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精选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精选7)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积极开展预防性措施,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合法、合规。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高效、有序。
(3)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机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2)优化指挥体系,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3)加强信息报告和公开,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透明。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2、设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建立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负责具体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
4、明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职责,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5、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多部门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机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卫生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关键环节的卫生监管,如学校、医疗机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例(3篇)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例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传染病)应急预案学校是传染病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因此为了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___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___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预防传染病具体措施:1、建立学校公共卫生___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为落实应急预案要求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设备条件。
2、学校建立卫生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传染病流行季节,卫生室医护人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初中)、健康知识讲座(高中)黑板报、广播台宣传卫生防病知识,___师生一般的防病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4、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的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学生要注意经常开门开窗,保证教室、宿舍空气的流通。
5、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做到及时到卫生室诊治并通知家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学校派员带领学生进行就医。
二、等级划分与应急处臵:(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1、确认划分:(1)流感。
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___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___例以上,___例以下。
(2)___性发热事件。
在近___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___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___例以上,___例以下。
(3)水痘。
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___例以下。
(4)流脑。
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淤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三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____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响应:确保及时、准确评估并迅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防控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和扩散。
3. 应急救治:加强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感染人数和死亡率。
4. 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稳定,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三、预案内容1. 快速响应(1)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各级卫生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应急响应和决策。
(3)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职责,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4)开展公众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 防控措施(1)实施疫情调查,追踪和隔离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
(2)加强边境卫生检疫工作,严控入境人员的健康状况。
(3)启动社区监测机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人群的排查和管理。
(4)加强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5)暂停群众性聚集活动和旅游景区的开放。
3. 应急救治(1)增加医疗资源投入,加强新冠病毒检测和诊疗能力。
(2)扩大救治空间,筹备临时医疗设施,增加病床数量。
(3)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救治方案的制定。
(4)加强医疗物资保障,确保医疗队伍的防护用品供应。
4. 社会稳定(1)加强对疫情信息的发布,及时准确向公众传达疫情防控的知识和要求。
(2)妥善安排人员返岗,合理安排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服务。
(3)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助和支持。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严厉打击散布谣言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四、预案执行1. 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各级卫生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迅速行动,全面肃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5篇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5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篇1)一、编制目的为了切实提高我院应对突发食堂食品安全故事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医院职工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以防为主。
1、以保障全院医患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处置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时要以生命救助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2、本院职能部门应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3、工作中要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确立决策科学、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
(二)统一领导,协调配合。
1、成立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2、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管理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3、健全食堂食品安全信息报告沟通制度,整合本镇应急资源,加强协同作战能力;必要时迅速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调度应急资源,以应对突发食堂食品安全事故。
(三)信息公开、科学果断。
1、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公布相关信息,保障信息通畅。
2、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全院职工及病患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关职能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依靠科学,提高效率,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抢救伤员,减少损失,并及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院职工及病患出现的突发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置与抢救措施。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成立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王利忠(分管副院长)成员:崔凤才、宏春、孙广军、李秀兰、薛金霞2.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小组成员职责组长: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
副组长: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材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 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精选 5 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时常要预先开展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WTT f心整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精选 5 篇),欢迎大家分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 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市一中(益智中学)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学校师生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2、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的指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立应急公共卫生知晓事件处理办公室——医务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应在10 分钟内赶到常设办公室,研究制定应急措施,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学生收听季节传染病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杜绝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4、建立严格的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卫生、办公室卫生、学生宿舍卫生、饮食卫生等检查制度。
5、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遇有学生突发群体性( 1 个班 3 人以上同时出现)公共卫生事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医务室;医务室必须及时向学校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报告市教育局体卫工作站及市、区两级疾病控制中心;不得瞒报、漏报和谎报;并积极采取救治措施: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学校迅速联络医院进行诊治,医务室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7、在群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学校在疑似症状未确定时,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做好隔离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8、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预案自行启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各种隐患,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五篇)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一、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成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由于人类不能预测新的传染病何时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作好迎接它们的充分准备,___架构和运行机制。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___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收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制定本预案的指导思想是。
强化领导,统一指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科学预防,有效实施;畅通信息,快速反应,目的是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三、预案启动的条件:在本镇内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站应立即___有关人员,对事件的性质进行评估,如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县卫计委,并立即启动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说,是不易预测的事件。
例如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非典型肺炎。
2、具有公共卫生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它的范围包括重大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是指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集中的地点发生,导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如本辖区出现的鼠疫、___和肺___首发病例;连续出现___例以上的鼠疫和肺炭殖疫情;___的暴发疫情。
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
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
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1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在本社区范围内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处置。
三、实施原则(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分析,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
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和监测资金,做好物资、人员、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有效开展工作。
(二)统一指挥,机构落实社区内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卫生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三)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突发事件处置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社区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按照“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及时救治、及时控制”的要求,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四)科学防治,依法处置各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科学、依法、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
四、各部门职责居委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分析,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设立专项资金和监测资金,做好物资、人员、技术准备工作;督促各部门落实各项处置措施,并进行督查;组织人员,调派车辆,认真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社区警务室和安全办公室:在指挥部统一部署下,实施对坐车人员和物质的交通检疫、物品查验和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做好疫区的交通运输管理;打击利用突发事件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负责现场控制、疫区封锁和事件发生地交通控制及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实施对传染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事件引发的群众性治安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本(5篇)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依据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___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__市卫生局《___加强我市急救医疗工作___》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属地管理”原则,配合___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坚持市、区、镇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完成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二、应急___机构与职责(一)___机构1、成立___镇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张___(支部书记、院长)1321___8053副组长:岳___(副院长)135___356、侯___(副院长)1598___718、刘桂兰(副院长)1321___7301成员:王___1398___2766、秦___138___8459、周___15983___318、周___1398___2768、陈___137___441、黄___139___3081、___1899___2936、刘___158___6586、梅___135___3260、各村卫生站站长办公室设在公卫科,由岳___负责日常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院感控制组。
(1)应急办公室:岳___13___98356由办公室、质控办等组成,负责单位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工作;制订各类应急预案;___相关培训、演练;对应急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
负责收集应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范本),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按时向卫生局上报动态(范本)信息以及事件中病人资料的统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四十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制定预案的目的
为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应急处理制度,做到有备无患,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把防止、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作为主要任务。
根据卫生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测与分析结果,有针对地在全系统采取预防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以人为本、依法规范,坚持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师生员工生命的威胁和危害。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规范应急处理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把应对突发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学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负责落实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应急处理措施。
4.及时应对,果断决策。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及时做出反应,立即会同当地卫生部门了解情况,组织调查,采取正确、果断的控制措施,处理所发生的事件,尽最大的努力把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5.遵重科学,依靠群众,加强合作。
加强学校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充分发挥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在防控突发事件的作用。
加强宣传教育,发动师生参与群防群控。
加强与各方面联系和合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6.整合资源,共享信息。
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发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抵御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
(三)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教育部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区教育系统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区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托幼机构)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健康的事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学校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枣庄四十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陆繁伟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校卫生工作的杨学强副校长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史良营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学生管理中心负责具体指导和督查工作。
联系电话:8811488。
主要职责:在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各项工作;及时收集教育系统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会同卫生部门分析、研究,提出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学校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督导、检查各学校对防控突发事件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事态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平常时期由区学校体卫艺股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立即启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预案,应急组织机构集中办公。
(二)各级各类学校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各级各类学校应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
主要职责:根据区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预案。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突发事件防控措施;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皮疹和眼结膜充血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有关事件的现场的保护;及时向区学校及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突发事件发生情况。
事件发生时,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区区学校的部署启动各自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突发事件防控措施。
(三)应急联动机制
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级各类学校应马上向上级突发事件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争取辖地卫生部门介入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卫生保障和现场控制等工作。
三、预测、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监测、报告网的建立。
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与突发事件相关人群、环境和单位的监测报告体系,设立报告或举报电话。
2.常规监测与信息分析。
根据市卫生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与信息分析,提出教育系统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二)预警
根据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制定校园应对突发事件相应级别的控制措施。
四、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可控性、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潜在公共危机的分级,教育系统做出相应级别的响应。
(二)信息共享和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应急程序
配合卫生专业部门的操作程序进行。
(四)指挥与协调
学校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由应急组织机构协助区政府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卫生专业处理机构处理教育系统的突发事件。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对救治患者和应急处理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报告财政部门。
对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有贡献人员给予表彰与奖励;对因参与应急事件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给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二)社会救助
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因突发事件致病的贫困师生员工的医疗救助工作,确保得到及时救治;并争取社会救助。
(三)调查和总结
应急处理工作完成后, 各校要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调查总结,书面报告区学校。
对较重以上级别的突发事件,由区学校汇同卫生部门对全区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汇总、总结,书面报告区委、区政府和市学校。
六、保障措施
(一)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设置卫生室和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学生人数比例配备医务人员。
(二)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要求,对卫生室布局、设施与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加强卫生室网络建设,增加必要的医疗设备,以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学校会同卫生部门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进行预防突发事件业务培训。
其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传染病防治控制,食物中毒处理基本知识,因病缺课筛查与登记、疫情报告程序与基本要求,传染病隔离与消毒等。
(四)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用于改善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饮用水的供应。
七、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卫生的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和学校突发事件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预防措施
1.中小学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小学、幼儿园实行对新生免疫证检查制度,没有免疫证的新生必须重新建立免疫程序。
2.各级各类学校应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3.改善学校卫生安全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 学校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清除一切可能发生疾病的滋生地。
4.学校要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初中、小学、幼儿园要做好晨检工作,及时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区疾控中心及区学校,并主动协助区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分析。
5.卫生室或指定人员要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与排查。
6.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积极推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7.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三)督导检查
学校将定期会同卫生部门对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各级各类学校要经常性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