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晶体学所
纪念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顾哲教授

纪念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顾哲教授9 |纪念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顾哲教授*□ 陶 源 周 阔中图分类号:K815 doi:10.19326/ki.2095-9257.2021.01.002*感谢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所中国部高级研究员C. B.德米特里耶夫(Серг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 Дмитриев)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2020年7月28日,俄罗斯和波兰汉学界泰斗、历史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中国部高级研究员斯坦尼斯瓦夫·罗伯特·库切拉(Stanisław Robert Kuczera, Станислав Роберт Кучера,中文名顾哲,后文以中文名指称)逝世。
他是连接俄罗斯汉学与世界汉学的重要纽带,是世界东方学黄金时期传统学术发展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顾哲1928年5月5日出生于波兰的利沃夫市(Lviv ,1919—1939年属于波兰)。
1947年中学毕业,进入华沙大学东方学学院(Instytut Orientali- styczny Uniwersytetu Warszawskiego )学习,师从波兰著名汉学家夏伯龙(Witold Jabłoński ,1901—1957),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道教的基础》(«Основы дао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1952年毕业并获得东方学哲学硕士学位。
1951年至1953年初在华沙大学(Uniwersytet Warszawski )担任助教。
1953年2月,作为第一批派往中国的西方留学生,顾哲赴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6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政烺先生(1912—2005)指导顾哲完成了题为《“周礼”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Классов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древнекитай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на основе материалов 〈Чжоули〉 »)的博士论文,成为当时唯一一位用汉语完成博士论文的西方留学生。
XRF常用术语解释

术语表吸收边 (1)准确度 (1)老化 (1)分析晶体 (2)分析类型 (2)APC (2)表观浓度 (2)分析方法 (3)分析方法包 (3)应用模板 (3)人工多层晶体 (3)衰减器 (3)背景函数 (4)背景比率法 (4)平衡组分 (5)偏差修正 (5)Bragg 公式 (5)厚样品 (5)校正曲线系数 (6)检查分析 (6)化合物 (6)视野光栏 (6)微分曲线 (7)微分测量 (7)漂移校正 (7)双靶 (8)激发条件 (8)EZ 扫描 (8)固定角度分析 (8)定时分析 (8)流程条 (9)熔剂 (9)FP定量法 (9)全范围定性分析 (10)谱峰的函数分解 (10)玻璃熔片 (11)粒度效应 (11)高次线 (11)识别分析 (12)杂质校正 (12)积分测量 (12)强度积分测量 (12)内标校正 (13)手工输入数据 (13)基体校正 (13)测量光路气氛 (14)矿物效应 (14)净强度 (15)重叠校正 (15)PC (F-PC) (15)PC 芯线清洁 (15)谱峰分解 (15)谱峰搜索 (16)PHA (16)预抽真空 (17)PR 气体 (18)初级束滤光片 (18)定性分析 (18)定量分析 (19)再现性 (19)分辨率 (20)样品膜校正 (20)样品 ID (20)样品ID表 (20)样品模式 (21)样品旋转 (21)SC (21)散射线 (22)真空保护 (22)灵敏度库 (22)灵敏度库分区 (23)灵敏度库样品 (23)准直器 (23)平滑 (23)光谱仪灵敏度系数 (24)SQX 分析 (24)SQX 重叠校正 (24)标准谱形 (24)标准谱分解法 (24)理论基体校正系数 (25)薄膜样品 (25)管电压和管电流 (26)2θ角度 (26)2θ扫描 (26)单位 (26)通用标准样品 (27)X射线强度 (27)X-R 控制 (27)吸收边吸收边是指激发样品中的元素、产生荧光X 射线所需的最小能量。
晶体学基础知识讲义导论X衍射

晶体结构 = 点阵 * 结构基元
点阵点或结点总和称为点阵(lattice),具有平移对称性。
沿着一定方向按某种规则把 结点联结起来,则可以得到 描述各种晶体结构的几何图 象----晶体的空间格子(简 称为晶格)
二 晶 体点 阵
晶体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结构基元(原 子、离子、分子或络合离子)在晶体所占有的 空间中作周期性的排列,构成了晶体点阵结构 图案。点阵总是由为数无限和周围相同点组成。
CsCl的晶胞图
Cs+ Cl-
CsCl晶体结构示意图
CsCl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CsCl的晶胞图 Cl–
Cs+
Cl–
1.1.1 经典晶体学
1669年丹麦学者斯蒂诺,发现了晶面角守恒定律。
1801年法国结晶学家赫羽依,发表了有理指数定律。
1805–1809年间德国学者外斯总结出晶体对称定律。 随后又提出了晶带定律。
1809年乌拉斯顿设计了第一台反射测角仪。 1818–1839年间外斯和英国学者密勒先后创立了用
以表示晶面空间方位的晶面符号。
经典晶体学还包括了对天然矿物物理性质的研究。
1.2.2 近代晶体学
1912年德国科学家劳埃成功发现了X射线对晶体的衍 射现象,具体地证实了晶体结构点阵理论的正确性。
1913年英国晶体学家布拉格父子和俄国晶体学家吴 里弗分别独立地推导出X射线衍射基本公式。 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收集X射线衍射图谱和推引 空间群方法等工作。
◆ 晶体生长是研究人工培育晶体的方法和规律 ◆ 晶体的几何结构是研究晶体外形的几何理论及内部质
GOST 俄罗斯认证标准目录

GOST俄罗斯标准目录GOST 6999-1968现金出纳机纸GOST 6981-1975工业硫酸亚铁(绿矾)GOST 6979-1954象棋表GOST 6967-1970自动制钉机精度标准GOST 6956-1954管螺纹矫板及板牙GOST 6943.13-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硬挺度的测试方法GOST 6943.12-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悬垂度的测试方法GOST 6943.11-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弯曲硬挺度的测试方法GOST 6943.10-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试方法GOST 6943.9-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动态抗弯性能的测试方法GOST 6943.8-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含水量和灼烧损失的测试方法GOST 6943.7-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线性尺寸、面积密度和线密度的测定方法GOST 6943.6-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密度和难燃性测定方法GOST 6943.5-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单丝断裂强度测试方法GOST 6943.4-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捻度和捻度平衡指数的测定方法GOST 6943.3-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耐磨性测试方法GOST 6943.2-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单丝和纤维直径的测试方法GOST 6943.1-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线密度测试方法GOST 6943.0-1979纺织玻璃纤维材料-验收规则GOST 6940-1974交换机用白炽灯GOST 6939-1971灌木沼泽犁GOST 6927-1974混凝土外墙装饰技术条件GOST 6926-1975不透光纸GOST 6923-1984工业用辐射温度计一般技术要求GOST 6915-1971间接测量动脉压力的指示式压力仪器GOST 6862-1971永磁合金棒GOST6861-1973彩色书写纸GOST 6860-1968带有电磁式上条机构的汽车钟技术条件GOST 6855-1973框架开榫机主要参数与规格GOST 6854-1977细木工带锯机基本参数与尺寸GOST 6851.3-1977 6MTC-22型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GOST 6851.2-1977 6MTC-9型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GOST 6851.1-1977 3MT-8型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GOST 6851.0-1977摩托车和小型摩托车用铅蓄电池一般技术条件GOST 6850-1976 16mm电影放映机类型、基本参数、技术要求GOST 6826-1978木工四面刨床基本参数与尺寸GOST 6825-1974荧光灯GOST 6810-1974糊墙纸GOST 6809-1970热模锻曲柄压力机基本参数和尺寸GOST 6808-1976空气锤精度标准GOST 6800-1954带有电磁式上条机构的汽车钟技术条件GOST 6787-1980陶瓷地砖技术条件GOST 6787-1969陶瓷地砖GOST 6766-1973剪板机精度标准GOST 6765-1975热轨三层钢板和宽钢带GOST 6756-1957辛香料咸图贡白鲑、索西瓦鲱鱼、欧洲白鲑和高白鲑(桶装)GOST 6749-1974糊墙纸原纸GOST 6746-1975电容量具一般技术条件GOST 6742-1968内封页纸GOST 6727-1980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用冷拉低碳钢钢丝GOST 6724-1977拱式和桥式蒸汽空气双作用锻缸精度标准GOST 6723-1972自动切边机精度标准GOST 6722-1975工业过滤纸板GOST 6713-1975桥梁建造用低合金结构钢。
化学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实至名归地由以色列化学家Daniel Shechtman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准晶体”。
谢赫特曼发现了准晶体,这种材料具有的奇特结构,推翻了晶体学已建立的概念。
许多年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家们仅仅关心晶态的固体物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他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非晶”材料,如液体或非晶体,这些材料中的原子仅在短程有序,被称为缺少“空间周期性”。
准晶,这种新的结构因为缺少空间周期性而不是晶体,但又不像非晶体,准晶展现了完美的长程有序,这个事实给晶体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对长程有序与周期性等价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准晶的空间结构准晶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名至实归的由以色列化学家Daniel Shechtman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准晶体” [1]。
想必诺贝尔奖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用在此处赘述了吧,那么就请由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得主与他的研究成果吧一:什么是准晶准晶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
准晶具有完全有序的结构,然而又不具有晶体所应有的平移对称性,因而可以具有晶体所不允许的宏观对称性。
准晶体其实发现的时间并不是很早,与1982年才被发现的,因其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的,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它们具有晶体物质不具有的五重轴。
目前已知的准晶体都是金属互化物。
2000年以前发现的所有几百种准晶体中至少含有3种金属,如Al65Cu23Fe12,Al70Pd21Mn9等。
但最近发现仅2种金属也可形成准晶体,如Cd57Yb10〔Nature,2000,408:537〕[2]。
由于准晶体的特殊性质,所以长期一来,大多数科学家并不承认其为单独存在的晶体。
2009年,矿物学上的一个发现为准晶是否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提供了证据:俄罗斯的一块铝锌铜矿上发现了Al63Cu24Fe13组成的准晶颗粒。
和实验室中合成的一样,这些颗粒的结晶程度都非常好。
第2届国际晶体学和矿物学大会

长过程的影响, 改造了相应生长设备 , 晶体生长中 将
坩锅 的 “ 冷点 ”固定在 中央 , 避免晶体与坩埚的 并 “ 接触 ” 从而在直径为 1 n的坩埚 中生长 了重达 , 4l n 67 的 L O晶体 。 3g B 他们从 B O晶体及熔剂 N 2 B a 0的 基本相关体系和相 图研究 出发 , 确定 了 B O晶体的 B 质量 。此外 , 他们对于布里奇曼法 降法) 生长技术 也作了改进 , 从而以此生长 A G S 红外非线性 晶体 g a2
平台加强与国际、 国内各界的沟通与交流 , 促进经济 社会 发展 , 是重 点需 要解决 的问题 。 本 次研 讨 会 进 一 步 增 进 和加 深 了 国 内外 银 行 业、 企业 和 高校在 支付领 域 的交 流 , 有利 于相 互之 间 . 建立更加密切 的合作 , 有利于支付结算事业的发展 和创新 ,同时也增强了西南财经大学在电子支付研 究领域领头羊的作用 。
其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在发展中借鉴 ,尤其是电子 支付 和电子商务 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
程, 需要从进一步健全现有银行体系出发 , 并在此基 础上发 展 电子银 行 的建设 ;然 后再完 善 电子身 份认
足点就是鼓励各种支付工具的推广。 对于高校和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人 员来说 , 本次研讨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应该 明确如何准确地把握和捕捉各种各样 的支付需求 , 在理论研究 、 系统实践等方面不断创新 , 并通过这个
伯利亚分院在非线性光学 晶体生长方面已形成 了特 色, 并具有很大的优势 , 从红外到紫外非线性 晶体生 长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 这次在会议 匕 AEK l 由 ..0h 【 博 士 报 告 了关 于三 硼 酸锂 (B )和 偏硼 酸 钡 ( LO B— B O 晶体生长的研究 。他们和法国合作 , B) 对于采用 熔盐法生长大尺寸晶体的技术进行 了改进。他们从 温场的对称性 出发 ,研究了温场对于液流及 晶体生
国内外矿物岩石矿床学教材点评分析

矿物学相关教材点评分析赵明教授1、外国教材《Ionic Compounds : Applications of Chemistry to Mineralogy》Applications of Chemistry toMineralogy中译名:离子化合物:矿物应用化学作者:Claude H.Yoder出版单位:A John Wiley & Sons, Inc.出版时间:2006年ISBN-13: 978-0-471-74046-9(pbk.)ISBN-10: 0-471-74046-2(pbk.)这本书是为想要较好地理解化学和矿物学的概念的读者编写的,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这本书帮助学地质的人理解化学。
本书论述了矿物的结构和键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晶体的结构与晶体的对称和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描述了NaCl、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萤石、金红石等十多种矿物的结构,分析了影响矿物晶体对称的因素,论述了矿物形态和颜色的成因。
此书对那些从事矿物学工作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书要求读者必须具备高中以上的化学和矿物学的知识水平。
它主要适合于想要深层次钻研矿物学知识的人使用,同时,也适用于矿物收藏家,因这些收藏家想要更多地了解所收藏的矿物的化学和结晶学的性质。
全书共8章,附录7个,共187页。
各章内容如下:1.键和成分2.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紧密堆积3.晶体对称4.简单紧密堆积化合物的结构5.影响单位晶胞对称的因素6.物理性质:形态7.物理性质:颜色8.化学性质本书编写风格独特,以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活跃方式贯穿全书每个章节,让读者沉思之后,得到结果。
此方式,既能增强读者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对材料的理解,避免了枯糙乏味,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书中附有精美的矿物彩图,附录中附有周期表、离子、电子等各类化学数据、晶体对称分类,以及参考书目和相关的研究期刊等内容。
读者在使用了此书后将会大有收获的。
为诠释本书,作者还专门编写了非常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软件程序Crystal-Maker3,并发至网上(网址.),软件Kristall2000程序可用来绘制晶体形状图。
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把科研当成快乐的游戏 2010年10月15日 11:16 中国新闻周刊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能最具娱乐性:一对师徒用透明胶带在制作铅笔芯的石墨中发现了一种二维平面材料,他们中的一位还曾获得过“搞笑诺贝尔奖”本刊记者/钱炜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现年52岁的安德烈·海姆和36岁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研究:“search”而非“research”石墨烯是怎么被发现的?对此,海姆2008年在接受《科学观察》采访时解释说,除了拥有设备和相关方面的知识,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有一种“科研恶习”。
他说,“那段时间里,我关注研究碳纳米管的那拨人,对他们时不时地声称获得这样或那样牛的成果觉得恶心。
我想,我可以做一点不同于碳纳米管的东西,为什么不把碳纳米管剖开呢?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研究。
”起初,海姆请实验室新来的一名中国博士生将一块高定向裂解石墨制成薄膜,要求尽可能薄,并给了他一台精巧的抛光机。
三周后,这名博士生拿着培养皿来见海姆,说他成功了。
海姆用显微镜一看,那些石墨碎片估计仍有1000层左右。
海姆希望他能将石墨碎片研磨得更薄一些,但这名博士生最后说:“如果你这么聪明,就自己试试。
”于是这成了一个转折点,海姆决定自己来试试,他就用透明胶带来做这件事。
如今,海姆所用的方法,被业界戏称为“透明胶带技术”。
由于层间的作用力非常弱,石墨很容易剥落脱离。
将石墨放在透明胶带上,反复撕拉 10~20下左右,就获得了10层左右的石墨——这正是海姆当初的实验,他们并没有直接获得石墨烯,但10层左右的石墨就已表现出了足够特殊的物理性能。
海姆曾用磁性克服重力,让一只青蛙漂浮在半空中,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诺贝尔基金会也形容这对师徒“把科学研究当成快乐的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力雄厚的俄罗斯晶体学研究所吴自勤 1 王进萍2(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230026)( 2 物理编辑部北京100190)俄罗斯科学院晶体学研究所是俄罗斯一所名闻遐迩的研究机构。
该所历史悠久,研究成果丰硕,拥有多名著名学者,不仅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文,而且出版了多册经典的专著,并且还用英文出版晶体学和表面科学期刊。
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研究所取得了如此的成功?在深入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后,我们感触颇深。
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当前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物理学或许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晶体学是一门发展了三个多世纪的悠久学科。
它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早已确立,如对称性理论中的32种晶体点群分别在1830和1867年被独立发现;晶体的14种空间点阵1848年被布拉菲发现;晶体的230种空间群在1890年由俄国科学家费多洛夫(稍后是熊夫利)发现;费多洛夫的晶体对称性著作1901年以俄文发表。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晶体学研究早已具备了深厚的基础和积累。
俄罗斯科学院晶体学研究所的前身包括了1925年在列宁格勒成立的苏联科学院矿物博物院晶体学实验室,1934年在莫斯科成立的苏联科学院罗蒙诺苏夫地球化学、矿物学和石油工学研究所晶体学分部,以及1937年成立的苏联科学院地球科学部晶体学实验室。
1943年晶体学实验室被调整到苏联科学院数学物理部,并正式更名为晶体学研究所。
1944年2月在学界享有盛誉的A V舒勃尼科夫(Shubnikov)教授被任命为该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61年晶体学研究所迁往莫斯科列宁大街59号新址,后来在Butlerova街17a和莫斯科市郊Kaluga 还建有两处分所。
图 1 俄罗斯科学院晶体学研究所(莫斯科列宁大街59号)群英荟萃、硕果累累俄罗斯晶体学研究所悠久的历史上曾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晶体物理学家,其中包括苏联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通信院士多名,列宁奖金等国家奖获得者20名,俄罗斯荣誉科学家18名。
限于篇幅,本文仅列举其中几位杰出的代表。
图2 A V舒勃尼科夫(Alexey Vasilyevich Shubnikov 1887-1970 -)教授是晶体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舒勃尼科夫院士和别洛夫(N V Belov)院士一起系统建立了色对称性,即舒勃尼科夫对称性理论。
他们利用反对称性,即除了原子的位置之外,采用黑、白色表示原子带有方向相反的磁矩;利用色对称性,即采用几种彩色表示原子带有若干不同方向的磁矩,表示磁性晶体原子结构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费多洛夫、熊夫利等的晶体原子结构的对称性理论。
1964年,舒勃尼科夫和别洛夫发表了专著“Colored Symmetry”1),系统论述了晶体的反对称性理论和色对称性理论。
由于他们的卓越贡献,舒勃尼科夫曾两次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而在晶体学研究所工作了40余年的别洛夫则获得过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奖金等国家奖。
1)Shubnikov A V, Belov N V. 1964. Colored Symmetry, Oxford :Pergamon Press, Oxford图3 从1962年到1996年间B K 伐因斯坦(Boris Konstantinovich Vainshtein)一直担任晶体学研究所的所长1962年,年仅41岁的的伐因斯坦(Vainshtein)教授被任命为晶体学研究所所长。
他在1945年和1947年本别获得了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和前苏联钢铁学院博士学位后,来到了晶体学研究所电子衍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早在1956年,年仅35岁时,他便出版了《电子衍射结构分析》俄文著作(Structure Analysis by Electron Diffraction),并于1964年出版了英文版。
这本俄文著作早在1950年代末期就在我国流传。
当时国内的高校教师、研究生大多可以阅读俄文文献。
在这一专著中,他把电子衍射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结构分析方法。
由于原子对电子的射散比原子对X射线的射散显著得多,从而有利于测定晶体中超轻原子(如氢)的位置。
他还和合作者给出了用于结构分析的原子对电子衍射的振幅的表格。
这种电子衍射结构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带织构的粘土矿物晶体,适用便于电子显微镜下研究的小晶体样品。
可达60度的倾斜织构电子衍射花样指标化后所得到的电子衍射振幅,可以提供这些晶体结构的相当完整的信息,从而测定了许多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2)别洛夫对伐因斯坦等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把简单晶体中得到的漂亮的对称电子衍射照片,发展成为了一种用于测定轻原子位置的精确的结构分析方法”。
伐因斯坦和合作者Zvyagin的经典性工作后来发表在权威的晶体结构分析的国际表3)和纪念电子衍射发现50周年的纪念文集上。
伐因斯坦在这方面的工作持续了多年。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初期,他还特别关注聚合物、液晶和其他比较无序材料的结构分析。
1963年他出版了专著《链分子的X射线衍射》。
他和合作者在1996年6月的瑞典国际学术会议上还发表了有机LB膜的电子衍射结果.4)1959年伐因斯坦受到英国学者Perutz和Andrew的影响,并且在舒勃尼科夫的支持下,白手起家,在研究所内建立并领导了蛋白质结构实验室,把工作的重点转向了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分析。
他没有把工作局限于蛋白质晶体X射线的结构分析,而是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这两个方面入手,把实验研究确定为用X射线小角衍射、电子衍射研究溶液中生物聚合物的结构。
1974年他和合作者测定的第一个蛋白质是分子量达17000Da的豆血红蛋白(leghaemoglobin),结构的分辨率达到0.5nm。
他们一共测定了30个蛋白质,40多个蛋白质变态的结构。
2) Zvyagin B B. Electron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Clay Mineral Structures,1967, Plenum3) Vainshtein B K, Zvyagin B B. in International Tables for Crystallography, Ed. by U Shmueli,Kluwer, Dordrecht, 1993, Vol. B, p3104)Vainshtein B K,Klechkovskaya V V. Electron Diffraction by Langmuir–Blodgett Films, Proc. Roy. Soc. Lond. 1993, A 442, 73–84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他们测定的实竹属植物病毒结构的分辨率达到了0.35nm。
而随后测定的含有1200个非氢原子的蛋白质的结构的分辨率甚至达到了0.2nm。
由此他们揭示了蛋白质和氧结合后的结构变化。
伐因斯坦是前苏联和俄罗斯应用X射线、电子、中子衍射进行结构分析和蛋白质晶体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从他一生的论文和著作来看,他擅长利用短波长的波进行材料结构分析。
无论是在散射理论研究还是仪器设计制备等方面,他均有卓越贡献。
他对晶体学的贡献无疑是十分广博和全方位的,堪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自1962年由伐因斯坦担任所长后,晶体学研究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1年该所被改名为舒勃尼科夫晶体学研究所。
1996年研究所为纪念伐因斯坦75岁寿辰,出版了《晶体结构研究》文集。
不久他不幸突然去世。
从1962年到1996年间他一直但任该研究所的所长,长达34年。
1998年,俄罗斯科学院通信院士M V Koval'chuk被选为新的晶体学研究所所长。
晶体学研究所在伐因斯坦的领导下,建立了不少实验和理论研究室,如液晶、电子显微镜、小角散射、激光晶体、X射线光学、同步辐射、高温结晶实验室等。
研究所的科学家还参加了大科学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如同步辐射和中子衍射)的发展工作。
所内还建立了基地,能够批量生产激光晶体。
1997年以晶体学研究所部分实验室为基础,在莫斯科市郊组建了空间材料科学研究中心(Space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研究所的规模接近1000人,其中一半分布在生产晶体(如美国空间项目所需的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和商品实验仪器的车间中。
几十年的发展使得晶体学研究所逐步成为了一个以研究晶体生长、晶体结构(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和晶体性质为主要特色的研究所,并且成为前苏联和俄罗斯科学院先进的重点研究所之一。
伐因斯坦院士多年来还长期担任前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晶体物理科学委员会主席,俄罗斯晶体学全国委员会主席(1984年起)。
他曾是科学院晶体学和天文学学部副秘书长(1990-1996)。
他从1957年起积极参加了所有的国际晶体学会议。
他曾分别担任了196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VII届国际晶体学会议组委会主席,1969-1975年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UCr)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1975-1978年IUCr的副主席。
1990年他获得IUCr的最高奖-Ewald 奖。
他1996年10月28日突然去世后,晶体学的国际权威期刊迅速发表了悼念他的文章5),2001年第46卷的“Crystallography Reports”发表了多篇纪念他80岁冥寿的文章。
例如B. B. Zvyagin发表的“从粘土的电子衍射到组件晶体学”一文,介绍了利用电子衍射得到的一系列粘土的晶体结构,并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组件晶体学。
5)Simonov V I, Feigin L A. Acta Crystallography, 1997, A53, 531-534图4 A A 契尔诺夫(Aleksander Aleksandrovich Chernov 1931-)在晶体学研究所长期任晶体生长基本过程研究室主任晶体学研究所的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晶体生长。
这一领域,最著名学者是契尔诺夫(A A Chernov)。
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
他在晶体学研究所曾长期任晶体生长基本过程研究室的主任。
他于1966年获得苏联科学院合成金刚石特别奖, 1983年获得苏联科学院费多洛夫奖, 1987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1986年和1994年两次获得晶体学研究所舒勃尼科夫奖,1989年获得国际晶体生长学会(IOCG)F.C. Frank奖。
1977–1983, 1989–1991年,他曾担任国际晶体生长学会副会长,2007-2010年担任国际晶体生长学会会长。
1992-1994年,契尔诺夫到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半时工作。
1995年到美国NASA/ Marshall 空间飞行中心(Space Flight Center)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