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形势下,教师上课的重点不应局限于让学生“学会,更要着眼于使学生会学。”本设计将整节课设计为一个探索过程,旨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本节课学习,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重视环境保护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四册第十六章第一节,与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共同阐述了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这个主题。在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获取知识重视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并为下一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描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启发诱导学生分析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环境对于生物的进化又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于环境的具体含义以及环境中所包含的诸多因素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各种生物生活环境都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2)说出自然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主要类别,列举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说出自然环境中生物因素的主要类别,举例说明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解读生物图片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强化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增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情感目标

(1)体会生物生活离不开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体会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辩证唯物自然观。

五、教学策略

整节课设计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分析资料进行科学探究最终全班相互交流,得出本课时的结论。

六、教学媒体

1、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生物图片、视频。

2、学生收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评价

通过本设计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1、古人云“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桎”,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请你想一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2、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的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少。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高原反应的产生主要是什么环境因素的影响?

4、据调查,浅水水域生长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试分析影响藻类分布的原因。

5、分析下面三曲线图,它们哪个代表共生?哪个代表竞争?哪个代表捕食?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