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资料
管道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射线探伤工艺1. 目的为了保证本工程压力管道施工中射线探伤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其检验结果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等要求,保证管道射线探伤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工程中压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射线探伤检验。
3.相关文件《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文)《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4730-2005《钢管环缝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2605-90。
4. 职责4.1 射线探伤评定人员由持相应技术等级Ⅱ级(中级)或Ⅱ级以上(高级)资格人员负责具体的管道射线探伤评定工作,并编写和审核检验报告。
4.2 管道射线探伤操作人员由持初级技术等级或以上资格的人员负责相应的管道射线操作工作。
5. 管道射线探伤工艺5.1 焊缝射线透照检测5.1.1透照方式和透照时机5.1.1.1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a.双壁单影法;b.双壁双影法。
5.1.1.2对一般管道来说,每条焊缝焊接完毕后,再进行探伤;对于焊接后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制造的压力管道,必须等焊完24小时后探伤。
5.1.2试件检查和清理试件上如有妨碍射线穿透或贴片的附加物应尽可能去除,试件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形状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
否则应对表面进行打磨修整。
5.1.3胶片的选用射线胶片的选用根据像质高低,工件厚度和材质而定。
AB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的胶片(即天津-III型或天津-V型)。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5.1.4增感屏和暗袋采用铅箔增感屏。
要求其表面质量光滑清洁,无污秽、损伤变形和划痕。
如果增感屏表面有划痕或开裂,发射二次电子的表面积增大,在底片上会出现类似裂纹的细黑线。
排水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排水管道检测1项目简述排水管道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管道破坏和变形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均匀沉降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管道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致使排水管道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污水跑、冒、漏,阻断交通,给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当暴雨来袭,雨水不能及时排除,大城市屡成泽国,很多特大城市几乎逢雨便淹,突显了管道检测的重要性。
我公司使用的管道检测方法是闭路电视检测系统(CCTV)和管道潜望镜检测(QV)。
闭路电视系统是指通过闭路电视录像的形式,将摄像设备置于排水管道内,拍摄影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后,在终端电视屏幕上进行直观影像显示和影像记录存储的图像通信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一般包括摄像系统、灯光系统、爬行器、线缆卷盘、控制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管道潜望镜也叫电子潜望镜,它通过操纵杆将高放大倍数的摄像头放入检查井或隐蔽空间,能够清晰地显示管道裂纹、堵塞等内部状况。
设备由探照灯、摄像头、控制器、伸缩杆和视频成像和存储单元组成。
2常用术语和符号2.1术语1)时钟表示法 Clock Description采用时钟位置来描述病害出现在管道环向位置的表示方法。
2)直向摄影 Straight Camera Inspection电视摄像机一边沿管道前行一边拍摄并在控制器上显示和记录的拍摄方式。
3)侧向摄影 Lateral Camera Inspection当爬行器停止前进时,电视摄像机通过镜头和灯光旋转或变焦重点拍摄管道内壁的拍摄方式。
4)权重 Weight为了显示若干量数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比例系数,这就是加权。
加权的指派系数称权重。
5)修复指数 Rehabilitation Index(简称RI)依据管道的结构性缺陷的程度和数量,按一定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
数值区间为0—10。
数值越大表明修复的强度越大。
6)养护指数 Maintenance Index(简称MI)依据管道的功能性缺陷的程度和数量,按一定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1、试验项目名称CCTV管道检测2、编制目的为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CCTV检测和潜望镜检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用范围本公司CCTV和潜望镜检测部的全体成员;需使用CCTV检测仪器和潜望镜检测仪器的相关工作;4、检测依据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 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5、管道检测前的准备及管道检测基本程序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管道检测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①接受委托---②现场踏勘---③检测前的准备---④现场检测---⑤内业资料整理、缺陷判读、管道评估---⑥编写检测报告。
按照要求收集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相关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等技术资料;(2)管道检测的历史资料;(3)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4)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5)检测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1)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2)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3)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2)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3)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过程的控制;(4)作业质量、健康、安全、交通组织、环保等保证体系下具体措施;(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计划;(7)人员组织、设备、材料计划;(8)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管道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secret

专用作业指导书管道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通过对管道加工检验作业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保证压力管道的施工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压力管道的管道加工检验作业。
3. 职责3。
1 管道加工的质量控制由检验质量控制责任工程师主控。
3.2 项目施工队进行操作记录,项目检验员检验,项目质保师、检验责任师验收。
项目部进行质量初评,质量技术处抽检后进行综合评定。
4 准备卡尺、卷尺、钢板尺、角度尺、水平尺.5检验要求5.1管子切割(Ⅰ)保证项目5.1.1高压钢管、不锈钢管和合金钢管切割后必须及时正确标上原有标记,且明显、清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应按钢种各抽查5%,且不得少于1件。
5.2弯管制作(Ⅰ)保证项目5.2.1高压钢管弯制后,必须进行无损探伤,如果有缺陷,应予消除,其剩余壁厚严禁小于公称壁厚的90%,且不小于设计计算壁厚。
检验方法:检查高压弯管加工记录。
检查数量:应抽查10%,且不得少于3份.5.2.2冷弯后的碳素钢、合金钢管弯管和有应力腐蚀的弯管的热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1982第3.2.7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热处理记录.检查数量:应抽查10%,且不得少于3份。
5.2.3合金钢管弯管热处理后的硬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1982第3.2.8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热处理记录.检查数量:应抽查10%,且不得少于3份。
(Ⅱ)基本项目5.2.4弯管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无裂纹、分层、重皮、过烧等缺陷,且过渡圆滑。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表面光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应抽查5%,且不得少于1件.5.2.5高压弯管的壁厚减薄率和椭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壁厚减薄率不超过10%,且弯管的壁厚不小于设计计算壁厚;椭圆率不超过5%。
检验方法:检查高压弯管加工记录并用测厚仪及卡尺实测.检查数量:高压弯管加工记录应抽查10%,实测5%,且不得少于1件。
管材检测作业指导书修订稿

管材检测作业指导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管材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项目:1、落锤冲击试验2、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3、静液压试验4、纵向回缩率的测定5、外观、尺寸的测定6、内衬塑结合强度的测定7、弯曲试验的测定8、抗压性能的测定9、绝缘电阻的测定10、跌落性能的测定二、依据标准1、GB/T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2、GB /T880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3、GB /T6111 -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4、GB /T14152 -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5、GB/T8806-2008 《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6、JG3050-1998 《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三、检测设备1、落锤冲击试验落锤冲击试验机由试验台、备件箱、电器柜和控制仪表组成。
2、维卡软化温度测定仪⑴维卡软化温度测定架:主要用来安放试样,施加负载及读取维卡软化温度VST⑵温度计:局部浸入式水银温度计,分度值为℃⑶载荷盘:安装在负载杆上,质量负载应在载荷盘的中心,以便使作用在试样上的总压力控制在(50±1)N。
由于向下的压力杆是由负载杆,压针,荷载盘综合作用的,因此百分表的弹力应不超过1N。
⑷砝码⑸百分表:用来测量压针压入试样的深度,精确度为0.01mm⑹压针:材质最好选用硬质刚,压针长3mm,横截面积为(1±)mm2安装在负载杆底部。
压针端应是平面并且与负载杆成直角,压针不允许带有毛刺等缺陷。
⑺试验支架、负载杆:试样支架用于放置试样,并可方便的浸入到保温浴槽中,负载杆能垂直自由移动,支架底座用于放置试样,压针固定在负载杆的末端。
⑻保温浴槽结构上主要由:保温箱、介质油(变压器油)、加热器、搅拌器、冷却器及试样安装板等组成⑼控温操作箱主要有控温元件、控制仪表、传感器、电器元件等组成,用于控制系统恒温油浴等速升温功能。
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专用作业指导书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 通过对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保证压力管道的施工质量。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压力管道的安装检验作业。
3.职责3.1 管道安装检验作业由检验质量控制责任工程师主控。
3.2 班组自检, 施工队复检, 检验员验收, 项目部对进行质量初评, 质量技术处抽检后进行综合评定。
4 检验仪器设备工具电动试压泵、量具: 压力表、钢卷尺、盘尺、直角尺、钢板尺、水平尺、水平磁力线坠、量角规、划规、焊接检验尺、水准仪、外卡钳、测厚仪等。
5工程划分、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及质量等级划分5.1质量检验评定按照《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质量评定。
5.2 标准5.2. 1工程划分5.2. 1. 1分项工程应为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
同一分部工程中, 相同工作介质、管道类别的管道系统应划为一个分项工程。
该管道系统应根据设计、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划分。
在分部工程中, 对工程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分项工程应划分为主要分项工程。
Ⅰ、Ⅱ类管道及有毒、甲、乙类火灾危险介质的管道均应为主要分项工程。
Ⅰ、Ⅱ类管道及有毒、、甲、乙类火灾危险介质的管道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5.2. 1. 2分部工程应为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 应按单位工程中的专业进行划分, 同一单位工程中的管道工程, 应为一个分部工程。
5.2.1.3一个单位工程中, 当仅有管道分部工程时, 该分部工程应为单位工程。
5.2. 2质量检验评程序5.2. 2. 1质量检验评定工作应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逐级进行。
5.2. 2. 2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应在其质量检验工作完毕后进行。
当有一个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结果这不合格时, 不得进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
5.2. 2. 3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应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完毕后依次进行。
5.2.2.4当单位工程由几个分包单位施工时, 其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对其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并应将有关资料及评定结果交总承包单位。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前言管道检测是保障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管道检测作业时需要格外谨慎。
本指导书就如何进行管道检测作业做出详细的阐述,以便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遵循规范操作,确保管道安全。
二、管道检测的准备工作1. 确定检测方法和设备:根据管道的构造和特性,确定适合的检测方法,选用相应的检测设备。
2. 了解管道的基本情况:如管道的用途、长度、直径、材质等,以及管道的使用时间、维修记录等。
3. 检查管道周边环境:将管道所处的场地、地下设施(如电缆、通信等)进行检查,确保管道检测不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损害。
4. 组织管道停用:在进行检测前,必须停用管道,停止与管道对接的所有设备,对于不能停用的管道,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5. 安排管道作业:确定管道检测的起止时间、地点,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作业,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三、管道检测的操作流程1. 检测前的准备(1)设备校准: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根据厂家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校准。
(2)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工作人员是否穿戴合适的安全设备,确认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
(3)进行管道清理:将管道内残留的水和污物清理干净,这是确保检测精准度的基本保障。
2. 检测过程(1)检测设备放置:按照检测设备说明,按要求将设备放置在检测点上方,确保设备能够对管道内壁进行完整探测。
(2)开始检测: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打开设备开关,开始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3)检测导线拖动:在检测某一段管道时,需要拖动导线使检测设备能够检测整段管道内壁的情况。
(4)检测记录:在检测过程中,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记录表中,包括检测点位置、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重要信息。
3. 检测结束(1)检测设备关闭:在检测结束后,将设备关闭,关掉所有电源。
(2)管道回复使用:当检测完毕后,将管道内的所有设备按照流程恢复正常使用状态,加以巡检确认,确保管道恢复使用后运行正常。
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_secret

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_secret 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1. 指导书目的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作业的详细步骤和要求,确保安装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作业前准备2.1 确定安装位置和管道路径,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准备。
2.2 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焊接设备、管道材料、螺栓、垫片等。
2.3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包括消防设备的检查和安装,施工区域的标识等。
3. 安装作业步骤3.1 进行管道的测量和标记,确保管道的尺寸和位置准确无误。
3.2 进行管道的切割和倒角处理,确保管道的接口平整。
3.3 进行管道的焊接,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焊接作业,确保焊缝的质量。
3.4 进行管道的连接,使用螺栓和垫片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紧固可靠。
3.5 进行管道的防腐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防腐涂层的施工。
3.6 进行管道的试压,使用压力测试设备对管道进行试压,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耐压性。
3.7 进行管道的清洗和消毒,确保管道内部的清洁和卫生。
3.8 进行管道的验收和记录,对安装作业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4. 安全注意事项4.1 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4.2 在进行试压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操作,防止压力过高导致事故发生。
4.3 在进行清洗和消毒作业时,必须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注意防止化学物品的溅洒和吸入。
5. 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5.1 管道的尺寸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5.2 管道的焊缝质量良好,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5.3 管道的连接紧固可靠,无漏气、漏水等情况。
5.4 管道的防腐涂层均匀、完整。
5.5 管道的试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无泄漏。
5.6 管道的清洗和消毒符合卫生要求,无异味和污染。
6. 记录和报告6.1 安装作业的记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数据,如焊接参数、试压压力、清洗消毒剂的使用量等。
6.2 安装作业的报告包括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最终的验收结果和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验项目名称CCTV管道检测2、编制目的为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CCTV检测和潜望镜检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用范围本公司CCTV和潜望镜检测部的全体成员;需使用CCTV检测仪器和潜望镜检测仪器的相关工作;4、检测依据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 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5、管道检测前的准备及管道检测基本程序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5.1 管道检测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①接受委托---②现场踏勘---③检测前的准备---④现场检测---⑤内业资料整理、缺陷判读、管道评估---⑥编写检测报告。
5.2 按照要求收集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相关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5.2.1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等技术资料;(2)管道检测的历史资料;(3)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4)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5)检测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5.2.2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1)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2)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3)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5.2.3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2)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3)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过程的控制;(4)作业质量、健康、安全、交通组织、环保等保证体系下具体措施;(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计划;(7)人员组织、设备、材料计划;(8)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5.2.4现场检测程序就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管道进行预处理;(2)应检查仪器设备;(3)应进行管道检测与初步判读;(4)检测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养设备。
5.3管道缺陷的环向位置应采用时钟表示法。
缺陷描述应按照顺时针方向的钟点数采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起止位置,前两位数字应表示缺陷起点位置,后两位数字应表示缺陷终止位置。
如当缺陷位于某一点上时,前两位数字应采用00表示,后两位数字表示缺陷点位。
5.4管道缺陷位置的纵向起算点应为起始井管道口,缺陷位置纵向定位误差应小于 0.5m。
5.5检测系统设置的长度计量单位应为米,电缆长度计数的计量单位不应小于 0.1m。
5.6每段管道检测前,应按本手册附表A的规定编写并录制版头。
5.7 管道检测影像记录应连续、完整,录像画面上方应含有“任务名称、起始井及终止井编号、管径、管道材质、检测时间”等内容,采用中文显示。
5.8现场检测时,应避免对管体结构造成损伤。
5.9现场检测过程中宜采取监督机制,监督人员应全程监督检测过程,并签名确认检测记录。
5.10管道检测工作宜与卫星定位系统配合进行。
5.11排水管道检测时的现场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的有关规定。
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5.12排水管道检测时的现场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的有关规定。
5.13检测设备应做到定期检验和校准,并应经常维护保养。
5.14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
5.15检测成果资料归档应按国家现行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标准执行。
6、CCTV检测方法及影像判读6.1 CCTV检测方法6.1.1爬行器的行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
6.1.2管径不大于 200mm 时,直向摄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 0.1m/s;管径大于200mm 时,直向摄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 0.15m/s。
6.1.3检测时摄像镜头移动轨迹应在管道中轴线上,偏离度不应大于管径的10%。
当对特殊形状的管道进行检测时,应适当调整摄像头位置并获得最佳图像。
6.1.4 将载有摄像镜头的爬行器安放在检测起始位置后,在开始检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
当检测起点与管段起点位置不一致时,应做补偿设置。
6.1.5 每一管段检测完成后,应根据电缆上的标记长度对计数器显示数值进行修正。
6.1.6 直向摄影过程中,图像应保持正向水平,中途不应改变拍摄角度和焦距。
6.1.7 在爬行器行进过程中,不应使用摄像镜头的变焦功能,当使用变焦功能时,爬行器应保持在静止状态。
当需要爬行器继续行进时,应先将镜头的焦距恢复到最短焦距位置。
6.1.8 侧向摄影时,爬行器宜停止行进,变动拍摄角度和焦距以获得最佳图像。
6.1.9 管道检测过程中,录像资料不应产生画面暂停、间断记录、画面剪接的现象。
6.1.10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缺陷时,应将爬行器在完全能够解析缺陷的位置至少停止10s,确保所拍摄的图像清晰完整。
6.1.11 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量测,并填写现场记录表,记录表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本手册附录B规定。
6.2影像判读6.2.1 缺陷的类型、等级应在现场初步判读并记录。
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复核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
6.2.2缺陷尺寸的判定可依据管径或相关物体的尺寸。
6.2.3无法确定的缺陷类型或等级应在评估报告中加以说明。
6.2.4缺陷图片宜采用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的方式,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观看录像截图的方式。
6.2.5对直向摄影和侧向摄影,每一处结构性缺陷抓取的图片数量不应少于1 张。
6.3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6.3.1爬行器在管道内无法行走或推杆在管道内无法推进时;6.3.2镜头沾有污物时;6.3.3镜头浸入水中时;6.3.4管道内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时;6.3.5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7、管道潜望镜检测方法7.1检测方法7.1.1镜头中心应保持在管道竖向中心线的水面以上。
7.1.2拍摄管道时,变动焦距不宜过快。
拍摄缺陷时,应保持摄像头静止,调节镜头的焦距,并连续、清晰地拍摄 10s 以上。
7.1.3拍摄检查井内壁时,应保持摄像头无盲点地均匀慢速移动。
拍摄缺陷时,应保持摄像头静止,并连续拍摄 10s 以上。
7.1.4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记录,并应按本手册附录B的格式填写现场记录表。
7.1.5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
8、管道评估8.1管道评估应依据检测资料进行。
8.2管道评估工作宜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
8.3当缺陷沿管道纵向的尺寸不大于 1m 时,长度应按 1m 计算。
8.4当管道纵向 1m 范围内两个以上缺陷同时出现时,分值应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的结果超过 10 分时,应按 10 分计。
8.5管道评估应以管段为最小评估单位。
当对多个管段或区域管道进行检测时,应列出各评估等级管段数量占全部管段数量的比例。
当连续检测长度超过 5km 时,应作总体评估。
9、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查9.1检查井检查应在管道检测之前进行。
9.2检查井检查的基本内容应符合表9.2-1 的规定,雨水口检查的基本内容应符合表9.2-2 的规定。
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查时应现场填写记录表格,并应符合本手册附录B的规定。
9.3塑料检查井检查的内容除应符合第9.2条的规定以外,还应检查井筒变形、接口密封状况。
9.4当对检查井内两条及以上的进水管道或出水管道进行排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9.4.1检查井内出水管道应采用罗马数字Ⅰ、Ⅱ……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表示;9.4.2检查井内进水管道应以出水管道Ⅰ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采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顺序分别表示;9.4.3当在垂直方向有重叠管道时,应按其投影到井底平面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9.4.4各流向的管道编号应采用与之相连的下游井或上游井的编号标注。
10 成果资料10.1 检测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检测与评估报告。
10.2 检测与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0.2.1 应描述任务及管道概况,包括任务来源、检测与评估的目的和要求、被检管段的平面位置图、被检管段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检测时的天气和环境、检测日期、主要参与人员的基本情况、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10.2.2应记录现场踏勘成果,应按本规程附录 C 的要求绘制排水管道沉积状况纵断面图,应按本规程附录 D 的要求填写排水管道缺陷统计表、管段状况评估表、检查井检查情况汇总表;10.2.3应按本规程附录 D 的要求填写排水管道检测成果表;10.2.4 应说明现场作业和管道评估的标准依据、采用的仪器和技术方法,以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0.2.5应提出检测与评估的结论与建议。
10.3 提交的检测与评估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0.3.1任务书、技术设计书。
10.3.2所利用的已有成果资料。
10.3.3现场工作记录资料,包括:1)检测单位、监督单位等代表签字的证明资料;2)排水管道现场踏勘记录、检测现场记录表、检查井检查记录表、雨水口检查记录表、工作地点示意图、现场照片。
10.3.4检测与评估报告。
10.3.5影像资料。
11、检测设备及辅助工具CCTV爬行器、CCTV主控器、CCTV线缆盘、将CCTV爬行器放入井内的相关配套仪器一套、井钩、喷漆、油漆、测距仪、气体(毒气)检测仪、雨靴、连体防水服、安全绳、安全帽、安全服、中型铁锤、大铁锤、撬棍、手套、移动硬盘、照相机、聚光强光手电筒、锥桶、交通荧光指挥棒、卷尺、防止磨损CCTV线缆的辅助设备、反光衣、潜望镜、潜望镜连接杆。
12、检测环境常温、普通环境。
13、CCTV的使用安全及注意事项如下:13.1 CCTV设备的机壳与安全地可靠相连。
13.2 不能将CCTV放置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
13.3 不能将CCTV长时间暴露在雨水中或过于潮湿的环境。
13.4 不能将CCTV放置于磁力的物品附近。
13.5 切勿掉落抛掷等行为让其遭受强大的撞击。
13.6 CCTV在运输搬动的过程中务必要轻拿轻放。
13.7 为了防止出现电器故障,雨天应避免主机控制箱直接暴露在雨中使用,小雨的情况下可以用伞遮档主机箱和发电机,大中雨应该放到车内或其它安全处。
13.8 CCTV所有的19芯插座应该链接好,应该拧上防尘帽。
13.9 爬行器虽然是防水设备,但是工作前应该检查所有接头的紧固螺母是否拧紧。
13.10 爬行器因为密封性的原因不要随意坼散,防止密封性不好,漏水导致机器故障。
13.11 CCTV实地工作前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操作检测。
13.12 外语和完成后,必须做好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
13.13 CCTV检测作业全程必须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13.14在外面作业时辅助人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听从主测的安排,以确保工程安全及时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