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合集下载

肖申克的救赎短评范文7篇

肖申克的救赎短评范文7篇

肖申克的救赎短评范文7篇肖申克的救赎短评范文(7篇)它总会以最残酷的现实来给我们以指引,因为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像电影里一样惨烈,所以当我们看过了,想想,会感到庆幸,庆幸我们不会有那样的人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短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短评范文7篇【篇1】《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常年占据着大多数电影排行榜的首位,其中的道理估计只有观看数遍的电影爱好者才能真正体会到。

自从在神奇的上帝要看电影的1994年诞生以来,除了被当年的《阿甘正传》力压没有得到奥斯卡奖以外,其余的荣誉一样都不少。

电影是一种很美妙的表现形式,它能把你所有无法实现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场景表述出来,如果你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你可以感受到你作为主人公的那种设身处地的感觉,无比形象而且无比真实。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主人公因为冤假错案而被无限期拘押在名叫肖申克的监狱里,通过努力的同时还具备坚强的意志,经过20年漫长的计划,在得到了自我灵魂的救赎后,成功重获人生的励志电影。

整部影片都是以第三人物来描述来剖析主人公从被困到重获自由的坎坷经历。

当典狱长用小石子戳破那张超大海报背后的天大秘密,整个故事情节才得以完整的呈现出来。

在进入监狱的那一刻,主人公就承认了当时的处境,这是他大智慧的体现,作为一个银行副总裁,突然人生经受如此大的起伏,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方向,他的人生目标是明确的。

无数次的被人凌辱和殴打,他依旧不卑不亢。

始终在心中向往着未来。

在监狱中有未来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因为监狱中是没有未来的,“把你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的肉身交给我”这是典狱长毫无表情的一句忠告。

偶然的一次看似平常的关于税务的对话,被主人公毫不费力的解决,每个狱友喝着啤酒的时候,如同在自家阳台看着夕阳无限好的感觉。

当狱友给主人公递上啤酒,他面带微笑说:我已经戒酒了,这是他心灵的第一次救赎,因为他意识到由于自己酗酒而导致了后面糟糕的结局。

他每周一封信,从不间断,终于得到了监狱扩充图书馆的第一笔资金。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影评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影评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让人深受触动的电影,它深刻地揭示了人
性的复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影片以主人公安迪·杜佛雷(Andy Dufresne)被冤枉入狱为起点,通过他在肖申克监狱的生活展开了
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首先,影片通过对监狱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光明。

监狱中的暴力、欺凌和不公正无疑让人心生悲愤,但是安迪却始终
保持着乐观和善良的态度,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令人钦佩。

他用
智慧和毅力在困境中求得自由,这种顽强的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和感动。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丰满和立体。

安迪的智慧、狱长的
阴险、瑞德的忠诚等角色都展现了不同的人性面貌,使得整个故事
更加生动和真实。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成长,这让观众更容
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

最后,影片的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也非常精彩。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
头语言和紧凑的叙事节奏,将故事情节层层深入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而感到心痛和心疼。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温暖的电影,它
不仅让人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这部电影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让人深受感动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精彩的表演和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通过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希望与自由的力量,以及人类在逆境中的顽强生存意志。

影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杜佛兰在被错误判刑入狱后,如何通过智慧和毅力在囚禁的岁月里找到自由。

主人公的坚持不懈和对自由的渴望让观众深受感动,同时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囚禁和自由的含义。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情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影片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也让人印象深刻。

导演运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出色的剪辑手法,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片中的经典镜头——主人公在雨中挥舞双臂的场景,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之一,让人们对自由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此外,影片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配乐师托马斯·纽曼创作的音乐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使观众更能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的佳作。

它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和自由的珍贵,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被深深打动,也会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1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

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

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

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

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2这部1994年上映的片子至今看来仍带给我诸多感触,有人说看电影是看别人的故事,但我觉得看电影是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电影里讲述的一个词“体制化”有震撼到我,老布是肖申克监狱图书馆管理员,坐了50年牢,当宣布他可以假释时他竟然不知所措,为了留在监狱他不惜伤害同伴,假释后他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生活天天做噩梦,以至于最后用一根绳子吊在横梁上结束了生命。

反观我们自己,从小就被教育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好革命事业的螺丝钉,一直被体制化禁锢着。

2003年我从学校毕业,就一直在工作,13年没有间断过,其实早已厌倦了两点一线的上班、回家的生活,也特别想逃离天天上班的“体制化”的生活,却又担心自己一旦不工作了能做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专业影评6篇

肖申克的救赎专业影评6篇

肖申克的救赎专业影评6篇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深刻的震撼着观者。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当年和《阿甘正传》号称“票房双雄”。

《越狱》是将《肖申克的救赎》演绎成一部连续剧,然而《越狱》是因其情节编制的百般机巧而火爆全球。

因此,如果说《越狱》给我的情节和演技的吸引,《肖申克的救赎》则是给我人生的震撼。

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演员,然而艺术和思想的构思不同,决定谁将随着市场浪潮一波接一波被淘汰,谁将随着历史的淘洗而越发闪烁光芒。

是的,进入监狱的每个人都是绝对有罪的,因此每一个也可以说是相对无罪的,他们进入这里只因为命运的安排是上帝给了我们原罪还是我们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反正我们进入社会国家的监狱,亦或是人世红尘的“监狱”,全部是无期徒刑,当然在“头昏眼花”的时候可以得到“假释”。

我想最好“监狱”看着是中性词,因为“监狱”是一种约束和体制,体制大可大到一个国家,小可小到一个公司、部门、科室。

如果监狱是中性词,那么就有人离不开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监狱了呆了大半辈子,正如瑞德说的:“开始你恨它,慢慢适应它,最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

”老布在行将就木之时,被假释了,进入了监狱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这个世界一无所有,无法生存,反而在监狱里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规则,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监狱才是他的“家”,老布是一个彻底被体制化了的人,最后彻底爱上了这个体制,那么它的本质是监狱。

然而事实上是被绑票的女人爱上一个强悍的绑匪,按照绑匪的规则而存在。

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称之为一种人生的“沦陷”,把“沦陷”也看着中性词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沦陷在一个体制里,一个公司、部门、科室里面,走出这里没有办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说:“我恐惧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进入监狱,然而他已经老到了无法犯罪的地步了,于是在墙上写下“老布到次一游”,上吊走了。

是的,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的人生都是“沦陷”于现有公司、部门、科室的体制中,丝毫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墙内才是他觉得舒适和幸福之圈,墙阻隔着他,也保护着他,而且保护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和重要。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一):《肖申克的救赎》:我们要救赎的,是我们本该拥有的真正优秀的电影不是快餐文化,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忆。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

它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但是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在imdb排行版中,《肖申克的救赎》名列第一位,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缘奥斯卡,因此能够说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我想源于人类普遍的信仰和追求:期望、自由和友谊。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这样一组画面:1947年的某夜,眼神中充满不解与愤怒的银行家安迪坐在车中,喝醉了酒,手中握着左轮手枪;房间内他的妻子和高尔夫教练的婚外情正在进行;然后是法庭上律师对安迪的严密盘问。

透过可能性的整合,这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安迪因狠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

关押地点即在肖申克监狱(也翻译为鲨堡监狱shawshank),这正好能够切合观众的主观思维,即真有犯罪才存在救赎的前提。

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自由与期望相伴。

在肖申克监狱中关键的人物主要是监狱中神通广大的商贩瑞德(red)、图书馆管理员老布(brook)和典狱长。

在安迪刚进监狱时,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

瑞德和他的狱友打赌安迪将是第一个在监狱的夜晚哭泣的人,但是安迪只是持续着一开始的沉默和忧郁。

而那个无助哭泣的胖子则被活活打死,让人第一次看到了影片中监狱的冷漠、无情和黑暗。

无疑,监狱注定是一个没有期望的地方,那里只有严酷的体制、骇人的惩罚和高厚的墙壁,因为也许那里住的是所谓没有期望的人。

但是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主题性的悖论,从而创造出了现实中的神话。

当其他的囚犯问安迪为什么他会来到那里时,他回答道:我是无罪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影评5篇75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影评5篇75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影评5篇750字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肖》批判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及对人性的压迫折磨。

一开始,安迪被送上法庭。

我们知道,举证制度应该由控方提供证据,不得由被告方举证,如果控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被告被无罪推定。

影片中,警方找不到安迪的枪,依靠的只是安迪可能的杀人动机和同样口径强制射出的子弹,根本没有充足的确凿证据。

安迪就这样被无辜的送进了肖申克监狱,一呆就是19年。

监狱比地狱还可怕,囚徒是毫无还击能力的羔羊,狱官们冷酷无情得统治着眼皮底下的小可怜虫们。

在他们眼中,这些囚徒不值一钱,只分有用的工具和无用的工具。

讽刺的是,狱长是个凶暴虚伪的魔鬼,却口口声声“圣经”。

美国司法制度的漏洞暴露得淋漓尽致,狱官杀人如草芥,对囚犯的司法保护机制严重缺失。

狱官还利用税务制度的漏洞获得利益,以堂皇的手段收受X 贿赂……导演用工笔,冷静大胆的暴露出美国司法制度的恶。

在影片中这些丑陋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编导对这些弊端的强烈批判。

这些弊端压到囚徒身上,就导致了囚徒们人性的扭曲。

一堵高墙将自由挡在外面,长久地困于高墙内,囚徒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自由没有希望以及存在于监狱里的一切。

然而毕竟人性没有毁灭,人性里渴望自由、幸福的本能还在做顽强的挣扎,于是他们感到迷茫、失落、痛苦。

70多岁的老头子已经把自己深深融进了肖申克监狱,却被冷酷的狱官放了出来,已经如此高龄的人象新生儿来到外面的世界,处境是极其艰难的。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再将灵魂从肖申克监狱抽出,融入这个新世界了。

所以他在痛苦挣扎后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

安迪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一切都变得不同于以前的古板呆滞,开始有了生气。

他是囚徒们的人性救赎者,他要救赎的不仅是自由,还有活力、幸福、知识……他让囚徒们开始觉得生活是有希望的,希望不是个危险的东西。

安迪建立起图书馆,给他们放音乐,教他们知识。

就连固执的瑞德也有了可喜的改变。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讲述了关于希望、自由和坚韧不拔的故事。

影片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1994年上映。

这部电影让观众们感受到
了深深的共鸣,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影片的情节设计非常紧凑,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安排,
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步的发展。

故事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被错误指控
而被判处终身监禁,他在监狱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苦难,但他从
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安迪和他的好友瑞德一起,在囚禁的生活中
找到了希望和自由,最终成功逃脱并揭露了真相。

这个故事让人们
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让人们明白了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
战胜一切困难。

其次,影片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摩根·弗里曼的表演
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他饰演的瑞德是一个在监狱中深受尊敬的囚犯,他的智慧和幽默为整部影片增添了许多色彩。

蒂姆·罗宾斯则将安
迪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坚定和乐观让人们对生活充满
了信心。

最后,影片的音乐和摄影也是非常出色的,音乐的渲染使得影片更加感人,摄影的精美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监狱中一样,感受到了那种压抑和绝望。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人们明白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启示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我原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

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也就是沙堡监狱。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

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

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

影片清晰的表达了他所要带给观众的思想。

给我最强烈的就是三个词语:希望、自由、友谊。

首先,就是希望。

希望这个词语可以说是在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词语,而且影片特意的描述一个老图书管理员柏斯,在假释后,因着对自己没有任何希望而自杀。

预示希望这个词语可以说是在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词语。

同时也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的重要“词语”。

因为无论是什么,都关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而起,一切只要有了希望便变成可能。

有了希望,肖申克监狱不过是一座形同虚设的监狱,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锤子便可以救赎生命,可以救赎自由。

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赎自己的过程中尽情的享受每一个小小的乐趣,并将这乐趣传播开来,将希望播种在每个人心里。

安迪第一次跟瑞德谈起是在他放了那首《今夜无人入睡》而被关了禁闭之后的事情,记得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白:
ANDY:Here's where it makes most sense.We need it so we don't forget.
RED:Forget? 忘记什么?
ANDY:That 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not carved out of gray stone. That there's a small place inside of us they can never lock away, an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安迪:忘记在这世界上,还有这不用高墙栅栏围起来的地方,还有你自己心里的,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希望
RED: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Drive a man insane. It's got no place here.
Better get used to the idea.?瑞德:希望?听我说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

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我也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不管我们受到什么样的苦难,沉沦和逼迫之后,仍然能够生存,那是因为我们有希望,而且希望永在。

影片很成功的向我们表达了,只要你充满希望,只要你能够持之以恒,你就无所不能。

挖地道如此,办图书馆也是如此。

其次,就是自由。

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还包括精神上的自由。

安迪为狱友们争取来了冰镇啤酒,自己却不喝,只是躺在屋顶上沉思微笑。

有人认为这段是安迪在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说得好像安迪在精神自慰,我认为这段表达的是安迪渴望精神的自由,虽然他是犯人,他有许多行动上的限制,但是他拒绝心灵上的被监禁,他寻求一切可以释放自己心灵的机会。

当安迪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

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

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尤其是瑞德看安迪的信和最后的叙述,那最后的排比,实在是太棒了,那么自然平实,却又那样的鼓舞人心,突然,我感到拥有自由是多么美好而幸福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其他,只要给我一个背包,一张单程车票,一个人踏上那未知的前途。

我们是如此幸福,因为我们能自己行走,自己抉择,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歌唱,自由的自由着。

这样的我们是不应该烦恼的,因为拥有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自由,路就在脚下,无论平坦还是崎岖,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向生活的目标前进。

最后,就是友谊。

影片中没有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有的就是监狱中男人的友谊。

安迪和瑞德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

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

我想这也预示着这部电影并不比其他的好莱坞电影以悲剧结束,而是以安迪和瑞德两个人在外面世界的重遇而结束。

影片的结尾:湛蓝的天空下是蔚蓝的广阔的大海,沙滩边是一条小船,两个老朋友终于在阳光明媚的海滨相逢,彼此都很愉悦地相互微笑着……
当我们在绝望的谷底,上帝在哪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

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一个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周围的环境而活还是为了自己而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