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
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精选三篇)

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精选3篇)1、元宵节与灯火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畜,人们为了自卫,就组织起来与之战斗。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闻讯后大怒,立即传旨,令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欲将凡恫人畜财产通通烧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无辜百姓受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向人们通风报信。
消息传开,所有的人都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很久,一个老人终于有了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误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众人听说后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
十五这天晚上,天帝从天上往下一看,响声震天。
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侥幸保住了生命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消灾,此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产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以示纪念和庆祝。
2、元宵节与元宵姑娘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矮小,足智多谋,风趣滑稽,心地善良。
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
因此,宫娥彩女都对他非常敬爱。
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
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欲向御井扑去,他急忙上前拦救。
原来这宫女叫元宵,家住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
自从被选进宫后,每逢年末岁首,她总思念亲人,心如刀割。
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得又惦起了在家艰辛度日的父母、小妹。
心想:既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
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先安慰劝解一番,且答应设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联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的苦水,便下决心想出了一条妙计。
这天,他来到西北山上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一番,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
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
结果,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下面店铺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一: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处深宫,没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尽孝。
为此,她欲跳井自尽。
为了帮助元宵姑娘为父母尽孝,智者东方朔想出了一个计划。
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都。
为了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问东方朔该怎么办。
东方朔回答说火神最爱大红灯笼。
他建议在街道上悬挂大红灯笼,皇帝、皇后、六宫嫔妃和朝廷大臣都要外出观赏灯笼。
这样,火神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灾难也就可以避免了。
皇帝采纳了东方朔的建议,当所有人都外出赏灯时,元宵得以有机会溜出皇宫,和家人团圆。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二: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三: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四: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花灯故事元宵节的传统传说

花灯故事元宵节的传统传说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放起花灯、吃元宵,一起庆祝节日的到来。
而花灯作为元宵节的重要元素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下面将介绍几个与花灯相关的元宵节传统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汉武帝与美人卢氏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位美人叫卢照邻,她聪明美丽,才情出众。
有一天,她听到当地百姓即将遭遇大水灾,便自愿投水牺牲,献出自己的生命。
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的贡献,便用纸灯笼的形式将她的形象投射在天空中,以示敬意。
第二个传说是《刘备卖草鞋换得赴约传说》。
相传刘备在刘表庐江任职时,通过一个神秘老人得知要去拜访荆州刘表。
刘备并没有什么财富可以带给刘表,只有一双草鞋。
于是,他决定用草鞋去换取一次见面的机会。
最终他成功地换得了与刘表的相会,也促成了后来的联姻。
为了纪念这段故事,人们会做一种以草鞋为形状的纸灯笼,用来庆祝元宵节。
第三个传说是《曹操刺黄巾传说》。
相传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军四处破坏。
当时的曹操为了打击黄巾军,隐姓埋名混迹在他们中间。
在元宵节的晚上,曹操在一片昏暗中,在人群中将自己腰间的纸灯笼点燃。
由于他的灯笼照得很亮,其他的起义军以为是黄巾军的信号,纷纷返回。
曹操趁乱出击,成功地打败了黄巾军。
为了纪念曹操的智慧和勇气,人们在元宵节时会制作纸灯笼,寓意辟邪。
第四个传说是《钟馗嫁妹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非常聪明并且懂得医术的女子叫钟馗妹。
她有一个弟弟叫钟馗,钟馗是一位非常丑陋的男子,外貌严重影响了他的婚姻问题。
为了帮助弟弟解决婚姻问题,钟馗妹把自己的美貌传授给钟馗,并且愿意嫁给一个愿意接受钟馗的相貌的人。
最终,在元宵节的时候,钟馗找到了一个懂得珍惜他的妻子。
为了纪念钟馗的聪明才智和钟馗妹的善良美貌,人们在元宵节时会制作钟馗的形象花灯。
这些花灯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传承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无论是卢氏的牺牲精神、刘备的交际才能、曹操的智谋勇气还是钟馗妹的美丽善良,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元宵节闹花灯的来历是什么

元宵节闹花灯的来历是什么1. 引言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闹花灯了。
那么,元宵节闹花灯的来历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闹花灯的起源与发展。
2. 花灯的传说根据古代的传说,花灯的起源与元宵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汉武帝时期,一位名叫屠岸贾的年轻人想射下天上的麒麟,以求得仙人的力量。
然而,他的天真举动引发了天神的愤怒,导致严重的灾难降临。
值得一提的是,灾难尚未发生时,上天已派出一个天神预警。
天神化身为一个老人,混入人群中告诉人们:“将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并点亮灯笼,以唤起神明的善意。
”于是,人们遵循老人的建议,点亮了灯笼,并庆祝元宵节。
因此,元宵节闹花灯的来历也与此传说有着密切的关联。
3. 花灯的文化内涵元宵节闹花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灯笼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它们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点亮了整个夜晚,寓意着希望、幸福和吉祥。
其次,花灯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
制作花灯需要选材、剪纸、装饰等多个环节,凝聚了手工艺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这也使得花灯本身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的展示。
此外,花灯在元宵节的夜晚亮起,人们会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做游戏等,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 花灯的发展与演变元宵节闹花灯虽然起源于古代传说,但历经千年,已经发展和演变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花灯。
在不同地区,花灯制作和形式也略有不同。
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灯风格。
例如,北京的花灯以纸质剪纸为主,形状简洁,寓意吉祥如意;而南方的花灯则以竹子和彩纸编织而成,造型丰富多样。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花灯制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艺了。
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被应用到花灯制作中,如LED灯、投影等,使得花灯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5. 结语元宵节闹花灯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而花灯的制作和发展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

【导语】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之风盛⾏,并沿袭传于后世.⽽正⽉⼗五,⼜是⼀年⼀度的闹花灯放烟⽕的⾼潮。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元宵节称为“灯节”在⼭西的县城⼀级城廓甚⾄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五晚上达到⾼潮.正⽉⼗五的“观灯”已经成为⼭西民间群众⾃发的活动,在正⽉⼗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挂,有宫灯,兽头灯,⾛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太原⼀带,太⾕县的灯是很有名⽓的.太⾕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出名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之风盛⾏,并沿袭传于后世。
⽽正⽉⼗五,⼜是⼀年⼀度的闹花灯放烟⽕的⾼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西的县城⼀级城廓甚⾄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五晚上达到⾼潮。
正⽉⼗五的“观灯”已经成为⼭西民间群众⾃发的活动。
在正⽉⼗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挂,有宫灯、兽头灯、⾛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们便组织起来打,有⼀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五⽇到⼈间放⽕,将⼈畜和财物通通烧光。
天帝的⼥⼉⼼地善良,不忍⼼让百姓⽆辜受难,便冒着⽣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间,把这个噩耗告诉了⼈们。
众⼈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有个⽼⼈想出个法⼦:“在正⽉⼗四、⼗五、⼗六⽇这三天,每户⼈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焰⽕。
天帝就会以为⼈们都被烧死了。
”⼤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
到了正⽉⼗五这⼀天晚上,天兵往凡界⼀看,发觉⼈间⼀⽚⽕光,以为是⼤⽕燃烧的⽕焰,就禀告天帝不⽤下凡放⽕了,天帝听后,⼼中⼤快。
元宵节的花灯传统故事

元宵节的花灯传统故事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欢庆节日,赏灯、猜灯谜,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美丽的花灯了。
花灯作为元宵节的特色之一,不仅富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花灯的传统故事。
故事一:柳毅传灯相传在古代,有位名叫柳毅的贤良少年,他机智勇敢,心地善良。
一年元宵节的晚上,灯火辉煌,人们簇拥在一起赏花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盏巨大的宫灯。
这盏宫灯悬挂在高空中,无数彩线交织构成绚丽的图案,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传说中这盏宫灯是属于寻常百姓的,而非宫廷专属。
寻常百姓心怀嫉妒和不满,决定联合起来将宫灯偷盗下来。
他们引爆了一颗巨大的鞭炮,声势之大惊动了当地的官兵。
柳毅偶然目睹了这一切,他怀揣着正义和勇气,决定挽救花灯。
于是,柳毅上前阻止那些贼匪,并告诉他们宫灯所蕴藏的神秘力量。
他们被柳毅的话所感动,纷纷放下武器,共同保护花灯。
后来,柳毅带领着百姓一同参与制作花灯,每年元宵节,他们将这盏宫灯悬挂在洞庭湖上,以示对柳毅的纪念。
故事二:钟馗嫁妹相传在古代,曾有一个祸国殃民的妖怪,其恶行滔天,百姓皆苦不堪言。
元宵节这一天,妖怪趁夜晚大闹小镇,欺压百姓,毫无顾忌。
正当百姓束手无策之际,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出现在人们眼前,她就是钟馗的妹妹。
姑娘的名字叫做钟灵,她得知了人们的困境后,立即决定出手解救百姓。
钟灵和妖怪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最终钟灵倾尽全力终于将妖怪消灭。
钟灵的行为感动了上天,上天赐给了她一对灵巧聪明的金鱼。
金鱼将神奇的能力传授给钟灵,她通过这对金鱼,使得百姓都乐于将自家的女儿嫁给钟灵,祈求能够得到金鱼的保佑。
从此以后,每年元宵节,人们赏灯时会看到各种钟馗的形象,人们深深地膜拜和感激钟灵,并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嫁给钟灵,得到金鱼的庇佑。
这些传统故事都赋予了元宵节花灯特殊的意义,使花灯不仅仅成为了一种视觉享受,更是寓意了爱、勇气和美好。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小故事

【导语】元宵节在古时候叫“上元节”,古⼈称“夜”为“宵”,⽽正⽉⼜称元⽉,正⽉⼗五的夜晚⼜是⼀年之中的第⼀个⽉圆之夜,所以“上元节”⼜被称为“元宵节”。
以下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1.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1、刘邦去世后,吕后执政,刘⽒⼩皇帝只是个摆设。
吕后除了没像后世的武则天当皇帝,所掌握的权势和皇帝没什么不同。
⽽且她提拔吕家势⼒,在朝廷中引起极⼤⽭盾。
吕后病逝后,诸吕在上将军吕禄集合,阴谋篡夺刘⽒江⼭。
齐王刘襄与开国⽼⾂周勃、陈平在正⽉⼗五⼀举粉碎了诸吕叛乱阴谋,即位的汉⽂帝为了庆祝这⼀胜利,决定每年正⽉⼗五这⼀天家家张灯结彩,庆祝平“诸吕之乱”的元宵节。
2、汉朝时天地之间的神祇叫太⼀神,⼜叫泰⼀、泰壹⽒、泰⽒等,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皇⼤帝,西⽅的上帝,是主宰宇宙⼀切的天神。
古代祭祀天地之中的“天”,在汉朝就指太⼀神。
史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武帝将祭祀太⼀神的时间,定于正⽉⼗五,因此这个⽇⼦演变为后来的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节⽇。
3、汉明帝曾派郎中蔡愔、博⼠弟⼦秦景等到“西天取经”,之⽐唐僧取经早了⼏百年。
不过蔡愔并没有到达古印度,他到了西域⼤⽉⽒后就遇见了印度⾼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
这⼆位⾼僧在蔡愔的邀请下,驮着佛经和佛像到了⼤汉的⾸都洛阳,汉明帝专门赦建⽩马寺⽤于译经。
据蔡愔、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介绍,佛教有正⽉⼗五瞻仰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做法,敬佛的汉明帝下令全国正⽉⼗五这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全国的⼠族庶民都挂灯,久⽽久之,元宵节挂灯的风俗就产⽣了。
4、道教的⿐祖虽然是春秋时期的⽼⼦,但道教的产⽣却是从东汉时期张天师开始。
第⼀位张天师名叫张道陵,他创建了五⽃⽶道,五⽃⽶道崇奉天官、地官、⽔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官解厄”,上元天官正⽉⼗五⽇⽣,所以正⽉⼗五⽇就被称为上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所以燃灯庆祝,后来演变为元宵节。
元宵节打灯笼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和传说

元宵节打灯笼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和传说一、传说之一:纪念被夜叉伤害的英雄元宵节打灯笼的起源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关于纪念被夜叉伤害的英雄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光明的英雄,他无私地为人们驱散黑暗,使人们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然而,夜叉这个凶猛的妖精却嫉妒光明,决定用尽手段来消灭他。
于是夜叉绑架了光明的妻子,并用一堆火堆将她烧死。
光明得知后深感痛心与愤怒,他决定报仇,同时也想用灯光来悼念妻子的离世。
他利用元宵节这个夜晚,让人们放飞灯笼,在天空中点亮火烛,祭奠光明的妻子。
为了防止夜叉的袭击,光明还准备了红纸、爆竹和烟花等各种防护措施。
最终,他成功地将夜叉击败,并恢复了人们生活的和平。
自此以后,元宵节就成为了纪念光明和他的妻子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点亮灯笼,放飞烟花和爆竹,以庆祝光明带来的光明和喜悦。
二、传说之二:纪念抵抗外敌的起义除了夜叉伤害英雄的传说,元宵节打灯笼的起源还有另一个传说,与纪念抵抗外敌的起义有关。
据说,很久以前的中国,外族侵略者肆虐的时候,人们感到无助和恐惧。
正当人们惶恐不安之际,一位名叫张巡的英雄出现了。
张巡发动了一场起义,带领人们与外族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经过多年的战斗,最终他们成功地击退了外敌,拯救了自己的家园。
为了纪念这场抵抗外敌的起义,人们在元宵节点亮灯笼,以示庆祝和纪念。
三、传说之三:纪念春神送春的传说此外,元宵节打灯笼的起源还有一个关于纪念春神送春的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春神每年春天来到人间,给人们带来春意盎然的气息和美好的生活。
春神以灯笼为信物,每年在元宵节的夜晚,他将庆祝自己来到人间的到来。
人们在元宵节点亮灯笼,以示纪念和庆祝春神的到来,同时也表达对于新年和春天的期盼和祈祷。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等各种庆祝活动,以更好地庆祝春神的到来。
结论元宵节打灯笼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之一,起源于多个相关传说和传说。
无论是纪念被夜叉伤害的英雄、抵抗外敌的起义,还是纪念春神送春,这些传说都带给人们希望和勇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
导读:本文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
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噩耗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
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良之心,为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