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期末全册综合复习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基础训练试题一、单选题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这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A.一致性B.广泛性C.真实性D.公平性2.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包括()①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②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③ 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④审判权、监察权、检察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3.下列有关对宪法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②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④民法典包罗万象,和宪法一样重要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公民基本权利只能由宪法保障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在法律体系中应优先遵守宪法④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因违背宪法精神被废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企图,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
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A.荣誉权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C.人身自由权利D.名誉权6.《民法典》规定,除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进入、窥视、拍摄他人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这旨在保护公民的()A.监督权B.荣誉权C.财产权D.隐私权7.银行等涉及金额的行业会在距营业柜台或窗口一米处画线,并在一旁挂牌,以提醒顾客在线后排队等候。
遵循“一米线”规则()①是尊重他人隐私的需要②是自身文明素质的体现③可以保护任何人的安全④能够遵守所有的社会规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8.关于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②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③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④未成年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必要履行这一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鲜明体现了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知识点归纳复习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监督权的内容: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6、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7、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8、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0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1、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12、人格尊严权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13、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根本制度〔根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P611.现阶段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重点〕(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现阶段:是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61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底。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P61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开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效劳、开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平安等,具有关键作用。
P62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局部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
(3)作用:开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P62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重点掌握〕(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群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P1-63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1)公有制经济:P61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稳固和开展。
P62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开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
料
第一单元:我与国家
基本概念
-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有人口、有固定领土、有政权的独立主权的社会集团。
- 国家的特征:国土、人民、政权、主权。
国家的组成
- 国土:国家的领土包括陆地、领海、领空。
- 人民:国家的核心和基础。
- 政权:国家权力的组织与实施的机构。
- 主权: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 具体权利:、自由、平等权利等。
- 具体义务:遵守法律、守护家庭等。
第二单元:守护家园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
- 生态文明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方式与措施
-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进行资源再利用。
-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水、燃气等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第三单元: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知识
- 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无毒、无害、合理。
-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等。
食品安全的实践
- 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多样化饮食。
- 识别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和产地。
- 勤洗手、煮熟食物等个人卫生惯。
(这里只是一个简要的复习资料,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拓展。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3.5.1 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依据是?(P63-P64标题+正文第一句)(1)内容: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3)(1)国有经济。
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含义: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集体经济。
含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说明】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选择题经常考,注意区分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3)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63)①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位)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用)5、★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国家政策是怎样的?(P63)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按劳分配的依据、基本内容和要求分别什么?(P64)(1)依据: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7、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64)①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高频考点-【期末复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高效备考(部编版)

第二部分 考点内容背背背
二、考点内容
1、党的领导[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目标、领导地位)P 4
二、考点内容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十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个必须.)P 65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 蓬勃生机活力。 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期末高频考点
期末押题
第一部分 考点目录
一、考点合集
1、党的领导[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目标、领导地位)P 4 2、宪法的地位/重要性(为什么维护宪法权威/设立国家宪法 日/举行宣法宣誓仪式) P 21、22、24 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P 24、25 4、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P 16-18 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P 29-31 6、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 43-44
二、考点内容
6、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 43-44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 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 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 步骤和过程进行。
期末全册综合复习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卷一、单选题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人自由、平等地生存D.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某国企承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是我国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缩影。
下列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②人民政协制度有利于各民主党派科学执政和民主监督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下列对宪法理解正确的是()A.宪法是所有一切法律的总和B.宪法是党和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C.宪法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的D.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4.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这表明()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C.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D.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5.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A.依法服兵役B.维护国家统一C.依法纳税D.劳动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中强调,人社部将完善以国家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
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表彰当中的倾斜力度。
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①赋予广大工人劳动的权利②激发技能人才的实干精神③发挥优秀人才的榜样作用④带给就业人员温暖和希望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7.某校八年级的一名学生下晚自习后在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灯光非常刺眼的车辆。
为了安全,他应该()A.迎着灯光继续骑行B.闭眼缓慢骑行C.停下车靠边避让D.用手遮挡灯光骑行8.“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除了文明,什么也别留下”这句致游客的宣传词,体现了公民要遵守的基本义务()A.劳动B.节约资源C.社会公德D.维护国家统一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人大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如何守护正义?
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 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 “智”为。
③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 和结果合法、公正。
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 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A 1.下列名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正确的是( )
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 ②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公正 ③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平等 ④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必敬之——法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②: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因为法律的健全而昌盛,法律因为人而显得珍 贵、重要,因为法律最终实施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这里没有体现出公正的 内容,故②说法错误;④: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必敬之,这体现了尊 敬是相互的,故④说法错误;
公平
含义: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 式。
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 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 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 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公平的意义(价值)
如何坚守公平?
①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 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 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 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③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要公平地对待每个 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④对于司法而言,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 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重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我国的国家性质:(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了解)4. 我国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重点)(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掌握)6. 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重点)7. 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重点)8. 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重点)(1)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立法方面)。
(3)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执法方面)。
(4)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方面)。
(5)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宣传方面)。
9. 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掌握)(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0. 我国的国家机构的工作原则是什么?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重点)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体现:(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国的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掌握)(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
贻害无穷。
(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12.如何正确行使国家权力?(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重点)(1)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2) 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 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4)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 宪法规定的内容:(掌握)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重点)(1)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 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掌握)(1)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5. 宪法是我国根本法的原因?(重点)(1)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3)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4)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5)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6)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
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 为什么要监督权力的行使?(重点)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7. 如何全面依法治国?(掌握)(1)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2) 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3) 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4)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3.怎样增强宪法意识?(重点)(1)国家公职人员: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公民个人:①学习宪法。
了解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参与宪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认同宪法。
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③践行宪法。
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三课公民权利8.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重点)(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9.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及具体内容包括:(重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10.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重点)(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年满十八周岁;(3)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11.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掌握)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1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掌握)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地位(掌握)(1)含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14.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内容:(掌握)(1)人身自由不收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重点)(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了解)(3)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了解)(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了解)14.人格尊严权内容(掌握)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5.社会经济权利内容(了解)(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16.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了解)(1)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文化权利。
二. 依法行使权利17.行使权利不能超越界限的原因是什么?(了解)(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8.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哪些界限?(重点)(1)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9.公民怎样行使权利?(重点)(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0.公民行使权利为什么要依照法定程序?(1)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3)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1.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重点)(1)协商:特点: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