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不同的声音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11.不同的声音【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但学生对于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从未研究过。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有关声音的强弱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声音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的不同声音,试着解释不同声音背后的秘密。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猜声音。
通过猜声音游戏来认识自然界中声音各不相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帮助学生建立“声音具有不同音色”的认识,并不提及“音色”的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音量。
通过敲击同一个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得出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
想一想,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出影响音量大小的因素。
第三部分,认识音调。
通过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相同材料,但长短、粗细、大小不同的物体,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得出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
再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音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紧接着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因素有关?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用电子动画展示水杯琴,演奏一段乐曲。
认识噪音。
教材出示问题,听到下面场景发出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提示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一些噪音的来源。
介绍什么是噪音。
噪音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降低噪声,利用视频等手段介绍一些学生不易接触的有关噪声危害和消除或减弱噪声的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已经感知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对于声音的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刻,而“音量”和“音调”本身又是相互交叉的,知道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学生对于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是很难正确区分和表达的,但对于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节课中设计两组实验,都是容易操作,实验现象很明显,容易得出结论,第一组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先做演示实验。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不同的声音》教案

11.不同的声音【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未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1.3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变化。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材分析】学生每天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都出自物体的振动,然后这些声音又以声波的形式,从各个方向传到耳朵,被人体感受到。
但是这些声音有哪些具体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音乐课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
本课继前两课研究与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一个较完整的对声音的认识。
本课围绕“不同声音的区分与辨识及与物体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做猜声音的游戏,认识到每个人的声音是不同的,各具特点,进而延伸出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形成探究声音不同之处的兴趣与动机。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不同的声音 教案

11、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1、辨别自己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是否一样,比较一下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2、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3、探究发出高音的物体和发出低音的物体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知道噪声会对人的耳朵产生伤害,我们要远离噪声,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重点: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弄明白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之分。
教学准备:小皮鼓、三角铁、水量不等的瓶子、长短不同的管子、铝片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声音,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声音是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初步体会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尖细,有的粗犷。
那么声音的这些特点到底跟什么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11、不同的声音二、声音的强弱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教师让一位同学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辨别谁发出的声音,就是依照这个同学的嗓音辨别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
那么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预设:嗓音有的强,有的弱,声音有的大,有的小。
嗓音有的高,有的低,嗓音有的尖,有的粗。
教师小结:是的,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强的,音量大,声音弱的,音量小。
下面让我们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小皮鼓、三角铁、直尺、文具盒等各种工具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学生动手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制造的声音的音量是不是一样?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大?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小?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选一首歌曲,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击掌打拍子。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1《不同的声音》教案

11.不同的声音【教材分析】学生每天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都出自物体的振动,然后这些声音又以声波的形式,从各个方向传到耳朵,被人体感受到。
但是这些声音有哪些具体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音乐课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
本课继前两课研究与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一个较完整的对声音的认识。
通过制造不同音量和音调的声音,分析音量大小和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解释不同声音背后的秘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学习经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也有了清晰的认识,音乐课上对于音量和音调已有认识,也清楚每个人的嗓音不同,这些为分析影响音量和音调的相关因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同学之间的声音的不同,发现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点。
2.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结合有关现象,分析音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制造不同高低的声音,结合有关现象,分析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4.识别什么是噪音,列举噪音的危害以及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和音量的区别【教学难点】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小皮鼓、三角铁、瓶子、不同长短的管子、铝片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想不想玩游戏?(想)2.师:那我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
游戏开始的时候请所有同学把眼睛闭上,老师拍到肩膀的同学大声说出:猜猜我是谁?3.师:游戏结束,请同学们睁开眼睛。
同学很棒都猜对了。
但是老师很困惑,你们是根据什么猜的这么准确呢?(生1: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
生2:××的声音很细。
生3:××的生音很高...)4.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思考的也很认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嗓音。
(板书:音色)真的非常奇妙,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揭开《不同的声音》的神秘面纱。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不同的声音

11.不同的声音【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但学生对于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从未研究过。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有关声音的强弱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声音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的不同声音,试着解释不同声音背后的秘密。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猜声音。
通过猜声音游戏来认识自然界中声音各不相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帮助学生建立“声音具有不同音色”的认识,并不提及“音色”的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音量。
通过敲击同一个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得出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
想一想,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出影响音量大小的因素。
第三部分,认识音调。
通过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相同材料,但长短、粗细、大小不同的物体,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得出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
再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音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紧接着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因素有关?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用电子动画展示水杯琴,演奏一段乐曲。
认识噪音。
教材出示问题,听到下面场景发出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提示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一些噪音的来源。
介绍什么是噪音。
噪音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降低噪声,利用视频等手段介绍一些学生不易接触的有关噪声危害和消除或减弱噪声的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已经感知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对于声音的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刻,而“音量”和“音调”本身又是相互交叉的,知道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学生对于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是很难正确区分和表达的,但对于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节课中设计两组实验,都是容易操作,实验现象很明显,容易得出结论,第一组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先做演示实验。
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声音,包括人声、乐器声、自然声音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探索不同声音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发出的声音:包括说话、唱歌、笑声等。
2. 乐器发出的声音: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
3. 自然界的声音:包括鸟鸣、水流、风吹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不同声音。
3. 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不同声音。
4.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优秀音乐作品中的不同声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故事引发学生对不同声音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点,讲解相关知识。
3. 演示: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不同声音,让学生亲身体验。
4. 实践:学生分组或个人尝试产生和模仿不同声音。
5. 欣赏:播放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和分析其中的不同声音。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常见的不同声音,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产生和模仿不同声音。
3. 学生能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不同声音,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活动:1. 声音接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按顺序模仿不同的声音,如人声、乐器声、自然声音等。
下一个学生需在听到前一个学生的模仿声音后,立即接上一个不同的声音。
2. 声音猜猜乐:教师播放一段声音片段,学生需猜测这是哪种声音。
教师可适当增加难度,如播放多个声音组合的片段,让学生分辨并说出每个声音。
3. 声音接龙:学生分成小组,按顺序模仿不同的声音。
下一个学生需在前一个学生的模仿声音的基础上,继续模仿一个声音,形成一个声音链。
七、教学资源:1. 音频素材:收集各类声音的音频素材,如人声、乐器声、自然声音等。
2. 视频素材:收集相关音乐作品、纪录片等,展示不同声音的魅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同的声音》优秀教案

11.不同的声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中最后一课。
这节课是在前三节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本课是继续引领学生对声音有更完整的认识,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能用实验证明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具体和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噪音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噪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上了半学期的科学课,视野有所打开,但是科学素养和课堂行为习惯还待有所提升。
《不同的声音》我专门设计了有趣味游戏、动手又动脑的操作实验,又动脑又思考的探讨问题,就是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3. 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4.知道如何防止噪音科学探究:1.通过比较、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自制一个乐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声音是客观存在的,人随时随地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它是自然科学组成部分之一。
【教学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音叉、视频、音频。
学生材料: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无盖空盒子、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些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习惯、剪刀、橡皮泥。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是谁的声音?请几位名同学出来,让他们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说一句话。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并说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强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较)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声音强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3.11《不同的声音》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3.11《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④距离近点敲击(2)制作不同音量活动记录活动过程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用力小点敲击 声音小 声音的强弱(大小)与用力的大小以及离发声物体的远近有关用力大点敲击 声音大距离远点敲击 声音小距离近点敲击 声音大3、领学生做击掌游戏选一首歌曲,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击掌。
例如:【提示】注意体会:击掌轻重和声音大小的关系。
4、讨论:音量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提示】音量的强弱取决于用力的大小(声源的振幅)。
用力大,物体振动幅度大,音量强;反之,则弱。
二、探究声音的声调1、什么是音调?【提示】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我们怎么制作音调不同的声音?(1)引导学生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辨别声音有什么不同。
①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②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③敲击铝片琴(2)注意事项相同点:用力大小一样、所用材料一样不同点:大小、长短、粗细不一样(3)研究高低不同的声音记录表3、讨论(1)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提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2)发出高音和低音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提示】填写活动记录和老师一起做击掌游戏 交流阅读教材回答实验活动填写实验观察记录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音调以及影响音调的因素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高音的物体通常是薄的、细的、短的、紧的,而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厚的、粗的、长的、松的。
(3)小组同学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试着合奏一段乐曲。
例如三、探究什么是噪音1、听到下面场景中发出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提示】让人有烦躁、刺激、头痛,甚至要发疯的感觉。
2、小资料:什么是噪音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等,都可能让人听着不舒服。
有些人爱听的摇滚乐,对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就是噪声。
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3、怎样才能降低噪音?【提示】控制噪声源、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是以发出的声音。
图2:是冲力钻发出的声音。
图3:是挖掘机发出的声音。
这些声音的共同特点是非常巨大,听起来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让人有烦躁、刺激、头痛,甚至要发疯的感觉。
教师小结:是的,这些声音让人听起来感到很不舒服,这一类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我们就称之为噪声。
日常生活中,除了我们刚刚列举的三种噪声之外,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噪声呢?
教学重点
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弄明白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之分。
教学准备
小皮鼓、三角铁、水量不等的瓶子、长短不同的管子、铝片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声音,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声音是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初步体会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那么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预设:
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高音的物体通常是薄的、细的、短的、紧的,而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厚的、粗的、长的、松的。
操作题
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试着合奏一段乐曲,看一看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击掌打拍子。
指生说一说同学们的拍子是不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
同学们的拍子,音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拍子强,有的人拍子弱,有的时候声音强,有的时候声音弱。
全班讨论,音量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预设:
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幅有关,同样条件下,声源振幅越大,响声越大,声音的强弱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声音越强,距离越远,声音越弱。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噪声。
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还有小孩子的哭叫声、刹车的声音、爆炸的声音等等。
教师强调:还有一些声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是噪声。比如说,摇滚乐,对于喜爱听的人来说,就是音乐,而对于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不喜欢听摇滚乐,那么在他看来,摇滚乐就是噪声。
噪声有哪些危害?
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污染环境的因素之一。
教师出示一组人听到噪声之后痛苦的反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噪声对我们的听力产生危害,所以我们要远离噪声。,除了远离噪声,我们还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出示课本32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课 题
11、不同的声音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辨别自己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是否一样,比较一下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2、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3、探究发出高音的物体和发出低音的物体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知道噪声会对人的耳朵产生伤害,我们要远离噪声,保护自己的听力。
学生分小组开始合奏乐曲,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然后有选择的指1-2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并作出评价。
四、噪声和保护听力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受大家欢迎的,比如说下面这些声音,大家就不爱听。
出示课本32页上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三幅图中是什么东西在发出声音?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声音的高低
教师引导:同学们,声音有强弱,也有高低,声音的高低,就叫做音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
出示课本31页下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的方法。
方法1: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
方法2: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
方法3:敲击铝片琴,奏出最高音和最低音.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辨别谁发出的声音,就是依照这个同学的嗓音辨别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那么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
预设:
嗓音有的强,有的弱,声音有的大,有的小。嗓音有的高,有的低,嗓音有的尖,有的粗。
教师小结:是的,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强的,音量大,声音弱的,音量小。下面让我们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学生分小组活动,自由选择其中的方法,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并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师指1-2组同学分别展示用敲击水量不同的瓶子、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敲击铝片琴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音调不同。
全班交流讨论: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音调高,频率低的音调低。所谓频率,是指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预设:
不随便挖耳朵。
不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喊大叫。
不制造噪声。
不要长时间的戴耳机听音乐。
不要长时间的呆在噪声环境里。
当我们的耳朵出现发炎等一些状况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少去吵杂之地,如KTV、游戏厅、迪厅。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强弱和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我们要远离噪声,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积极的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尖细,有的粗犷。那么声音的这些特点到底跟什么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11、不同的声音
二、声音的强弱
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教师让一位同学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小皮鼓、三角铁、直尺、文具盒等各种工具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学生动手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制造的声音的音量是不是一样?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大?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小?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选一首歌曲,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击掌打拍子。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