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2
《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

《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注释⑴杞:周朝时分封的诸侯国,都城雍丘,在今河南杞县。
⑵崩坠:崩塌,坠落。
⑶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
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之,的。
忧,忧愁,担心。
⑸晓:开导。
⑹若:你。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行动和停止。
⑻果:果然,当真。
⑼宿(xiù):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某些星的集合叫做“宿”。
邪,同“耶”,吗。
⑽只使:即使。
⑾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⑿积块:堆积的土块。
⒀四虚:四方。
⒁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杞人忧天》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杞人忧天》附答案篇一: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
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
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
翻译杞人忧天人文言文

古有杞人,耽于空想,常忧天坠地,心忧如焚。
世人笑之,以其无端之虑,然其忧天之情,亦足以感人。
余欲以文言译之,以见其意。
杞人者,不知何时人也。
其人好空谈,常言:“天若坠地,吾等将何以为生?”于是,日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或问其故,答曰:“吾恐天坠,万物俱毁,生灵涂炭,吾不忍见也。
”世人闻之,皆嗤之以鼻。
或曰:“杞人忧天,何其愚也!”或曰:“忧天者,徒增烦恼,于事无补。
”然而,杞人之忧,实非无因。
盖其时,天下大乱,民生凋敝,人心惶惶,故杞人忧天,亦忧民也。
余尝思之,杞人忧天,实乃人类共通之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吾辈生于世间,岂能无忧?忧者,人心之常也。
杞人忧天,忧的是天灾人祸,忧的是民生疾苦,忧的是国家兴亡。
此忧,非徒然也,乃出于对天地、对民生、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是以,余欲以文言译之,以见其意。
曰:杞人者,好空谈,常忧天坠地。
世人笑之,以其无端之虑。
然其忧天之情,亦足以感人。
盖其时,天下大乱,民生凋敝,人心惶惶。
杞人忧天,忧民也。
其忧,非徒然也,乃出于对天地、对民生、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天者,万物之父母,生养万物,覆载众生。
地者,万物之母,养育万物,承载万物。
天若坠地,万物俱毁,生灵涂炭。
杞人忧天,忧的是天灾人祸,忧的是民生疾苦,忧的是国家兴亡。
然天下之乱,非一日之故。
民生凋敝,非一人之力。
人心惶惶,非一时之变。
杞人忧天,实为忧世。
世人笑之,不知其忧世之情,实出于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
故余曰,杞人忧天,非愚也,乃仁也。
其忧天之情,足以感人。
吾辈当以此为鉴,不忘忧国忧民之心,常怀慈悲为怀,以仁爱之心,度众生苦。
是以,译文如下:杞人忧天,愚者笑之,然其忧世之情,足以感人。
盖其时,天下大乱,民生凋敝,人心惶惶。
杞人忧天,忧民也。
其忧,非徒然也,乃出于对天地、对民生、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天若坠地,万物俱毁,生灵涂炭。
杞人忧天,忧的是天灾人祸,忧的是民生疾苦,忧的是国家兴亡。
然天下之乱,非一日之故。
民生凋敝,非一人之力。
杞人忧天全文翻译及原文注释

杞人忧天全文翻译及原文注释
杞人忧天是一篇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全文翻译及原文注释。
【杞人忧天全文翻译】
昔者杞人忧天,人曰:「子恶乎不去?」曰:「吾何必去,我无罪也。
」人曰:「吾闻之,善保者不如神,神保者不如自保;吾闻之,善师者不如己学,己学者不如自通。
虽然,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
【杞人忧天原文注释】
杞人忧天:杞国(今河南省杞县)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此处指杞国的一个居民。
吾何必去,我无罪也:杞人忧天感到不安,担心天上会掉下来什么东西,但他觉得自己没有犯罪,为什么要离开。
吾闻之,善保者不如神,神保者不如自保;吾闻之,善师者不如己学,己学者不如自通:这里列举了两句谚语,意思是说最好的保护是依靠自己,最好的学习是自学自通。
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指如果天命要赐予人重大的责任或任务,必须先使他经受挫折,忍受磨难,使身体和精神受到考验。
行拂乱其所为:指经历困难和磨难后,人会认清错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以改正错误,这里的“拂”指挑战,“乱”指混乱。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表示经过思考、权衡后,才能付诸行动。
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指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杞人忧天2PPT课件

☆ 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文学体裁。
☆ 寓言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意)寄托于简单的 故事当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富于智慧哲理。
杞 人 忧 天
选自《列子·天瑞》
了解名作
《列子》的内容多为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 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 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 《两小儿辩日》、《杞人 忧天》、《愚公移山》等, 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就像是四肢弯曲伸展和自由呼吸,整天在空气中活动,为什么 还担心它会崩坠呢?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大地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塞得满满的,没有地方空 着。
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 的解释?
躇( chú)步跐( )蹈cǐ
补充注释:
身:身体,自身
若:你
废:放下,废弃
充塞:充满
中伤:打中甚至打伤 因:因此
果:果真
当:应当
• 杞国有人忧天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坠落,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 (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自己集中注意力。 第四,回答问题。 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回答问题要主动大胆。回答时要先想一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它和学过的内容有什么
杞人忧天 (2)

趣味教学资料列子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
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
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
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
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
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
列子笑着对老婆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
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
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列子等道家思想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
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
杞人忧天寓言故事二

杞人忧天寓言故事二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1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杞人忧天成语解释齐:周朝诸侯之名,在河南祁县。
习语的原意是齐国的人害怕天会塌下来,因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常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担心和忧虑。
杞人忧天成语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这个寓言,通过一个个危言耸听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这是一个教育寓言,描述了两种人:担心天的人和担心别人的人。
这两种人都不是人造的。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了当时的认识水*,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杞人忧天寓言故事 (菁选3篇)(扩展2)——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汇总九篇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 1从前在齐国,有一个人很胆小,有点神经质。
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2(PPT)5-2

杞国有人忧之,曰:“天,积气 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 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 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 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 舍然大喜。
竖(丨)、撇(丿)、点(丶)、折(乛)等。②指笔画数:书前有汉字~索引。 【笔会】名①以文章的方式对某个专题或专题的某个侧面进行探讨、报道 等的活动:文艺评论~。②一种由作家联合成的组织。 【笔记】①动用笔记录:老人口述,请人~下来,整理成文。②名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 读书~|课堂~。③名一种以随笔记录为; 少儿模特教育加盟 少儿模特教育加盟 ;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小 说。 【笔记本】名①用来做笔记的本子。②指笔记本式计算机。 【笔记本电脑】笔记本式计算机。 【笔记本式计算机】ī便携式电子计算机的一种。因外形 略像笔记本,所以叫笔记本式计算机。也叫笔记本电脑。 【笔迹】名每个人写的字所特有的形象;字迹:核对~|这可不像他的~。 【笔架】(~儿)名用 陶瓷、竹木、金属等制成的搁笔或插笔的架儿。 【笔尖】(~儿)名①笔的写字的尖端部分。②特指钢笔的笔头儿:换个~。 【笔力】名写字、画画或做文 章在笔法上所表现的力量:~雄健|~遒劲。 【笔立】动直立:~的山峰。 【笔录】①动用笔记录:您口述,由我给您~。②名记录下来的文字:口供~。 【笔路】名①笔法。②写作的思路。 【笔帽】(~儿)名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 【笔名】名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 【笔 墨】名指文字或诗文书画等:~流畅|西湖美丽的景色,不是用~可以形容的。 【笔墨官司】?指书面上的争辩:打~。 【笔润】名润笔。 【笔势】名①写 字、画画用笔的风格:~沉稳。②诗文的气势:这首七律,~犹如大江出峡,汹涌澎湃。 【笔试】动要求把答案写出来的考试(区别于“口试”)。 【笔受】 〈书〉动用笔记下别人口授的话。 【笔顺】名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如“文”的笔顺是)丶,)一,)丿,)丶。 【笔算】动用笔写出算式或算草来计算。 【笔谈】①动两人对面在纸上写字交换意见,代替谈话。②动发表书面意见代替谈话。③名笔记?(多用于书名):《梦溪~》。 【笔套】(~儿)名①笔 帽。②用线、丝织成或用布做成的套笔的东西。 【笔体】名各人写的字所特有的形象;笔迹:对~|我认得出他的~。 【笔挺】形状态词。①立得很直:~ 地站着|士兵站得~~的。②(衣服)很平而折叠的痕迹又很直:穿着一身~的西服。 【笔筒】名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的筒儿。 【笔头儿】名①毛笔、 钢笔等用以写字的部分。②指写字的技巧或写文章的能力:他~有两下子|你~快,还是你写吧!也说笔头子。 【笔误】①动因疏忽而写了错字:这篇文 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子小档案
姓名:姓列名寇,又名列御寇 尊称: 列子 出生地:郑国 生活年代:战国时期 信仰:道教 职业:思想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列子》
中伤 ( zhòng)
中: zhōng ) 中间 ( 宿:
星宿( xiù ) 宿舍( sù)
舍然( shě ) 杞人 ( qǐ ) 舍: 宿舍 ( shè) 充塞( sè)
躇( chú)步跐( cǐ )蹈
补充注释: 身:身体,自身 若:你
废:放下,废弃 中伤:打中甚至打伤
果:果真
充塞:充满 因:因此
当:应当
• 杞国有人忧天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坠落,自己没有什么 地方可以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就像是四肢弯曲伸展和自由呼吸,整天在空气 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崩坠呢?
• 寓意: 1.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 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2.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 到事物的本质,最后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3.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要视情况变化而变 化。 4.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 莫忙于责人。 5.看待事物不能只局限于 表面而要透过表面看清事物的实质。
使:1、使契丹(动词,出使) 2、向者使汝儿狗白而往黑而来(连词,假使)
初读,扫除字词障碍 词类活用:
• 衣素衣而出 (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 天雨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 岂能无怪哉 (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再读,疏通文意:
• 讨论:
1、 杨布家的狗为什么向杨布吠叫?杨布有什么反 应?
杞人穿越到现代社会,看到“战火纷飞、 环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 交通事故、过度开采地下资源”等现象,深 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
请你展开想象, 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 写50字左右的小文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杨布打狗
《列子》
初读,扫除字词障碍
• 缁衣(Zī)
衣:1、衣素衣而出(动词,穿) 2、衣素衣而出(名词,衣服) 曰:1、其人曰(动词,说) 2、杨布之弟曰布(动词,叫)
水井重度污染, 难以饮用
刺鼻的污水从这里排出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杞人忧天无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探讨寓意: 1、“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2、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寓意:不要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问题 而忧虑。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这 里 整 天 都 笼 罩 在 烟 雾 当 中
污水周围的草都死了
河边的萝卜也枯死了
河面上厚厚的油层恶臭难当
因为杨布“衣素衣而出,衣缁衣而返”。 杨布怒,将扑之
2、杨布的狗犯了什么错误?杨布又犯了什么错误?
狗只看衣服不看人,所以认错了人。 杨布没有认识到狗犯错误的原因和普遍性。 3、“杨布打狗”这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活当中有不少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结果往往出错。这一则寓言,正批评了这种现象。
当堂练习:
• 你会用现代汉语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1、衣素衣而出 穿着白衣服出门。 2、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你不要打它,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 3、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得奇怪吗?
译文
• 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 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 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过来。杨布怒 气冲冲地就要打这条狗,杨朱对他说:“你别打它 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要是你的狗出去时是 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你会不觉得奇怪吗?” •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 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 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 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寓言知识
☆ 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 的文学体裁。 ☆ 寓言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意)寄 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小喻大,借此 喻彼,富于智慧哲理。
杞 人 忧 天
选自《列子· 天瑞》
了解名作
《列子》的内容 多为民间故事、寓 言和神话传说。内 有很多脍炙人口而 又有教育意义的故 事,如《两小儿辩 日》、《杞人忧 天》、《愚公移山》 等,都是很有价值 的文学遗产。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大地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塞得满满的, 没有地方空着。
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
度?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 个好心人的解释?
分角色朗读课文
忧愁满腹 杞人的语态应该是_____。
苦口婆心 晓者语态应该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