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时间: 2022年5月15日上午9:00-10:30地点:学校教室教师:张老师学生:高二(3)班全体学生一、复习首先,张老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简单回顾,并与学生一起复习了圆明园的建造背景和历史地位。
他提醒学生们要全面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并记住圆明园是一座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二、展示图片资料接下来,张老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了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们有机会通过图像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景点布局以及当时的繁荣景象。
张老师特别指出,这些图片资料是在圆明园毁灭之前拍摄的,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当时的壮丽场景,并为随后的讲解做好准备。
三、介绍圆明园的毁灭在展示图片之后,张老师向学生讲解了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他提到,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成为了他们的目标之一。
张老师向学生们详细描述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过程,包括他们对圆明园进行洗劫、烧毁和破坏的情况。
他强调这次毁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历史的损失。
四、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影响为了激发学生们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张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供学生们讨论:1.圆明园毁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何影响?2.这次毁灭对中国民众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一致认为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次毁灭中被永远抹去,这对于后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研究造成了重大影响。
此外,学生们也表示,这次毁灭对中国民众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悲痛。
他们认为,这是对中国民族尊严的侵犯,对整个国家带来了深深的创伤。
五、总结与展望最后,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醒学生们要珍惜现在的文化遗产,努力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历史。
他鼓励学生们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并希望学生们能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者。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1一、“走近圆明园”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
(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眼前出现了圆明园里美丽的景色,以及奇珍异宝。
生:我眼前出现了英法联军抢劫、毁坏圆明园的情景。
生:在我的眼前圆明园是残垣断壁。
师:(出示文字课件:走近圆明园)课前我们已经走近圆明园——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以及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你有哪些感受?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生:我很生气,英法联军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珍藏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毁的毁,多可惜呀。
生: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毁灭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烬,我愤怒!我想,如果有可能应该修复它。
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带着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出示文字课件:“走进圆明园”)二、“走进圆明园”(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生: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
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举手要说)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
生:(低沉、缓慢)“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
打开书,齐读课文第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
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没等该生说完,学生都笑了。
)生:毁灭怎么能说是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应该把“毁灭”去掉,这样说:“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生:词语重复了,应该简洁:“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同学们表示同意,听课老师面露微笑。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说明(一)、教材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三)、基本模式自读- 导疑- 精讲- 巧练- 激情。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
阅读课以读为主。
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
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
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体现训练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The destruction of the Old Summer Palace" t eaching record 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堂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本教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章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篇章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一、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

《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消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才能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出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燃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最重要、最好的局部。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消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4〕是谁消灭了圆明园?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1、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程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情况;2.掌握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及过程1.课前导入老师通过投影仪播放圆明园建筑的照片,带领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神奇与庄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圆明园的美好印象。
2.了解圆明园通过向学生介绍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使学生对圆明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3.圆明园毁灭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到英法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介绍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带领学生认识到这段历史的残酷和不幸。
同时,讲解清朝政府对圆明园的保护不力也是导致圆明园被毁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演讲式教学,让学生详细地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体验到毁灭的残酷和痛苦,加深学生对于历史悲惨的认识。
5.感受和反思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问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看法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益。
同时,鼓励学生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通过投影让学生看到了圆明园的建筑照片,带领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并主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同时,老师也讲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反应很好,他们都对圆明园的美好印象和历史背景产生了深度的兴趣。
在课程内容上,老师通过演讲式教学,详细地讲解了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到毁灭的残酷和痛苦。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反思中,老师也要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师:同学们,刚刚在网上学习时,老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积极,我相信你们在互相的协助下,一定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指板书),甚至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各组就共同来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吧!生:请同学们点击第二自然段。
我们组认为可以从皇家园林、举世闻名、众星拱月这三个词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请点击“举世闻名”,意思是在全世界中非常有名,说明了圆明园建筑美观,景物奇特,为天下所知。
皇家园林指的是皇帝、后妃们居住游乐的地方。
从网上资料可以看出它最初只有600亩,经过6个皇帝的苦营,扩建到5200亩,比颐和园还大850亩,它更是无数能工巧匠用无数心血和智慧换来的。
“众星拱月”一词最能体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的星星环绕一个大月亮,“月亮”是指圆明三园,“小星”是指无数的小园,我们从示意图中看到,其实圆明园的平面图是个倒置的品字形,我们觉得它很巧妙,所以认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我们组同意黄粤川的意见,圆明园的布局是如此的精妙,怪不得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
我们组认为从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也能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大家点击第三自然段,看最后一句话,这里的“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几个词写得很好,“漫步”是指没有目的悠闲地走,说明圆明园很大,环境很好。
“漫游”是随意的游览,与漫步的意思差不多。
“饱览”是指看个够,在外面看不到的景象,在圆明园里都能看到。
请大家点击游览图中的狮子林,我们可以看到狮子林里有形状各异的假山奇石,它本在苏州,可在圆明园也可以看见。
“流连”是指舍不得走,也就是说来到了圆明园就一辈子也不想走。
“幻想”是指对没有实现的事物作出想象。
师:也就是说,有我们心目中最美的景色原来也可以在圆明园里看到。
你读得那么好,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宏伟。
出示填空题,教师提出要求: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然后来完成填空题。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学习伙伴商量商量,也可以找你的大学习伙伴,是谁呀!
生:书本。
师:这可是个好伙伴,还有谁。
生:老师。
师:对了,我很愿意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下面我们就来完成填空题吧。
附填空题:
1、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___,小巧精致的有___;热闹繁华的有___,宁静自然的有___。
学生个别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过渡)这里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
文物珍贵。
师: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从哪里可以看出文物的珍贵?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字画。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物怎样?
生:历史悠久。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文物的珍贵?历代怎么理解?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可是,正是这样一座园林,却被人为地毁灭了。
板书:
毁灭。
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现在的景象)所以说,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板书:
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此刻,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生: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
师:为什么说是象征呢?
生: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热闹街市和田园风光,是王公贵族们仿照民间的景观建造的。
师:风格如此迥异的建筑竟能如此融洽的融合为一体,谁能来读读文中的第一句话,读出两种建筑风格的不同。
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什么叫“各地名胜”?
生:各个地方最优美的景点。
师:文中举出来几个例子。
生: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杭州西湖的平胡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
大家想象一下,圆明园中还会有哪些名胜?
生:黄山。
生:九寨沟。
师:当时九寨沟还没开发出来,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但是像九寨沟这样美的景观这里会有……
生:华山。
师:是呀,全国各地最美的景观全在这里,该有多美呀!谁为大家读一读2、3两句,读出圆明园的美来。
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个别有感情朗读。
师:人间有的美景这里应有尽有,人间没有的美景这里也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有……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齐答: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师:谁为大家读一读4、5两句,读出建筑的美来。
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个别有感情朗读。
师:以上这些美景都是……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各个朝代。
师:可见这些文物的年代非常齐全,文物还有哪些特点?
生:文物自身价值就很高,是奇珍异宝,也就是说是罕见的珍宝。
师: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悠久,年代齐全,又是稀少珍贵的珍宝,所以这里又是世界上最大的……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博物馆,艺术馆。
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集体回答)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皇家园林,它(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文物珍贵),所以被誉为万园之园。
你可以自己现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以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个别添图。
师:从这幅图,你感受到些什么?
生:圆明园规模宏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书:
规模宏大。
师:同学们好好的品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规模的宏大来。
学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建筑也非常宏伟。
,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通过这一自然段,你了解了圆明园的哪些知识?
生个别朗读。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了解到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好,着告诉我们了圆明园所在的位置,那举世闻名什么意思呢?
生:全世界都知道它。
师:好,那就是说圆明园的知名度怎样?
生:知名度很高。
学生品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生:我体会到英法联军真是强盗,统统可以看出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一点也不给我们剩下……
生:任意就是想怎样就怎样,比自己的东西还随便,真是强盗。
生:我很气愤,实在运不走的就是相尽了所有办法也运不走,可是这样的东西也不给我们留下……
师:此外,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生: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
师:这讲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仅仅包括这些吗?
生: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的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师:众星拱月怎样理解?
生: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形容众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师:(出示圆明园位置示意图)我这里有一幅圆明三园位置布局的示意图,谁能为大家添上众星拱月的小园,把布局图补充完整。
师:下面老师来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边听边考虑:毁灭圆明园的凶手是谁?他们采用了哪些强盗行径毁灭了圆明园?
师范读。
师:强盗是谁?
生:英法联军。
师:他们采用了哪些强盗行径毁灭了圆明园?
生:先是把能拿走的统统拿走,然后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任意毁掉。最后,还放火烧。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的话,注意加点的字,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
2、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___,___,___,___。
3、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有___,___。
4、这里不仅有___,还有___。
学生自学:
师:谁愿意为大家完成第一个填空题。
生:个别填空1,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小巧精致的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繁华的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宁静自然的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生齐答:民族建筑。
师:这里还有……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齐答:西洋景观。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里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
生:这里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是呀,这里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所以作者说……
(引导齐读。)
学生集体朗读最后一句。
师:谁能为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让大家感受圆明园建筑的美来……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导语)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的奇迹,那就是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圆明园,去了解它的灿烂辉煌,去感受它的屈辱,血泪。
你们想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哪些知识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XX同学,你为我们朗读第二自然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