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行进路线及攻防含义详解
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

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简化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
24式太极拳是简化后的太极拳名称,那么你知道24式太极拳的名称和动作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24式太极拳的名称和动作,别忘了收藏哦!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第一式起势⑴左脚开立⑵两臂平举⑶屈腿按掌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⑴左野马分鬃⑵右野马分鬃⑶左野马分鬃第三式白鹤亮翅⑴跟步抱手⑵后坐转体⑶虚步分手第二组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⑴左搂膝拗步⑵右搂膝拗步⑶左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⑴跟步展臂⑵后坐引手⑶虚步合手第六式左右倒卷肱⑴右倒卷肱⑵左倒卷肱⑶右倒卷肱⑷左倒卷肱第三组第七式左揽雀尾⑴转体撤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⑽弓步引手第八式右揽雀尾⑴转体分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引手⑽弓步前按第四组第九式单鞭⑴转体运臂⑵勾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推掌第十式云手⑴转体松勾⑵左云并步⑶右云开步⑷左云并步⑸右云开步⑹左云并步第十一式单鞭⑴转体勾手⑵转体上步⑶弓步推掌第五组第十二式高探马⑴跟步翻手⑵后坐卷肱⑶虚步推掌第十三式右蹬脚⑴穿手上步⑵分手弓腿⑶抱手收脚⑷分手蹬脚第十四式双峰贯耳⑴屈膝并手⑵上步落手⑶弓步贯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⑴转体分手⑵收脚合抱⑶分手蹬脚第六组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⑴收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⑴落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七组第十八式左右穿梭⑴右穿梭⑵左穿梭第十九式海底针⑴跟步提手⑵虚步插掌第二十式闪通背⑴提手收脚⑵弓步推撑第八组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⑴转身扣脚⑵坐腿握拳⑶摆步搬拳⑷转体收拳⑸上步拦掌⑹弓步打拳第二十二式如封四闭⑴穿手翻掌⑵后坐引收⑶弓步按掌第二十三式十字手⑴转体扣脚⑵弓腿分手⑶交叉搭手⑷收脚合抱第二十四式收势⑴翻掌分手⑵垂臂落手⑶并步还原•24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一起势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
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
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
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
(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
(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
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
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
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
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两臂微屈,眼看左手。
面向正东。
(二)右野马分鬃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
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
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
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
“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1、转体撇脚2、抱手收脚3、转体上步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
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
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2)解,只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4)解,只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左右相反。
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
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
全部过渡动左手。
应向东偏北(大约15 度)。
第十式:云手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作,上下要协调一致。
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2)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上方;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
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
要点:身体要先向左转,再向左转。
完成姿势,面向正西。
上体不可太前倾。
避免低头和臀部外凸。
左腿要微屈。
第二十式:闪通臂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起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之欧阳理创编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时间:2021.03.05 创作:欧阳理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起势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臂松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视前方。
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手心向下,两手高于肩平,与肩同宽,肘微下垂。
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臂轻轻下按至腹前;目视前方。
头颈正直,下颌微收,胸腹放松(图1)。
易范错误:耸肩、直膝、上下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两肩下沉、两肘松垂、屈膝松腰、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图(1)1、左右野马分鬃动作要领:左野马分鬃,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于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成抱球状;左脚随既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随体转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落于又胯旁,肘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45°~60°;随后身体左转,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至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于左手下,两手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手(图2)。
注:左右野马分鬃动作相同,惟左右动作相反。
易范错误:两臂僵直,上下动作不协调一致,膝关节容易超过脚尖。
纠正方法:两臂始终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膝不要超过脚尖,后面的脚要向后蹬转,前后脚尖夹角成45°~60°,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应保持在10~30厘米。
攻防含义:我用一手化解对方攻击之手臂,另一手攻击对方。
图(2)2、白鹤亮翅动作要领: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后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两手随体转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于右前额,掌心向左;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左脚尖成虚步点地,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编排版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
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
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
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1 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
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
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
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 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
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
(图2-1、2、3、4)。
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另述。
李德印24式太极拳详解

李德印24式太极拳详解李德印24式太极拳详解第一组(一) 起势(1) 身体自然伸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
(起势由立正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宽与肩同,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曲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肩相对;眼要平视。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弯曲,曲膝松腰,臀部不可凸起,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二)左右野马分鬃(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及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右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间朝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60度),随即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同时左手翻掌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画弧放在左手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5)与(3)同,左右方向相反。
(6)与(4)同,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前势,设敌人用左手将我右臂向左推出,此时将我右腕顺势由敌人手腕下缠绕,自右往左列开,两手分开与脚相称,腰胯沉下,眼神随往前看,同时将右脚向正面蹬出,左脚尖同时向左稍转,坐实,身亦随往左转入正面。
左打虎式
由前式,设敌人由左前方,用左手打来,我将右足落下,与左足并齐左右手随向左侧转,左脚往後踏出,屈膝坐实,右足变为虚,略成斜骑马裆式,面向侧正方,两手同时荡拳随落随往左合,即用右拳将敌左腕扼住,往左侧下采,至与心部相对,左拳由左外翻上,转至左额角旁,手心向外,急向敌人头部,或背部打去,此式以退为进,忽开忽合,意含凶猛,故谓打虎式也。
揽雀尾挤势
由前势,设敌人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脚实,左腿伸直,伸腰长往,随之前进,眼神亦直前往上送去,同时速将右手腕向外翻出,左手心贴我之右腕臂间,向前往,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则敌必应手而跌矣。
揽雀尾按法
由前势,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从左侧往上提劲,空其挤力,手指向上,手心向前,沉肩垂肘,坐腕,含胸,全身坐于左腿,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屈右膝,坐实,伸左腿腰亦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则敌人即后仰跌出矣。
如封似闭
由前式,设敌人以左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过右肘下,以手心缘肘护臂,向敌左手腕格去,如敌欲换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向怀内抽拆,至两手心朝里斜交,如成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敌手不得进,犹如盗来即闭户,此谓之如封之意也,同时含胸坐胯,随即分开,变为两手心向敌肘腕按住,使不得走化,又不得分开,此谓之似闭,似闭其门不得开也,随即用长劲,照按式按去,眼前看,腰进攻,左腿屈膝坐实,右腿随胯伸直,合一劲,向敌击去,此为合法。
单鞭
由前势,设敌人从身后来击,我即将重心移在左脚,右脚尖翘起,向左侧转动坐实,左右手平肩提起,手心向下,一致随腰,左右往复荡动,以称转动之势,两手荡至左方时,乃将右手五指合拢,下垂作刁字势,此时左掌暂驻腰间,与刁手相抱,手心朝上右足就原位,向左后转动翻身向后,左足提起,偏左踏出,屈膝坐实,右腿伸直,同时转腰,左手向里,由面前经过,往左伸出一掌,手心向外,松腰胯,向敌之胸部逼去,沉肩,垂肘,坐腕,眼神随之往前,俱要同一时动作,则敌人未有不应手而倒。
手挥琵琶
由前势,设敌人用右手来击我胸部,我即含胸,屈右膝坐实,左脚随稍往后提,脚跟着地,收蓄其气势,右手同时往后收合,缘彼腕下绕过,即以我之腕黏贴彼之腕,随用右手拢合其腕内部,往右侧下采捺之,左手亦同时由左前上收合,以我之掌腕,黏贴彼之肘部作抱琵琶状,此时能立定重心,左列右采,蓄我之势,以观其便,谓之手挥琵琶也。(下数式为:左搂膝拗步,右搂膝拗步,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式,左搂膝拗步)
倒撵猴
由前式,设有敌人用右手,紧握我手左腕,或小臂间,倘又以左手托住我肘底拳,则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时,即翻仰左掌,用沉劲松腰胯,向左後缩回,左脚亦退後一步,屈膝坐实,右脚变虚,则敌之握力顿失,右手同时向後分开,至其失却握力时,急向前按去,此式虽然倒退一步,仍可撵去敌劲,故谓之倒撵猴,其要尤在松肩沉气也。
十字手
由前式,设有敌人,由右侧自上打下,我急将右臂,自右向上大展分开,身亦同时向右转,左脚与右脚合,两手由上分开,复从下相合,结成一十字形,全身坐在左脚,右,正恐敌先乘虚由我胸部袭击,故我即结两手成一合劲,其时手心朝里,将敌之臂棚住,如敌变双手来按,我即用双手将敌手由内往左右分开,手心朝上,或向下均可,惟结成十字手时,同时腰膝稍松,往下一沉,则敌所向之力,即自散失不整矣。
转身蹬脚
由左分脚式,设敌人自身后用右手打来,我即将身向左正方转动,合胸拔背,松腰尤须虚灵顶劲,左腿悬提,随腰转时,脚尖垂下,右脚立定时,左脚即向敌腹部用脚跟蹬去,脚指朝上,两手随腰转动时,由外往内合,随左脚蹬出时,掌即向左右侧立,平肩分开,眼神随左指尖望去,立定根力,则敌必应腿自仰矣。(下接左搂膝拗步、右搂膝拗步)
肘底看捶
由前势,如敌人白後方来击,我即转身,其动作如上单鞭转身式,可参用,迨身将翻转正面时,左脚直向正面踏实,右脚即偏向右前,踏出半步,坐实时,则左脚提起,脚尖翘起,两手平肩,同时随身向左转,此时即用左手腕外平接敌人右手腕,向右推开,至其失却中定时,即将左手指下垂,缘彼腕间,向内缠绕一小圈,右手同时向左,与其左手相接,自上黏合,则彼之左右手都处背境,而失其所向,我即将左腕,抑其右腕,右手急握拳,转至左肘底,虎口朝上,以蓄其势,向机而发,未有不应声而倒,此之谓肘底看捶也。
海底针
由前式,设敌人用右手牵住我右腕,我即屈右肘坐右脚,转腰提回,手心向左,脚亦随之收回,胸尖点地,如敌仍未撒手,更欲乘势袭我,我即将
右腕顺势松动,折腰往下一沉,眼神前看,指尖下垂,其意如采海底之针,此时虽欲采欲战,皆往复成一直力,不意为我一挫,则其根力自断,便可乘虚进击也。
扇通背
由前势,设敌人又用右手来击,我急将右手由前往上提起,至右额角旁,随将手心向外翻,以托敌右手之劲,左手同时提至胸前,用手掌恸开,直劲向敌胁部恸去,沉肩坠肘,坐腕,松腰,左脚同时向前踏出,屈膝坐实,脚尖朝前,眼神随左手前看,右腿随腰胯伸劲送去,其劲正由背发,两臂展开,欲扇通其背,则所向无敌矣。
高探马
由单鞭式,设敌用左手,自我左腕下绕过,往右挑拨,我随将左手腕略松劲,手心朝上,将敌腕叠住,往怀内采回,如上图,左脚同时提回,脚尖著地,松腰含胸,右膝稍屈坐实,同时急将右手由後而上圆转向前,往敌人面部,用掌采去,眼前看,脊背略耸有探拔前进之意。
右分脚(捋式)
由前势,设敌人用左手,接我采出之右腕,我用右手腕压住敌之左肘,垂肘沉肩,即将敌左臂向左侧捋回,同时左手粘住敌人左腕,手心向下暗施采劲,左脚同时向前左侧迈去半步,坐实,腰向左斜倚,随将右脚提起,脚尖与脚背,平直向敌人左胁踢去,同时而手掌侧立,向左右平肩分开,以称分脚之势,眼亦随右手看去,含胸拔背,定力自足,则敌势不能自支矣。(下接左分脚)
倒撵猴
左右倒撵猴同一意,其身法步法,及姿势皆相似,练法退三步,五步,七步,均可,但以右手在前为止。
斜飞式
由前式,如敌人自右侧,向我上部打来,或用力压我右臂腕,我乘势往下沉合蓄劲,随即将右手向右上角分展,用开劲斜击,同时踏出右步,屈膝坐实,似成一斜飞式,其用意亦须称其势也。(后接提手上式,白鹤亮翅,搂膝拗步)
进步栽捶
由前式,设敌又用左腿踢来,我即用左手顺敌腿势由左搂去,则敌必往左仆,我即将左足同时向前一步追去,屈膝坐实,右手随握拳,向敌腰间或脚胫捶去皆可,是为栽捶,其时右腿伸直,腰胯沉下成平曲形式,胸含,眼前看,尤须守我中土为要。
翻身撇身捶
由前势,设又有敌人自身後用拳击来,我即将身由右往後翻转,左脚坐实,右腿向前提起踏出半步,右拳同时提起,向后正面撇去,拳背向下沉,或将敌肘叠住,或暗用采劲皆可,左手同时随右拳,向敌面部用掌列去,以助右拳撇势,身须随即进展为得势也。(下接进步搬拦捶)
抱虎归山
由前式,设敌人向我右侧,後身迫近击来,未遑辨别其用手,或用脚时,急转腰分开两手,踏出右步,屈膝坐实,左腿伸直,右手随腰向右方敌人腰间搂去,复抱回,左手亦急随之往前按,故右手先用覆腕搂去,旋用仰掌收回,如作抱虎式,倘敌人手脚甚快,未能为我抱住,但仅为我搂开,或按出,则彼复换左手击来,我即用捋势捋回,故下附揽雀尾三式:捋、挤、按(同上)。
撇身捶之一
由前式,设敌人自身後脊背,或胁间用手打来,我即将左足向右偏移转坐实,右足变虚,腰随转向正面,右手同时即握拳,暂於左胁腋间一驻,,左手心朝上合护左额角,即时右拳由上圆转撇去,交敌之手由右胁侧间用沉劲叠住,同时左手由左侧,急向敌人面部击去,则敌必眼花失措矣。
云手
由前势,设敌人自前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胁部,我即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即以我之腕上侧,与敌之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旋转,复翻下向左行,划一大圆圈,如云行空绵绵不绝,左手同随落下,手心向下,随往下向上翻出,与右手用意同,身亦随右手拗转,眼神亦随手腕看去,旋转照应,右足往右侧往左移动半步坐实,左足亦即向左踏出一步,成一骑马式,此时而手上下正行至胸脐相对,则右脚又变虚,向左移人半步,则续行为第二式,惟变化虚实交互旋转时,万不可露有凸凹断续之意,此式之妙用,全在转腰胯,然後可以牵动敌之根力,应手翻出,学者其细悟之。(下接单鞭)
由前势,设敌从我左侧中下二部,用手或足来击,我将身往下一沉,实力暂寄于右腿,左足即提起向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右足亦随之伸直,左手同时转上至右胸前向左外往下,将敌人之手或足搂开,右手同时仰手心垂下,直往后右侧轮转旋上至耳旁,张掌,手心向前,沉肩坠肘,坐腕松腰前进,眼神亦随之前往,向敌人之胸部按去,身手各部须合成一劲,意即扬长前往,便为得力。
24式太极拳行进路线图及攻防含义详解
24式太极拳行进路线图:
24式太极拳中每个招式的攻防含义:
太极拳招式攻防含义是什么?这要从每个招式说起!
太极拳起势
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沈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而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揽雀尾捋法
由前势,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我即将右足向右前正面踏出,屈膝踏实,左脚变虚,身亦同时向右面转,眼随往平看,右手同时圆转,往右前出动,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裹,左手在后,手心侧向内,转至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时,速将我右肘腕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向左外侧,全身坐在左腿,左脚实,右脚虚,此时敌如进攻,我即闪向胸前,右侧捋来则彼之根力拔起,身亦随之倾斜矣。
白鹤亮翅
由前势,设敌人从我身左侧,用双手来击,我速将右脚收回,即提起直前踏出,稍屈坐实,身随右脚同时转向左方正面,左脚移至右脚前,脚尖点地,左手心同时合于左手肘里,沉下至腹时,右手随沉随起,提护至右头角上展开,右手心向上侧,左手急往下,从左侧向下展开至左胯旁,手心向下,则彼之力即分散而不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