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浙教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浙教版〕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1、从四大发明说起一、填空题。
1.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发现天然磁石有〔吸铁〕和〔指示南北〕的特性,它们利用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2.造纸术是由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最早发明的,并很快传到其他国家,极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开展。
3.北宋时期的〔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4.早在〔汉〕时期,人们用硫磺、硝石、木炭等原料炼丹在偶然发生爆炸中得到启发,再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掌握了〔火药〕的配方,5.京杭大运起〔〕,南达〔〕,连接〔〕、〔〕、〔〕、〔〕、〔〕、〔〕六省市,沟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是我国古代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的人工航道。
二、选择题1、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 ADEF〕A指南针 B纺车 C州桥 D火药 E造纸术 F印刷术 G京杭大运河2、东汉时期的〔B〕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良了造纸术。
A毕昇 B蔡伦 C衡 D祖冲之3、〔A〕时期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A北宋 B南宋 C东汉 D朝4、京杭运起,南至,连接〔C〕六省市A、、、、、B、、、、、C、、、、、三、判断题。
1、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磁石的特性,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 x 〕2、指南针可以区分方向,常用于航海、旅行和行军。
〔√〕3、东汉时期的毕昇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不断改良造纸术,使纸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x〕4、到了北宋时期,毕昇总结了历代活字印刷的经验,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又使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x〕5、京杭运起,南至,全长1747千米,是我国古代可与长城媲美的工程。
〔√〕四、简答题。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研究,使学生培养正确的美德观念,提高道德意识。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修养,形成健康的行为惯。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担当与奉献1. 关注他人的需求2. 热心助人,乐于分享3. 研究舍己为人,懂得奉献第二单元:关怀与理解1. 尊重他人的感受2. 理解他人的困境3. 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同理心第三单元:友爱与合作1. 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2. 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团队合作3. 学会分享快乐,欢乐合作第四单元:诚实与守信1.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2. 讲诚信,说实话3. 学会守信承诺,言行一致第五单元:勇敢与坚持1. 学会面对困难,勇于迎接挑战2. 培养勇气与毅力3. 学会坚持努力,追求目标教学方法1. 通过课堂讲授,激发学生对美德的兴趣与感悟。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通过互动游戏和实地参访,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教学评估1. 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美德与社会的理解。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美德的经历。
3. 项目展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呈现关于美德主题的作品或活动。
教学资源1.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2. 课件、多媒体设备3. 课外阅读书籍4. 实践活动材料教学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教学- 第二周:第二单元教学- 第三周:第三单元教学- 第四周:第四单元教学- 第五周:第五单元教学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养成正确的美德观念,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并提高个体与集体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国际组织1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课时:计ຫໍສະໝຸດ 1课时教师:单位: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国际组织》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和作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责,理解它们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以及《国际组织》相关学习资料。教材中应包含本节课所需的主要知识点,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和作用。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联合国标志图片、世界贸易组织的LOGO、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官方图片等。此外,收集一些国际组织的重要新闻或事件,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3. 引入实际案例:在讲解国际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时,我引入了实际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例如,通过分析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中的作用,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联合国的职责和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组织管理:在课堂组织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有时会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因此,我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讨论。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使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使命是通过体育促进和平、团结和友谊。
(4)国际红十字会的职责:国际红十字会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并减轻人类痛苦,保护人的生命健康。
2. 教学难点
(1)联合国的运行机制: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机制、联合国大会的决策过程等。
(2)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多边贸易谈判的流程、成果和影响。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1.从四大发明说起word教案(4)

3.师: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效率大大提高。看!(放活字印刷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橡皮活字,你们可以用“人,我,爱,中,国,是”这六个字进行随机组合,就可以印刷出不同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分组合作,排版印刷,展示成果,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爱国,国人,爱人等。)我们仅仅使用六个铅字就能组合出这么多的词句,现在你能说说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先进在哪里吗?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习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知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四大发明到底了不起在哪里,从而让学生由衷地为我国的四大发明而感到自豪。
4.小结:在各个领域里的应用同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设计说明: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火药发明的重大意义。通过多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产生崇敬之情,感受四大发明的了不起。)
三、拓展延伸
1.师: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世界同样也为我们的文明古国而骄傲。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是这样评价我们的四大发明的(出示课件)
(设计说明:先以学生最常见的书本谈话导入,力求自然、简洁,并有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再通过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四大发明的了不起。)
二、探究活动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这篇关于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是WTT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题1.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 1 课时(累计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了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巨大影响。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教学难点了解京杭运河的作用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展开调查,收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相关资料。
课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研究讨论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老师出示课本: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品德与社会》)可是在老师的眼里,它却是两项伟大发明的结晶,知道是指什么吗?(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那另外两项伟大发明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四大发明”,重点了解与研究造纸术和印刷术。
出示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二、探究活动(一)造纸术1、交流课前调查情况,比较得出纸的优点。
(1)学生交流。
(归类分析比较)材料优点不足结论龟甲竹简丝绸其他(2)计算。
我们来算一算,如果一根竹简写10个字,那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有10万字,需要多少根竹简?10000根。
再估计一下,如果你书包里所有的书都用竹简书写,大约需要多少根呢?如果我们带着这些用竹简做的书来上课,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读的书,看的课外书都用竹简做的,又是怎样一种情况?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想说的?(3)比较得出纸的优点2、了解造纸术方面的知识(1)介绍汉代造纸流程及蔡伦。
(简介汉代造纸流程及其蔡伦其人)(2)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纸张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书写,而它的传播和广泛应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图)(3)出示表格,通过计算,感悟我国的造纸术于世界,激发自豪感。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对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作为五年级学生的我们可不陌生,谁能大声、骄傲地告诉我们大家这四大发明是什么?二、交流话题这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的辉煌,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今天,我们将走近它们,一起来聊一聊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
我知道很多同学通过阅读各种资料对四大发明都有了解,谁能带我们先去认识认识?(随着学生的交流,切换到以下任一知识点)(一)造纸术是啊,我们每天用的课本、经常看的课外书,以及书店里各式各类的图书、报刊杂志,可都离不开纸张。
1、请你自读课文第4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l 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普通的材料来造纸,并不断改进造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大量生产,广泛使用)l 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l 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造纸术由我国最早发明,并很快传到其他国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也因此成为纸的发源地。
)(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注:蔡伦改进了造纸)(二)印刷术1、仅仅发明了纸张,我们知道还不能大量地传播各种知识,因此,古代的人们受印章和碑刻的启发,发明了——(印刷术)2、那么,你知道有关印刷术的知识吗?3、同学们都知道雕版印刷。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

(浙教版)五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教课方案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第二课圆明园在呜咽一、教材剖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疼如焚、不堪回顾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可以忘记的重要历史事件来睁开,让学生懂得“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豪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燃烧前的绚烂,再展现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相反的情景,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非常气愤的感情;第二层“小检查”让学生经过检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第三层“争辩会”就“圆明园该不应重修”为学生供给了一个感情开释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辱没史”。
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一样等合约充足展现了清政府的脆弱无能,旨在劝告学生“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三部分可让学生经过观看电影等方式认识两位民族英豪――林则徐和邓世昌,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豪非常崇拜的思想感情。
共 2 课时达成。
二、教课目的:1.认识圆明园往日的绚烂和圆明园的毁坏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辱没和危害。
理解“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坏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气愤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惋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育收集、整理、剖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三、教课要点、难点:1 / 3要点:感觉近代以来帝国主侵略中国的辱没。
懂得“落伍就要挨打” 的道理。
点:激学生帝国主列侵略、蹂中国的慨之情,立勿忘国耻、振中的国信念。
四、教课准:学生:收集有关不一样等条的料。
教:有关件,号笔若干支,清代领土若干。
教课程:(一)定格片,引思虑1.认识明园的地理地点。
2.出示片、文字,学生疑:明园因何呜咽⋯⋯(二)多,惊煌1.学生看,认识明园原有的相貌。
2.感觉明园的面大、风景美、瑰宝多。
3.学生沟通心中的感。
4.出示片、文字,追:明园因何呜咽?(三)走史,直面1.播放像《火明园》,思虑:把大火了什么?2.对于英法洗劫明园的料,沟通感觉。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之一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之一一. 教材分析《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状况,认识交通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通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规则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交通发展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及其特点,理解交通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新技术、新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学生对于交通发展的历史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交通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交通发展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交通发展时间轴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交通发展的图片,如古代的交通工具、现代的高铁、飞机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交通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清朝政府Βιβλιοθήκη 腐败太没有用了!生:落后就要挨打!
生:我恨不得立刻回到清朝,帮他们一起把侵略者赶跑!
师:圆明园为什么要哭泣?
预设:
生:圆明园为这么多珍宝被毁而哭泣。
圆明园为清朝政府没有能力保护他而哭泣。
圆明园为xx被侵略者欺负而哭泣。
讨论:你认为圆明园变成废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回眸我国的历史,我们自豪地发现:中国在历史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成就,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的地位。但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我们国家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当外国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能蒙受屈辱。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呀!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xx的荣辱
第二课圆明园在哭泣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毋忘国耻”。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残破的圆明园
师: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去哪里了?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去哪里了?那些仙境般美丽的园林又在何方?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生观看圆明园残迹的图片。)
师:这头受伤的石狮子是历史的见证者,他默默地趴在残垣断壁上,仿佛在对我们诉说。
他想告诉我们一段怎样的历史?
生:1840年以后,在中国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来侵略我们国家。
B围绕观点说明理由。
C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四人小组围绕观点寻找理由。
(预设:不该建的理由:历史不可以复制;文化不可以复制;圆明园的修复难度很大……该建的理由:发展旅游事业;让历史重现……)
五、总结提升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了这段历史,不禁让我记起了那一句老话:“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也更让我记起了另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让我们用行动,让圆明园不再哭泣。
四、观点辩论,引发思考
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的国耻。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发展,有许多人对这一段历史已经陌生,他们也为此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问题在网上开展了一些争论。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也来一番辩论。
辩题:圆明园应该重建(正方)/圆明园不该重建(反方)
辩论要求:
A亮出自己的观点。
三、泣血的圆明园
师:孩子们,看到这里,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吗?
预设:
生:愤怒,侵略者简直太可恨了!
生:心痛,这么多奇珍异宝就这样被毁掉了!
生:悲愤交加。
生:痛恨。
……
如泣如诉的音乐再次响起,课件上出示《火烧圆明园》的一段台词,师悲愤激情诵读: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师: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先秦青铜器等珍宝,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鉴赏。学生在惊叹声中了解到圆明园珍宝的价值无法计算)
师:没有谁能说得清圆明园里到底有多少珍宝。
(课件出示其他珍宝,学生闭息凝视,欣赏,感叹!)
师:这就是圆明园。同学们,看到这里,你对圆明园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生回答:……
师: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国从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国家。
生: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放火烧了圆明园。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播放音像资料《火烧圆明园》。)
师: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生回答:……
师无限惆怅:华丽的丝绸和衣服被抢光烧光了;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被抢光烧光了;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奇珍异宝被抢光烧光了,精美的建筑物被火烧塌了……圆明园在哭泣,中国在哭泣,世界也在哭泣!
师:你知道圆明园吗?
生回答:……
师:我们先来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描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深情朗读)“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师:听了雨果的这段话,你脑海中的圆明园是怎么样的?
生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到圆明园里去走走,看看。
(课件出示圆明园部分景点的图片和三维动画。)
师:圆明园占地16万平方米,相当于三百七十多个学校这样大。
师:圆明园不仅美不胜收,还是一座收藏了无数艺术品的宝库,里面无数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课件出示圆明园兽首铜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对圆明园的景点、珍宝等进行资料收集,简单了解近代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令人屈辱的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师课件出示xx图片)
师:你认识这些xx吗?
生:故宫、天坛、xx
师:其实在北京,像这样有名的地方还有许多,圆明园就是其中一个。
二、辉煌的圆明园
(师课件出示圆明园三个大字)
(“xx国耻,xx”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