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学写读后感》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写读后感》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理解、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初步掌握写法;3.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1.谈话导入,切入正题;2.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3.掌握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让学生找准“感点”,写出的读后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PPT课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切入正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写法指导,明确要点1.读后感的特点:(PPT课件要点展示)读后感的突出特点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感”因“读”而来,所以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
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
第二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
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从而为写好读后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切记:认真、仔细地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2.读后感的一般结构:引——议——联——结(PPT课件要点展示)(1)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
“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
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
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学写读后感》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含义及文体特点,并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言下之意,书要熟读还要精思,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才不会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才能让书成为带我们在知识的上空翱翔的一对翅膀。
那么,什么是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二、出示学习目标三、了解基本概念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指读了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感”是重点。
四、出示例文骆驼祥子读后感这一学期,老师要求我们阅读名著,我读的是《骆驼祥子》,它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祥子,原本打算凭借着自己的好身体、勤劳,省吃俭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
第一次辛苦攒了三年钱,从牙缝里挤出的钱,风里来雨里去挣的钱,买的车刚拉了半年,被逃兵抢走了。
第二次,他从部队逃脱,顺手拉回三匹骆驼换来的钱,被孙侦探骗走了;第三次,和虎妞结婚后,用她的嫁妆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虎妞难产时,被迫卖出。
至此,祥子的梦想破灭了,他成了行尸走肉,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赌,招摇撞骗。
书读完了,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旧社会不让好人过上好日子!祥子真可怜,如果他心爱的人福子没有去世该多好啊,真庆幸我生在新中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学写读后感》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第二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文收束全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要求和写法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读书课掌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二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第二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文收束全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要求和写法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读书课掌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教学难点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示例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看了许多好书例如《傅雷家书》、《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想法怎样把你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方法点拨怎样写好读后感呢?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家庭教育秘诀(傅雷家书〉读后感》《人生只有奋斗才有希望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2针对材料,亮出感点.亮出感点,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第一题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如读了《平凡的世界》,你最深的感触就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他年轻的时候.: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最深的感触就是:当你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时,你要顽强地活下去并且要活得很精彩这些都是感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写作内容。
读后感是一种文学作品,它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学习写作读后感,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掌握写作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写作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主题,掌握写作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掌握写作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增强对文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掌握写作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写作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主题,掌握写作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优秀读后感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作品情感。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讨写作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
4.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发现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5.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和技巧,独立写作读后感,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文学作品主题、写作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生成问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例文引路掌握要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
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第3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阶段目标】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观)后感的习惯,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经验,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训练要求】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指导】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教案

此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写作时,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让读后感更具感染力,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重点辅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悟,提高文章的质量。
-难点解析:教师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将个人的独特见解融入文章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直接输出: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 Nhomakorabea(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写读后感》这一章节。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后,是否曾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或者对作品中的某个情节、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将引导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将阅读的感受转化为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学写读后感》这一章节的学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在讨论文学作品时,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显得有些迷茫。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写作技巧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撰写一段关于讨论主题的读后感。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写读后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培养学生发表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书本《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学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和学生讨论一下读后感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导入课文《学写读后感》,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下问题:(1)作者通过阅读什么书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2)作者对《红与黑》这本书的评价有哪些?2.讲解课文,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讨论写读后感的要求和技巧(10分钟)1.让学生讨论一下写读后感的主要要求和技巧,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写读后感(2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独立阅读。
2.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和技巧,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
五、分享读后感(10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写读后感的收获和困惑。
课后作业:写一篇自己对一本喜欢的书的读后感,并交给老师检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二)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3. 能够运用说明文的顺序写作法撰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 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 复习学生对于说明文的了解,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2. 阐释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读后感》教案写作背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看了一段视频、一组图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就是读后感。
“学写读后感”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部编教材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的训练内容。
这一单元阅读篇目,均为古诗文,即三记和二经(《诗经》二首),虽然其中并没有一篇是读后感,但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读后感的阅读材料。
从语言到手法,从情感到表达,教材力求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体验。
因此,可以结合阅读过程,体会写作读后感。
同时,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上网搜集资料,多渠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使收集到的信息不断积累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形象思维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抽象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八年级下学期,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足够厚实的积累,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也是阅读思维渐趋成熟的基础。
读后感,主要是靠抽象逻辑思维来完成的。
读后感的核心是“感”。
因为“读”(即读后感中的引述)的内容,是作品中客观存在的,而“感”则是读者的主观感受。
因此,要写好读后惑,感悟是最关键的所在,一定要深入——深入读物,深入生活,深入思想。
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到“感点”,将自己真实感受中有价值的部分,很好地组织起来,写出好的读后感。
这样,学会写作读后感,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能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写作目标1.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开发“引——议——联一一结”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2.结合单元课文的阅读,借鉴写作,注意把握“读”和“感”的关系,善读会感3.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重难点突破重点:注意把握“读”和“感”的关系,注重开发“引——议——联——结”的写作思路,能选择适当的感受点,学会写读后感。
难点:促进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式: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现经典片段,做好经典赏析,带动学生进入经典佳作的情境,学会写作读后感。
学法:借鉴法:借鉴自己读过的同类文章和常见的成功写作思路,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选取写作材料,写出质量较高的读后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文段、CAI课件、表格资料等。
学生:完成单元阅读任务,确定感受点;完成借鉴阅读任务,积累写作思路;读一点有关写作读后感的理论文章,做好理论准备。
课时安排l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约3分钟)导入法一:1.同学们都喜欢读课外书,请问你都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2.你能把你读的文章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比如它都写了什么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练说,教师巡视。
)师:同桌之间知道了彼此读过什么书,但我们大家还不知道,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全班同学听?选择一两个愿意表达的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导入:是的,阅读,可以打开人们思想的窗户;写读后感,却可以打开人们心灵的大门。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写读后感,共同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板书:学写读后感)导入法二:(多媒体出示)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
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
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再如我们家长每天带上随身听,徒步上班,对《老师的窗前》百听不厌,这同样是因为由此很自然地想起过去的校园生活。
总之,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因此我们从中“读出了自己”。
我们可以把读书中的感想写下来,长期积累,这会让我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提升。
(板书:学写读后感)对话导入,意在引导学生紧扣主题,快速进入写作情境,在活动情境中推进主题活动的铺开。
话题式导入,引导学生进入重新感受阅读的情境.打开写作读后感的话题、问题和主题。
二、写作形成阶段。
(约26分钟) 1.回眸经典,借鉴“感点”。
(1)经典回顾。
(多媒体出示:所学课文的相关读后感内容)①青翠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的轻快旋律——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
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黑白诠释这幅景色。
不需要鲜艳的色彩,不需要细致的表情刻画,只一片黑白,一个背影,足以融动人心。
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亦是感性的。
——读《小石潭记》有感②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
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出去。
——《桃花源记》读后感③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
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非常难做到的。
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考试中认真。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认真的习惯,这样在考试中不用太克制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认真了。
反之,如果我们平时不能认真做作业,考试时也就很难认真了。
——读《核舟记》有感④从《蒹葭》引申到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坚持。
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开始时决心很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
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
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忍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
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始终会败给自己。
——再读《蒹葭》有感(2)归纳写作方法。
师:请结合单元文章和上面的内容,说说以上各片段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勾画、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①“引”是基础,引述要灵活。
②“议”是重心,感悟要深入。
③“联”是拓展,联想要广泛。
④“结”是回应,结语要紧凑。
2.小试牛刀,尝试写作。
(1)打好基础,引述灵活。
(多媒体出示)①阅读下面古文《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运用引述,写一段读后感,要求:引述适当,灵活,简洁。
情境一: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引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生写出引述片段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
(多媒体展示)引述:虎之凶猛,令某些人“谈虎色变”,但自古至今,很少听说虎吃人的事,倒是老虎成为人手下猎物的事情居多。
其实,论力气,“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论武器,老虎有锋利的爪牙;然而,老虎终究失败了。
(2)突出重心,感悟深入。
①阅读《关雎》一诗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一个议论性片段。
要求:突出“爱情”这一重点内容,感悟要深入。
(多媒体展示)情境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生写作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
(多媒体展示)议论:我对婚姻的理解是,一个完美的婚姻生活应该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情感:友情、爱情、亲情。
首先双方要在最真实、最充分的交往中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感受对方的真诚,读懂对方,产生一种浓厚而真挚的友情。
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激情,产生厮守一生和白头偕老的愿望,以及对对方有着刻骨的思恋,有着一种“争君其谁”的爱情。
最后爱情是要回归于真实的,而婚姻的牢固是在两人之间有着血缘般的牵挂,互相厮守,相互牵挂,相互体谅,有着出门时候的祝福和盼望回家的思念的亲情。
这才是最幸福而最真实的爱情生活。
(3)拓展得当,联想广泛。
①阅读下面《窃读记》中结尾的片段,写一段读后感,要求对阅读部分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多媒体出示)情境三: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摸摸口袋里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拓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生写作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
(多媒体展示)拓展:朋友们,让我们记住文中国文老师的这句话吧:“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啊!吃饭能提供给我们物质营养,而读书是给我们提供精神营养。
这两种营养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4)回扣紧凑,结束有力。
①根据对《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情感把握,写作一段结尾扣情的文字,让读后感的结束干净有力。
(多媒体展示)情境四: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回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生写作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
(多媒体展示)回扣:于情于景,到处透露着凄清,本能使他选择了逃避。
也许悲伤是会长久潜伏于心的,但快乐一样也能够,豁达面对吧!如李白诗中所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运用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构思写作片段。
要求:仿照以上四个情境的形式,自选阅读内容,自定写作内容,写一个片段,要求引述适当、议论突出、联想广泛和收束有力,至少体现出两个方面。
结合课文内容,品味与之相应的读后感,能够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便于总结写作方法,用于写作借鉴。
以读促写,以感悟读,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表达能力和借鉴思维。
专项练习,有利于快速打开思维,快速形成写作思路,对于综合写作实践,是一个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