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岩石与土壤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壤概念

土壤是一种自然体,他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过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植物对于来自土壤的生活要素(即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需求的能力。

3.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场所。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

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场所:无机养分的有机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养分元素的释放和散失,元素的结合,固定和归还

3)雨水的涵养作用占土壤水的1%-5%

4)生物的支撑作用:植物根系的机械支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环境变化的缓冲功能,污染物的“过滤器”和“净化器”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第二章矿物

1.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

1)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2)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叫做岩石。

3)受力影响引起岩石破碎和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

4.三大岩石的常见类型

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石英斑岩中性岩类:闪长石、安山岩、粗面基性岩类:辉岩、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

沉积岩: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含义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2.土壤有机质来源、类型、组成

来源:1)植物残体、2)动物、微生物残体 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

类型:1)新鲜的有机物2)半分解的有机物3)腐殖质

组成:1)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含氮化合物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

3.土壤有机质转化含义

指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4.矿质化和腐殖质的关系

1)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即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即互相独立,又互相渗透的两个过程。

2)矿质化过程是有机质释放养分的过程,又是为腐殖质合成提供原料的过程,没有矿质化过程就没有腐殖化过程;

3)同时腐殖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再经矿质化过程而释放养分以供植物吸收利用。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疏松性,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

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 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

(2)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 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

3)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第五章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

1.土壤粒级土壤质地概念分类标准

1)人为地将土壤单粒依它们的直径大小排队,按一定的尺度分为归纳为若干组,这些单粒组就称为土壤粒级。

2)为了区分由于土壤机械组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差别,人们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的相对比例把土壤分为若干组和,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3)该题答案不是很确定分类标准:国际质地制、美国农业部质地制、卡钦制基制和中国质地制

2.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详见书P78

1)砂质土

2)粘质土

3)壤质土

3.土壤结构体的定义和类型

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土壤结构体。

类型:1.块状结构2.柱状结构3.核状结构4.片状结构5.团粒结构

4.土粒密度、土壤密度的概念及其作用

1)单位容积固体土粒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

2)土壤密度是指单位原状土壤内干土的质量

作用:p83

5.土壤孔隙度的定义及其类型

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即土壤大小孔隙的数量。

类型: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

第六章土壤水

1.土壤水的形态分类及其有效性

1)吸湿水无效 2)膜状水部分有效 3)毛管水有效 4)重力水无效水 5)地下水无效

2.土壤质量含水量含义

土壤质量含水量(%)=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

3. 吸湿系数萎蔫系数或萎蔫点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1)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汽饱和的容器中,土壤吸附气态水分子的最大含量称为吸湿系数(最大吸湿量)2)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3)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第七章

1.土壤空气与大气差异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倍

2)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4)土壤空气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

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2.土壤空气的运动方式

1)土壤空气扩散(是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因素) 2)土壤空气整体交换

3.土壤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地热

4. 土壤热容量

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5.土壤导热率

指在面积为1 m2相距1 m 的两界面上温度相差1 K时,每秒中所通过该单元土体的热量焦耳数。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

6.土壤水、气、热之间相互关系

第八章

1.土壤胶体的构造和性质

构造:土壤胶体构造示意图——————————

性质:1)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2.土壤电荷分为?定义?

1)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胶体想成,他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故称为永久电荷。 2)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介质Ph值而改变的电荷称为可变电荷。

3.土壤胶体类型(重点黏土矿物)

在一定土壤pH值条件下,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5.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胶体数量(土壤质地)土壤胶体物质越多(包括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和复合胶体),则CEC越大。就矿质胶体而言,CEC随着质地粘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所以粘质土CEC较砂质土要大的多。

2)胶体类型不同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相差很大

3)土壤pH值:土壤酸碱度影响胶体表面官能团中H+的解离,因而影响可变电荷的多少。

4)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中的腐殖质含有大量-COOH、-OH等官能团,当它们解离出H+时,可使胶体带有大量负电荷,而且腐殖质分散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收表面。所以腐殖质的CEC远远大于无机胶体。

6.土壤盐基饱和度

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7.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1)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2)陪补离子的种类 3)无机胶体的种类 4)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收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

1.活性酸潜性酸

活性酸是指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离子的量。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吸附的的H+、Al3+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2.土壤酸碱性调节

1)土壤酸性的调节:一般采用施石灰的办法。使用的石灰材料是生石灰(CaO),和熟石灰(Ca(OH)2)2)土壤碱性的调节施用石膏、硫磺(经土壤中硫细菌的作用氧化生成硫酸)和明矾(硫酸铝钾)、磷石膏、亚硫酸钙、硫酸亚铁、工业废料等,都能降低土壤碱性。

3.土壤缓冲性的定义

当土壤加入酸碱物质后,土壤本身具有缓和酸碱反应变化的能力。

4.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

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

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

4 )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

第十章土壤养分

1.什么是植物的所必需营养元素

大量元素:C、H、O天然营养元素, N、P、K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Ca、Mg、S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

2.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存在形态

N:无机态氮:铵态氮(NH4+) 、硝态氮(NO3-)、亚硝态氮(NO2-)、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有机态氮:可溶性有机氮、水解行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

P: 无机态磷:水溶态磷、吸附态磷、矿物态磷、闭蓄态磷

有机态磷:肌醇磷酸盐、核酸、磷脂

K:速效钾、缓效钾、无效钾

Ca:水溶性钙、交换态钙、矿物态钙

Mg:水溶性镁、交换态钙、矿物态钙

S:有机态硫(占90%以上)、无机态硫

3.典型缺元素症状(主要微量元素)

缺N

缺磷植物缺磷抑制体内细胞分裂,使生长缓慢,缺磷体内植物蛋白质合成减慢,有氨基酸积累,同时营养器官内含有大量糖类,有利于叶内合成花青素,使叶子呈紫色、深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植株表现矮化

现象,结实率下降。

缺K 玉米缺钾时,所形成的果穗尖端呈空粒,如能够形成籽粒也不充实,淀粉含量低。

缺Ca 1)生长点坏死 2)大白菜缺钙的典型症状:内叶叶尖发黄,呈枯焦状,俗称“干烧心”,又称“心腐病”。3)苹果苦陷病(缺钙)

缺Mg 1)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较强,缺镁症状首先出现在中、下部老叶上2 )当植物缺镁时,其突出表现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失绿症。3)失绿症开始于叶尖端和叶缘的脉间部位,颜色由淡绿变黄再变橙红或紫色。4)叶脉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

缺S

缺Fe 顶端或幼叶失绿黄化,由脉间失绿发展到全叶淡黄白色。如果树“黄叶病”;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禾本科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柑桔缺铁——黄叶病

缺B 1)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2)油菜“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3)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等4)过多症状:棉花、油菜“金边叶”

缺Zn 1)植株矮小,节间短,生育期延迟;叶小,簇生;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2)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簇叶病”等。3)过多症状:叶片黄化,出现褐色斑点

缺Cu 1)生长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卷曲,叶缘灰黄,叶片出现坏死斑点;2)禾本科顶端发白枯萎,繁殖器官发育受阻,不结实或只有秕粒;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等。3)过多症状:叶尖及边缘焦枯,至植株枯死

缺Mn 1)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小斑点散布于整个叶片2)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3)中毒症状:老叶失绿区中有棕色斑点,诱发其它元素的缺乏症

缺Ni 1)叶片畸形、瘦长,螺旋状扭曲,生长不规则;老叶脉间淡绿发黄,有褐色斑点,变厚焦枯。2)如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植物“杯状叶”且不结或少结根瘤。3)中毒症状:茄科叶片失绿等缺Cl 1)棕榈科植物 (如椰子树、鱼尾葵等) 叶片出现失绿黄斑

2)中毒症状:叶尖、叶缘呈灼烧状,并向上卷曲,老叶死亡,提早脱落。如:烟草叶色浓绿,叶缘向上卷曲,叶片肥厚、脆性、易破碎。

第十三章肥料与林木施肥

1.肥料的定义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2.肥料的分类 1)化学肥料 2)有机肥料 3)微生物肥料

3.施肥原则1)平衡施肥原则2)依据环境条件施肥原则3)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原则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2020年本科插班生《土壤学》》考试大纲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土壤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资源环境科学 二、试题类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等。 三、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8月。 主要参考书: 1.吕贻忠李保国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熊顺贵主编.基础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黄巧云主编.土壤学.北京:农业出版社,2006 4.林大仪谢英荷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5.孙向阳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1月 五、基本内容 绪论 1.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熟悉土壤的主要功能 4.了解土壤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内容 5.了解土壤学科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1、了解土壤矿物质的矿物学和化学组成 2、掌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种类和特性 3、熟悉我国土壤黏土矿物分布规律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熟悉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与组成 2、掌握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3、掌握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5、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1、掌握土壤水分形态与性质 2、掌握土壤水分含量的计算 3、掌握土壤空气的组成与运动 4、了解土壤通气性 5、掌握土壤热特性 第五章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1、掌握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2、熟悉基本土壤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1、熟悉土壤粒级的概念及分级、各粒级土粒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2、掌握容重、土壤孔性、土壤孔度的基本含义,熟悉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孔度分级 3、掌握土壤质地的含义和分类、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改良的基本措施 4、熟悉土壤结构的种类及特点,掌握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机制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第八章土壤胶体表明化学 1、熟悉土壤胶体的类型与构造 2、掌握土壤胶体表面性质 3、掌握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4、了解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必需氨基酸; 2.超二级结构; 3.Tm值; 4.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 6.变构调节; 7.尿素循环; 8.内含子; 9.反密码子; 10.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GSH的中文名称是(1),它的活性基团是(2),它的生化功能是(3)。2.一个α-螺旋片段含有180个氨基酸残基,该片段中有(4)圈螺旋?该α-螺旋片段的轴长为(5)。 3.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6)中,RNA主要位于(7)中。4.酶具有(8)、(9)、(10)和(11)等催化特点。5.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为(12),纵轴上的截距为 (13) 。 6.(14)抑制呼吸链的部位为NADH和CoQ之间,(15)抑制呼吸链的部位为Cytb和Cytc1之间。 7.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16)作为模板,(17)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18)作为合成的场所。 8.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中,腺苷酸的C-6氨基来自(19)。 9.欲使某一酶促反应速度等于Vmax的2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20)倍。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A.2′,3′-磷酸二酯键 B.2′,4′-磷酸二酯键 C.3′,4′-磷酸二酯键 D.3′,5′-磷酸二酯键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A.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折叠和盘绕 D.包括A,B和C 3.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4.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 5.参加DNA复制的酶类包括:⑴ DNA聚合酶Ⅲ;⑵解链酶;⑶ DNA聚合酶Ⅰ;⑷RNA聚合酶(引物酶);⑸ DNA连接酶。其作用顺序是()。 A.⑵→⑶→⑷→⑴→⑸ B.⑵→⑷→⑴→⑶→⑸ C.⑷→⑵→⑴→⑶→⑸ D.⑷→⑶→⑵→⑴→⑸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农林类期刊等级划分资料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 1 土壤学报A + 2 作物学报A + 3 中国农业科学A + 4 中国水稻科学A + 5 水土保持学报A + 6 农业工程学报A + 7 土壤A + 8 园艺学报A +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 10 植物病理学报A + 11 果树学报A + 12 玉米科学A + 13 茶叶科学A +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 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 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 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 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 19 麦类作物学报A 20 中国生物防治A 21 植物保护学报A 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 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 24 华北农学报A 25 土壤通报A 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 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 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 30 大豆科学A 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 32 棉花学报A

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 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 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 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37 新疆农业科学A 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 39 核农学报A 40 江苏农业学报A 41 分子植物育种A 42 农业机械学报A 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 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 45 农药学学报A 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47 农药A 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 49 植物保护A 50 杂交水稻A 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 52 江苏农业科学A 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 54 西南农业学报A 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 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考研真题 一、单选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A)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B)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它是1946年在美国发明的 (D)它的主要功能是数学计算 2、ASCII码是一种对()进行编码的计算机代码。 (A) 汉字 (B) 字符 (C) 图象 (D)声音 3、杀毒软件能够()。 (A)消除已感染的所有病毒 (B)发现并阻止任何病毒的入侵 (C)杜绝对计算机的侵害 (D)发现病毒入侵的某些迹象并及时清除或提醒操作者 4、ROM的意思是()。 (A)软盘存储器 (B)硬盘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随机存储器 5、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症状可能有()。 (A)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 (B)文件长度变长 (C)不能执行某些文件 (D)以上都对 6、Windows的文件夹组织结构是一种()。 (A)表格结构 (B)树形结构 (C)网状结构 (D)线形结构 7、ISO/OSI是一种()。 (A)网络操作系统 (B)网桥 (C)网络体系结构 (D)路由器 8、使计算机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软件是()。 (A)数据库软件 (B)辅助教学软件 (C)操作系统 (D)文字处理软件 9、十进制数124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 7AH (B) 7CH (C) 6FH (D) 73H 10、下面几组设备中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的是()组。 (A)显示器、CPU和ROM (B)磁盘、鼠标和键盘 (C)鼠标、绘图仪和光盘 (D)磁带、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 11、在Internet中用于文件传送服务的是()。 (A)FTP (B)E-mail (C)Telnet (D)WWW 12、TCP/IP是Internet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根据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关系,其中传输层使用 TCP协议,()使用IP协议。 (A)应用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链路层 13、下列对PowerPoint的主要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课堂教学 (B)学术报告 (C)产品介绍 (D)休闲娱乐 14、在计算机内部,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控制的程序语言是()。 (A)汇编语言 (B)C++语言 (C)机器语言 (D)高级语言 15、启动Windows系统,最确切的说法是()。 (A)让硬盘中的Windows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B)把软盘中的Windows系统自动装入C盘 (C)把硬盘中的Windows系统装入内存储器的指定区域中 (D)给计算机接通电源 16、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指令包括两个部分,它们是()。 (A)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 (B)操作码和操作数

《土壤学》考试大纲

《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土壤学是林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土壤学和地理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院校土壤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课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的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或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第二章土壤的地学基础 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 常见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过程 岩石的风化及母质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和母质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发展: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什么是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和耕作土壤剖面的构型及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腐殖质的组分及特点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生物的类型,重点掌握土壤细菌的生理类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 第五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和划分,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 土壤孔隙度、比重(土粒密度)、容重(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及关系 第六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和类型、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酸碱性的改良 土壤的交换性: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类型、同晶置换、pH相关电荷的概念、胶体带电的原因;阳离子交换的概念、阳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影响离子交换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土壤的缓冲性的概念、为什么土壤具有缓冲性? 第七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水势的概念,pF曲线及其意义,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的概念、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 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以及和大气交换的过程 土壤的热量状况(一般了解) 第八章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来源和消耗 土壤中氮的形态、有效性、氮素循环 土壤中磷的形态、有效性、磷素循环 土壤中钾的形态、有效性、钾素循环 微量元素的植物吸收形态及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性 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过程 施肥的基本原理 肥料的概念和类型:常见的无机和有机肥料及施用 合理施肥的原则 第十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 土壤退化:概念和类型,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土壤质量:概念,评价指标,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污染:概念,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 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我国不同时期分类制的特点,1995年系统分类方案的特点,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土壤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我国主要土壤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岩石与土壤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壤概念 土壤是一种自然体,他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过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植物对于来自土壤的生活要素(即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需求的能力。 3.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场所。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 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场所:无机养分的有机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养分元素的释放和散失,元素的结合,固定和归还 3)雨水的涵养作用占土壤水的1%-5% 4)生物的支撑作用:植物根系的机械支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环境变化的缓冲功能,污染物的“过滤器”和“净化器”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第二章矿物 1.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 1)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2)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叫做岩石。 3)受力影响引起岩石破碎和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 4.三大岩石的常见类型 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石英斑岩中性岩类:闪长石、安山岩、粗面基性岩类:辉岩、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 沉积岩: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含义

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信息技术综合考研真题

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信息技术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中,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用()描述,它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接口。 A.内模式 B.存储模式 C.外模式 D.概念模式 2.保护数据以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是指数据库的() A.安全性控制 B.完整性控制 C.并发控制 D.故障恢复 3.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DBMS修改的是() A.三级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 C.模式与外模式 D.三层模式 4.根据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一个关系中的“主键”() A.不能有两个属性组成 B.不能成为另—个关系的外部键 C.不允许为空 D.可以取空值 5. SQL语言具有数据操作功能,SQL语言的一次查询的结果是一个( ) A.数据项 B.记录 C.元组 D.表 6. 已知成绩关系如图所示。 执行SQL语句: SELECT COUNT(DISTINCT学号) FROM成绩 WHERE分数>70 查询结果中包含的元组数目是() 成绩 A.1 B.2 C.3 D.4 7.设有两个事务,其并发操作如图所示,下面评价正确的是()

A.该操作不存在问题 B.该操作丢失修改 C.该操作不能重复读 D.该操作读"脏"数据 8. 表达式“AGE BETWEEN 18 AND 24”等价于() A.AGE>18 AND G<24 B.AGE>=18 AND G<24 C.AGE>18 AND G<=24 D.AGE>=18 AND AGE<=24 9. 给定关系模式SCP(Snum,Cnum,P),其中Snum表示学号,Cnum表示课程号,P表示名次。若每一名学生每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名次,而每门课程每一名次只有一名学生,则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Snum,Cnum)是唯一的候选码 B.(Snum,Cnum)和(Cnum,P)都可以作为候选码 C.关系模式SCP既属于3NF也属于BCNF D.关系模式SCP没有非主属性 10.现在只知道关系模式包含的属性和码(用下划线表示),则一定是第二范式的关系是()A.R1{ A1,A2,A3} B.R2{B1,B2,B3} C.R3{C1,C2,C3} D.以上都不是 11.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 资源共享与数据传输 B. 文献查询 C. 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 数据处理 12.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和约定称为()。 A. 服务 B. ISO/OSI C. 协议 D. ASP 1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基本功能的是()。 A. 文件传输 B. 远程登录 C. 电子邮件 D. 实时监测控制 14.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 A. 硬件、软件、数据 B. 主机、外设、软件 C. 硬件、程序、数据 D. 主机、程序、数据 15.在各种交换技术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 )。 A. 电路交换 B. ATM交换 C. 分组交换 D.帧中继交换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 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 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 ESP : 即碱化度 = Na +交换量 /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 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 2,NO 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 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 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 土壤能吸 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 系___、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 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 _2∶1____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 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 是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 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 水率下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 况下是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 解有机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 壤___、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 质量作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一级学科排名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一级学科排名 学科门类排名: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应用经济学 1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2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3 上海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4 北京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3法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法学 1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2 北京大学 法学 3 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学 1 北京大学 政治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3 武汉大学 社会学 1 北京大学 社会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4教育学(体育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体育学 1 北京体育学院 体育学 2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3 华南师范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5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中国语言文学 1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3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4 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5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1 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2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3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传播学 3 复旦大学 艺术学 1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2 清华大学 艺术学 3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学 4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7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数学 1 北京大学 数学 2 浙江大学 数学 3 清华大学 数学 4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学 1 南京大学 物理学 2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学 3 清华大学 物理学 4 北京大学 化学 1 北京大学 化学 2 吉林大学 化学 3 南京大学 化学 4 中国科技大学 地理学 1 北京大学 地理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1 北京大学 生物学 2 清华大学 生物学 3 复旦大学 生物学 4 南京大学 生物学 5 浙江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8工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林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机械工程 1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2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 3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5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复旦大学 建筑学 1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1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2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1 东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1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2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3 西南交通大学 林业工程 1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2 东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清华大学

孙向阳主编的《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绪论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思考:为什么说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矿物的定义及分类 ?几种常见造岩矿物的主要特征 ?如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 ?表1-1 摩氏硬度表(选择题) ?岩石及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的分类及代表性岩石的特点 ?几种主要沉积岩的特征(矿物组成) ?几种主要变质岩特征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风化的定义及类型及联系。 ?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和地球化学类型 ?土壤形成的大小循环学说及二者关系 ?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第三章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都有哪些及适应的土壤酸碱性特点?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及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定义和简单的过程了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土壤有机质肥力的作用 ?腐殖质的特点(富里酸、胡敏酸与腐殖质的品质关系) 第五章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 ?土壤基本粒级组成、土壤质地的含义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常见结构体名称 ?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 ?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比重的含义 ?土壤密度的应用计算 ?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和调节 第六章土壤水 ?土壤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土壤水的有效性及范围 ?田间持水量定义 ?土壤水分含量计算 第七章土壤空气和热量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差异 ?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 ?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定义、土壤中各组分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大小排列 第八章土壤胶体和土壤离子交换 ?同晶异质代换作用、可变电荷、永久电荷 ?土壤胶体的类型 ?2:1和1:1型黏土矿物特点(从阳离子交换量方面和保肥性方面区别)?(应用:南北方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的差别)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的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因素 ?盐基饱和度的定义 ?不同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及对陪补离子的有效性大小顺序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土壤酸性的产生原因及调节 ?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含义(交换性和水解性酸的大小比较) ?土壤碱性产生原因及调节 ?土壤缓冲性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第十一章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包括元素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1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 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 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土壤学实习报告模板

一些简单资料如下,请大家结合实习的内容并联系教材,认真归纳总结,写下自己的实习总结。切忌全部照搬照抄,实习总结部分切忌过分口语化。下周二交到我办公室。 ——秦华 土壤学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指导教师:秦华、徐涌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野外对土壤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由岩石发育来的土壤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污染土壤的特征以及植被生长状况,掌握植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本次实习要求学生掌握由石灰岩发育来的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认识土壤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野外采样、掌握记载描绘环境污染状况的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几种主要植物。 二、实习内容 1、上甘林场观察石灰性土壤剖面 上甘林场:上甘的土壤性质是石灰岩风化形成的石灰性土壤。石灰性土是在各类石灰岩风化的残积体上发育而成的。因为石灰岩的风化是一个溶蚀过程,所以石灰性土体和母岩界限清楚,其间基本上无母质层发育。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被淋失,真正的成土物质是石灰岩中夹杂的一些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因此土壤质地一般较为粘重。由于上甘林场石灰性土的主要母岩岩性不纯,所以土体中混杂有较高含量的粉砂、砾石。土壤发育普遍处于较年幼阶段。石灰性土含矿质营养较为丰富,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多在20 mmol/kg以上,保肥性能较好;盐基饱和度超过90%乃至于饱和。交换性盐基组成中,以钙、镁离子为主。根据发育程度,该土类分为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两个亚类。 (一)黑色石灰土亚类。这是石灰性土发育的第一阶段。原石灰岩中的碳质成分风化后仍残存于土体之中。土体含钙质丰富,土壤腐殖质性质表现稳定,其上植被茂盛,生物累积强大,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整个土体呈黑色或棕黑色。 (二)棕色石灰土亚类。这是石灰性土发育的第二阶段,在亚热带湿热气候下,黑色石灰土开始稳定地向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红壤发展,土体颜色逐渐由暗转棕,剖面分异趋于清晰。随着淋溶强度的增大,土体中石灰性反应自上而下明显减弱,部分土体中上部已基本无石灰性反应,pH值上低下高。棕色石灰土亚类是上甘林场的主体。 讲的山上哪些树种,怎么种的,什么历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富阳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用自己的话描述,不要大家都一样。下面是部分补充资料,还有现场看的时候记载的口述的资料补充进去。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内容。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课程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植物生态学》(姜汉侨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土壤学》(孙向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植物生态学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的学科范畴、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圈的概念、环境因子的分类、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环境的尺度。 第三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初级生产力的概念、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 第二部分植物群落生态 第三章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分析特征、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季相。 第四章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演替顶极理论。 第五章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 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标准、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第六章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植被制图、植被区划。 第三部分植物种群生态 第七章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 种群概念和植物种群的特点、种群的分布、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第八章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 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植物种群调节。 第九章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 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种群的数量与质量变化、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 第四部分植物个体生态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态适应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生活史格局、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第十二章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第十三章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 植物的引种、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 (二)土壤学考试内容 绪论 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第1篇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1章地质学基础 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 常见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 第2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和母质类型。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ESP:即碱化度= Na+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土壤能吸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系___、 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_2∶1____ 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是 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水率下 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况下是 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解有机 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壤___、 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质量作 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12.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的过程有:_氮素淋失_、_反硝化作用__、_氨挥发 _和__

2017年浙江大学硕士各专业报录比及平均分

2017年浙江大学硕士各专业报录比及平均分 下列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 010 经济学院020101 政治经济学19 1 393 393 393 010 经济学院020102 经济思想史 2 1 372 372 372 010 经济学院020104 西方经济学25 5 395 367 383 010 经济学院020105 世界经济 1 1 396 396 396 010 经济学院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6 1 389 389 389 010 经济学院020201 国民经济学 4 1 378 378 378 010 经济学院020202 区域经济学 6 1 365 365 365 010 经济学院020203 财政学10 1 394 394 394 010 经济学院020204 金融学85 3 398 389 393 010 经济学院020205 产业经济学63 2 423 396 409 010 经济学院020206 国际贸易学27 2 398 380 389 010 经济学院020207 劳动经济学7 1 371 371 371 010 经济学院020209 数量经济学10 1 406 406 406 010 经济学院0202Z1 互联网金融学13 1 402 402 402 010 经济学院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 451 52 438 394 408 010 经济学院025300 税务18 5 397 378 389 010 经济学院025400 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58 11 399 368 379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1 法学理论12 4 387 342 366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3 1 410 410 410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4 刑法学14 2 368 344 356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5 民商法学42 2 350 344 347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6 诉讼法学15 1 384 384 384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7 经济法学25 3 387 371 381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5 1 385 385 385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9 国际法学21 3 402 345 366 020 光华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259 50 408 341 370 020 光华法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31 2 336 321 328 030 教育学院040101 教育学原理17 1 396 396 3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