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期末总复习专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章末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章末复习(课件)
B 点推门,力 的大小、方向均相同,但力的_作__用__点__不同,所以
力的作用效果不同;(4)以上事实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由力的__大__小___、__方__向___、__作__用__点___决定, 这三者叫做力的__三__要__素___。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明什么道理?
3.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 上运动,是因为( C)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力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4.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慧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自于汽车 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 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 惯性就消失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只画力的作用点和 力的方向,不画力 的大小。
弹力、力的测量
1.弹力: 定义: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 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 叫作弹力。
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原理:弹簧受到的力越大,弹簧的
A.30N B.40N
F
C.50N D.10N
8.重550 N的人,乘热气球匀速直线上升,已知 热气球重400 N,求热气球受到的升力大小是 _9_5_0_N,方向是_竖__直__向__上__。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惯性定义、影响因素
牛顿第一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 变化的原因
知识回顾
力 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也就 是力产生效果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第7章力复习课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7章力复习课课件

中考真题演练
暂停并思考
4.【恩施】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
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
右图中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g的钩码,并挂到甲
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g=10N/kg) A.1.0N和1.5N C.2.0N和1.0N
3、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不等同于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第三节 重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4、重力的大小: G=mg( g = 9.8N/kg)
质量不随位置变化,重力会随位置变化!
5、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铅垂线)
6、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F支
F推
F拉
压气球
压弹簧
压弯尺子
F压 形变方向朝下,产生的弹力方向朝上
第二节 弹力
放 大 微 小 形 变
第二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
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实验室常用测力 计
(伸长量:△L=L-L0)
第二节 弹力
人推车
人拉弹力带 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排斥铁球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一节 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要接触才有力。
相互接触但无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力。
磁力
万有引力
第一节 力
力的符号:F 力的单位:牛顿(牛、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共29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共29张PPT)

(2)公交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3)公交车向左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向右倾倒? 3.思考回答:
(1)骑车的人为什么速度不能太快?
(2)百米赛跑的人到达终点为什么不能立刻停下? (3)汽车驾驶员为什么要求佩安全带?
(4)松动的锤子为什么把锤柄在地上敲几下? <利用 惯性>
3、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 下两颗炸弹,在不计空气力的条件下,能正确 反映飞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 B )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 力就彼此平衡。 判断二力平衡有四个条件——
同体 等大 共线 反向
练 一 练
2、一本书静止放在桌面上,则下列力中属于平衡 力的是( A )
A、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运动力。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桌面受到的重力。
车向右突然刹车或——
三、合力
1.一个人用300 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250N的物体, 该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多大?方向怎样?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是 F1=25N,F2=15N则合力大小不可能是( ) A.40N B.10N C.25N D.45N 3、用8N竖直向下的力把重5物体压在桌面上,桌面受 到的压力是——;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把该物体紧紧 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物体的压力是—— 4.质量为4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时,受地面的 支持力为3.92×104N,受到的阻力为6 × 103N,汽车 的牵引力为7 × 103N,求汽车所受合力是多大?
二.惯性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属于正确的 ( A.只有静止物体才能有惯性 B.只有运动物体才能有惯性 C.物体速度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复习共24页PPT资料

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复习共24页PPT资料

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1)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表 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当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
四、增大有益 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减小有害摩擦 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运动状态
(C)
A
B
C
D
练习5、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 下列的几对力中是平衡力的是 ( A) A、人的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 持力
C、电梯的重力与电梯对人的支 持力
D、电梯的重力和电梯对地球的吸引 力
6、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
得的
(D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复习课 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运动 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的惯性 平衡状态
惯性现象
二力平衡的条件(4个)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个)
增大有益的摩擦的方法(2个)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4个)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一辆质量为20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 路上匀速向西运动,如果它受到的牵引 力是10000N,那么它受到的摩擦阻力是 多少牛?方向如何?
…… ……
休 息 一 会 儿
今 天 就 到 这 吧
END
1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_静__止_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要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 施加力的作用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 复习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 复习课件(共43张PPT)

例6 如图,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 力去推它,发生a,b、c、d四种形变, F1=F2=F3>F4,则 (1)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 是图 和 · (2)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的图是 ,和 · (3)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 图是 和 ·
定 义
条 件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即弹簧的伸长与弹簧
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①认清分度值和量程;②要检查指
针是否指在零刻线;③使用前要来回拉动
挂钩几次,以免弹簧被卡住;④测量时沿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 恢复原状 ________________ 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__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反抗外力 作用的力.压力、支持力等,实质都是弹力.弹力的大小跟形 变量和物质的材料有关.
3.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没有,需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4)测量时,要使弹簧的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
D.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
6.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或水平放置 B.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 C.使用前用手轻拉几下,防止弹簧卡壳
D.弹簧的伸长总是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 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 ,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 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 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 ) B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运动和力复习课ppt课件

运动和力复习课ppt课件

(1)二力的大小 相等 (2)二力的方向 相反
(3)二力的力作用线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1、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同时受到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 用,则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 )
A、恰好静止 B、可能向任意方向运动 C、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
动.
D、只以沿两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 运动
2、判断: 一台电视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所受到的 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课(3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课(38张PPT)
9.某玩具汤匙质量为 50 g,则汤匙重_0_._4_9____N.把汤
匙放在手指尖上,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可使其在手指尖上水
平静止,如图 6-3-7 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
的示意图.
10.如图所示,小球悬挂在细线下来回 摆动.请作出小球在图示位置时,重力 G的示意图.
11如图 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壶处于静止状态, 请画出茶壶的受力示意图.
12.画出图 6-3-8 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 A 所受的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
图 6-3-8
13. 如下图所示,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 画出该木块所受重力以及木块对斜面压力的 示意图.
A.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 B.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C.木块受到的阻力
D.木块受到的重力
3、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 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5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
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C )
A. 0N B. 3N C. 15N D. 12N
4、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重2N的砝码时, 伸长1cm,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物体是, (弹簧的形变是弹性形变)它的长度为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方向 ( 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 d.弹力的作用点: 可认为在物体中心.
二、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 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指针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 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挂钩
弹簧 刻度盘
类比刻度尺、温度计、托盘天平的使用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铅垂线
铅垂线
水平仪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它的几何中心上。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八章力和运动复习(共30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八章力和运动复习(共30张PPT)

• 1.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
因为( C )
•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性力
•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五、二力平衡的条件
1.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条件:
同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共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等大:大小相等

反向:方向相反
一 练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1、概念:
弹性形变: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 来的形状。 塑性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 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二、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 的伸长量就越长。 注意: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时相 互的
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表示:力的符号F,单
位牛顿,简称牛,符
号N。
2、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
1、用力捏橡皮泥 2、用力压或拉弹簧
3、用球杆击打台球
结论: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 运动状态的改变情况分类 1、静止开始运动或运动变为静止 2、物体运动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
• 相同点:等大,反向,共线 • 不同点: •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物体不受力时
力和 运动
运动和力 若受平衡力 的关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若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将会改变
例题.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静止不动一定是不受力的作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是不受外力 C.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平衡力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画线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指出参照物.
1.小明端坐在教室里不动.
2.小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
3.太阳东升西落
4. “小小竹排江中游”,
5.“巍巍青山两岸走”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7.坐在运动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以_____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
他是静止的。
路边的树木
乘客
司机
你能判断参照物?
1、“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运动以地球
______为参照物
2、“月亮穿过云层”,月亮的运动以云层
_____为参照物
运动还是静止?
长江探险漂流队乘坐竹筏顺流而漂,
以江岸为参照物,竹筏是运__动___的;而以

静止
水为参照物,竹筏是_______的。
运动的分类
(1)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
惯性现象
1、解释惯性现象 2、惯性现象的利用 3、惯性现象的危害防止
惯性现象及解释
(1)确定研究对象 (2)弄清研究对象在现象发生之前处于什么状态。 (3)与研究对象一同运动的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结果发
生了什么现象。
1、人走路时,被石头绊倒向前倒,这是为什么?
• 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定义 指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V= __S__ t
单位 米/秒 读作:米每秒 符号: 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v=
s t
变形
s= vt t= s/v
注意:
(1)v、s、t必须对应; (2)单位必须统一; (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 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zxxk
一、 分类 速度
机械运动(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空间位置的改变 方位的改变
说明: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飞舞的流萤、奔驰 的骏马、刺破夜空的流星、追逐在绿茵场上的足球健儿, 都在做机械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桥梁、树木、山 岭,都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以 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z.x.x.k
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选定的参照物 位置关系不变 (假定不动) 位置关系改变
相对静止 研究对象
相对运动
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样判断参照物
研究对象
静止 运动
相对于 谁 静止?
参照物
相对于 谁 运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 物,那么: (1)图中的青山 是_静__止___的,停留 在山峰之上的白云 也是__静止__的,而瀑布则是_运_ 动 _的。 (2)但是,著名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 云飞渡仍从容”中,飞渡的“乱云”相对于 地 运动 面是______的。组卷网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 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分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1s 1.5s 匀速直线运动
20m 30m
20m/s 20m/s
2s
40m
20m/s
1.25s
25m
20m/s
2.25s
45m
20m/s
变速直线运动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小汽车作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线运动。
v=100km/h 求: t 解:由v=s/t得
t = s/v
= 180km/100km/h
=1.8 h
例题:一辆汽车行驶在合肥到南京的 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始终为 100km/h,汽车由A地行驶到B地(A地 距南京120km,B地距南京40km),需 要多少时间?
已知:v=100km/h,s=120km40km=80km 求:t=?
3600
11km
11km/h= 1 h
= 111000m = 3.06 m/s
1 3600s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m/s = __1_8__km/h 72km/h = __2_0__m/s
例题:
右图描述了汽车在沪宁高 速公路上行驶的情形.如果速 度不变,该汽车到达上海还需 要什么时间? 已知:s=180 km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
物体。
z..x..x..k
关于参照物需讲明五层意思:
1.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2.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
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学科网 4.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5.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V2=12m/s
S1=18 m
V1=1.5m/s
S2=?
力与运动关系
惯性 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说明: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惯性的表现:保持原来状态不改变 (3)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完成下面的单位变换:
1m
1/1000 km
1m/s=1× 1s = 1×1/3600 h
=3.6
km/h .
36
km/h=36
1km
× 1h
=36
1000
× 3600
m s
=
10
m/s
4m
4 m/s = 1 s
=
4 1 km 1000
1 1 h
= 43600km =14.4km/h
11000h
小汽车作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大小是变化
的。
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11—1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 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 的 是 匀__速__直__线运 动 , 乙 物 体 做 的 是 __曲__线__运动.
图11—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 观众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解:由 S V= ______ 可得
t
t=
=
S ______
v80km
100km/h
= 0.8 h
= 2880 s
答:汽车从A处到B处需要2880s。
探讨横穿公路的安全问题
市西郊宿徐公路路宽为18m,车在该段的行 驶速度大约为12m/s。一名学生在没有红绿灯的
交叉道口步行横穿公路回家。学生的步行速度是 1.5m/s,要求横穿公路时预留15s安全时间,该 名学生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少m,步行横 穿公路才能保证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