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医院感染培训知识 记录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完整版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完整版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第四章“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具体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知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

2. 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3.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

难点: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和控制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医院感染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医院感染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说明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

3. 请列举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答案:1.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治疗期间,患者因各种原因而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2.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包括: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医疗操作、抗生素的滥用、医院环境等。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3.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包括: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医院感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应对医院感染。

同时,也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第一到四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篇一: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内容: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2篇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2篇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2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一)开展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培训人员:医院感染科专家、临床部门主管医师、感染控制干事培训内容:一、医院感染概述(1)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接受医疗或护理过程中的感染,发生时间一般在住院后48小时内,也有特定细菌感染为例外。

(2)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宿主和环境三个方面。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宿主方面涉及年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身体受损情况等;环境方面包括医护人员操作和管理质量等。

(3)医院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类型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医院感染防控(1)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和诊治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居家隔离、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包括隔离、个人防护措施、环境卫生管理等;诊治措施包括早期病原体鉴定、适用抗菌药物、适当使用抗真菌和抗病毒药物等。

(2)手卫生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最重要的措施。

手卫生包括洗手、消毒、涂抹手消毒剂等。

医务人员应当做好手卫生标准操作流程,严格掌握洗手和消毒时间、手势流程。

(3)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包括清洁、消毒、通风等。

定期消毒清洗医疗器材、疾病隔离病房、治疗室等环境是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4)感染性疾病防治法律法规感染性疾病防治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标准》、《医疗机构手卫生技术操作规范》等。

三、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级细菌等。

四、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做到及时、准确、全面。

参训人员感想:此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

培训就是培养训练, 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

国内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 侧重于行为之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范文,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院感知识培训内容篇1在院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下, 我院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

从组织落实开始, 到严格管理制度, 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 采取多种措施, 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将以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

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一、领导高度重视, 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院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感染管理工作, 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组长, 指导院感办开展日常工作。

第一, 注重依法管理, 按照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不断学习法律、法规, 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各项政策法规, 院领导强调依法行医, 规范管理。

由于院领导的重视和院感办主任认真负责的管理, 我院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不断强化。

第二、为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保证医疗质量, 院领导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 对产房、手术室、检验科等重点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配置基础设施。

第三、吧控制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作为工作重点, 经常到临床第一线了解情况并检查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 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设法解决, 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

二、充实卫生院感染组织机构根据卫生部规范要求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医院按照职责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每季度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质量检查, 对质量检查结果组织讨论和考核, 同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规范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科室院内感染存在问题组织医务人员讨论;各级院内感染监控人员履行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应职能, 从而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2024版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2024版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目录•培训背景与目的•医院感染基础知识•预防与控制措施•诊断与治疗策略•监测与报告制度•总结与展望培训背景与目的01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02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03医院感染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

医院感染现状及危害01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2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防控能力。

促进医院感染的监测、报告和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培训目标与意义02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参训人员范围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医院感染分类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定义与分类常见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01常见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0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医源性传播等。

易感人群与危险因素易感人群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免疫力低下者等。

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等。

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01手卫生的重要性强调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02消毒隔离制度介绍医院内不同区域的消毒隔离要求,如手术室、ICU、普通病房等。

03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讲解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无菌操作规范及执行情况检查无菌操作规范01详细阐述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如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等。

无菌物品管理02介绍无菌物品的存放、使用和处理要求,确保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记录三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记录三篇

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诊所全体员工培训内容: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标准》、《消毒管理方法》、《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传染病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诊所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应流程。

3、医疗废物的采集、运送、处置相关知识。

4、无菌操作规程 ,六步洗手法。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记录 2一、院感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那末 ,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 ,正确发展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那末1、环境要清洁 ,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发展无菌操作时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 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枯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 ,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

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 ,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发展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者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以防穿插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假设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能否到达已灭菌的色泽,未到达或者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者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 ,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能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 ,或者误放不洁之处或者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医院感染培训记录内容

医院感染培训记录内容

医院感染培训记录内容一、培训背景和目的(200字)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培养相关的管理意识和技能,本次培训旨在传授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驾驭医院感染风险和应对感染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二、培训内容(800字)1.医院感染概述(200字)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各种感染,包括院内感染、院外转入患者感染、院外转出患者感染等。

培训中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危害、类型和传播途径。

2.医院感染防控措施(400字)a.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讲解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和使用消毒剂的时机、方法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

b.感染预防与控制:介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包括医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床单、衣物和器械等物品的消毒处理、患者感染监测及报告程序等。

c.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学习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各类手术器械、呼吸机、导管等的操作要点,以降低感染风险。

d.消毒和无菌操作:培训医务人员正确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流程,使相关人员掌握防范噬菌体、病毒、真菌等各种微生物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e.用药合理应用:介绍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包括给药途径、使用时间和剂量等,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感染事件处理流程(300字)a.感染事件的定义:明确感染事件的概念,包括各类感染事件的定义、标准及分级。

b.报告和上报程序:详细介绍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和上报程序,包括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整理相关资料与数据等。

c.现场处理和防控措施:培训医务人员现场处理感染事件的流程,包括隔离措施的落实、用过的装备的消毒方法等。

三、培训方式和工具(100字)本次培训将通过组织专业讲师进行现场授课,辅以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效果。

同时,还将提供相关的培训手册和资料供参与者参考和学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针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以下是培训的记录:培训主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培训时间:2024年6月1日上午9:00-11:00培训地点:医院会议室培训内容:1.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分类-介绍医院感染及其与社区感染的区别-分类医院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2.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等-接触传播:手术切口感染等-飞沫传播:流感等3.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戴口罩等-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清洁、消毒设备保养等-床上用品与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正确使用消毒剂、器械保养等-医疗废物的处理:分类处理、严密封闭等4.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与分析-医院感染报告的程序与要求5.医院感染控制的实施与落实-四口之言:知晓、实践、监督和回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责任分工、纪律建设等-案例分享与讨论: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参训人员反馈:1.学习到了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最大,自己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3.对于床上用品和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学习了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及时报告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

5.培训过程中的案例分享和讨论非常有启发性,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经验。

总结:通过本次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

培训内容详实全面,参训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培训成效明显。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完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做到科学防控,确保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时间:2018年10月13日
培训地点: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培训内容: 2018年10月9 日院感培训相关内容
基层医疗机构重点部门院感管理
——消毒供应室、内镜室、中医临床科室
一、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
对院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执行必须不折不扣!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关的,与医院每个职工息息相关!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
院领导应该高度重视院感的潜在风险,否则,一旦发生院感恶性事件,领导的帽子会飞,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的椅子会跑,医务人员的形象和声誉会受到影响。

作为主管院感工作的院领导,应站在医院的整体高度通盘考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好院感工作顶层设计。

二、医院感染法律法规及基本知识
我国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法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规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
《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
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如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病房及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部(室)、产房、母婴同室、急诊科及其病房、口腔科门诊、介入手术室、临床检验科(实验室,含输血科)、内镜中心(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等。

四、基层消毒供应室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
流程布局欠合理现象,洁污不分
缺少必备清洗工具及设施和耗材。

如气枪、水枪、水处理设施、超声清洗机、干燥柜、低温灭菌器等,包布污浊破损,包装材料缺乏标准人员清洗消毒知识滞后,器械清洗普通未使用酶洗液、除锈剂、润滑剂;器械洗消质量得不到保障
消毒员相关知识不掌握
生物监测不规范,结果可信度差
管理模式:未实行集中管理,可复用的器械、物品等仍在供应室以外科室自处理
五、对策
1、专科知识学习
加强人员知识培训,熟悉岗位要求,更新知识。

消毒员持证上岗。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
《江苏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评价标准(2010年)》
《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
《江苏省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试行)》
2、保证基本环节质量
感控重点要求包括:建筑布局
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环节质量压力蒸汽锅监测
3、包装的重要性
没有无菌的包装,就没有无菌的物品。

时间:品无菌物从灭菌程序结束到病人使用要经过一段时间
无菌状态:这段时间内,包装对于维持物品的无菌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范包装的质量要求:
1.包布清洁、干燥、无破损,无异物;
2.包装松紧适宜, 闭合完好、严密;
3 .物品干燥彻底再包装,器械包的重量不
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5公斤), 体积大小不超过
30㎝×30㎝×25㎝(下排气式)
包外标识六项: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
灭菌要求灭菌方法选择
压力蒸汽灭菌:灭菌首选方法,最为经济可靠
适用于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还适用于液体的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裸露的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不适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装载要求
灭菌包之间留有空隙,材质不同时, 器械类放置于下层,敷料、布类物品应放置上层、竖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小包宜放在下层,大包宜放在上层。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装载量不应≥柜室容积的80%,同时不应≤柜室容积的10%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要求
强调接触无菌包前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环境要求: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
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纺织品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
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
使用一次性皱纹纸、医用无纺布、一次性纸塑袋、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六、基层内镜室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
流程布局欠合理,内镜洗消与诊疗未分室进行
内镜数量不够,与诊疗人次严重不符
缺内镜清洗专用设备及物品:高压水枪或气枪,干燥设施;多酶清液、戊二醛浓度测试卡
清洗消毒及记录欠规范
防护用品不全、洗手设施不完善
操作人员清洗消毒知识缺乏
监督监测措施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