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

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摘要:路基沉降是导致路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软土地基处理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工程的投资,而且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工程质量。

本文阐述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概述,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abstract: embankment settlement of subgrade deformation, destruction, and is the result of the main reasons, so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appropriate or not, not only influenc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and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use of the road performance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verview,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soft soil found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公路建筑施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相关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分析论文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分析论文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实际工程案例,首先对本地区的地质情况作详细分析,再根据本软土地基实施处理方案,以沉管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等桩基和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技术作分析比较,论述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在本地区利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处理;沉管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高压喷射注浆法引言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济繁荣,各项建设逐渐增多,这些区域一般都为冲积层和一定厚度的淤泥层,表现为地基软弱、含水量高、承载力低,对于这样的不良地基开挖容易发生变形,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那么对地基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地基的稳定,减少地基的沉降。

1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总述目前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对于软弱地基处理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换填垫层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cfg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

目前对厚度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各类钢筋混凝土桩进行处理,对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砂桩、石灰桩、化学灌浆或堆载预压等方法处理。

针对不同软弱地基的加固及改良处理,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不尽相同。

各种处理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是否安全和节约。

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场区情况(地质、水文等)选用适宜的施工工艺。

本文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经验,针对软土地基的高层建筑,在述及多种处理法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应用及其事例。

2 工程概况某建设项目建设净用地面积91133m2,由23栋6+1f和9栋17+1f 两种住宅形式以及和一栋1层~3层非住宅形式和1层地下室组成的住宅小区。

场地±0.000为276.000m。

项目总建筑面积177023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3814.44m2,9栋高层建筑均呈凸形布置,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81 067m2,多层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82 141.56m2。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纲: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五、软土地基处理案例及分析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软土是指透水性较好、强度较差而又含有较多有机质的土层,它的存在会给建筑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在道路改造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道路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强度不足:软土地基强度较差,不光整体强度不足,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松散,这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安全隐患: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容易导致道路下沉、变形和龟裂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危险。

3.施工难度大:软土地基施工难度较大,加之湿度大,施工过程会变得十分困难。

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填筑法: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较厚的石料或混凝土作为强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缺点是建设负担较大,而且在土质较软的地区不可取。

2.挖填法:在软土地基下挖出一定的土层后再进行填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对施工要求苛刻且建设成本较高。

3.加固法: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如砾石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固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在道路改造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和设计,以确定实际情况和改造方案,具体步骤如下:1.勘察:对于软土地基,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土层厚度、含水量、土性等,以确定地基的性质和潜在问题。

2.试验:通过相应的试验对软土地基进行测试,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设计:根据勘察和试验结果,确定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和相应的施工图纸。

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加固方法选择需要考虑到地质情况、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等多个因素,常见的加固方式有以下几种:1.灌注桩:利用钻孔机在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在地基深处产生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软土地基泛指那些由淤泥及具有淤泥性质的“软土”构成的地基,由于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导致存在较多空隙,表现出承载力量弱、凝固性差、简单变形等问题,整体表现为坚固度差;由于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科学处理,严峻影响与阻碍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水利工程埋下了平安隐患。

以陕北地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软土地基为例,其广泛分布在陕北及关中两个区,厚度一般大于10米,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级到Ⅳ级,有较为敏感的湿陷性,该类软土地基一般埋藏比较深,这样湿陷发生可能较为迟缓,其会随着承受荷载变化消失局部地基破坏或者地基整体滑动现象;也可能导致在开挖深基坑过程中消失基坑隆起、坑壁失稳等问题。

因此,必需使用夯实、换填、排水、挤密、加筋和胶结等技术方法加固地基,旨在改良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降低地基压缩性变化、提高地基抗剪强度以及改善地基动力特性和透水特性。

2水利工程中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2.1置换填土法置换填土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较为明显长久,但由于对客观条件要求较高,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详细操作方法是利用灰土、水泥等硬度较高的土质、材料取代软土,操作过程中留意做到匀称散落于地基之上,目的是保证洒落后土质有更高的承载力量,使其满意进一步的水利工程施工要求。

该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其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不够经济,操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掌握工程成本,尽量就地取材。

为了提高工程地基的防渗透性和地基承载力量,需要对替换后的填土进行再次夯实处理,必要时可以采纳分层夯实方法。

2.2排水固结法软土地基处理,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来降低地基土质中的水分含量,达到增加土体强度的目的,可以尝试使用排水固结法处理。

通过引入特地的排水设备(如塑料水管、沙井)排出软土地基内部的水分,以此来减小软土地基的土孔隙率,促使地基固结发生变形,从而有效提高地基坚固度。

工程施工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基础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深技术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围堰技术的运用…

工程施工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基础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深技术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围堰技术的运用…

工程施工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基础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深技术分析2、水利工程施工围堰技术的运用3、市政工程地下管线的保护研究4、煤矿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强化措施5、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全文总字数:14431 字篇一:基础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深技术分析基础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深技术分析在深基础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属于重点内容,随着基础深度的增加,地下工程体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这样就使这一问题成为具有综合性较强的难题。

进行深基础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土体强度,还需要考虑其是否会发生变形,稳定性如何等。

为将深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到好处,就需要做好软土地基深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1做好软土地基深基础施工结构设计深基础施工结构设计对于施工技术的使用,做好深基础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重视软土地基深基础施工结构设计,尤其要做好深基础构筑施工空间要求,以便满足作业条件,更重要的是不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实际设计中,施工空间尺寸基本与深基础结构相一致,但在实际形成中究竟采取哪种方法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不仅会影响到作业条件,还会影响环保效果,因此,在设计阶段就要参照施工技术,并根据施工技术确定施工空间[1]。

当施工空间形成办法被确定以后,就要做好施工结构设计工作,以此实现环境保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施工结构刚度问题出发,合理布置结构、选定杆件形式,并以最优质的结构选型保证结构最优刚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控制变形的目的,还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要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确定施工空间,选择适合的作业条件,重视环境保护,只有将这三者统一起来就能做好深基础施工设计工作。

2保证充足的施工空间要使施工空间足够大就要做好施工结构支撑体系设计,但合理施工结构支撑体系的建设则要从杆件优化布置与高程支撑位置等方面来实现。

对于杆件布置来说其设计可以根据基坑平面尺寸、形状以及深基础结构构筑等要求加以实现,并从优化杆系开始,重视经济杆件体系建设工作,以便使其不仅具有宽敞的无杆区还要具有足够的刚架刚度,进而防止周边围护壁发生变形[2]。

软土地基处理及其应用论文

软土地基处理及其应用论文

软土地基处理及其应用[摘要]:本文就现在的软土的基础的处理及其应用技术做一些简单的叙述。

[关键字]:软土,地基,处理,应用[abstract]:the paper talks about soft soil foundation of now th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ith some simple narrative.[key words]: soft soil, foundation, processing, applications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在我国的河流是很丰富,在三角洲地带很容易形成软土地域,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带经济很发达,在城市的建设中,软土层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修建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高,现在的软土的基础处理发展的比较成熟。

1.软土基础性质简介我国的软土基础情况多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复杂的沉积环境形成了以滨海相沉积为主,以河流冲积相、湖沉积相为辅的多组分沉淀物,软土层的厚度、空间展布特征和粉细砂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软土地基主要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情况如下:淤泥类软土厚度大,平均含水量高达60%以上呈流塑状态,压缩性大,十字板抗剪强度低,有机质含量超过3%,含有大量腐殖酸,平均液限大于45%,塑性指数大于19,渗透性差,软土灵敏性高,受扰动后抗剪强度可降低30%以上。

压缩性极高。

淤泥质粘土层,一般为5 m左右,灰色,呈饱和软塑状态,具有较大的压缩性。

砂层位予软基底部厚度在3 m~5 m,浅灰黄色,潮湿、中密、含有少量腐殖物,内摩擦角可达35°。

,压缩性小,基本无压缩沉降。

2.软基鉴别土质的分类是有很多种类的,土质的鉴别分类对地基的选取是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软土的鉴别也有很多的方法,下面列举一些现在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2.1静力触探为了准确了解软土地基质分布情况,对全线软基进行施工前地质勘察和静力触控试验。

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法论文

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法论文

浅谈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法摘要:软土地基房屋啊时常会发生地基沉降现象,给工程带来十分大的不便。

本文结合工程地质学的原理从软土地基的设计原则出发,探讨了集中软土地基的设计与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基础设计;处理方法1前言软土地基是指一些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以及具有其它不良性质的地基土,如天然的淤泥与淤泥质土。

软土地基上的房屋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过大的均匀沉降虽然也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外观,但从结构安全的角度看不致有什么影响,而不均匀沉必将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扭曲或倾斜。

影响其使用和安全,严童时甚至倒塌破坏。

2软土地基的设计原则与要求2.1基本技术要求软土工程设计应以最少的投资,最短的工期,达到设计基准期内安全运行,并满足所有的预定功能要求,即包括三个方面:(1)预定功能要求;(2)安全性和耐久件要求;(3)投资和工期的经济性要求。

2.2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应充分搜集场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

场地可能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灾害,如采空塌陷、抽水塌陷、边坡失稳、管涌、交水等;均应在堪察、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2.3岩土参数要科学选择选用岩土参数时,应注意其非均质性与参数测定方法、测定条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参数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出于工程建设而可能产生的变化等。

由于土体参数是随机变量与模糊量,故在划分工程地质单元的基础上,应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确定其特征值和设计值。

在选定测试方法时,应注意其适用性。

2.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首要步骤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于下列问题一般只作定性分析:(1)工程选址和场地适宜件评价;(2)场地地质背景和地质稳定性评价;(3)土体性质的直观鉴定。

定量分析可采用解析法、图解法或数值法性。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论文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论文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我国高速道路的建设十分迅猛,通车里程已近2万千米。

在已经建成使用的高速道路中,由于受修建时社会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建设思想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

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软土路基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发生很多的质量问题,对道路交通的运行安全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道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工程施工经验,对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做出分析。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 tu4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施工的规模逐渐扩大,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在道路工程中是十分常见的施工问题,若在施工时出现软弱地基,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解决,严格的施工标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会使得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得到较好的处理。

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有助于保障整个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进一步保障整个道路交通网络的运营安全。

二、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从长远和经济的角度分析,高速道路的改扩建将是我国目前道路建设所面临的非常重要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面临着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在高等级道路的建设中,部分路段的实测沉降值已达到或大于设计值,但末达到设计的预时间,涵洞和其他分部工程施工的开始时间是按设计预压时间还是按沉降值来确定?从t程实践可知,由于软土土层的不均匀性、试验数据的误差、计算理论的不完善及设计中人为因素的干扰,计算沉降值与实际沉降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必须根据预测沉降值的准确性来确定预压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测沉降过程曲线推算最终沉降量,校正设计误差,并以此作为确定涵洞反开槽、施工排水防护工程及路面施工等开始时间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摘要】: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

本文着重介绍各个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流程,然后对于相同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剖析地基处理的重点,最后根据处理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地基处理;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工程实例
1前言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2地基处理的目的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1)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 (2)降低地基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
性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质特性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3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按地基处理原理、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地基的性质、地基处理的时效、动机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4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4.1处理方法该高速公路是河北省内陆连接港口的重要通道,对河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线经详细勘察试验。

查明了路线穿越区的特殊土(包括:
盐渍土、软土、软弱土)的分布规律t查明了路线穿越区的不良地质(砂土液化)的分布特点和液化等级类型。

通过勘察、土工试验成果、标准贯人试验经综合分析整理井结合静力触探,统计显示路线穿越区的软土,软弱土呈两种类型分布。

一类是连续区段分布,另一类是呈透镜体状的不连续区段分布。

对于该软土、软弱土,总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分析各区段的硬壳层的厚度、地层岩性,软土、软弱土的厚度、特性之后,根据硬壳层,软土,软弱土的地层特点,进行地基沉降、稳定验算;根据验算结果以及《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的沉降容许值,对沉降超限区段可依次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砂垫层+土工格棚(土工格室)+堆载预压(超载预压)的处理方式(主要针对一般控制段)。

砂垫层+土工格栅(土工格室)+超载预压主要针对低路基(填方小于2.5米)段。

若表层出露即为软土、软弱土则设砂垫层(对于填方2.5米以下低路基段采用土工格室).硬壳层在1.5米以上则不设砂垫层。

(2)、砂垫层+土工格栅+竖向排水体(袋装砂井)+堆载预压的处理方式(主要针对一般控制段)。

(3)、土工格栅+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处理方式(主要针对桩基础两侧及
箱形基础下部及两侧沉降主控制段及次控制段)。

(4)、强夯置换法的处理方式(主要针对非饱和状态软弱土段桩基础两侧及箱形基础下部及两侧沉降主控制段及次控制段)。

4.2设计标准根据全线软土、软弱土分布区段桥涵构造物基础类型不同,将其划分为以控制工后沉降为目的的3个类型控制区段。

桩基础构造物桥台两侧各30米区段作为沉降主控制段箱型通道及
涵洞两侧20米区段作为沉降的次控制段其它作为一般控制段 (1)控制段的工后沉降容许值不大干10cm (2)次控制段的工后沉降容许值不大于20cm (3)一般控制段的工后沉降容许值不大于30cm 4.3 软基处治方案
4.3.1砂垫层的设计标准对于前述各地质单元模型中砂垫层的设计标准是:砂垫层的材料为中砂及粗砂,含泥量不大干3%,砂垫层的宽度要适当大干路堤底宽,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的破坏影响垫层的有效作用(两侧各宽出0.5米左右);砂垫层厚度0.5米,同时,为了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提高路堤的整体稳定性,达到排水及隔离的作用,通常尚需在砂垫层中铺设土工格栅。

4.3.2袋装砂井的设计标准根据工作区软土,软弱土分布区段的地层结构特点,配合堆载预压的竖向排水体以采用袋装砂井为宜。

袋装砂井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袋装砂井的直径为7cm。

砂袋材料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土工织物(聚丙烯纺织物)。

砂井的井间距为1.2米,砂井的深度一般应穿透软土、软弱土层,有条件时,砂井底部应至透水层为宜。

4.3.3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标准:桩基础两侧、箱形基础下部及两侧采取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处理方法,搅拌桩按正三角形布置,桩径0.5米,桩间距1.0-1.4米,桩间距由密到疏进行渐变,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体质量的15%;水灰比0.5。

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90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50kn。

单位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水泥采用425号矿渣水泥。

对构
造物下部处理区段应考虑基础埋深.基础埋深范围内可不再喷浆搅拌。

4.3.4强夯置换法的设计标准根据项目区软土、软弱土分布及发育特点。

针对这部分土体的特点我们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处理,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强夯置换材料为级配碎石,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30%,含泥量要求小于10%。

为减少投资.填料可用建筑垃圾代替,要求建筑垃圾为级配良好的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ra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30%。

含泥量要求小于10%,对保护环境和地下水资源不受影响。

夯锤质量为5~10t,落距采用10米,夯锤底面为圆形,直径2米。

夯坑为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4米。

处理后单位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150kpa。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及上部荷载决定,一般为3米,处理范围至路基坡脚。

对每一处理区段强夯施工前须进行试夯.确定夯击能及夯击次数,调整设计参数。

对构造物下部处理区段应考虑基础埋深.应先开挖至基础埋置深度再施工强夯置换墩。

4.3.5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机理
在砂垫层中间铺设一层具有一定强度的土工合成材料,增加了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提高了路堤的稳定性.同时复合体具有一定的刚度。

上部荷载得到有效的调整,使差异沉降减少,均匀度好。

由于复合体能承受较大拉力,地基受力变小,路堤中心沉降明显减小。

由于土工合成材料与砂垫层的整体作用,不仅减少了不均匀沉降,而且还可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适应路堤的快速填筑,而荷载的迅速增加.加快了软土的固结作用.从而使沉降加快。

减少后期沉降,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4.3.6预压路堤工程;对软土地区的天然地基或竖向排水体地基,利用路堤填土预压并不需要移去土体,预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分级加荷,每级加荷的稳定性依赖于前一级预压后强度的提高。

该情况下,软土地基总沉降量并不减小.只是大部分的沉降在施工期完成,可有效减小工后沉降。

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果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就不会自然排出,地基也就得不到加固。

反之,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不缩短土层的排水距离.则不能在预压期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

5结束语本文只介绍了较为常用软弱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设计人员不仅要选择好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其建筑物结构优化设计,尽量采用较为轻型结构,减轻上部重量,这样会减少软弱土地基处理造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