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合集下载

儿童孤独症筛查与康复工作方案

儿童孤独症筛查与康复工作方案

儿童孤独症筛查与康复工作方案一、简介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与早期发育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与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以及兴趣狭窄。

早期筛查和康复工作对于孤独症患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介绍儿童孤独症的筛查方法和康复干预计划,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二、儿童孤独症筛查方案1. 家庭观察:家长是最早发现孩子异常的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孩子的行为,包括社交行为、语言能力和情绪表达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人士指导。

2. 专业评估:将孩子送往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如儿童发展评估中心等。

专家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观察,综合评估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的风险。

3. 筛查工具:采用标准化的筛查工具,如M-CHAT(摩根儿童孤独症筛查工具)等,通过家长的填表和专业人士的访谈,评估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的可能。

三、儿童孤独症康复工作方案1. 个体化康复计划: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以及行为适应能力等。

2.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关键,为0-3岁的孩子提供早期激励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情绪管理、认知训练等。

3. 多学科合作:儿童孤独症的康复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心理咨询师、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

通过各专业的共同努力,实现康复效果最大化。

4. 家庭支持:康复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

提供家长培训和辅导,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以及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四、康复效果评估1. 定期评估:根据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孩子的发展表现,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干预方向和内容调整。

2. 家庭观察和记录:家庭也需要进行孩子发展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反馈孩子的变化以及康复效果。

3. 专业评估: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康复计划的持续性和调整性。

五、康复工作的挑战1. 资源不足:目前对儿童孤独症的康复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并建立更多的康复机构。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早期筛查是指在儿童的发育阶段,通过简单的方法和工具对他们进行初步的筛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的风险。

常用的早期筛查工具包括:M-CHAT(模块化孤独症筛查问卷)、CHAT(克莱尔·韦恩斯巴勒普12个月早期自由联想)和Q-CHAT(快速孤独筛查问卷)等。

M-CHAT是最常用的早期筛查工具之一,适用于18至24个月大的儿童。

它由专业人员向父母提供一份问卷,询问儿童的社交互动、语言和行为表现。

该筛查工具根据父母的回答,得出孤独症的风险评估,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

CHAT是另一个常用的早期筛查工具,适用于18个月大的儿童。

它主要通过一系列交互活动和观察,评估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社交互动能力。

CHAT的评估结果将父母进行指导,了解儿童是否存在孤独症的风险。

Q-CHAT是最新开发的早期筛查工具,适用于18至30个月大的儿童。

它是一份简短的自评量表,父母根据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

Q-CHAT的得分高低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

早期评价是指在早期筛查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患有孤独症。

早期评价常使用的工具包括:ADOS(孤独症诊断观察表)和ADI-R(孤独症诊断访谈重订版)等。

ADOS是目前最常用的儿童孤独症评估工具,适用于2至18岁的儿童。

它主要通过观察和互动活动,评估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ADOS的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确定孤独症的诊断与严重程度。

ADI-R是一种面谈式评估工具,适用于2至18岁的儿童。

它通过与儿童的父母进行面谈,了解儿童的早期发展历程、社交行为、兴趣和刻板重复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ADI-R的评估结果可以全面了解儿童是否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总的来说,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和评价是通过简单的工具和观察,辅助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筛查和评估,以尽早发现孤独症的风险,及时进行干预。

更进一步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确定孤独症的诊断与严重程度。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1.儿童行为观察:观察儿童的行为,包括语言发展、社交互动、游戏兴趣、眼神接触等。

如果儿童出现严重的语言发展迟缓,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不善与人交流,缺乏互动和眼神接触等行为,可能是孤独症的早期迹象。

2.早期发展指标评估:评估儿童的早期发展情况,包括语言和沟通、社交技能、认知能力等方面。

使用普通的儿童发展评估工具,如贝贝萌语言发展量表、西部儿童发展评估量表等,对儿童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儿童的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

3.儿童孤独症筛查问卷:使用儿童孤独症筛查问卷,如CHAT问卷、M-CHAT问卷等。

这些问卷通常由家长填写,根据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行为特征,如语言发展、社交技能、注意力等,来评估孩子是否有孤独症的风险。

4.医学检查: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异常行为。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早期筛查和评价,可以帮助医生或专业人员及早发现儿童孤独症,为孩子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

早期的干预对于改善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习。

儿童自闭症常用筛查、诊断量表(abc量表、CARS评定量表、行为量表CABS)

儿童自闭症常用筛查、诊断量表(abc量表、CARS评定量表、行为量表CABS)

1)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共57 个项目,每个项目4 级评分,总分≥31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7 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

2)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CABS):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或3级评分。

2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

该量表针对2~15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当上述筛查量表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将儿童转介到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2)常用诊断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该量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

总分<30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

该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

附件: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我们曾在自闭症诊断治疗成功实例一文中提到过,如果家长等怀疑小孩是否得了自闭症,可自己先用国际上常用的ABC量表,以较为简单地自我检查患儿,以便尽量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今特介绍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简称ABC量表如下: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是一具有诊断价值的量表,由学者Krug于1978年所编制。

ABC量表共有57个项目,包括了感觉、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归纳为感觉(S)、交往(R)、躯体运动(B)、语言(L)及生活自理(S) 5个因子。

ABC量表简便易行、稳定良好。

(回答为是或不是2种。

是得题后分数,不是得0分,例如第一题如答是得4分,如答不是得0分,余类推。

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

总分57分为筛查分、67分为诊断分。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4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2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1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26 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

幼儿孤独症筛查总结范文

幼儿孤独症筛查总结范文

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孤独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影响,我国积极开展幼儿孤独症筛查工作。

本文对幼儿孤独症筛查工作进行了总结。

二、筛查方法1. 早期筛查:通过基层妇幼保健健康监测,对0-3岁儿童进行定期健康体检,采用“五不”简单筛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包括不(少)看、不(少)应、不(少)指、不(少)语、不当行为等表现。

2. 筛查量表:采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改良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R/F)等,对幼儿进行系统评估。

3. 专科医师确诊:对初筛阳性的儿童,由专科医师进一步根据DSM-5进行确诊。

三、筛查效果1. 提高早期诊断率:通过幼儿孤独症筛查,早期发现并诊断孤独症患儿,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2. 降低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孤独症患儿的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提高家长对孤独症的认识:通过筛查工作,提高家长对孤独症的认识,增强对患儿的关爱和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筛查覆盖率不足:部分地区筛查工作尚未全面开展,筛查覆盖率有待提高。

2. 专业人员不足:孤独症筛查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部分地区专业人员不足。

3. 家长配合度不高:部分家长对孤独症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配合度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孤独症筛查的认识,增强家长配合度。

2.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筛查人员业务水平。

3. 政府部门加大投入,确保筛查工作顺利开展。

五、总结幼儿孤独症筛查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完善筛查方法,提高筛查效果,为广大孤独症患儿提供早期诊断和干预,为我国儿童心理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孤独症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

孤独症⼉童的早期筛查孤独症⼉童的早期筛查摘要:孤独症⼜称⾃闭症,是⼀种⼴泛性发展障碍,⽬前⽐较流⾏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以严重的、⼴泛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种精神疾病。

已有⼤量研究表明孤独症⼉童早期所表现出的⼀些体征。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对于孤独症⼉童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重点介绍了⼀种早期筛查⼯具《婴⼉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然后说明了在现有情况下,实现早期筛查的职能部门和⼈员。

希望能够引起相关职能部门和⼈员的重视和关注,并加⼤普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切实做好早期筛查的⼯作。

关键词:孤独症早期筛查量表孤独症⼜称⾃闭症,是⼀种⼴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也有译成“全⾯发育障碍”、“弥漫性发育障碍”,⽬前⽐较流⾏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ASD),它是以严重的、⼴泛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种精神疾病(D.J.Cohen & Vilkmar,1997;S.l.Harris,2000)。

1943年美国医⽣、⼼理学家Leo Kanner⾸先提出“婴⼉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概念,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且对其临床特点进⾏了描述。

他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他⼜陆续观察到10例与唐纳德类似的案例,1943年他报道了这11名案例,并诊断为早发性婴⼉孤独症。

孤独症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被专业⼯作者逐步认识。

1984年陶国泰在我国⾸先报道4例⼉童孤独症。

当前⽐较统⼀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预,通过⾏为⼲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法,能够提⾼他们在⽇常⽣活中⾃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
AAP指南建议
在健康儿童保健中心对18-24月龄进行ASD筛查 初级保健工作者在9个月常规保健中,关注婴儿的 目光接触、与母亲交往的能力,建立多级的预警机
制,以前早期发现 对于1岁以内左右存在可疑危险因素的儿童都应该
给予干预和随访,不必追求一个精确的诊断。 有研究报道: 1. 在2岁以下诊断的ASD相对比较稳定,尤其是孤独
.
CHAT-23 B部分 - 观察部分 (由医生填写)
1.在访谈期间,孩子和你有目光接触吗?
没有 偶尔 有时 经常
2.引起孩子注意,然后指着房间另一侧的有趣的物体,说 “看!那里有个鬃!”观察孩子的脸。孩子会朝你指的方向看吗?


3.引起孩子注意,然后给他一个小玩具茶壶和茶杯,说“能给我 泡壶茶吗?”孩子会假装泡茶,喝茶吗?(或用其他假装游戏代 替,例如假装喂娃娃吃饭等)
其认识,有利于随访工作的有效开展
.
.
其阳性预测值与CHAT类似,漏筛比例也相当高 但是当与电话访视结合使用后其漏筛率明显降低 建议:将M-CHAT与电话访视结合使用来进行孤独症
早期筛查
.
早期筛查工具特点
父母问卷 优点:操作简单,容易评分,易于推广 缺点:父母是否阅读和理解每个问题,是否以设计者的意图去
解释问题,因此这些主观性因素可能影响评定结果。 检查者评定量表 优点:直接采用结构化、互动性的方式观察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对声音反应差,特别是对叫名字时互动游戏的 企图差
注视物体的兴趣强于注视人的兴趣 对需求和分享时的手指指示延迟或缺乏反复的
咿呀发声少 快乐情绪的分享和互动性表达的缺乏
.
孤独症的高危特征表现
6月龄后: 逗弄时并不表现快乐,眼睛很少注视人 10月龄: 对叫自己名字没反应,听力正常 12月龄: 对于任何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

儿童孤独症的筛查与转诊

儿童孤独症的筛查与转诊

结束
总23项中≥6项阳性 或 7项核心项目中 ≥2项阳性为初筛阳性
观察部分(医生填写 )
1.在访谈期间,孩子和你有目光接触吗?
没有 偶尔 有时 经常
2.引起孩子注意,然后指着房间另一侧的 有趣的物体,说“看!那里有个××!” 观察孩子的脸。孩子会朝你指的方向看 吗?是 Nhomakorabea否
3.引起孩子注意,然后给他一个小玩具茶 壶和茶杯,说“能给我泡壶茶吗?”孩 子会假装泡茶,喝茶吗?(或用其他假 装游戏代替,例如假装喂娃娃吃饭等)
吗? 4、 你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或捉迷藏吗? 5、你的孩子喜欢玩假想游戏(比如,假装对着
电话机说话,照顾娃娃或其他)吗?
6. 你的孩子有没有用他的食指指着想要的东西 (例如食物,玩具)吗?
7. 你的孩子有没有用他的食指指着有兴趣的东 西(例如汽车,飞机)?
8. 你的孩子会玩小件的玩具(比如,小汽车或积 木),而并非咬,乱弄或扔掉它们吗?
9. 你的孩子会不会亲自拿东西给你(父母)看?
10. 你的孩子看着你时,会不会望着你的眼睛最 少一至两秒?
11. 你的孩子会对声音过分敏感吗?(比如要掩 着耳朵)?
12. 你的孩子看到你的脸或看到你微笑时,会跟 着你一起笑吗?
13. 你的孩子会模仿你的动作(比如模仿你的 表情)吗?
14. 当你叫孩子的名字时,他/她会回应你吗? 15. 如果你指向房间另一边的玩具时,你孩子
是 模仿 否
4.对孩子说“灯在哪里?”或“把灯指给 我看”。孩子会用食指指灯吗?
没有 光指 光看 又指又看
评判标准
第一题:“没有”“偶尔”算作失败 第二题:“否”算作失败 第三题:“模仿”“否”都算失败 第四题:“没有”“光指”“光看”都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