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
戏曲节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戏曲节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戏曲节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变化,戏曲节目在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从戏曲节目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戏曲节目在当今社会的角色和趋势。
戏曲节目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的京剧、豫剧、粤剧等各类戏曲剧种在表演技艺、剧本创作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一些优秀的戏曲节目在国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此外,戏曲节目的表演形式也在适应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
传统的舞台表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投影、声光效果等手段,使得戏曲节目在视听上具有更加震撼和立体的感受,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然而,尽管戏曲节目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戏曲节目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观众对于戏曲节目的追求逐渐减少。
电影、电视剧等大众娱乐形式的兴起,使得人们更习惯于追求短暂的娱乐快感,而对于需要耐心欣赏的戏曲节目不太感兴趣。
另一方面,戏曲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面临审美观念的转变。
年轻一代观众对于经典戏曲剧目的接受度逐渐降低,他们更倾向于接触更为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对于传统的戏曲剧目缺乏兴趣。
这些因素都对戏曲节目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戏曲节目在未来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对于中国戏曲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政府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将中国优秀的戏曲节目介绍给世界。
这为戏曲节目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其次,戏曲节目也在自身的创新中寻求发展。
尽管年轻观众对于传统戏曲剧目缺乏兴趣,但通过改编、创新和融入现代元素,戏曲节目能够更好地与观众进行互动,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一些现代戏曲剧目的诞生,如《茶馆》、《雷雨》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戏曲节目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前途展望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前途展望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中国文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中国戏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戏曲涵盖了多种表演形式,如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每种剧种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和风格。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戏曲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积极应对时代变革的必要条件。
1. 新表演形式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对于戏曲表演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戏曲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创新也成为了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些新型表演形式的出现,如电视舞台剧、戏曲小剧场、微电影等,为戏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中,电视舞台剧是一种将舞台剧表演方式与电视剧形式结合的新型表演形式。
它将传统戏曲剧目、舞美、配乐、服装等元素与电视剧拍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也更容易传播和接受。
2. 艺术语言的革新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需要有精湛的表演技艺,还需要有优秀的艺术语言,才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但是,传统的戏曲艺术语言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传播和接受的市场。
因此,创新戏曲艺术语言,不失传统特色,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戏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京剧故事以及戏曲剧目在内容上逐渐融入了当代生活元素,如网络时代、社交媒体、新闻事件等。
另外,一些新的表演技巧也被引入到传统戏曲表演中,如音乐、乐器演奏、身体语言等。
这些都为戏曲语言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戏曲发展需要一种平衡,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创新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就成为了戏曲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充分注入现代审美元素,从内容上、形式上、艺术语言上寻求突破,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相互渗透,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未来方向。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以来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阐述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的问题。
1.戏曲的发展现状(1)传统剧种的衰落。
目前,受到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剧种的观众逐渐减少,许多剧团停业倒闭。
(2)新生代观众的持续减少。
由于文化环境的改变,新生代观众对于戏曲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不再感兴趣,也不愿意耗费时间和金钱观看表演。
(3)缺乏行业标准。
由于行业自律不严,戏曲表演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剧目的内容与服装道具等都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观众的观感和体验。
2.戏曲的传承问题(1)传统经典的保护和传承。
很多戏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目前继承传统经典的人才十分缺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2)新人才的引入。
为了使戏曲得以传承,在新生代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培养新一代的演员和观众。
(3)弘扬文化价值。
在戏曲的传承中,要注重弘扬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培育传统文化的带动力。
3.戏曲传承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加强经典剧目的保护和研究,对于一些重要的戏曲剧种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2)加大对戏曲传承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扶持和引导,制订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吸引年轻人参与的措施。
(3)鼓励戏曲市场的发展,支持相关机构和演出团体进行创新和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加强演出质量的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在总结中,戏曲传承是一项浩大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今豫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当今豫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豫剧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当前豫剧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豫剧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豫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行当和表演风格而闻名,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豫剧逐渐面临着观众年龄层次偏高、传承困难等问题。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豫剧需要进行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
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推广手段,结合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方式,将豫剧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另一方面,通过豫剧剧目的更新与改编,增加时代元素和现代故事情节,以更好地迎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二、豫剧市场的发展与挑战豫剧作为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然而,与其他娱乐形式相比,豫剧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豫剧面临着现代娱乐市场多元化的竞争。
随着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多种娱乐形式的兴起,豫剧需要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开发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其次,豫剧的观众年龄层次偏高,对新一代观众的吸引力有限。
为了扩大市场和观众群体,豫剧需要注重年轻观众的培养和吸引。
可以通过剧目的选择、演出形式的创新以及推广和宣传手段的更新等方式来增加年轻观众的参与和兴趣。
三、豫剧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豫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为了推动豫剧艺术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加大对豫剧艺术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豫剧剧团和演员的资金支持,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演出平台和场所。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年轻人从事豫剧艺术的学习和传承。
其次,可以与其他剧种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剧种的创新方式和经验,使豫剧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此外,豫剧院团应加强内部管理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演员和导演加入。
戏曲未来发展的趋势

戏曲未来发展的趋势
戏曲未来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观众群体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戏曲将面临观众群体的多元化。
未来的戏曲作品可能会更注重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参与。
2. 效果的现代化: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可能会逐渐与现代技术结合,打造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沉浸感的舞台效果。
舞台装置、灯光、音效等元素将更加精致和先进,以更好地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
3. 跨界合作与创新:戏曲和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会更加普遍。
例如,与电影、音乐、舞蹈等领域的合作将推动戏曲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4. 国际化交流与推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戏曲也将更加重视对外交流与推广。
国际合作演出、交流学习等活动将为戏曲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5.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传统戏曲的传承与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但也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力。
未来的戏曲发展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保持艺术的活力和吸引力。
总之,戏曲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多元化、现代化、创新化和国际化。
通过吸引更
多观众、跨界合作、国际交流等方式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戏曲类节目发展现状

戏曲类节目发展现状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而戏曲类节目作为戏曲在当代娱乐领域的延伸,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戏曲类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电视媒体成为人们了解戏曲艺术的主要途径。
在那个时候,戏曲类节目主要以播放传统戏曲剧目为主,内容呈现较为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戏曲艺术的欣赏需求日益增长,戏曲类节目的内容也得以丰富和多样化。
在现代,戏曲类节目已经发展为多种形式。
一方面,有一些戏曲表演团体通过舞台演出的方式展示优秀传统戏曲剧目,引导年轻观众走进剧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一些线上平台也提供了戏曲类节目的在线观看服务,使更多的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高清精彩的戏曲表演。
另一方面,戏曲类节目也经过了创新和改良。
与传统戏曲剧目相比,现代戏曲类节目更加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时代感。
现代戏曲类节目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如音乐元素的融合、时尚的舞台设计、搞笑的情节设置等等,使整个节目更具有吸引力和娱乐性。
通过改变传统的表演形式和剧情设置,戏曲类节目也更容易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提高对戏曲艺术的认知。
戏曲类节目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和传承。
近年来,一些艺术学院和戏曲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戏曲表演等相关专业,为有志于从事戏曲表演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舞台。
这些专业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可以为戏曲类节目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使整个行业更加繁荣。
总的来说,戏曲类节目作为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延伸和创新,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戏曲类节目不仅能满足观众对传统戏曲的欣赏需求,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院。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戏曲类节目还将继续创新和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戏曲艺术体验。
2023年戏曲文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戏曲文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近年来,戏曲文化行业在我国市场发展上逐步得到重视,呈现出了不断拓展的趋势。
以下从多个方面分别阐述戏曲文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 戏曲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文化消费趋势的发展,戏曲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各地的戏曲院团也逐渐增加。
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44个省级行政区的1,747个专业戏曲团体,演职人员总数达35.7万人,其中京剧、评剧、黄梅戏和越剧为代表的四大类传统剧种演职人员仍占主流。
此外,戏曲节庆活动也成为各大城市文化活动中的重头戏,吸引了海量观众群体。
2. 戏曲市场需求多元化戏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近年来,市场需求却不再局限于传统受众群体,需求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青年、中老年群体都在逐渐接受和喜爱戏曲文化。
同时,国家在推广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为戏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逐渐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 戏曲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戏曲市场竞争也逐渐增强。
各地的戏曲院团呈现丰富的特点和风格,以京剧和豫剧为代表的多个流派各具千秋。
同时,各个演出场馆和线上直播平台的涌现,将戏曲文化呈现给观众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成品质量、演艺水平、营销渠道等方面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4. 戏曲市场转型升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戏曲市场也在不断进行转型升级。
院团自主创作、引进流行元素的当代剧目和新版经典剧目得到更多关注,同时也在注重演艺质量的基础上,策划多形态、多媒体的演出。
在运营模式上,戏曲院团开始开展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在线销售,将演艺产品推向全国和全球市场,巩固了市场地位。
总之,戏曲文化行业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在市场发展上呈现出不断拓展的势头。
面对市场竞争和变革,必须在创作、传承、演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开展,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
戏剧历史知识:投资与市场——中国戏曲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戏剧历史知识:投资与市场——中国戏曲产业的现状与前景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中国戏曲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国戏曲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戏曲市场现状1.观众结构:目前,中国戏曲的观众主要是老年人,年轻人的参与度不高,观众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2.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但也因此导致了戏曲间的互相割裂,场次稀少且场次地域化程度高,无法形成产业化生产和销售模式。
3.影响力:政策扶持不足,社会地位下降,作为民间文艺的戏曲在新时代的角色定位问题上面临脱节困境,缺乏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和市场化的推广策略。
二、戏曲产业发展趋势1.产业化生产:戏曲产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的转型,应该通过组织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等方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特点和竞争力,实现戏曲的产业化生产和销售。
2.多元化表演: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创新型、多样化表演形式的戏曲演出,如戏曲话剧、戏曲小型剧等形式,逐步开拓年轻人的市场,增加观众群体的多样性。
3.投资与市场:私人资本应借助市场化的手段,在戏曲产业中投资,并带动戏曲市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机制。
4.培养戏曲人才:通过建立一整套的戏曲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优秀的戏曲演员、编导等人才,打造更高水平的戏曲演出团队。
三、戏曲市场发展的挑战1.市场推广: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方式进行戏曲市场推广,提升戏曲的社会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政策尊重:政策扶持和尊重是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政策扶持方面,对于文艺类产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或扶持,适应市场需求和价值变化。
3.演出质量:戏曲在表演技艺、文学内涵方面的问题,应该逐步进行改革优化。
结语戏曲是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1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V o l 31 N o 12010年2月Journal ofN ati ona lA cade my of Chi nese Theatre A rts February ,2010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陈健雄作者简介:陈健雄,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综合策划部导演;主要研究方向:电视戏曲。
摘 要:在媒体多元与泛娱乐化的信息时代,电视戏曲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较好势头,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同行之间的竞争、观众的审美观念转变等因素,制约和限制着电视戏曲的发展;电视戏曲工作者必须从电视戏曲的栏目定位、节目质量、受众群体、人才引进、市场运营等方面,寻找出电视戏曲发展的自身规律,进一步研究市场,全方位的打造电视戏曲的精品栏目和创新电视文艺作品,电视戏曲才有可能健康、良性地发展。
关键词:电视戏曲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戏曲艺术历史久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戏曲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承载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念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长久以来,戏曲将艺术和文化巧妙融合,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活跃了百姓生活,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传播形式和传播样式多元化的今天,电视广泛、快捷的传播和教化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当传统戏曲遭遇电视时,其影响和传播打破有限的舞台空间,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散落到千家万户。
电视在传播戏曲上有着更多的优势,它兼容了图像和声音,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而且其栏目众多,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多样化的风格追求和多种形式的探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但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得戏曲在面临外来文化和多种娱乐形式时,显得有些薄弱。
内外因素的错综复杂的交织,既给戏曲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也带来了发展和完善。
一、电视戏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首先,电视戏曲面临着严重的时代特色。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播方式方式日益多元化,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戏曲联盟规则。
目前,已经出现了网络戏曲,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量大、容易操作,并且融合舞台、广播、电视的优势,比电视播放更为迅速和便捷,大大缩小了戏曲和观众的距离,为传统戏曲的普及和传播建立了高速公路。
WTO 的加入,使得外来文化的渗透有了合理的理由,精彩纷呈的大众娱乐形式和琳琅满目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使观众乐此不疲,应接不暇。
而传统的戏曲则显得势单力薄,无人问津,观众流失严重。
因此,电视戏曲的发展面临着紧迫感和危机感。
其次,同行之间的竞争无疑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发展有很大冲击和碰撞。
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主要有京剧、越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剧种。
这些剧种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因此,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不同程度设置了 戏曲频道!和 戏曲栏目!。
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有专门的戏曲频道,北京由京都韵味的∀同乐园#,四川有雄踞一方的∀川剧戏院#,浙江有余韵回肠的∀戏曲红茶坊#,辽宁又别开生面的∀戏苑景观#、安徽有通俗严整的∀相约花戏楼#,河南有风风火火的∀梨园春#,陕西有热腾奔放的∀秦之声#,这些戏曲栏目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又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引进新的剧种,不断推陈出新,兼容传统与现代的特色。
在稳定本地观众的同时又试图辐射全国的观众,有着咄咄∀戏曲艺术#2010年2月逼人之势。
再次,观众的审美观念的转变制约着电视戏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戏曲一直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文化积淀下的观众的思维模式、观赏经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
观众逐步形成了新的精神气质、性格禀赋与审美心理。
尤其是大众文化的兴起,更使得对电视享有遥控权的青年观众沉迷于一些形式轻松愉快、包装新颖现代的电视节目中。
古老的传统戏曲早一定程度上已经远离了观众,它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以及价值观与时代有冲突和矛盾,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当今社会有着天壤之别,相距太远。
而它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与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很深的鸿沟。
而戏曲的那种程式化、虚拟化的表演艺术让很多年轻的观众感到陌生。
因此,在以因观众的视线时。
电视戏曲在和其他电视节目的博弈中处于劣势。
最后,电视戏曲节目自身的因素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受经营理念和节目制作水平的限制,许多电视台的戏曲节目制作粗糙,内容肤浅,因此,在质量和精品的追求上,还需不断完善提高。
对戏曲节目的投资不足,使得一些佳作很难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无法满足观众对戏曲节目的强烈要求。
同时,节目的播放时间不够科学,戏曲节目的观众主要是中老年人群,很多戏曲节目却通常安排在深夜,不符合观众的作息制度,影响收视率。
戏曲栏目在人才方面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现象,尤其是精通戏曲的电视编导和掌管营运的青年精英匮乏,这必将影响到戏曲节目的经营管理和创作活力。
二、电视戏曲发展的措施和方案电视为戏曲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家万户的窗口,为戏曲提供了更多接近观众的桥梁和机会。
电视和戏曲的联姻,丰富了电视频道,拓展了戏曲的发展空间。
但是,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交织下,如何将电视的传播特性和戏曲的艺术特色完美地结合,如何使传统戏曲能够吸引更多荧屏前的观众,如何凭借电视屏幕这一现代传媒为戏曲的发展搭建一座更大的舞台,已经成为电视戏曲节目制作者和经营者的责任。
余秋雨先生对电视与戏曲的联姻说过这样一段话:电视有自己的审美特性,它一旦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结合必将对它们进行重组和改造,应该改造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之成为合格的荧屏审美产品而又不致于虽还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本体美色?这无疑需要靠大量具有创造意义和探索意义的实践来回答。
!%结合社会现实,戏曲节目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在栏目定位、节目质量、观众定位、人才引进和市场运营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1 栏目定位在多制式、多频道的前提下,要提高并逐渐稳定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栏目的定位很重要。
&也就是说,要对栏目的前期策划和定位取向有认真地考虑和研究,对栏目有个基本定位和整体策划。
对于电视戏曲来说,这点也是不可否定的一点。
准确的栏目定位才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那么,例如: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活泼清新的风格,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生旦净末丑,相约花戏楼!,∀相约花戏楼#采用的是板块式结构,融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戏外戏#介绍相关背景资料;∀面对面#进行专家访谈;∀名家名校#请戏曲名家表演拿手节目;∀梨园新星榜#推介新人新秀,充分展示安徽戏曲舞台青年演员的风采;∀戏迷打擂#则将节目推向高潮。
而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结合资源优势和频道化特点,按照栏目对象化、节目精品化原则,制作了∀长安大戏院#、∀忙罢戏楼#等栏目,就是依据不同的内容、目标对象、播出形式、播放长度、栏目特色而制定,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结合,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群的需求和爱好。
∀梨园春#精华荟萃,色彩纷呈,实现了(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办栏宗旨,保持了较高的艺术品味和多样化艺术风格。
2 节目质量要使戏曲节目在现代传媒高速发展的时代生存并在传媒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改善节目内容以契合时代的进步。
那么,戏曲栏目制作人就要不断拓宽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发扬传统戏曲文化的同时,制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戏曲节目,将传统和现代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通过巧妙构思营建出新颖动人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
例如:∀同乐园#栏目在2006年金秋全面升级改版,成为一档以古装情景喜剧为主的栏目剧。
取材经典戏剧、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脍炙人口的篇章,用今人的思想观念加以重新演绎,在古喻今,新与旧的冲击碰撞中形成笑料,达到开心一笑的效果,演员、主持人戏里戏外,较量口才,比拼才艺,妙趣不断。
同时,节目应有平民风格,戏曲节目的主要观众是普通百姓,因此,节目内容就要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使老百姓喜闻乐见。
河南电视台的∀梨园第31卷第1期陈健雄: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春#就特别注重人文特色,强调以人为本,只要进入∀梨园春#,观众与演员、专业与业余、台上与台下、外省与本省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艺术,尊重别人,彰显栏目的亲和力,使观众在心理上对节目有了天然的接近感。
3 受众群体戏曲节目要提高收视率,就要在瓜达常规观众的同时并争取新观众,只有更多的观众收看并参与戏曲节目,电视戏曲才会得到发展。
有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省份喜爱或较喜爱戏曲的观众在民众中占约50%左右,而进剧场看戏者不到爱好者的十分之一,形成戏曲艺术观众多、市场小的局面,而这些观众都是戏曲电视的隐性力量。
∗因此,戏曲节目就应该为观众而制作,时刻将观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制作适合不同口味、不同层次观众的节目。
例如:∀梨园春#栏目的主流受众是收入水平较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受众,农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必然对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建设,文化的建设无法和经济齐步走,于是农村受众便处于一种文化需求上的饥渴状态,∀梨园春#节目制片人正是看准了这样一点,正如制片人蒋愈红所言:∀梨园春#的特色是戏迷擂台赛,突出娱乐性,吸引更多的各个层面的观众参与和收看。
!竞争的日益加剧是电视节目呈现频道专业化趋势,更多的节目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受众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满足和心理认同。
同时,培养观众的兴趣至关重要。
人们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才会主动接近它,了解它。
因此,节目制作要把握好观众的兴趣点!和喜好点!。
因此,电视戏曲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受众是谁,运用自己的传播资源去满足他们,把戏曲艺术中抽象的、根本的、内在的常识概括出来,呈现给观众,引导和提高观众的欣赏戏曲艺术的标准,带动观众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节目中来,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人才引进目前,电视戏曲普遍缺乏优秀的戏曲人才,作为电视戏曲标到,既要熟悉和掌握电视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又要珍爱戏曲、懂得戏曲、精通戏曲。
尊重戏曲的审美价值,利用电视的手法去强化、美化它,从而引发人们,尤其是青年观众去了解戏曲、关注戏曲、熟识戏曲。
这就需要培养人才,壮大电视戏曲节目的队伍。
加快加强编导、制作队伍的建设,更新观念,在弘扬主旋律!和提高收视率!的基本准则下,创造各种机会进行学习、交流,提高艺术与制作质量。
高水平、高效率的标到制作群体,是电视戏曲的核心力量,他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有重点、有步骤地完成每期节目中的新的构思、艺术追求和艺术境界,已达到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突破。
电视戏曲节目对主持人有着严格的要求,应该适时地为节目选拔主持人,把通晓戏曲艺术理论与实践、具备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和有一定栏目策划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对选手的基本要求,争取让脱颖而出的电视戏曲主持人得到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