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工程简介

合集下载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规划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规划

休闲花园
大屯路向北在中轴线的西侧布置的树阵宽度没有固定的变化规律,但总趋势是由窄变宽, 树阵间的间距也由大变小,植物种植形式由规整向自然散点式配置过渡,呼应了“通向 自然的轴线”的主题。结合树阵布置的八个小庭院,从南向北分别围绕戏、酒、茶、雪、 风、石、云、林八个主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园林在当代的演绎,反映出传统与现代 对话,从人文到自然的过度,再次呼应了“通向自然的轴线”的主题。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 / 2005 年 5 月 / 第 5 页
园林学习网 〓 〓
三、 景观节点设计 奥运广场
中区现有的设施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奥运广场位于北四环路和中 一路之间,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位于其两边,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和 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比赛将在此进行,届时这里将有超过 10 万人经过这里,因 此它是奥运会期间观众聚会的主要场所。 规划的奥运广场是包含多元文化和元素,旨在营造出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场所,让来自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此聚会、感受节日气氛,张扬激情,享受奥运精神带来的欢乐。 中轴西侧的树阵在此被打散,零星的三五棵国槐成一排,间距不等,其余大面积是渗水 砖铺装,深灰与浅灰变化的横条纹理与中轴线相一致,既满足大量观众停留的需要,又 使人通过观察地面而不迷失方向感,从国家体育场延伸过来的斜线上布置玻璃围合的雕 塑墙,夜晚被灯光照射而发光,上面记载世界各地人们同中国在体育乃至各方面友好交 往的经历,铺装纹理在此产生活跃的变化;树下有小片的草地和条形的坐凳,在盛夏时 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不仅为广场增加活跃的元素,还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国槐是 北京的市树,种植时选用大规格苗木,弱修剪枝条,就能使它们在奥运期间发挥遮荫蔽 日的作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 / 2005 年 5 月 / 第 9 页

水立方工程施工条件

水立方工程施工条件

水立方工程施工条件一、工程概况水立方工程,全名为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市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工程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占地约62828平方米,赛时建筑面积约79532平方米,室内装饰面积达43800平方米。

水立方工程包括一个标准竞赛池、一个标准热身池、一个标准跳水池及近5000平方米的嬉水乐园。

水立方工程在奥运会期间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项目。

二、施工条件1. 场地条件水立方工程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为施工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场地内基础设施完善,包括临时用房、办公区、生活区等,为施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 技术条件水立方工程采用了众多新技术和新材料,施工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例如,工程的主体结构由两万多根组装位置都不同的钢杆骨架搭建,外层采用ETFE膜(四氟乙烯)全封闭。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难度,对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 人力资源条件水立方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施工队伍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具备较高的施工技能和管理水平。

此外,施工单位还积极引进新技术人才,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 材料供应条件水立方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混凝土、ETFE膜等。

这些材料在北京地区有充足的供应来源,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

同时,施工单位与材料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了材料质量的稳定。

5. 施工设备条件水立方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设备。

施工单位配备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包括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泵车、搅拌站等,确保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6. 质量安全管理条件水立方工程作为奥运会重要场馆,其施工质量要求极高。

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水平。

国家会议中心简介

国家会议中心简介

基本概况—地理位置
• 国家会议中心位于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地处亚奥商 圈核心,区位优势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交通路线图: • 从首都国际机场出发 [约26公里] • 从南苑机场出发 [约32公里] • 从北京南站出发 [约23公里] • 从北京站出发 [约19公里] • 从北京西站出发 [约19公里] • 从北京北站出发 [约12公里]
优势特色—融合奥运理念
•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 的三大基本理念。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奥运工程最大的单体 建筑,为配合“绿色奥运”的理念和要求,在设计、建设 方面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 绝妙的绿色与环境设计、中央吸尘系统、北京第一例真空 垃圾收集系统、自然通风设计、大量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 等等,都为中国绿色会展中心树立了典范。如,6万平方 米的屋顶巧妙地收集起雨水,再从处理系统流出时,直接 灌溉室外下沉花园里的植物,继而帮助降低地面温度;独 特的室外“下沉式花园”设计,可以为国家会议中心每年 省电38万度,这样的革命性创新不胜枚举。
展馆建筑—外观设计
• 其立面设计取自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曲线 概念,对传统的建筑形式赋予现代的演绎, 同时又象征一座桥梁,与奥运公园的其他 建筑遥相呼应,体现人文、信息的沟通和 交流、跨向未来。
展馆建筑—功能分区
国家会议中心 按功能可划分 为会议区,展 览区,酒店区, 餐饮部,演出 区和写字楼等 六大区域,配 套设施齐全。
优势特色—开创绿色会展新纪元
• 奥运会后,国家会议中心转型为了设计合 理,功能完备,配套齐全,服务优异,管 理优秀的大型服务展览中心。经过几年的 发展,未来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 的绿色会议中心,开创中国会展业的新纪 元。
谢谢观看!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介绍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介绍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介绍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场馆之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南,总面积约为1210公顷,是一个集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一、历史沿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始于2002年,历时六年。

起初,公园只是为了举办奥运会,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奥运会前,公园内的大部分建筑都被用来举办比赛,奥运会后,这些场馆被重新设计成为多功能的场所,大多用来展览、商业活动、以及其他各种体育活动。

二、建筑布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中国科技馆、国家会议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等建筑。

其中,国家体育场,别名“鸟巢”,是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也是公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造型独特,如同一只巨大的鸟巢,因此得名“鸟巢”。

国家游泳中心,别名“水立方”,是奥运会的主游泳馆。

该建筑的立面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材质——PVC薄膜,使得建筑物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的水泡。

国家体育馆,别名“鲸鱼馆”,是奥运会的主田径场馆和足球场馆。

该建筑造型独特,外观像鲸鱼。

中国科技馆是一个理工类的展馆,是中国科技教育的中心,该建筑内部设计时尚典雅,充满未来感。

国家会议中心是奥运会后新建的现代化国际会议中心,包含会议厅、会议室、休息区、展厅等,是举办国际大型会议的理想场所。

中央电视台新址是中国国家电视总台的新总部大楼,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南侧。

该建筑采用了多个特殊形式的立面,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

三、到公园游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典型的“一日游”场所。

公园内有多处景点,如鸟巢、水立方、鲸鱼馆、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等,每个景点都有各自的特色。

1.鸟巢鸟巢是奥林匹克公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在鸟巢内可以参观以及感受奥林匹克的氛围,还可以走到鸟巢的雪山滑道上,感受速度和刺激。

2.水立方水立方是奥林匹克公园里的游泳馆,内部有游泳池和一些水上娱乐设施。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泵站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泵站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泵站设计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泵站设计一、设计背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总占地面积约为1,150公顷。

公园内有大量草坪和绿化区域,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需要设计一个下沉花园雨水泵站,用于收集和利用雨水。

二、设计方案1. 设计目标:(1)收集雨水:将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收集起来,用于灌溉花坛、草坪等绿化区域。

(2)净化雨水:设计雨水过滤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

(3)储存雨水:设计雨水蓄水系统,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干旱季节的供水。

2. 设计内容:(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引导至泵站,通过雨水收集井收集雨水。

(2)雨水净化系统:设计雨水过滤系统,包括沉淀池、生态滤池、活性炭过滤器等,对雨水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提高水质。

(3)雨水蓄水系统:设计雨水蓄水池,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4)供水系统:设计供水系统,将储存的雨水通过泵站供应给绿化区域,实现自动灌溉。

(5)监测系统:设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雨水蓄水池水位、水质等,确保泵站正常运行。

3. 设计原则:(1)节约能源:选用节能型水泵,减少能源消耗。

(2)环境保护:采用生态滤池等环保设备,净化雨水,保护水环境。

(3)安全稳定:设计合理的防溢流、防倒灌等措施,确保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设计细节1. 雨水收集系统:(1)设置雨水收集井,将雨水引导至收集井。

(2)收集井设置防溢流装置,防止因降雨过大造成溢出。

2. 雨水净化系统:(1)收集井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格栅,用以过滤大颗粒杂质。

(2)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雨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于池底。

(3)生态滤池:使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通过植物根系、微生物等对雨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进行吸附和分解。

(4)活性炭过滤器:使用活性炭过滤雨水,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

中国国家体育场构造解析

中国国家体育场构造解析

中国国家体育场构造解析
中国国家体育场,又称“鸟巢”,是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大型体育场。

其构造解析如下:
1. 建筑造型:体育场呈现椭圆形的马鞍形,整体造型独特。

2. 结构特点:体育场内部有三层碗状看台,由混凝土框架结构支撑。

看台下有数个独立的空间,包括餐厅、商店、卫生间等设施。

这些设施均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分布,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3. 屋顶设计:体育场的屋顶采用钢结构工程,由24榀门式桁架围绕体育场内部碗状看台区旋转而成。

其中22榀贯通或基本贯通,形成网格状构架,组成体育场整体的“鸟巢”造型。

屋盖主结构的杆件均为箱型构件,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载和地震等外部力。

4. 立面设计:体育场的立面也颇具特色。

立面、楼梯、碗状结构和屋顶是一体的,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也使得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5. 可持续性设计:体育场的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体育场的结构空间被一层半透明的薄膜填满,如同鸟类用柔软的填料填充巢穴的细枝之间的空隙一样。

此外,体育场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自然通风,这是体育场可持续设计的最重要方面。

6. 功能区域:除了主体结构外,体育场周围还设有一些功能区域,如基座上的新公园、观众休息区、运动员训练区等。

这些区
域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场地的使用功能,也提高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构造独特、环保、实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水平。

国家体育场简介资料

国家体育场简介资料

国家体育场简介资料国家体育场通常被称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

鸟巢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2014年4月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审委员会从中国1000多座地标建筑中,综合年代、规模、艺术性和影响力四项指标,初评出二十个建筑,终由此产生十大当代建筑,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为初评入围建筑之一。

门票参考:100元所在地/隶属: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南路1号开放时间:09:00~18:30(节假日以景区当天公布为准)适宜季节:全年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基本介绍国家体育场(鸟巢)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占地20.4公顷,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

2008年,被誉为新建筑奇迹的国家体育场(鸟巢)见证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15年,鸟巢又成功举办了世界田径锦标赛;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点活动——亚洲文化嘉年华再次将世界目光聚焦鸟巢。

2022年,鸟巢还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地。

作为史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体育场,鸟巢已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超越了纯粹的体育或建筑概念,被赋予更加神圣而深邃的社会意义。

场馆概览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主体建筑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编制而成的椭圆鸟巢外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最高处高69米。

国家体育场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28日落成。

基座国家体育场坐落在由地面缓缓坡起的基座平台上,观众可由奥林匹克公园沿基座平台到达体育场。

基座北侧为下沉式的热身场地,通过运动员通道与主场内的比赛场地连通。

公共建筑之体育建筑

公共建筑之体育建筑

国家体育场全景
人文设施 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 的设计应有利于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应充分考虑各类 人员(包括残疾人和有行动障碍人员)的需求, 建立适宜的人文环境。” 在体现人文关怀方 面,设计对建筑功能、运营使用上做了细部 设计以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设计 设计考虑各类人员的需求,溶入对残疾人和有行动障碍 人员的需求,建立适宜的人文环境。 (1)重视观众席的观看效果设计;(2)重视观众席安全疏散性 能设计;(3)残疾人与普通观众路线布局;(4)重视消防设计 (5)使用计算机模拟室内微环境;(6)计算机模拟清晰室内音 响效果;(7)突出建筑物内人的功能要求,装饰上体现世界性 的文化内涵;(8)整个设施要为运动员提供理想的比赛和休息 环境;(9)重视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工作条件及设施需求。(10) 国际化的标识设计,不仅是要符合人的一般习惯,而且要考 虑到国际通用性。
北京工人体育馆
北京工人体育馆位于朝阳区三里屯工人体育 场北路,是1961年2月为举办第26届世乒赛 兴建的,它也是最早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的 体育馆。该馆建成于1961年2月28日,能容 纳1.5万名观众。工人体育馆是工人体育场三 组建筑群: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 馆和游泳场中的重要部分。
“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 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建设规 模约8万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 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 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 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 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绿色设施 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 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采用世界先进可行 的环保技术和建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 然采光,在节省能源和资源、固体废弃物处理、电 磁辐射及光污染的防护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替代产品的应用等方面符合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的要 求,部分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树立环保典范。” 化的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所主宰。体育场的空间 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从而为2008 年奥运 会创造了独史无前例的地标性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设计专栏・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工程简介郑克白1 董瑞玲2 苏云龙3 邓卓智4(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5;2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1;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5;4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摘要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总规划用地面积97.39hm2,赛时将是人员集散、赛事管理以及各类展示的中心区域。

介绍了该工程的项目概况,设计中涉及到的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雨水再利用及绿化灌溉系统、雨洪利用系统、雨水排放系统、污水系统、广场管道直饮水系统、水景喷泉系统、奥运水系循环系统等九大系统。

总结了该工程采用新技术、绿色环保、节能节水等情况,并列出了专栏中拟报道的文章题目。

关键词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 给排水系统 环保 节能 节水 专栏1 项目概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朝阳区北京城中轴线的北端,北起清河南至北土城东路、林翠路、运动员村及北辰西路与北辰东路、安立路围成的区域,包括北区:科荟路以北的森林公园;南区:北四环以南至熊猫环岛的民族大道及中心区三部分,总面积约680万m2。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临北四环路,北临科荟路,西临景观路(北四环路以北,国家游泳馆以南地段西临景观西路),东临湖边东路(北四环路以北,凯迪克酒店以南地段东临北辰东路),总规划用地面积97.39万m2(不含市政道路)。

周边是本届赛事的主要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以及改造一新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

赛时,这里将是人员集散、赛事管理以及各类展示的中心区域。

中心区内沿北京城中轴线从南至北为60m宽的中轴景观大道,大道西侧为树阵区,东侧自南向北依次为:国家体育场区域、下沉花园、北部休闲花园。

再向东为奥运水系及湖两边景观道路,南端与四环路衔接处为绿化区。

在靠近国家体育场及会议中心区域都设有大型的城市广场(分别为庆典广场及会议中心广场)。

国家体育场前的庆典广场设有大型数控旱喷泉,奥运水系中央设有大型数控喷泉,下沉花园设有瀑布、旱喷泉、人工造雾等多种水景设施。

为满足赛事的需求,同时作为场馆、城市公园的配套设施,在中心区的地下设有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公交站、城市道路通过本区的下穿隧道、地下环型机动车隧道、大型地下车库、地下商业以及连接各地下建筑并与地面贯通的下沉广场、对中心区实行全方位自动化管理的地下监控中心等。

主要用地指标:重要景观占地面积86.87万m2,下沉花园占地面积4.75万m2,市政道路面积5.9万m2。

主要建筑指标:地下商业建筑面积23.8万m2,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8万m2,地下监控中心面积0.2万m2。

项目业主: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国风景园林中心、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组成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以及地下建筑、地下环形隧道、下沉广场的设计单位。

2 工程介绍设计依据:《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周边市政道路的设计综合、现行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

中心区地面景观设计中涉及给水排水及相关专业的内容有: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雨水再利用及给水排水 Vol134 No17 200893 绿化灌溉系统、雨洪利用系统、雨水排放系统、污水系统、广场管道直饮水系统、水景喷泉系统、奥运水系循环系统以及相应的泵站、水处理站、卫生间等。

2.1 给水系统2.1.1 水源方案中心区内中轴景观大道南北约2.3km,用地及各项设施分布在其东西两侧。

规划方案该道路不设市政给水管道,整个区域供水按市政道路分隔成的自然地块由周围道路市政给水管道分别供给。

根据奥运运营规划,赛时将有逾22万人同时在区内活动,在中轴景观大道及两侧将设有展示区、表演区、小卖部、卫生间、医疗救护、治安等众多临时建筑,显然,赛时水源需兼有水量水压充足及供水安全方面的保障。

由于周围及用地内市政道路均为新建或改建项目,市政给水管道已考虑赛时及发展用量,因此规划方案可满足每地块水量、水压及两路供水需求。

但是根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赛后整个区域的设计人数约为2万人,与赛时相差悬殊,特别是旅游淡季,人数将更少,从而用水量会大幅减少。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 B50015—2003),接市政管网给水总表后应设防回流设施,因此,如按规划方案实施,各地块给水总表后管网流速过低时可能形成滞水,从而影响水质安全。

鉴于上述情况,设计提出在中轴景观大道设置D N400的市政给水干管,并经过的市政道路给水管连通形成管网,保证多路供水;另外,除供公园用水外,还将通过供给周边的地下商业、地铁、地下车库等建筑的给水来保证管道流量。

该方案得到业主单位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支持,由业主单位申报,经北京2008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召开市政协调会讨论,最后报市长办公会批示,成为实施方案。

目前,中轴景观大道D N400市政给水管已建成通水,除前述建筑外,演播塔及国家体育场也由其供水,该管道已经成为整个中心区的供水主动脉。

2.1.2 水量计算中心区自来水的给水范围是饮用及盥洗等生活用水、特殊水景的补水及消防用水。

人员用水量的确定:赛后:现行设计规范,无论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还是《公园设计规范》都没有针对公园游人的用水量定额。

因此,设计按照游人平均停留时间为4h,参考商业建筑及办公建筑的定额,按游人日均用水量不大于办公建筑用水量为原则,根据办公建筑定额折算出平均每人一次的盥洗及饮用水量,经计算确定赛后水量定额为6L/(人・次)(此数大于商业建筑定额)。

用水人数根据《公园设计规范》按0.2人/m2计算。

赛时:按工作人员、观众及各临时建筑分别计算用水量。

同样,需计算确定观众用水量定额,考虑到观众在中心区停留时间不确定,设平均40%人使用中心区卫生间一次(洗手),每人饮水0.25L,计算出观众用水量定额为0.65L/(人・次),人数按周围场馆日容纳观众总数确定(每日3场总座位数的和)。

其他用水定额及人数按现行规范执行。

2.1.3 给水管网如前述,中轴景观大道新建D N400市政给水干管北与科荟路(湖边西路至北辰东路D N400)给水管连通,南接南一路D N400给水管,并分别于北一路(D N600)、中一路(D N600)合计4处与市政给水干管接通,构成环状管网,确保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时及赛后的供水安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50016—2006)在给水管上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

中心区地面景观给水为支状管网,直接由中轴景观大道市政给水干管供给。

在各地块预留赛时用水接口,为防止水质污染,专用预留接口与给水管接口处、水景等非饮用水接口处均设倒流防止器。

下沉花园给水管与市政干管连接成环路,各周边建筑用水分别自干管接入,管线上接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满足其室外消防用水要求。

地下商业、地下车库等建筑均为两路供水,室外给水管与市政干管连接成环路,管道上接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满足室外消防用水及室内消防管网水泵接合器的要求。

2.1.4 计量水表考虑到收费标准不同及日后管理,各单体建筑及不同使用功能的用水均单独设置水表计量并分别报自来水公司安装。

属公园范围的卫生间、水景及饮用水等为一套计量系统,按地块设置赛时预留及94 给水排水 Vol134 No17 2008赛后使用的一级水表(自来水公司管理)。

另外,在每项用水设施如卫生间、水景泵站、直饮水机房等处设二级水表计量。

考虑到公园设施分散,为便于管理并与数字化景区配套,公园二级水表采用远传水表,在监控中心统一读数。

2.2 再生水系统2.2.1 水源中心区共有3种再生水水源,包括市政管网提供的普通中水及高品质中水,中区雨洪利用系统收集的经自然处理后的雨水。

普通中水:中心区市政中水管网分别由北小河及清河两个中水厂供给,沿科荟路、北一路、北二路、中一路、南一路、景观路、湖边东路市政中水管分别为:D N800、D N400、D N200、D N400、D N200、D N400和D N300。

普通中水水质标准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 B/T 18920—2002)中车辆冲洗水质要求。

中水压力按0.25M Pa设计(从地面标高计算)。

高品质中水:北小河中水厂设日产水量1万m3的中水深度处理设备,并沿湖边东路、中一路、景观路分别设D N400、D N200、D N200中水管提供高品质中水。

高品质中水水质标准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B3838—2002)中Ⅲ类水体标准(除TN 外)。

中水压力按0.25MPa设计(从地面标高计算)。

雨水:为了节约水资源,中心区设有雨洪利用系统,该系统共设10个雨水收集池,总容积为6500 m3,就近为绿化和道路浇洒提供水源。

水质预计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 B5084—9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 B/T18920—2002)要求。

由喷灌泵站根据系统要求加压供水。

2.2.2 水量计算景观水系及下沉花园水景(人工造雾除外)循环补充用水采用高品质中水。

冲厕、地面冲洗等采用普通中水。

道路浇洒及绿化用水优先采用收集的雨水,不足部分采用普通中水。

冲厕用水量:人数的确定与给水同。

冲厕用水量按游人停留时间为4h按办公冲厕用水定额核算,经计算确定赛后水量定额为10L/(人・次)(此数大于商业建筑定额)。

赛时观众冲厕用水次数取值同给水,观众水量定额采用3.6L/(人・次)(按平均4.5L/次计算)。

其他用水量按现行规范确定。

2.2.3 再生水管网地面景观部分各地块中水给水直接由周围市政中水干管就近供给,各地块内中水管道为支状布置,每个地块设中水总表,冲厕及绿地灌溉、道路浇灌等不同功能用水分别设水表计量,每个地块预留赛时用水接口。

给,中一路、湖边东路市地下车库中水由中一路市政管道供给。

2.2.4 计量水表设置方式同给水系统。

2.3 雨水再利用及绿化灌溉系统中心区绿化面积达41万m2,水源为收集的雨水,不足部分采用普通中水。

为就近利用收集的雨水,在中心区的雨水收集池边设置了11座下沉式灌溉泵站为周边区域的绿地灌溉系统供水。

灌溉系统末端采用了适合各种植物的节水型喷头,采用人工智能自控系统根据植物需要控制灌溉区域及时间。

因为采用两种水源,且不同的水源水压不同,而不同的喷头所需额定供水压力也不同,所以为进一步节能,在灌溉泵站设置了根据水源及系统开启区域要求的水量水压来设定水泵出口压力的自控措施。

2.4 雨洪利用系统针对奥运公园的地形、地质、降雨特点和边界条件,建设了以下渗为主的高标准公园雨洪利用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