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最新)
2023端午节最新时间表

2023端午节最新时间表2023端午节最新时间表一览2023端午节最新时间表你知道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一起来看看2023端午节最新时间表,欢迎查阅!2023端午节最新时间表2023-2030端午节时间表年份阳历星期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2024年6月10日星期一2025年5月31日星期六2026年6月19日星期五2027年6月9日星期三2028年5月28日星期日2029年6月16日星期六2030年6月5日星期三端午传统美食粽子端午时节,粽子飘香。
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于是,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
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鸭蛋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
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
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
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
民间有端午节吃鸭蛋辟邪祛暑的说法,所以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
艾馍馍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
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五红”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饭桌上红苋菜不可少;红心咸鸭蛋价不高;雄黄泡酒后呈橙色;河虾买点儿,油炒后,虾壳红通通的红光油亮;烧鸭上市了,到鸭子店斩个脯或腿子(1/4只)花费不多,于是,所谓的“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2023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几点(最新)

2023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几点(最新)2023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几点2023年端午节是2023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星期四。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由来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
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载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
《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
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因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
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1、粽子不宜多吃端午节吃粽子是标配,也是一种仪式感,北方甜粽,南方咸粽,但是粽子其实吃多了不好消化,会增加消化酶的负担。
特别是本身肠胃不是很好的人,吃太多粽子会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肉粽、蛋黄粽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
不仅如此,粽子热量很高,一个咸粽子大概是400-500卡的热量,需要控制体重的朋友们更不能吃多。
2023年端午节几月几号

2023年端午节几月几号2023年端午节几月几号2023年端午节是6月3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五。
2023年端午节放假支配为:2023年6月3日-2023年6月5日。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有什么寓意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挨次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很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奇〕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是一个被我们渐渐遗忘的节日。
事实上,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淡化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
这已经不仅仅是端午节所要面临的严峻局面。
〔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不照样有人埋怨“年味不浓”了吗?比起〔圣诞节〕和情人节,传统节日普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对于端午节,在大城市的生活中,人们仅仅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许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2023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胜利,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终于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旧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旧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2023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最新出炉)

2023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最新出炉)2023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端午节放假安排如下: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所以,今年端午节在6月22日,22日-24日放假,25日(周日)上班。
也就是说,法定放假1天,25日(周日)调休1天,假期后再连续上班6天。
端午节的传说由来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纪念屈原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
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
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助吴伐楚,五战五胜攻下楚都。
其后,越国也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许之。
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太宰伯嚭受越国贿赂进谗言诬陷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谗言,赐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端午节习俗0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02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过节

202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过节引言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作为我国国家法定假日之一,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许多人可能对这一年的端午节日期产生疑问。
本文将介绍2024年端午节的具体日期和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习俗。
2024年端午节日期根据农历计算,2024年的端午节将于阳历六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
根据阳历对农历的换算,2024年阳历的端午节日期是7月3日。
这是一年中大家期待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庆祝这一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习俗1. 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
赛龙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传说,当时的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划船,以此来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以忠诚和爱国精神著称。
为了不让屈原的遗体被鱼儿吃掉,人们划船在江河里撒粽子,以吸引鱼儿的注意力。
后来,这项活动演变为赛龙舟的竞技项目。
龙舟比赛通常在宽广的河流或湖泊上进行。
参加比赛的队伍需要同步划桨,力争最快速地抵达终点。
整个比赛过程充满了紧张和激烈的气氛,吸引着数百万观众观看。
在比赛期间,观众们会为参赛队伍加油打气,并且享受着传统的美食,例如粽子和艾草饼。
2. 吃粽子端午节期间,吃粽子(rice dumplings)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里蒸煮而成的美食。
人们通常会包裹粽子之前加入肉类、豆沙、咸蛋黄、红豆等多种口味的馅料。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吃法和味道,反映了中国各地的独特文化。
吃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享受,也是对古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人们相信,将粽子投入江河之中可以避免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
因此,吃粽子也具有驱邪避邪的寓意。
3. 穿艾草和挂菖蒲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做一些驱邪的准备工作。
传统上,人们会佩戴艾草,以驱赶邪恶的鬼魂和疫病。
2023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3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2023年端午节日期2023年端午节是2023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星期四。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放假调休2023年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加班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高速通行根据20XX年国务院颁布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来看,收费公路免费通行时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4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
由于端午节不属于上述的4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也就是说2023年端午节期间高速不免费通行。
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1、食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2、挂艾草和莒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莒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2023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23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是几月几日2023年端午节时间:6月22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 2113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 5261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自古便有食粽、饮雄黄久不息。
4102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XX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XX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653名录。
20XX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的来历,我们是需要知晓的。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身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南北方的粽子,差别很大。
端午节的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最新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20年端午节的日期:2020年06月25日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端午节放假安排为:6月10日至12日放假调休,共3天。
6月8日(星期六)、6月9日(星期日)上班。
节前连上7天班,端午节3天假期过后上2天班,就是2天的周末假日,和2020年五一放假安排类似。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 端午节即至,希望你事业上一鸣惊人,生活上一生平安,做生意一本万利,买彩票一不小心就中大奖,端午节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2020年端Leabharlann 节时间为:2020年6月25日,星期四
宜:订盟、纳采、出行、祭祀、祈福、修造、动土、移徙、入宅
忌:开市、安葬
端午节食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吃十二红
高邮等地有吃“十二红”的习俗。十二红指油爆虾、炒红苋菜、咸鸭蛋黄、朱砂豆腐等。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干支的发明标志着原始的历法出现。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