀粉含量14.2%、干物质含量17.12%、粗蛋白含量2.6%、还原糖含量0.3%,品质好,适宜鲜食。

该品种对马铃薯PVX病毒病、PVY病毒病、PVS病毒病、PLRV病毒病及晚疫病表现抗病;一般亩产2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

栽培密度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喜水喜肥。

块茎对光敏感,见光容易变绿影响品质,因此应及早培土,商品薯收获后需避光储存。

二、种薯储存买回种薯后,应立刻将袋打开,将伤、病、烂块去除,存放在通风、防日晒、避雨场所。

上冻前将薯块完整、表皮干燥的种薯装入透气袋中,储存在2℃-4℃的环境下,低于0℃会受冻,高于5℃要发芽。

三、栽培技术1.催芽切块。

播种前30天,将种薯整块放于15℃左右环境下遮光催芽,当芽长到0.5厘米时揭去覆盖物摊开使芽均匀见光,当芽变成紫绿粗壮时准备切块。

每人准备两把切刀,浸到75%的***精中消毒,单个芽块保证有一个芽眼且重量不小于25克。

根据顶芽优势易高产的原则,多用顶芽和侧芽,少用或不用尾芽。

当切到病烂薯时立即剔除并及时换刀。

切好块后每150公斤种薯+70%甲基托布津100克+72%农用链霉素14克+2.5公斤滑石粉拌种,第二天即可播种,切记不可长时间堆放切好的种薯,以防烂种。

2.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

马铃薯是喜肥的高产作物,特别喜欢有机肥和钾肥,需肥比例是氮∶磷∶钾=5∶2∶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2005年以来,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育种研究室先后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马铃薯综合育种技术和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马铃薯适宜品种选育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彩色马铃薯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产量和花青素含量性状QTL定位”、内蒙古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农业成果推广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马铃薯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马铃薯有限补灌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等项目,进行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及示范推广。

课题组根据项目需要,同时为进一步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征集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函要求,内蒙古农业大学申报了《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地方标准,经批准立项,由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育种研究室负责起草工作。

参与本标准起草工作的主要单位和人员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于卓、马艳红、于肖夏、张明飞、杨东升、李景伟、李佳奇、吴国芳。

二、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意义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茄科茄属一年生、多倍性草本植物,既可利用浆果内的种子(实生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也可借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其生育期限短、营养丰富,是一种粮、菜、饲及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的重要作物,成为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及我国粮食安全中作用极为重大。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2013年统计数据,马铃薯在全世界的总栽培面积为1946万hm2,总产量为36800万t;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和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577万hm2和8893万t。

但我国的单产仅为15.4t/ hm2,排在全球第94位,单产不足新西兰产量的1/3,单产低下是我国马铃薯产业最致命的缺陷。

影响马铃薯单产的因素较多,如我国马铃薯栽培技术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重茬现象严重、种薯利用率低、专用型及抗性品种短缺等,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品种的优劣,因此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是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内蒙古地区气候冷凉且昼夜温差大,日光充足,土壤以沙质土、沙壤土和壤土为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很适合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目前,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为自治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纵深发展,以及北方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战略的实施,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

然而目前国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极为短缺,已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培育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的优质、多抗、适应性强、耐退化的马铃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我国马铃薯育种技术相对滞后、抗逆抗病性不强、产量低而不稳、缺乏优质加工专用型新品种等关键问题,内蒙古农业大学于卓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利用多年收集评价的国内外优异种质及杂交高代材料,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杂交育种等方法相结合,构建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依据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主产区的生态地理及气候特点,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

因此,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内蒙古马铃薯的种薯生产、检测、销售,并带动全区及华北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推广和深加工,以满足目前及今后自治区强劲发展的马铃薯产业对新品种的需求,对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本标准的编写过程
2005年,我们以生态型差异大、优缺点互补的亲本选配原则,将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与“陇薯6号”相组配进行人工去雄授粉杂交,成功地获得了杂交种F1代种子。

2006年-2009年,经过对亲本及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DNA 分子标记等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明确了亲本间的同源性及遗传差异程度;筛选出与抗病性相关的DNA分子标记,并成功的应用于马铃薯杂种后代抗病性单株的苗期鉴定及选择;经过连续三年的大田的生长发育状况、抗病性、产量、薯块特征及营养品质特性等的遗传稳定性表现,选出表现最为突出的是DL 24-5株系,将其命名为内农薯1号新品系,进入品种比试验阶段,同时对该新品系(DL 24-5株系)进行了脱毒苗扩繁,得到了部分原原种。

2010-2011年,分别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和托县古城镇马铃薯试验基地对内农薯1号新品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大西洋。

2012年,对内农薯1号新品种进行批量脱毒种薯扩繁,为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提供种薯。

2013-201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2015年,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

2016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马铃薯新品种。

2016~2018年在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对该新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2019年3月本课题组编制形成了“规程”草案,2019年10月10日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在项目合同签订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标准起草计划及实施方案,并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细化研究,完成了效果稳定、数据可靠、操作简单的标准内容。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
“内农薯1号”品种特征特性依据2013-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产量表现依据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品种3试点的生产试验。

依据2013-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内农薯1号的特征特性表现为:株型直立,长势中等。

茎绿色,叶浅绿色,叶缘发尖,带波纹状。

花繁茂性中等,花冠白色。

薯型圆形,白皮白肉,薯皮略麻,芽眼浅。

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62.9厘米。

201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农马铃薯品种生试验,数据及结果由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办公室提供,具体产量表现为:主茎数1.8个,单株结薯数5.4块,平均单薯重量136.9克,平均亩产2415.7公斤,比对照大西洋增产9.6%。

适合炸薯片的商品薯率66.5%。

块茎品质:鲜薯维生素C含量18.1毫克/100克,淀粉含量19.6%,干物质含量26.7%,粗蛋白含量2.56%,还原糖含量0.06%。

内农薯1号抗病性鉴定依据内蒙古马铃薯区域试验统一的检测报告要求,委托河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农科院克山分院鉴定,表现为高抗晚疫病、而对照品种大西洋中感晚疫病(河北农业大学鉴定),中抗X病毒病、抗Y病毒病(黑龙江农科院克山分院鉴定)。

从2015年各试点生产试验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内农薯1号产量较高,增产潜力明显。

根据试验结果获得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为了保持内农薯1号的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必须满足对光、水、温度和肥料的要求,栽培技术要点依据该品种在内蒙古等地点栽培试验结果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报告。

(二)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部门规章。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内农薯1号适宜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等适宜生态区种植。

其品种性状、目标产量及栽培技术要点均来源于多年的试验结果及生产实践,适用性及可靠性强。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本标准在多年多点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且经过专家审定,无重大意见分歧。

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本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为推荐性省级地方标准,建议对规程加强宣传贯彻力度,鼓励社会监督执行。

标准颁布后,要及时转发至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单位,扩大宣传,使广大种植户及种植单位了解标准,自觉地执行本标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对本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

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规程的修订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