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调查与制图》总复习

总复习
考试题型
一、名词(7个14分) 二、填空(20个20分) 三、是非题(12个12分) 四、单项选择题(10个10分) 五、简答题(4个28分) 六、论述题(1个16分)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 1、论述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意义。 • 2、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遥感)复习思考题
• 1、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名称。 • 2、几个遥感定律和散射方式及其特点。 • 3、航片的直接判读标志有哪些? 。 • 4、熟悉TM图像和MSS图像所使用的波段。 • 5、简述火山、岩溶地形、黄土地形、 洪积母质、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和草 本植被的最主要影像特征。
• 1、为什么要进行成土因素调查和研究 • 2、简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发生发展的影响。 • 3、什么叫指示植物?茶树、侧柏、盐嵩、 泽泻分别指示何类土壤? • 4、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 举例说明。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
• • • • 1、简述土壤剖面性态研究的重要性。 2、土壤剖面的概念及种类。 3、土壤发生层的概念及基本发生层次。 4、请描述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 的特点。 • 5、举例说明土体构型的地理观点和作物 观点。 • 6、土壤颜色的三原色及其来源。
祝你取得
•优异成绩!
• 6、黑体、白体、灰体及选择、野外所取土壤样本包括哪几种? • 2、土壤肥力鉴定要分析哪些内容? • 3、怎样写调查报告?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名词:土地分类、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 、平差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大类名称和一 级类型名称。 3、 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4、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提纲(精简版)

土壤的颜色的测定:土壤颜色的判断可以用目力,也可以使用门赛尔土壤比色卡,主要从色调、亮度和彩度三个属性来表示颜色。
色调(色彩、色别)亮度(色值、明亮度)彩度(饱和度)
颜色命名的顺序:色调-亮度-彩度。
4.主要性状:矿物分解、盐基和二氧化硅淋失作用十分强烈;有些土壤粘粒部分的阳离子交换量或硅铝分子率的高低与富铝化作用的程度不全吻合;若没有受到侵蚀,土层较厚;颗粒较细、排列紧密、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很强;全剖面呈酸性反应。
5.分类: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详细了解),黄壤。
第六章 土壤分布
1.土壤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变化的特性。
7.原生矿物: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原来的
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未变。主要有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8.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后重新组成的,其化学组成和构造发生改变。主要包括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粒径小于10微米),呈胶体性质,又称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
指标界限不明确,定量化不足
过分强调地带性因素,将自然带与土壤带混淆
对耕作土壤注意不足
连续命名法比较拖沓冗长,不便使用
分类系统共分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等8级。
(2)以美国为代表的土壤诊断学分类
观点:分类依据是具体的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量的土壤属性,划分的标志是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按照土壤发生学理论,土壤分布规律可用多变函数式表达:S=F(W、J、G);式中:S表示土壤;W、J、G分别表示纬度、经度及高度等。
农综一土壤学复习资料提纲.

农综⼀⼟壤学复习资料提纲.南农专硕农综⼀考研⼟壤学复习资料部分第⼀章⼟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矿物种类及⼀般特性1)⾼岭组:1:1型的晶层结构、⾮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2)蒙蛭组:2:1型的晶层结构、张缩性⼤、电荷数量⼤、胶体特性突出3)⽔化云母组:2:1型的晶层结构、⾮膨胀性、电荷数量较⼤、胶体特性⼀般4)绿泥⽯组:2:1:1型的晶层结构、同晶替代较普遍、颗粒较⼩2、⾮硅酸盐粘⼟矿物种类1)氧化铁:针铁矿、⾚铁矿2)氧化铝:三⽔铝⽯3)氧化硅4)⽔铝英⽯3、我国⼟壤粘⼟矿物的分布规律1)⽔云母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原西部、柴达⽊盆地、青藏⾼原⼤部2)⽔云母—蒙脱⽯区:包括内蒙古⾼原东部、⼤⼩兴安岭、长⽩⼭地、东北平原⼤部3)⽔云母—蛭⽯区:包括青藏⾼原东南边缘⼭地、黄⼟⾼原、华北平原4)⽔云母—蛭⽯—⾼岭区:包括秦岭⼭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狭长的过渡地带5)蛭⽯—⾼岭区:包括四川平原、云贵⾼原、喜马拉雅⼭东南端6)⾼岭—⽔云母区:包括浙、闽、湘、赣⼤部和粤、桂北部7)⾼岭区:包括贵州南部,闽、粤东南沿海,南海诸岛及台湾第⼆章⼟壤有机质1、⼟壤有机质的来源1)⾼等植物的根系、残茬、根系分泌物2)动植物残体3)⼟壤中的微⽣物4)⼯业和⽣活废⽔,废渣,微⽣物制品,施⽤的有机肥农药等有机物2、有机质的三种形态1)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3)腐殖质3、有机质对植物⽣长的作⽤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是⼟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壤物理性质3)提⾼⼟壤的保⽔保肥能⼒,增强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理活性,能促进作物⽣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有助于消除⼟壤污染4、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1)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2)秸秆还⽥,轮作倒茬3)调节⼟壤⽔热状况5、腐殖质分解和转化过程1)腐殖质经过物理化学作⽤和⽣物降解,使其⽅向结构核⼼与其复合的简单有机物分离,或是整个复合体解体。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一、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土壤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土壤资源调查的资料搜集与整理;
4.土壤资源图件的制作与应用。
二、土壤资源的分类与分布:
1.土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土壤分类的原则、方法和体系;
3.土壤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
4.土壤类型划分的标准与方法。
三、土壤质量评价:
1.土壤质量的定义和意义;
2.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3.土壤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4.土壤质量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四、土壤利用与保护:
1.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利用方式;
2.合理土壤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3.如何合理利用有机肥料与化肥;
4.土壤污染与土壤治理的基本知识。
五、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1.可持续土壤利用的概念和内涵;
2.土壤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合理施肥与耕作措施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4.土壤保育和水土保持的措施与技术。
六、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实践应用: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
还要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参加实地考察、查阅真实的土壤资源调查报告等。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土壤资源调查
与评价的核心内容。
土壤学 1-9章复习提纲及答案

土壤学题型一、名词解释。
(10道*3=30分)二、选择题。
(5道*2=10分)三、图形题。
(共20分)四、简答题。
(5道*4=20分)五、论述题。
(2道*10=20分《土壤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概念:1.土壤P2: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聚合土体P5 :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合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成聚合土体3.土壤圈物质循环P51 :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4.土壤的自净能力P10 :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负载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过程,是其浓度降低、毒性减弱或者消失的性能。
5.土壤发生层P4:二、其他1、单个土体图解P4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16以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归还学说”以地质学家法鲁(1794-1877)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岩石-岩石”以土壤学家库比纳(1897-1970)为代表的土壤形态发生学派。
“土壤演替序列”3、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哪些?P10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章一、概念1、次生矿物P29: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叫次生矿物。
2、粒级P36: 把土壤颗粒中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就为粒级3、土壤质地P40: 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4、灰分P42: 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从植物组织分解后,将以离子或离子团形式保留在土壤中,它们就是灰分元素,简称灰分。
5、土壤腐殖质P437、土壤结构P57: 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8、土粒密度P60: 是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调查:其旬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自身的属性和肥力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
★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获得的水汽凝结物的统称。
表示方法: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等★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前,相对高度在100m 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丘陵:山地与平原的过渡类型。
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地形起伏缓和,绝对高度在500m以内,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
有高、中、低三丘之分。
★平原:指地面平坦而稍有起伏的广阔地,绝对高度在200m以内,相对高度在10m以内。
★河漫滩:高出于中水位以上,又能为洪水淹没的平垣谷地。
★自然堤:由于下流河面宽广,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便在河床两侧沉积下来,逐渐形成的堤坝。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和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岩溶。
★风蚀地形: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丘、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地表水: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的水资源,大部分可供土壤灌溉利用的淡水。
★地下水:地面以下各种状态的水分,分自由地下水和压力地下水。
★泉水:从地下自然流向地面的水分。
★升泉:地下水因静压力而上升到地面。
★降泉:地下水因重力作用而流向地面。
★径流总量:指某段时间通过河流某一出品断面的总水量为该段时间的径流总量★平均径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又称径流率,是指流域内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径流量。
★径流变率或模比系数:指各年的径流模数和历年平均径流模数的比值★径流深度:指某时段流域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
径流深度=径流总量/1000F e(F表示受水面积)★径流系数:指某时段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土壤学复习题纲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与大气圈。
土壤空气水圈。
土壤溶液岩石圈。
土壤矿物生物圈。
土壤生物人类智慧圈。
土壤肥力(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①再生速度缓慢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③退化破坏严重2.土壤的概念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3.土壤退化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xx县土壤6.土壤学概念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②改良中低产田(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3)合理开垦新耕地8.土壤学研究方法(1)调查法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①乱占滥用耕地②土壤退化③土壤污染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2.岩石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 复习提纲+补充内容

土壤地理学复习提纲+补充内容第一章一.概念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3.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4.土壤的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二、其他1、单个土体图解(P4):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第二章一、概念1、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分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2、粒级: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3、土壤质地: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4、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后,将经历化为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因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5、土壤腐殖质: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6、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重排的一种物理样式7、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8、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9、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所占容积的分数。
二、其他1、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P22)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2、铝硅酸盐类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示意图(P31)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若干硅氧四面体连接形成的硅氧片和若干铝氧八面体连接形成的水铝片构成的。
3、层状次生铝硅酸盐矿物的构型和代表矿物(P32):(1)1:1型:高岭石类矿物(高岭石、埃洛石)(2)2:1型:蒙脱石类矿物(蒙脱石、绿泥石、拜来石)水云母类矿物(水云母、伊利石)蛭石类矿物4、部分染色次生氧化物(P31):氧化铁、褐红色的赤铁矿(Fe2O3)、黄棕色的针铁矿(Fe2O3·H2O)、棕褐色的褐铁矿(Fe2O3·nH2O)、氧化锰5、土壤结构类型(P58):单粒状结构、粒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大块结构6、土壤颜色的表示方法(P63)土壤颜色采用国际通用的门塞尔色卡来表示命名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亮度、彩度来表示的门塞尔色的完全表示方法:(色调-空格-亮度-斜杠-彩度)例如:7.5YR 5/6 7、土壤矿物的物理风化类型(P25)冰楔作用、冷热剧变、盐晶生长、生物作用、植物根系作用8、随着土壤颗粒的变化,土壤各种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P37):一般来说,随着颗粒的减小,土壤颗粒的孔隙度、吸湿量、持水量、毛管含水量、比表面面积、膨胀潜能、吸附性能、塑性和黏结性将增加,而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土壤密度将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地学、遥感与制图学、资源评价等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制图学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对土壤资源作出评价来研究土壤的一门科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名词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自然湿地>沿海型:滨海盐土、潮滩潮土、酸性硫酸盐土(红树林)内陆型:沼泽土、泥炭土、表潜土、沼泽盐土、潜育草甸土人工湿地水稻土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故又称土坑。
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它们可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成为现在土壤发育的一种母质;它们也可以是因为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类型有:埋藏土、残余土、化石土和裸露土等径流系数: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数值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3 路线调查:技术要点::1)、在调查区选择一条或数条典型路线(以路线最短及所能观察到的内容最全面为原则)2)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挖掘土壤剖面,确定类型并取回比样标本。
3)、通过对比样标本比土评土,确定整个调查区的工作分类方法:平行法辐射法4 划分土属的依据:红壤:(地带性土壤):依母质类型。
潮土:依表层质地类型为依据水稻土:母质+水型(5 连续命名法:(如发育的黄土性粘壤土上的重壤质中等厚度的中量腐殖质的碱化普通黑钙土)分段命名法:(如:干旱灰钙土)6 土种分类依据:有机质含量:旱地水田乌 > % > %灰 1—% —%普通 < 1% <%;7 土体构型:具有不同质地、有机质、结构、颜色等形态特征的土层组合。
潴育型:A—Ap---W—C8 1、科学命名+群众命名科学命名:第四纪红粘土性红壤OM :% 叫上位花泥底灰土30cm以内出现网纹层群众命名:—母质(或颜色)质地第四纪红粘土:黄土砂土:飞砂土千枚岩:粉红土砂壤:砂土花岗岩类:麻(砂)土轻壤:泥砂土旱地:以“土”字结尾;水田以“田”字结尾。
9、怎样绘制地形-母质-植被-农业利用现状-土壤断面图1) 在地形图上找一条直线或折线,所经过的地物最多(地形、母质、植被、农业利用、水文等);:2)用直尺压在直线或折线上并以直尺上的读数为横坐标,以海拔高度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3)以直尺上的读数和海拔高度为坐标点(直尺读数、海报高度),在坐标线上描点;4)把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成。
10、我国东南部植物群落带与土壤类型的关系11野外剖面点布置的原则与方法1)设置原则(2分)a根据路线调查和对地形图、航片的分析,根据成土因素的变化情况,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布置剖面点。
在航片(或地形图)上标出,以便掌握工作量。
符号为“ ”b调查区内每一个土壤类型至少要有一个剖面点c要适当考虑剖面点的均匀性'2)设置方法(实地布置)(4分)山顶不同母质类型上要有剖面点山地山坡|不同的地形要有剖面点山谷丘陵冲垅岗地河谷(平原)不同的农业利用类型要有剖面点水田(双、单季稻);旱地;林地;其他用地在可能出现地下水位变化的地方要布点冲垅交合处;水库、塘堰的下面;河床高于地面时的落河田、## 剖面点挖掘的规格应该注意事项规格–长()*宽()*深()注意事项–点位要避开道路、村庄、沟渠的附近、粪抗、地形变化太大处等人为干扰和污染的地段–观察面要向阳–挖土时土要往两边堆,表土要另外堆(便于填土),不要堆在观察面上–。
–观察面上不要站人–事后填好12 划分土壤层次(发生层)–依据:土壤层次的形态特征–A、四大稳定特征质地结构颜色(门塞尔色卡)|新生体13怎样进行成土因素的综合分析一)、确定成土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在某一特定地区,对土壤性状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是主导的,而其它因素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二)、分析各成土因素之间的联系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不是孤立的。
这是因为各因素间有着发生上的联系。
三)、研究各成土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区域景观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来说,其它所有的因素都为它创造了或规定了起作用的条件。
四)、研究成土因素的变化对土壤类型演替的影响区域景观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引起其它一些因素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土壤类型依次发生演替。
14风蚀地形:常见的风蚀地相有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15土壤草图的拼接的精度和祥度要求:直线允许误差最小上地形图航片图面积界线明显 2mm 1mm[界线较明显 4mm 3mm 实际面积达亩界线不明显 8mm 5mm16 土壤草图转绘方法格网法相似图形法两极法辐射格网法(丘陵)映绘(描错部分用刀片刮去线划后,应用光滑工具磨压几次避免涸水):(17 土壤图的着色着色原则.1、颜色的选择:地形从低到高,颜色从冷—暖—热色(兰、绿、黄、橘黄、红)2、不同土壤尽量选用自然的颜色(反映出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水—蓝水稻—绿色潮土—黄绿或浅绿红壤—红石灰土—灰紫色土—紫黄壤—黄3、一个土属一种颜色。
注意调色:以淡为宜且均匀着色方法:1、一个土属一次着色完成,图斑大时,要求毛笔上的颜料要蘸饱2、下笔侧笔锋,一个图斑一次运笔一气呵成。
提笔慢,着色之前用2%明矾水(或清水)涂搽整个图纸.3、方向(如下图)19土壤资源调查需要完成的图件有四图一志:土壤分布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改良利用区划图和土壤志;土壤图斑包括的内容:主要剖面点、土壤类型、土壤界线##土壤图斑的取舍与合并(见下图):{20怎样进行土壤腐殖质特性的研究土镇腐殖质的研究要分别采集表上层和亚表层士样进行如下项目的分析:(1)土壤腐殖质的总碳量和全氮量,并计算C/N比;(2)胡敏酸和富里酸量的测定,并计算胡敏酸/富里酸比值;(3)土壤残渣中胡敏素的含碳量计算——由土壤全碳量减去胡敏酸与富里酸碳量而得;(4)胡敏酸与富里酸的光学性质测定,根据二者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的消光系数(E)检测短波段(465nm)和长波段(665nm)部分的消光系数值,并比较E4/E6比,检定其缩合度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分析研究,一般能取得有机肥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分解和合成腐殖质的数量和质量特征,以便了解施肥措施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
21 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的复杂程度---复杂,则比例尺相应增大1/1>1/农业利用方式不同(用的比例尺:果园.>农田>林地>草场)调查区面积的大小(面积大,一般采用比例尺略小)23在航空像片的四边,通常印有一些像边标记,是当时摄影状态的记录(图5—1)。
对错图5—1 航空象片上的标志\1框标2时表3水准器4压平线5像片编号航片的质量要求:1航向重叠不得少于55%(一般为60%),旁向重叠不得少于15%(一般为30%)。
(1分)2根据像片角上圆水准气泡来评定,气泡偏离中心一圈为倾斜一度,一般不应大于2º,个别不应大于3º(1分)3摄影时软片压平程度的评定,根据每片上的四条压平线的直线性,其弯曲度不得大于—(2分)4影象质量的评定:要求影象清晰,色调均匀一致,反差适中。
特别注意阴影、云彩和其他斑痕不得影响判读使用。
还有像片的时相)(2分)24 影象图型:各种形状、大小、色彩和阴影不同的地物,以特定方式排列起来,在航片上反映出来的综合影象特征。
如:果园:粒点排列整齐呈棋盘状;菜园:栅栏状;:茶园:蜘蛛网状油茶林:“棉桃吐絮”状阔叶树:逗点状第四纪红土石灰岩花岗岩图5—19 不同母岩坑垄田田块图25 气候类型。
划分依据:水、热因素的组合干冷型湿冷型干热型湿热型注意:1、在同一气候带中,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可能才出现不同的气候型2、在不同气候带中,由于地理环境相同,可能出现相同的气候型。
、26怎样拟订土壤资源调查工作计划计划内容一般包括:(1)调查精度,如调查比例尺的大小、制图单元确定、野外观察和化验分析所需采样的密度(2)成果要求,如完成图幅的种类和数量、调查报告的要求、必须完成的资料汇编,化验分析数据。
(3)工作方法和步骤,包括野外试点、全面展开、室内分析安排,工作总结等。
(4)完成工作的时间,可以时间表或甘特图(GANT)(查看项目进程最常用的工具图,也叫线条图或横道图,由二维坐标构成,其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任务)的形式落实。
(5)各项工作阶段所必须的设备,包括野外调查装备及室内化验设备、制图的仪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等。
(6)经费的估算。
27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继承性、震荡性和周期性28 中位地下水北方 2—3m 不会出现盐化南方—1m 不会出现潜育化}29盖度:(分总、层、种盖度)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在地面上的投影占调查区的百分比。
30 自然植被的调查方法1明确什么是植被带了解调查区大地形上是植被群落特征,选择不同地形部分、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壤类型对群落的组成、层态、多度、盖度、频度等进行详述2 绘制群落的植被分布图1)草本植被用1m2的木框在群落里随机放置用坐标纸将样方内绘下,重复5次.2)木本植被用50m绳子一条,在群落内随机拉成直线,其左右1米的100m2范围即成一样方用坐标纸将样方内绘下,重复5次3)在野外勾绘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图建立分类系统在野外划分界线,勾绘类型界线4)植被根系的调查方格网法调查根系的形态分布—大型剖面挖掘法了解土壤根系的参数:不同根径的根系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密度、重量、长度和表面积等)拍照法31 ###土壤中的动物根据其个体大小分为如下四组,即:大型动物:由个体大小为4-80mm的各种动物群,如蚯蚓、高等昆虫(包括白蚁、蚂蚁及其幼虫)、多足纲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泥鳅、田螺等。
巨型动物:包括个体大小在1cm以上到 l—的大动物,如田鼠、龟、蛇、鳝鱼、胡鳗、蟹等,最大的动物类型如狐狸等也是生活在土壤穴洞中。
32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1)、颜色:土壤的基本色调:红、黑、白?A、红色:主要由铁达到氧化物引起三氧化二铁(赤铁矿)红色B、白色:主要由土壤中的石英、高岭土、石灰和水溶性盐类这四种组分有关C、黑色:土壤的深色矿物腐殖质颜色描述和记载1、三要素:色调:颜色,决定于光波的波长亮度:无色彩时绝对黑为0,绝对白为10,分为10级¥彩度:颜色的浓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