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绪论

合集下载

1-哲学与人生-序-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哲学与人生-序-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 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 定物质。
唯物? 唯心?
• 唯物 • 唯心
• 意识 • 主观 • 思维
• 巫术 • 祭天祈福
• 物质 • 客观 • 存在
• 看病吃药 • 人工降雨 技术
思考:张仲景第一次 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 例子说明什么?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的是( )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练习
6.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哲学与人生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l一、什么是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1、培养智慧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 一个人的心智成长,一般地要经历: 感觉知识智慧 ★ 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某一问题的答案,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对事情 的看法,获得一种境界。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那么,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
社 会 历 史 条 件
人 的 主 客 观 条 件
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 2.人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历史条件的实际, 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哲学与人生》第一章

《哲学与人生》第一章

于客观事物。
其次,意识的感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尽管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 观事物的。
再次,个体意识具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人们的经验、知识结构、情感、兴
趣不同,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最后,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但这种创造仍然来源于 客观世界。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识只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次,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情感、 意志等反映客观事物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特有的。
再次,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人们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是受他们的主观状态影响的。
了 解 哲 学 基 本 理 论
思维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全部认识和实践的基本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世界的本质是精神还是物质,是精神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精
神。
第二个方面是:人的思维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或者说,世界是可知的还 是不可知的,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就是思维和客观存在、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没
第 12 页
正文 . 第一节
5
物质与意识
了 解 哲 学 基 本 理 论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概念规定了所有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 化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指出:“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
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 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这就是说,运动既包括物体的位置移动, 也包括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还包括人类思维的运动。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PPT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PPT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 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 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 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已被 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 固而不动摇的中心。”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恩斯特· 卡西尔
如果说西方哲学是关切人生的学问,那么中国哲学毋 宁说本身就是人生哲学。因为这一特点,中国哲学还受到 了站在近代知识论立场上的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诟病,成为 了他们否定中国有“哲学”的重要证据。殊不知,这不仅 是对中国哲学和一般哲学的误读,也是对他们自己老祖宗 的背叛和不恭!
——马克斯· 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马克斯· 舍勒
一、哲学是最关切人生的学问
我们知道西方的哲学虽然在泰勒斯那里肇始,但是在 苏格拉底那里才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形态。而这一转折的标 志,用罗马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的话说: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到了人间。
在柏拉图的《裴德诺篇》 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有一天苏格拉底和他的学 生裴德诺一边散步,一边谈话, 不觉来到了雅典城门外的一个 地方。苏格拉底突然赞赏起这 个地方美丽来,其神情活像一 个导游。裴德诺打断了老师, 问道:“你从未出过城门吗?” 于是,苏格拉底作了这样一个 意味深长的回答:
“在人类知识的任何时代中,人从未 像我们现在这样对人自身越来越充满疑问。 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人类学、一个哲学的人 类学和一个神学的人类学,它们彼此之间 互不通气。因此我们不再有任何清晰而连 贯的关于人的观念。从事研究人的各种特 殊科学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与其说是阐 明我们关于人的概念,不如说是使这种概 念更加混乱不堪。”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发达的科学理论 和技术手段,我们对人的认识甚至已经达到了基因的层 面,我们还有那么多与人直接相关的社会科学,它们也 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人的存在本质和某种属性。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哲学了。 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者马克斯·舍勒的这段话, 也许能够较好地回答这种质疑:

哲学与人生前言PPT文档资料

哲学与人生前言PPT文档资料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 作用
21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 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 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 带上尺码:“我忘了带尺码。”就返 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 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 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 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
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61
一个有哲学思想的人, 是会创造幸福的人。
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
62
结束语
• 哲学不能当饭吃,但能让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 • 活着,是一回事;但活着有意义,则是另一回事。 • 许多人思考人生,开始让自己的人生自觉起来,
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 • 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
49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根本 对立
唯心主义
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智慧学,我们要学习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50
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 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 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 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的孩子, 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中职《哲学与人生(绪论)》

中职《哲学与人生(绪论)》
• 换句话说,它要回答下列问题: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为什么 成了这个样子?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好奇,人们是由于好 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
哲学有什么用
• 理论之用与实践之用。
• 大小之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浅之用 • 自觉之用和自发之用
学哲学的意义
• 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做人是需要学习的
• 人生需要哲学智慧,每个人一生都需要至少一次的哲学沐浴
为什么乔布斯想与 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
苏格拉底是谁
•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并称古希腊三贤 •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祖师 •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 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 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主要思想: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反 诘法
苏格拉底的几个哲学故事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 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 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 · ?”柏拉图回答老师: " 我找了两小时,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 “ 那就是外遇 ” 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 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 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 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景观的树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 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 这就是最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 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呢?”柏拉图回答老师: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 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 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 看的花。”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 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

哲学与人生 绪论

哲学与人生  绪论

哲学是当之无愧的科学 之父。如果说科学技术和管 理方法是人类在实践中达到 目的的船和桥的话,那么哲 学就是制作这些船和桥的方 法;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朴 素的哲学思想,才指引着人 类一步步由蒙昧走向文明。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 全装满。”
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 我们可能没有答案(而且极有 可能没有),但我们有了答案 之外的收获(而且一定是有的) ——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哲学之爱智的表现
首先,它是一种惊讶、好奇。在爱智的过程中,必须一 直保持心灵的开放,不停地质疑和询问,永远等待着接受 惊讶。所以说,古希腊又有“哲学源于惊讶”的说法。一 个人如果对世界、人生永远保持一种质疑、询问的态度, 他会是一个如孩童般快乐的人。
•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 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 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 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 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 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
• •


• • • •
印弟安纳州: 1)任何年满18岁的男性,若与17岁以下的女性发 生性关系,而且当时她又没穿鞋袜,那将课重罪. 2)圆周率在该州法定为4。(活活气死咱祖冲之前 辈呀!) 爱荷华州: 1)任何只有一只上臂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免费演奏。 2)任何有胃病的男性不得在公共场所与女性接吻。 纽约州: 1)不得仅为娱乐而将球砸向他人脑袋。 2)10:00以后不得穿拖鞋。 新泽西州: 凡谋杀时不得穿防弹背心。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概念和作用1.2 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观2.1 理解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2.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2.3 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第三章:道德哲学与人生道德3.1 理解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2 探讨道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3.3 分析人生道德的选择和判断第四章:人生哲学与人生意义4.1 理解人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4.2 探讨人生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4.3 分析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实现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容5.2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意义5.3 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第六章:哲学思维与问题解决6.1 理解哲学思维的特点和方法6.2 探讨哲学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6.3 分析哲学思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第七章:美学与人生审美7.1 理解美学的概念和作用7.2 探讨美学在人生中的意义7.3 分析人生审美的培养和体验第八章:宗教哲学与人生信仰8.1 理解宗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8.2 探讨宗教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8.3 分析人生信仰的形成和影响第九章:社会哲学与人生社会9.1 理解社会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9.2 探讨社会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9.3 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第十章:当代全球伦理问题及其哲学思考10.1 理解全球伦理问题的概念和特点10.2 探讨全球伦理问题对人生的影响10.3 分析哲学在全球伦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哲学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难点一:哲学对人生的具体影响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如何具体影响个人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

重点二:人生的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难点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如何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哲学与人生
— 1—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哲学脱离了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了哲学是盲目的。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方东美
— 2—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LOGO
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11 —
1.1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1.3 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LOGO
人生的不同阶段与主要任务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的一生可 以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 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七个阶段。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18 —
1.2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为人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1.2.1 人生道路不只是一种选择
LOGO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择主”之风最为盛行的时代,那 时候人们并没有什么忠君爱国观念、“朝秦暮楚”是一种十分 正常的现象,当时的有才有识之士,没有一个不在择主,在这
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稍微有点儿本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LOGO

• •
• 启示: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21 —
1.1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LOGO
1.2.3 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善于选择,学会取舍
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22 —
LOGO
做最好的自己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2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