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质量知识,介绍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等。
2. 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4.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容器等。
5.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质量和密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密度(一)教学目的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
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
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
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
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密度)二、密度的概念1. 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学生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指导。
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C.从公式ρ= 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2.(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3.(2017•南充)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ρ水=1.0×103kg/m3)考点3:密度图像分析1.(2017·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重难点突破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2.(2016·苏州)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考点4:密度的测量(2017•连云港)为了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g,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mL,所测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一.本节课复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回顾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会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编写本节复习学案、制作PPT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编写适合学生的知识回顾流程及习题。
三.复习流程(一)学生课前自主复习阅读课本,提炼《质量》和《密度》两节内容的知识点。
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并提炼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概念,在提炼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整合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流程(一)知识重现展示图片:椰树矿泉水,观察铭牌数值:350mL提出问题:(1)它表示的是哪个物理量?该物理量的符号是?常用单位有哪些?(2)平时我们喝水关注的是水的多少问题,“水的多少”用哪个物理量表示?(3)如果想知道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有什么办法?意图:设计这三个问题简单明了地展现了本章的三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选用椰树矿泉水的铭牌数值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质量1.学生展示《质量》的知识点,若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单位换算、质量的属性等,明确: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原因是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归纳:我们学习“质量”时,主要是从物理量的定义、测量、单位及性质四个知识点展开。
另外说明:学习质量时,我们要对一些物理的质量有所感知,即会估测一些物体的质量。
3.学生活动:(1)感知物体质量的大小,估测物体的质量:鸡蛋、苹果、公鸡、药片、大象。
(2)完成学案活动一:填写下列物体质量的单位一个椰子的质量约1.2 ;一枚硬币的质量约6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
选题目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要不断深化对生活现象的感知。
4.提出问题:若想准确知道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怎么办?天平的使用:测量前的调节、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读数。
复习课:质量和密度

活动总结
把你这节课收货的知识和没有收 货的知识写到最后的方框里,课 后班内讨论解决。
谁能获得老师的“礼物”?
课后作业
课后班内互相讨论还 没有熟练的知识
马桥实验学校:王振 2011.12.15
工具准备(复习目标)
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并知道其单位及 单位换算. 知道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理解密 度的物理意义. 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 度. 能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环节一、准备圣诞礼物(质量)
知识储备(3min) 要求:在3min内独自完成。完成后, 小组内讨论并且订正。
礼物四
一个最多能装1kg水的瓶子,用这个瓶 子装饮料(某种饮料的密度为 0.8X103kg/m3),最多能装多少kg饮料 ?
礼物五
有果仁巧克力(巧克力里面包裹着果仁) 和巧克力块(纯巧克力)两种。但是却 混淆在一起,因形状包装相同,又不能 提前品尝,所以无法区分。卖巧克力的 老板告诉我们两种巧克力的体积都是 5cm3。两个包装上净含量分别为9g与7g, 请你分辨这两块巧克力哪块是纯巧克力, 哪块是果仁巧克力?(纯巧克力的密度 ρ纯=1.8x103kg/m3)
礼物二
在充气球的时候,用到了一个装满氢气 的氢气罐。氢气罐里面的氢气一开始的 密度是4kg/m3,在用去了一半的氢气去 冲气球后,请问氢气罐里面的氢气密度 是多少? A、4 kg/m3 B、8 kg/m3 C、2 kg/m3 D、 无法确定
礼物三:
我们购买的圣诞树标签上面还写有一个 数据:树干为干松木材料,体积为 0.05m3,质量为25kg。试问:干松木的 密度是多少?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 改动(2)

二、密度的知识梳理
密度 (ρ)
(1)定义: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ρ= mv (2)公式:
mV,Vm
(3)单位: 国际单位 Kg/m3
常用单位 g/cm3
换算关系: 1g/cm3 = 1.0x103 =Kg/m3
(4)水的密度是_1_._0_x_1__03 Kg/m3,表示的含义
是 1_立__方__米_水__的__质__量__是__1_x_1_0_3K_g_
一、质量的知识梳理
质量(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 kg
常用单位: t 、 g 、 mg
换算关系:
1t= 103 Kg= 106 g=109 mg
(3)属性: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不随物体的_形__状____、_状__态___、_位__置___的改变而改变
(4)测量:天平 (使用方法)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小石
块
m
V1
V2
参照上面的三幅图,请叙述测石块密度的步骤,写出
密度的表达式。
1.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把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V1
3. 将石块用细线拴好, 全部浸没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则可以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V=V2 - V1
ρ 4. 石块密度最终表达式: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盐水密度表达式:
= m= m1 m2
VV
泰州二附中
汤中华 制作
10
学以致用:
1、下面是小阳同学测量食用油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初中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质量的定义?单位?2.天平的使用方法?3.密度的公式?4.量筒的读数与使用方法?5.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经过前面四次课,我们已经将质量与密度章节全部学习完毕,总的概括来说我们学习了两个物理量——质量和密度,两个仪器——天平和量筒,可能有的同学当时学的比较晕,今天我们一块儿来总结复习相关知识点。
考点/易错点1、质量1. 质量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来表示。
2. 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
常用的质量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4. 质量的性质: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质量不随物质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 天平的使用步骤:①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 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④ 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⑤ 归:称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遗漏。
考点/易错点2、密度1.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公式:由密度的定义可知:密度=质量/体积字母表达式:ρ=m/V(密度用符号ρ表示,质量用符号m表示,体积用符号V表示)3. 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用符号表示为kg/m3,这种单位就是组合单位。
实验室常用克每立方厘米作密度的单位,用符号表示为g/cm3。
单位换算:1g/cm3=1×103kg/m3。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学生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指导。
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C.从公式ρ= 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2.(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3.(2017•南充)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ρ水=1.0×103kg/m3)考点3:密度图像分析1.(2017·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重难点突破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2.(2016·苏州)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考点4:密度的测量(2017•连云港)为了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g,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mL,所测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PPT课件)
通济镇初级中学校执教者:曾强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知道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复习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理解质量密度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密度的有关计算
复习重点: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和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复习过程: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对于一个物体来说,他的质量是确定的,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物体与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有一定空间,有体积和量的多少的实物,而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切勿混淆。
如:铁钉是物体,它由物质铁构成。
物体的__形状__变了质量__没_变化
物体的__状态__变了质量__没__变化
我国2008年将要发射的神舟七号实现宇航员出舱
__空间位置_变了质量__没__变化
练一练: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质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练一练:
(1)、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张邮票的质量大约:50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80
一各苹果的质量大约:150
一元硬币的质量: 10
一只鸡的质量大约: 2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2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
一条鲸鱼的质量: 120
你们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测量质量呢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认识: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求及步骤:
一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二调:调节天平底座螺母使底座水平、游码归零后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三称量:“左物右码” 、取放砝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
四读数: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所示刻度值
天平的保护:
不超大、不感小、清洁、干燥、轻拿
1.判断:
(1)一块铁从空气中放入水中时质量变大()
(2)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变短了,质量没变()
(3)物体中含的物质越多,它的质量越大()
(4)一根铁棒拉成细铁丝后质量没变()
(5)把一个苹果带到月球上后质量变小()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
(2)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
练一练:
1.下面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
A、质量是物质的大小
B、质量是物体的多少
C、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D 、质量是物体的大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 、1kg 铁比1kg 棉花的质量大
C 、玻璃杯打碎后,质量不变
D 、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二、密度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性,如形状、颜色、气味、光泽、软硬等。
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知识回顾: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的。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相同的。
一)、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2、单位:千克/立方米
3、公式:
4.单位换算:
二)、密度的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位置等无关。
其大小取决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仅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同种物质
同种物质(不同种物质) 密度ρ 一定:m1/m2=v1/v2 质量m 与体积v 成正比;
3.不同种物质:
体积 v 相同时: m1/m2=ρ1/ρ2 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质量m 相同时: V1/V2 = ρ2/ρ1
4、密度的意义:
密度是指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密度的意义:
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测定:
固体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
3333m /kg 1000=m 000001.0kg 001.0=cm 1g 1=cm /g 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v1;
3.用细线栓住固体,慢慢的把固体放入量筒,记下示数v2;
4.固体密度:
液体:
1.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质量m1;
2.倒入量筒内一部分液体,读出示数v ;
3.测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液体的密度:
6.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质密度,与原有密度比较从而判断确定出该物质是什么,并判断其纯度。
例: 已测得戒指的质量为,体积为你能鉴别出它是不是真金的呢
2)、求质量
例: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在长,宽,厚1m 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3)、求体积
根据已知的物质密度对不便直接测定体积而能测定质量的,可以利用V =m/ρ来计算物体体积
要知道铜线的体积和长度怎么办
4)、判断物体空心还是实心问题
比较 V: V 物体 ﹥ V 实 空心 ( V 物-V 实= V 空) 比较ρ:ρ平﹤ ρ实 空心
比较 m: m 计﹥ m 实 空心
1、 有同学根据ρ=m/V 得出如下结论,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一块质量是8.9Kg 的金属块,体积为
1dm3,它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如果把这金属切去一半,那么剩下的一半质量为______Kg ,剩余部分的金属其密度为__________Kg/m3
思考:给你一台天平、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和足量的水,你能否用以上条件测出油的密度
v m m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