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76-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英语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英语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英语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Problem: English Course Project Proposal Template.Requirement:1、 The article should answer in two languages and the whole article should be answered in English first. Afterthe whole English is answered, it should be answered in Chinese. Do not answer in paragraph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Mark before answering:English answer:Chinese answer:2、 The article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800 words, and do not expose my prompt in the article.English answer:Project Title: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Project Goals: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to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technology-based lesson plans.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student engagement, comprehension, and language skills.Project Description:This project will investigate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The project will begin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echnology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project and will help to identify the most promising uses of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The project will then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technology-based lesson plans. These lesson plans will be designed to use technology to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in various areas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and listening.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chnology-based lesson plans will be assessed through a variety of methods, such as surveys, observations, and student work samples. This assessment will help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will provide valuable feedback for future projects.Project Timeline:The project will be conducted over the course of one semester. The following is a tentative timeline for the project:Week 1: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Weeks 2-4: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based lesson plans.Weeks 5-8: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sson plans.Weeks 9-10: Assessment of the lesson plans.Week 11: Final report.Project Budget:The project will require a budget of approximately $500. This budget will be used to purchase the necessary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software.Project Dissemination:The results of the project will be disseminated through a variety of channels, such as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journal articles, and online resources. This dissemination will help to share the project's findings with a wider audience and will inspire other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in their own classrooms.中文回答:项目名称: 英语课堂中的技术应用。

基于需求分析的荆楚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荆楚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荆楚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荆楚文化进行需求分析,探讨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荆楚文化进行融入,提高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

本文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荆楚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旅游英语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绪论荆楚文化是指湖北省和湖南省的文化,其中包括了荆州的地区文化、楚地的地区文化两个部分。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强烈的兴趣。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旅游英语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荆楚文化和旅游英语教学展开研究,通过对荆楚文化的需求分析,探讨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荆楚文化进行融入,提高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

二、荆楚文化的需求分析1. 外国游客的需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中国旅游。

这些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不仅能够欣赏中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体验中国的风俗习惯。

在荆楚地区,外国游客往往会对楚地的楚文化和荆州的荆文化产生兴趣,希望能够通过旅游英语了解荆楚文化的相关知识。

2. 本地居民的需求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英语更好地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向外国游客介绍本地的文化和历史,增加自身的文化自信。

他们希望在学习英语的也能够了解本地的荆楚文化,提高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旅游英语教学的需求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学生通常对于真实的语境和实用的表达更感兴趣。

他们希望通过旅游英语学习,能够掌握日常交际所需的语言技能,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而通过融入真实的文化元素,如荆楚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为今后的国际交往打下基础。

高中英语课题申请书模板

高中英语课题申请书模板

高中英语课题申请书模板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英语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更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生活。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并建立一种适合我国高中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研究内容1. 对现有英语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2. 调查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需求,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 借鉴国外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教学模式。

4.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推广该教学模式,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5. 根据实践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我国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求和困惑。

3. 实验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1个月)第二阶段: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中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兴趣(1个月)第三阶段: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和推广(2个月)第四阶段: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评估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1个月)第五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撰写研究报告(1个月)六、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提出一套适合我国高中生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76-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76-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

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深度融合也成为大家的共识。

传统的高校英语课程中,中国文化比例上的不足必然会造成学生无法获取对等的文化积累。

没有中国文化的输出,跨文化交际就只是单向的文化流动,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荆楚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凝聚成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把荆楚文化融入到本地高校英语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改,构建多模态、多维度、开放的英语专业课程,1.2 课题界定荆楚文化:“荆”,就是牡精,“楚”是指灌木。

古语用“荆楚”一词表示荒芜之地。

随着历史的演进,楚的概念渐渐地衍变和扩张,兼有地域、民族和国家三种概念。

荆楚文化被归纳为“五种精神”、“六大支柱”、“十种文化”。

“五种精神”是:筚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即融会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即崇尚武术、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诚信,即追求和谐、为政以德、重在承诺的守信精神。

“六大支柱”是:老庄哲学、屈骚文学、乐舞艺术、丝织与刺绣、青铜冶炼、髹漆工艺;“十种文化”为远古文化、神龙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宗教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现代文化。

英语校本课程: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高校英语教师自愿、自主并与校教研部门合作开展的,以国家英语课程、地方英语课程的校本转化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本研究将“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界定为以文化认同理论和国家、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精神为指导,由校教研部门牵头,课程专家与实验师生共同参与,发挥本区域对荆楚文化的地缘优势,将荆楚优秀文化的精髓有机融入到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规划、构建、实施、评价和体系完善的过程之中。

教学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教学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教学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并实施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结合优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设计并实施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2.调查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动机,并进行数据分析;3.开展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研究,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教学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实施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2.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动机,以及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看法;3.进行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教学模式的认知和反馈。

四、研究预期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设计并实施一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2.得出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动机,以及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认知和反馈;3.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五、研究实施与进度安排本研究将分为课题设计、实施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阶段,具体安排如下:1.课题设计阶段: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2.实施与数据收集阶段:进行教学实验并收集数据;3.数据分析阶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研究结论;4.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算与资源本研究所需费用主要用于教学资源采购、问卷设计打印、数据分析软件购买等方面,预算共计xx元。

英语教师课题申请书范文

英语教师课题申请书范文

英语教师课题申请书范文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仅是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也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的教学内容。

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课题拟以“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题,开展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 探索并实践创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4. 为其他英语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 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2. 创新教学方法实践:结合现状分析,选取适当的创新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3.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 成果总结与推广: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英语教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教案等资料,了解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证研究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收集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认同度、学习效果等,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创新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现状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制定研究计划。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实施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收集数据。

【课题申报】英语教育领域的课程设计课题

【课题申报】英语教育领域的课程设计课题

英语教育领域的课程设计课题课题申报书一、课题名称:英语教育领域的课程设计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其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

然而,当前英语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英语习得的效果不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因此,研究英语教育领域的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设计与实施一种创新型的英语教育课程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并且促进教育公平。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英语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综合分析,探讨英语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英语教育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课程实验,设计并实施一套创新型的英语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3)英语教育课程设计的评估与优化:对实施后的英语教育课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英语教育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文献,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

(2)实地调研法:通过对不同类型学校和地区的英语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并实施一套创新型的英语教育课程,并进行实验性实施,收集学生数据和教师反馈。

四、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理论依据研究(持续时间:3个月)(1)收集和整理英语教育课程设计的相关文献。

(2)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形成初步的研究框架。

(3)撰写理论依据研究报告。

2. 第二阶段:课程设计与实施(持续时间:12个月)(1)开展实地调研,收集英语教育现状和学生需求信息。

(2)制定创新型英语教育课程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性实施。

(3)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数据分析。

(4)对课程进行优化改进。

3. 第三阶段:评估与推广(持续时间:6个月)(1)通过对实施后的课程进行评估,发现并解决问题。

英语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英语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英语校本课题研究范文英文回答:For my English school-based research project, I decided to focus 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language learning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topic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me because I have noticed how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and I am curious to see how it affects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One aspect I will explore is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apps and online resources. Many students nowadays rely on apps like Duolingo or websites like BBC Languages to supplement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I want toinvestigate how effective these tools are in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whether they are more engaging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of learning.Another area I plan to look into is the use of socialmedia and messaging apps in language practice. Many students use platforms like Instagram or WhatsApp to communicate with native speakers or practice wri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 want to see if this informal practice actually helps students become more fluent and confident in using the language.Additionally, I will also examine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provid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the rise of AI and adaptive learning platforms, students can now receive customized lessons tailored to their individual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I am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how this personalized approach impacts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progress in language learning.Overall, I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language learning and make it more accessible and engaging for students. By conducting this research, I hope to gain insights into how we can harness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to enhance language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中文回答:对于我的英语校本课题研究,我决定专注于技术对高中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深度融合也成为大家的共识。

传统的高校英语课程中,中国文化比例上的不足必然会造成学生无法获取对等的文化积累。

没有中国文化的输出,跨文化交际就只是单向的文化流动,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荆楚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凝聚成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把荆楚文化融入到本地高校英语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改,构建多模态、多维度、开放的英语专业课程,1.2 课题界定荆楚文化:“荆”,就是牡精,“楚”是指灌木。

古语用“荆楚”一词表示荒芜之地。

随着历史的演进,楚的概念渐渐地衍变和扩张,兼有地域、民族和国家三种概念。

荆楚文化被归纳为“五种精神”、“六大支柱”、“十种文化”。

“五种精神”是:筚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即融会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即崇尚武术、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诚信,即追求和谐、为政以德、重在承诺的守信精神。

“六大支柱”是:老庄哲学、屈骚文学、乐舞艺术、丝织与刺绣、青铜冶炼、髹漆工艺;“十种文化”为远古文化、神龙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宗教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现代文化。

英语校本课程: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高校英语教师自愿、自主并与校教研部门合作开展的,以国家英语课程、地方英语课程的校本转化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本研究将“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界定为以文化认同理论和国家、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精神为指导,由校教研部门牵头,课程专家与实验师生共同参与,发挥本区域对荆楚文化的地缘优势,将荆楚优秀文化的精髓有机融入到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规划、构建、实施、评价和体系完善的过程之中。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语言学家Lado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认为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并提出了一个从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分布(distribution)三个层次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的模式(Anderson, 2007)。

90年代以后,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文化教学”中应包含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内容。

Andy Kirspatrick(2004)认为,英语课程设计应该反映学习者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以维护自己的民族特性:教材内容也需要体现学习者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吴念、肖燕,2006)。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提出著名的“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观点,中心内容是知识面越广,理解力就越强。

只有具备广泛的本民族语言文化知识,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另一种文化。

(杜瑞清,2004)我国很多学者就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做了文本分析研究。

李超,李爱真(2007)认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大学英语教材对中国文化的涉及非常少有很大关系。

这种英美文化突出,对自身文化较少涉及的做法,极易导致学生见树不见林,大学英语教材应该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比重。

吴淑琼(2007)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语症”的根源在于:一是误解文化教学中“文化”的概念,二是误解“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三是忽视地方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并提出了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语症”的途径。

朱丽娜(2013)以抽样测试的形式对英语教学中融入地方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注入本土传统文化的策略。

汤竣宁(2014)指出,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应增强对地方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并提出三点改进建议:一要精心选择地方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引入我国英语教学教材中,使之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要培育专业的中西文化传承教学师资力量,强化英语文化教学师资力量;三是将地方乃至中华优秀文化内容列入英语文化教学考试范围。

之前的研究已经将教材和中国文化失语症结合在一起,但是这些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中西方文化所占的比例上。

面对文化教学必须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并重的趋势,本研究致力于“荆楚文化与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这一问题的初衷。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高校外语校本课程体系,是对国家课程的有利补充,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对国内外文化异同的鉴赏力与敏感性,进一步增进民族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2.1 课题理论依据(1)三大课程理论对英语校本课程的促进研究,即斯坦豪斯的“过程”模式、施瓦布的“实践”模式与多元智能课程理论;(2)跨文化交际理论。

2.2 研究目标(1)深入研究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研发校本课程的“多元立体”开发模式和“五大纬度”开发体系。

(2)培养大学生运用英语传播荆楚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与鉴别能力,以及培养其爱国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2.3 研究内容(1)前期调查研究:① 试验设计的目的、对象与工具设计;②大学生对荆楚文化偏好调查与原因分析;③加强荆楚文化交流的对策与建议。

(2)“多元立体”开发模式研究:① 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多元、达成目标多元、内容选择多元、实施方式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等研究;②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影响因素立体、组织过程立体、实施过程立体等创意研究。

(3)“五大纬度”开发体系研究: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以及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

(4)后期效度研究:① 大学生对荆楚文化在教学前后的态度偏好分析;②大学生对荆楚文化学习的态度与意识分析;③大学生对荆楚文化的发展态度分析;④大学生对荆楚文化以及英语传播成就测试分析;⑤研究结论与启示。

2.4 研究假设(1)如何构建高效的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和开发体系来优化高校的中西方文化知识结构?(2)如何引导大学生用英语传播荆楚文化,来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传播能力与传播成就?基于以上两个关键问题,提出下列研究假设:①总结和提炼出荆楚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多元立体”开发模式和“五大纬度”体系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的中西方传统文化知识结构。

②开发并使用《荆楚文化大学英语校本教材读本》、实施荆楚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等方式来引导大学生用英语传播荆楚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传播能力与传播成就。

2.5 创新之处本研究选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荆楚文化作为英语课堂文化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从全新的视角,将荆楚文化细化,把英语语言学习与荆楚文化结合起来,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把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同弘扬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3.1 研究思路首先,在前期调查阶段,以定量的整体性调查研究与定性的个案性考察进行试验前测试和现状调研;在理论分析阶段,厘清荆楚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这两个阶段旨在查找当下荆楚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症结所在,进一步明确研究背景、目标和方法;其次,在理论研究阶段,深入研究荆楚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多元立体”开发模式和“五大纬度”开发体系,构建其结构模型和课程体系;然后,将课堂教学模式及活动课程的优化和大学文化教育学术交流贯穿研究的全过程;最后,在试验后检测效果的基础上,形成并推广最终研究成果。

总思路体现了“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有多好→成什么”的“实事求是”模式研究路线。

3.2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在收集资料时,主要采用:①文献法。

对斯滕豪斯、施瓦布、李超,李爱真、吴平安等国内外学者的直接和间接研究荆楚文化河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

②调查法。

拟选取全校100多名学生为研究样本,以问卷法探讨学生在试验前后对荆楚文化偏好、未来发展态度分析以及英语成就方面的变法的看法,以期在理论研究、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结论。

(2)在分析资料时,主要采用统计法,即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类图表、统计数据进行归纳、解释、论证与说明。

(3)在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遵循“实践导向、协同研究和反省思考”的原则,不断完善大学英语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践行“实践+ 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

3.3 技术路线具体技术路线如图:●前期调查阶段(为什么?)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实验前测与调查↓●理论分析阶段(是什么?)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基本理论研究↓●理论研究阶段(做什么?)①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多元立体”开发模式研究②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五大维度”开发体系研究↓●实践研究阶段(怎么做?)①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活动课程②定期举办荆楚文化学术交流↓●效度分析阶段(有多好?)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实验后测与结论↓●成果形成与推广阶段(成什么?)①调查报告②发表论文③研究报告3.4 实施步骤(1)2018年07月—2018年10月开展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高校大学生对荆楚文化偏好调查与原因分析,加强荆楚文化交流的对策与建议;(2)2018年11月—2018年12月整理三大课程理论(“过程”模式、“实践”模式和多元智能课程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相关文献;(3)2019年01月—2019年08月展开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构建:1)确立课程目标 2)选择课程资源 3)选编课程内容 4)设计教学方法 5)优化课程评价;(4)2019年09月—2020年02月以本校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荆楚文化作为课程内容,全面检测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

就研究设计、研究实施、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等部分加以说明,同时采用质性研究法观察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与反应;(5)2020年03月—2020年06月整理分析各项数据和文献资料,撰写结题论文与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