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治疗[指南]
![血液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c04268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c.png)
血液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治疗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近四十年来,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治疗方面有了较多改进, 但血磷的控制仍然是透析病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血液透析对磷的清除极为有限,饮食限制可造成营养不良和生活不便;目前常用的磷结合剂在控制血磷的同时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铝制剂是应用最早且有效的磷结合剂,但因铝在体内蓄积危害较重,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钙盐,特别是碳酸钙和醋酸钙,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高磷血症,但钙的吸收可引起血钙升高,招致或促进软组织钙化,且不能使高磷血症得到长期的理想控制。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透析病人的高磷血症仍然是肾脏病领域中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之一。
本文就血液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有关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高磷血症与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是指血清磷的水平超过4.5mg/dl。
血磷增高与肾脏疾病的进展、继发性甲旁亢、肾性骨病以及软组织钙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到40-80ml/分时磷的代谢即开始发生变化,轻度血磷升高,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
PTH上升使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促进肾脏对磷的排泄,血磷下降。
当GFR进一步降低到20-30ml/分时,虽有血PTH的升高,但有效肾单位减少,肾小管对PTH的反应能力也下降,肾脏对磷的排泄发生障碍,磷即开始在体内蓄积,导致血磷持续升高。
二、高磷血症的临床意义血液透析病人的血磷水平一般在4.5mg/dl,但部分病人常高于6.5mg/dl。
研究表明,透析病人的血磷水平与病人的死亡率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在透析超过一年的病人中,血磷水平>6.5mg/dl时,病人的死亡危险性比2.4-6.5mg/dl时增加27%; 血磷>7mg/dl时,病人死亡率显著增高。
血磷升高引起的钙磷乘积增加可导致转移性钙化,钙磷乘积>72时,病人的死亡率增高>34%。
1.高磷血症与继发性甲旁亢高磷血症可直接或通过PTH-甲旁腺轴对透析病人的生存构成影响。
碳酸镧联合碳酸钙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高磷血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临床医学•碳酸镧联合碳酸钙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咼磷血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黄敏,王楠,成水芹,李薛梅[摘要]目的观察碳酸镧联合碳酸钙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I)高磷血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为该用药方案在未来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90例CRI高磷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镧组、碳酸钙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碳酸镧组采用碳酸镧治疗,碳酸钙组采用碳酸钙片治疗,联合组采用碳酸镧联合碳酸钙片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12周。
比较3组治疗前1d和治疗结束时的血钙浓度、血磷浓度、血红素氧化酶1(HO-1)水平、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钙化斑块形成情况,比较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结束时,3组血钙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碳酸钙组、联合组、碳酸镧组,3组血磷浓度及HO-1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碳酸钙组、碳酸镧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3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钙化斑块形成的例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头痛、恶心、便秘、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碳酸镧联合碳酸钙片既能降低CRI高磷血症患者的血磷浓度,又可提升患者的血钙浓度,是改善钙磷代谢的优选用药方案,且不会促进颈动脉内膜病变发生,也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高磷血症;碳酸镧;碳酸钙;钙磷代谢[中图分类号]R692,R589.5,R9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0754.2021.02.017Effects of lanthanum carbonate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tablets o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and hyperphosphatemiaHuang Min,Wang Nan,Cheng Shuiqin,Li Xuemei(Department of Pharmacy,General Hospital of Eastern Theater Command,PLA,Nanjing2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lanthanum carbonate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tablets o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hyperphosphatemia,and also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medication regimen.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CRI hyperphosphatemia treated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Eastern Theater Command from January2018to December2019were enrolled as research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lanthanum carbonate group,the calcium carbonate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each consisting of30patients.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the lanthanum carbonat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nthanum carbonate,the calcium carbonate group treat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tablets and the combined group treated with lanthanum carbonate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tablets,all with a treatment of12successive weeks.The levels of blood calcium,blood phosphorus and heme oxygenase-1(HO-1),as well as ccarotid intima thickening and calcified plaque formation1day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3groups.The rates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were also compared between the3groups.Result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the blood calcium levels of the3groups ranking from high to low were the calcium carbonate group,the combined group and the lantha-[基金项目][作者单位][通信作者]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科研课题(18PJYY0549)210000南京,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黄敏、王楠、李薛梅),肾脏科(成水芹)李薛梅,电子信箱:lxmwinter2014@num carbonate group.The levels of blood phosphorus and HO-1in the3groups ranking from high to low were the calcium carbonate group,the lanthanum carbonate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uld be found when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m(P<0.05).When the proportion of carotid intima thickening and calcified plaque formation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3groups,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uld be seen in them(P>0.05).When the rates of headache,nausea,constipation and vomiting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3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important( P>0.05).Conclusion Lanthanum carbonate combin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tablets could not only reduce bloo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RI hyperphosphatemia,but also increase blood calcium concentration as well.It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regimen to improve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and would neither bring about occurrence of carotid artery intima lesions,nor induce increased adverse reactions,with a relatively higher medication safety.[Key words]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Hyperphosphatemia;Lanthanum carbonate;Calcium carbonate;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继发肾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影响预后⑴。
CSN指南看临床磷结合剂的使用

全因死亡风险
心血管死亡风险
Tentori F,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8;52(3):519-530.
持续控制高磷血症可显著降低透析患者死 亡风险1
纳入2293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队列研究,随访至少2年
22%在2009年对含钙和非含钙磷结合剂对HD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做Meta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数据更新,共纳入11项以死亡率为研究终点的随机研究
非含钙磷结合剂 含钙磷结合剂
发生事件人数 患者数 发生事件人数患者数
权重
风险比(95%CI)
(P=0.04)
Jamal SA, et al. Lancet. 2013 Jul 18. [Epub ahead of print]
CKD-MBD诊断---血管钙化
骨外钙化的评估是诊断CKD-MBD的重要内容,包括血管钙化、心瓣膜钙化 和软组织钙化等,其中心血管钙化评估对CKD-MBD的预后评估最有意义。
心血管钙化评估
指征
方法
•有显著高磷血症需要
个体化高剂量磷酸盐结 合剂治疗者
•等待肾移植患者
•CKD 5D期患者
•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检 测的患者
GFR水平(mL/min/1.73m2)
血磷升高是CKD患者代谢失衡的中心环节
磷排泄障碍
肾功能下降
骨化三醇
血磷升高
继发性甲旁亢 骨代谢异常 低钙血症
心血管钙化
骨转换异常
死亡率增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Cozzolino M,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1;12:2511-2516. 2.Martin KJ,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7;18:875-885.
肾病内科肾性高磷血症的病因与治疗

肾病内科肾性高磷血症的病因与治疗肾性高磷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清磷浓度升高。
本文将探讨肾性高磷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肾性高磷血症的发生与肾脏对磷的排泄能力降低有关。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够通过重吸收和排泄来维持磷酸盐的平衡。
然而,在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这种平衡被破坏,导致血清磷水平的升高。
肾性高磷血症的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功能减弱是导致肾性高磷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小管功能障碍可由遗传因素、药物使用、感染等引起。
2. 磷酸盐摄入过多:食物中磷酸盐含量高会使血清磷浓度升高,继而引起肾性高磷血症。
富含磷酸盐的食物包括鱼类、肉类、乳制品等。
3. 高血磷性肾小管酸中毒:高血磷性肾小管酸中毒是肾性高磷血症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此种类型的酸中毒通常由于肾小管酸分泌障碍或肾小管对尿液中酸性物质的排出能力下降引起。
二、治疗方法治疗肾性高磷血症的目标是降低血清磷水平,以预防和减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膳食控制:合理控制磷酸盐的摄入是治疗肾性高磷血症的基础。
患者应避免过多摄入含磷高的食物,如鱼类、肉类和乳制品。
此外,多喝水可以帮助排除多余的磷酸盐。
2. 肠道磷结合剂:肠道磷结合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可通过与食物中的磷酸盐结合而减少其吸收。
常用的肠道磷结合剂包括磷酸盐镁、氢氧化铝等。
3. 透析治疗: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透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磷酸盐,从而降低血清磷浓度。
三、结论肾性高磷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病因与肾脏对磷的排泄能力降低有关。
治疗肾性高磷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膳食控制、肠道磷结合剂和透析治疗。
通过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磷水平,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了解肾性高磷血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膳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措施,以维护良好的肾脏功能和血清磷水平。
ckd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

ckd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CKD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英文缩写。
那ckd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ckd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ckd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为了明确CKD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提出三级预防概念很有必要。
所谓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是指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治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有轻、中度CRF的病人及时进行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尿毒症的发生。
第三级预防,是指针对尿毒症病人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尿毒症的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最终结果是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将不得不依赖肾替代治疗维持生命。
尽管目前透析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ESRF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生存质量较低。
因此,对CKD患者的治疗包括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治疗和针对各种合并症的治疗。
1.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和进展(1)原发病治疗对引起CKD的原发病治疗。
(2)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包括以下措施:1)控制血压积极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蛋白尿,可以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减缓慢性肾衰竭病变进展。
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依CKD的分期不同而异,当CCr>30ml/min时,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RB),必要时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
当患者的Ccr降至30ml/min以下时,应用ACEI和ARB可能引起肾小球内低灌注压而使肾小球滤过率过低,故对非透析的CKD患者应慎用。
2)饮食低蛋白饮食可降低肾小球内高灌注、高血压及高滤过,减少蛋白尿,从而减慢CRF患者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当GFR低于25ml/(min.l.73rm²)时,蛋白质入量应限制在0.6g/(kg.d)。
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治疗常用药物应用、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

磷结合剂、钙离子敏感受体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治疗常用药物应用、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增加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CKD-MBD 通常以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或维生素 D 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骨痛、骨折、骨变形、血管钙化等症状。
随着 CKD 患者肾功能的逐渐恶化,并发 CKD-MBD 的风险逐渐升高。
2017 KDIGO 指南建议,从 CKD G3a 期开始,成人患者就应该进行 CKD-MBD 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便早期及时诊治。
磷结合剂磷结合剂可分为:含钙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非含钙磷结合剂(如司维拉姆、碳酸镧),可有效降低血清磷水平,治疗高磷血症。
1.含钙磷结合剂1)碳酸钙含 40% 的元素钙,溶于酸性环境,因许多慢性肾衰竭者常是胃酸缺乏或长期使用 H2 受体拮抗剂,故可影响其疗效。
显著增加高钙血症的发生风险,包括骨外钙化、甲状旁腺激素(PTH)抑制。
还可显著增加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易出现低转运骨病。
2)醋酸钙含 25% 的元素钙,可溶于酸性、碱性环境。
与碳酸钙相比,其更有增强磷酸盐结合的潜力,可减少对钙的吸收。
显著增加高钙血症的发生风险,包括骨外钙化、PTH 抑制。
还可显著增加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易出现低转运骨病。
含钙磷结合剂使用剂量前建议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元素钙总量一般≤1500 mg/d,分2-3次口服,至血磷降到目标水平或出现高钙血症。
为避免高血钙,由含钙磷结合剂提供的总钙量≤1500 mg/d,包含饮食在内的总钙摄入量<2000 mg/d。
2.非含钙磷结合剂1)司维拉姆螯合剂,不含钙,通过减少消化道中磷酸盐的吸收而降低血磷,可使透析者的血清 iPTH、磷、钙水平降低,有效降低骨的生成率、改善骨形成,还不诱发高钙血症、抑制冠状动脉或主动脉钙化、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与 LDL-C、降低血尿酸、减少炎症反应。
羟苯磺酸钙致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波动1例并文献复习

羟苯磺酸钙致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波动1例并文献复习羟苯磺酸钙(calcium p-sulphonate)是一种治疗高磷血症的磷酸盐结合剂,通常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
虽然这种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它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影响患者的肾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例羟苯磺酸钙致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波动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病例报告:患者张某,男,60岁,因慢性肾脏病合并高磷血症入院治疗。
入院时,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为176umol/L,血磷水平为2.1mmol/L。
患者开始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每日口服3次,每次1.0g。
在接受治疗后的第二周,患者复查血常规及肾功能指标,发现血清肌酐水平上升至213umol/L,血磷水平下降至1.8mmol/L。
考虑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较差,医生决定停止羟苯磺酸钙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其他治疗措施。
停药后,患者的肌酐水平逐渐下降,血磷水平也得到控制。
文献复习: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常用的磷酸盐结合剂,通过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磷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
一项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在短期内可能出现肾功能波动,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的升高。
这可能与药物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在应用羟苯磺酸钙时,临床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特别是肌酐水平。
对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慎重考虑使用该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以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已经存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其他磷酸盐结合剂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结论:临床医生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能够引起临床医生对羟苯磺酸钙的不良反应注意,并提高对患者肾功能监测的重视。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主要由肾功能长期受损引起的疾病。
在CKD管理中,饮食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减轻肾脏负担,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缓解CKD症状以及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
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但在CKD患者中需要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过多的蛋白质会产生更多的氮负荷,增加肾脏的负担。
通常建议CKD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之间,具体摄入量的控制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二、控制盐的摄入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随水钠潴留和高血压等问题,因此,限制盐的摄入对于控制血压和水钠平衡非常关键。
CKD患者每日盐的摄入应不超过3g,尽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少用味精和酱油,多选用天然调味品如鲜香料和酸柠檬进行烹调。
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度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有益处。
膳食纤维可以提高肠道蠕动,促进废物排出,减少肠道对氮负荷的吸收。
在日常饮食中,患者可选择全谷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四、限制磷的摄入在慢性肾脏病中,肾脏对磷的排泄能力减弱,导致血磷升高。
高血磷不仅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还会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CKD患者应限制高磷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腰果、豆浆等。
此外,食用富含磷的食物前可以使用磷结合剂,促进磷的排泄。
五、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因此需要适当补充。
维生素B、C、D和叶酸等对于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而钙、铁、锌和镁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也不容忽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补充。
六、控制液体摄入量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对液体的排泄能力减弱,因此需要控制液体的摄入量。
合理的液体摄入能够减轻肾脏负担,防止水肿和高血压的发生。
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确定适宜的液体摄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点击数:206 添加时间:2008-11-2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许元文余学清在不同肾功能状况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的靶目标值是不同的,K-DOQI(草稿)建议,慢性肾脏病3~4期血磷控制目标为(0.87~1.48)mmol/L[ 2.7~4.6mg/dl],血总钙应保持正常范围内;5期血磷目标为(1.13~1.78)mmol/L[ 3.5~5.5mg/dl],血钙为 2.10~2.37mmo/L[ 8.4~9.5mg/dl],钙磷乘积小于55mg2/dl2,甲状旁腺素(PTH)应为正常人的2~3倍。
口服磷结合剂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高磷血症的主要治疗措施。
常用磷结合剂有:①含铝的磷结合剂,如氢氧化铝、碳酸铝及铝碳酸镁等。
②含钙的磷结合剂,包括碳酸钙、醋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及α酮酸钙等。
③非钙非铝的磷结合剂,包括镁盐、镧磷结合剂、盐酸多聚丙烯酰胺(Renagel)、含铁磷结合剂(如葡聚糖铁、麦芽糖铁和多核氢氧化铁)及烟酸的前体(niceritrol)等。
为了提高疗效,磷结合剂均应在餐中服用。
含铝的磷结合剂氢氧化铝和碳酸铝曾是使用广泛的高效的磷结合剂,含1000mg元素铝的碳酸铝混悬液约可结合食物中磷200mg。
长期使用铝磷结合剂可导致铝在骨骼、神经系统沉积,有潜在的铝中毒危险。
因此,含铝的磷结合剂现多已被弃用,仅用于其他方法无法控制的高磷血症或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且疗程宜短,如氢氧化铝(2~3)g/d,疗程4周,不超过12周。
另外,儿童透析患者易发生铝中毒,应禁止使用含铝的磷结合剂。
含钙的磷结合剂碳酸钙和醋酸钙是最常用的磷结合剂。
含1000mg元素钙的碳酸钙约可结合食物中的磷110mg,醋酸钙约为170mg;乳酸钙和枸橼酸钙的磷清除能力稍逊;酮酸钙副作用少,但价格昂贵。
口服含钙磷结合剂时,约20%的钙被吸收入血,从而导致或加重高钙血症。
已有较多研究提示,口服钙盐与软组织钙化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为减少高钙血症的发生,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应注意:①每天摄入的元素钙宜小于(1500~2000)mg,分为2或3次服用。
②活性VD3可增加肠道钙磷的吸收,不宜与含钙的磷结合剂同时服用。
③应该综合考虑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
如果血总钙>2.54mmol/L(10.2mg/dl),钙磷乘积>(65~70)mg2/dl2时,应减少含钙磷结合剂的剂量,或改用非钙的磷结合剂,如短期使用含铝磷结合剂。
④个体化的透析钙浓度,降低透析液钙浓度[(1.25~1.50)mmol/L]有助于减少或减轻高钙血症,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或高钙血症患者。
含磷结合剂的副作用还有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腹痛及心律失常等。
非钙非铝的磷结合剂非钙非铝磷结合剂克服了含钙或铝的磷结合剂的缺点。
Renagel(盐酸司维拉姆)结合磷的能力与碳酸钙相当,为维持血浆磷<1.5mmol/L,Renagel每天的剂量约为(2.5~5.0)g,分3次餐中服;与醋酸钙比较,Renagel治疗组约有5%的患者血钙>11mg/dl,醋酸钙组为22%,Renagel可降低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另外,Renagel可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Renagel是一种有前途的磷结合剂,但价格昂贵。
镧磷结合剂组织吸收少,毒性小;铁磷结合剂既可补铁,又可结合磷,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镁盐容易引起腹泻和高镁血症,且对骨矿化和中枢神经有损害,故很少使用。
控制血磷在慢性肾脏病的发展过程中,疾病早期就对血磷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发现,慢性肾衰患者早期就存在尿磷排泄减少、血钙降低、血磷升高及PTH分泌增多,甚至还可看到肾性骨病的组织学改变。
所以,当GFR<60ml/min/1.73m2就应该常规检查PTH、血钙和磷,并长期监测其变化。
对于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如果低蛋白饮食不能控制高磷血症,应该给予磷结合剂,首选含钙的磷结合剂;对于慢性肾脏病5期的非透析患者,肾脏排泄磷的能力大大下降,低蛋白饮食往往不能有效控制高磷血症,多数需要应用磷结合剂;如前所述,虽然透析可清除部分磷,但多数维持性透析患者需要使用磷结合剂。
在使用磷结合剂过程中,应该监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磷、血钙及PTH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将血钙、磷及PTH调整到适当的目标值,避免治疗不充分或者治疗过度,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外组织钙化的目的。
监测频率依肾功能而定,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可每年1次,5期和透析患者应每1~3个月1次。
责任编辑孙晓庆高磷血症及含钙降磷制剂的应用对比研究结果部分摘录点击数:221 添加时间:2008-9-17摘自《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第8卷第1期1999年2月p31-p3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郭王王质刚著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脏排泌磷的能力下降,所以会导致磷在体内的聚积,引起高磷血症。
低血钙可以引起继发性甲旁亢,会使肠道中磷的吸收增加;已经开始透析的患者由于需要进食高蛋白食物,使得磷的摄入量进一步增加。
而由于体内的磷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内,所以血液透析并不能满意地纠正高磷血症。
低钙血症也可以使甲状旁腺素( PTH) 分泌增加,高磷血症阻碍PTH 与Vit D3 在骨中的协同作用,从而导致肾性骨病;而当血中钙磷乘积过高时,还会出现钙质的骨外沉积,引起关节囊等软组织异常钙化,而沉积在眼及心肌等部位,若在皮肤沉积可以引起顽固的皮肤瘙痒症。
控制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可以防止肾性骨营养不良和转移性钙化等并发症。
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但是即使是最严格的限磷饮食,每天仍可以摄入19 mmol (600mg) 的磷,而血液透析只能清除极少量的磷。
口服磷结合剂进行降磷治疗,其中应用最早且有效的是铝制剂,但可以引起铝在体内的蓄积,从而导致透析脑病、铝性骨病、近端肌无力和小细胞性贫血等并发症, 限制了铝制剂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之后,人们发现使用碳酸钙不但可以补钙,同时还可以在肠道中与摄入的磷结合,而起到一定程度降低血磷的作用。
但是碳酸钙可以引起高钙血症和胃肠道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
近几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醋酸钙是一种有效的胃肠道磷结合剂, 它不但可以结合胃肠道中的磷,还可以避免高钙血症发生控制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及高钙磷乘积一直是临床医师试图解决的问题,含铝制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磷,但是它带来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
钙盐在临床上用来结合饮食中摄入的磷,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了。
一般认为钙制剂降低血磷是通过以下3 个途径:①钙制剂可以在胃肠道结合摄入的磷,而阻止磷的吸收;②吸收的钙可以使血钙浓度升高,从而促进钙磷在骨组织的沉积,也可以沉积在软组织,而形成转移性钙化;③血钙浓度的升高可以降低PTH 的水平,进而减少骨组织的磷释放入血。
这3 条解释中以第一条最主要,也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Sheikh 等研究者曾经对数种铝、钙、镁制剂(包括氢氧化铝、碳酸钙和醋酸钙) 进行体内和体外的结合磷实验,经过理论计算认为,在胃肠道中,磷以磷酸氢盐[ H2PO -4 ]的形式存在,并且在H+ 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 HPO2-4 ] ;钙制剂在胃肠道中必须解离出游离的Ca2 +,并与磷酸氢盐结合,最终以CaHPO4的形式沉淀,而起到阻止胃肠道中磷被小肠吸收的作用。
在酸性环境中,H+ 可以减少CaHPO4的形成。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当pH < 6.0 时,结合磷的效力是Al3 + > H+ >Ca2+ > Mg2+,而且醋酸钙结合磷的效果明显优于碳酸钙;当pH > 6 时,这几种离子结合磷的效力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证实了理论计算的结果。
体内实验的结果与体外实验基本相同,在体内,虽然不如在体外实验中明显,但碳酸钙与醋酸钙降低血磷的能力也有着显著性差异。
Mai 等和Nolan 等研究者,通过给受试患者服用统一配制的实验餐,并测试用餐后洗肠得到的残余食物中的磷含量的方法,发现同样钙含量的醋酸钙可以比碳酸钙更好地与摄入食物中的磷结合。
也有作者的研究证实,长期应用醋酸钙可以比碳酸钙更有效地降低血磷。
在我们的实验中,患者改用同等钙含量的醋酸钙后,血磷由试验前的2.16 ±0.37 mmol/ L 降到用药后的1.75 ±0.42 mmol/ L ( P < 0.001) ,差异非常显著,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
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在用药的第1 、2 、3 个月时,血磷比改用醋酸钙前都有非常显著性的降低,这些结果显示,醋酸钙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治疗中,都比碳酸钙有着更好的降低血磷的作用。
在使用碳酸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钙血症。
从理论上讲,在相同剂量的片剂中,醋酸钙的元素钙含量比碳酸钙略少,如果醋酸钙可以结合更多的磷,就应该有更少的钙被胃肠道吸收。
但是实验中,服药后血钙从服药前的2.34 ±0.29 mmol/ L 升高到服药后的2.62 ±0.26 mmol/ L,有非常显著的升高。
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在胃肠道中,醋酸钙可以比碳酸钙解离出更多的可以被吸收的Ca2 +,从而使它结合磷效果增强的同时,也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可吸收的钙。
有的研究认为,醋酸钙可以有效地减少高钙血症的发生,但也有些作者认为,醋酸钙并不能减少高钙血症的发生。
而且Hamida 等在他们的论文中总结了许多研究的材料,经过分析认为无论使用碳酸钙还是醋酸钙,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但不管是血磷的降低,还是血钙的升高,最后应该以钙磷乘积的变化来衡量药物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有无有益的影响。
从附表可以看出,在将碳酸钙改为服用醋酸钙以后,血的钙磷乘积从62.51 ±12.75mmol/ L 降到56.69 ±14.48 mmol/ L ,平均下降5.83±13.54 mmol/ L , P < 0.05,差异显著。
这一现象可以用Sheikh 等人的研究结果来解释,他们在实验后得出结论,在吸收同样钙的情况下,醋酸钙与碳酸钙相比,可以结合更多的磷。
也就是说,在保持同样的血钙水平的前提下,醋酸钙可以比碳酸钙更有效地降低血磷,这就可以解释钙磷乘积较低的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应用中,都可以比碳酸钙更显著地降低血磷,虽然可能会有血钙的升高,但血钙磷乘积有显著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