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音乐的名句

合集下载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每个人都会被这些古诗所吸引,不过最美的还是那一抹《琵琶行》。

琵琶行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琵琶行》描述了他听到琵琶声后的心理变化,读了以后,我就深深地沉醉在里面,回味无穷。

这首诗通过叙事写景,用人物独白的方式叙写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使诗中主角--琵琶女的形象鲜明突出。

我还清楚地记得: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在皎洁的月光下,琵琶女拨动琴弦,似在向天地倾诉她的衷肠。

凄凉的夜色衬托着悲伤的情调,烘托了音乐的效果。

全诗从白居易的感受写起,一直到叙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构成一幅凄婉的音乐图画。

尤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首诗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

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他原来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曾为祖国建功立业。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却让他经受了人间冷暖的考验,所以诗人不再有少年时的朝气蓬勃,也不再幻想什么,只求能保住小命就行。

这种心境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中可以看出。

最后四句中,诗人感慨:像我这样贬斥在外的人,即使有幸与朋友重逢,又何必要说那些感伤的话呢?然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位主人公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诗人将琵琶女的形象描绘得如此鲜明突出,正是由于她弹奏时技艺精湛的缘故。

再者,诗人所用的语言很富于表现力。

全诗无论是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塑造琵琶女这个形象服务的。

虽然其中没有出现“我”字,但读者从字里行间却分明感到,这是作者自身在抒情。

第二、三句中“夕阳西下”的描写,暗示了时间推移,为“千呼万唤始出来”准备了环境;结尾一句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又以景物描写突出人物的感情活动。

一位擅弹琵琶的美丽女子,在艺术享受中融进自己满腔的激情,尽情尽致地弹奏,直到曲终情竭。

可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与封建社会中的达官贵人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生活恰成鲜明的对照。

《琵琶行》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琵琶行》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琵琶行》是如何描写音乐的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前三名是什么这是倪老师的第56篇文章01解读经典乐于分享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转动琴轴弹拨丝弦两三声未出曲调就先带出了感情。

弦弦格调低沉,声声情意哀怨好像是诉说着一生中的坎坷不平。

她低眉信手在继续弹奏恨不得把伤心的往事倾诉干净。

轻拢慢捻,有抹又有挑先弹的是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后弹的是《六幺》。

粗弦嘈嘈的音响如同狂风骤雨细弦切切的声音好像是情侣在私语。

嘈嘈切切起伏错落地拨弹像是大大小小的珍珠洒落在玉盘。

像是花丛中的“间关”莺语那样宛转流利像是河滩上的幽咽泉水那样流动艰难。

水泉冷涩,琴弦好似断绝琴声逐渐停歇。

别有一种幽愁暗恨油然而生此时的无声更胜过有声。

像是银瓶突然破裂,水浆飞迸像是铁甲骑兵冲出,刀枪齐鸣。

一曲弹罢用拨片在当中一划四弦同响像是撕裂丝绸的响声。

东船西舫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见江心一轮惨白的月亮悬挂半空。

0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这个片段当中,诗人写这个琵琶女转轴拨弦,这只是简单的试音阶段。

然而先有情证明,这个琵琶女在演奏之前已经在酝酿着情绪,这既是在说这个琵琶女,她的演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巧层面的演奏,是声情并茂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意欲通过琵琶的演奏、通过乐曲通过声音把自己的内心的呼声传达出来。

也意在告诉读者,这是一个身世坎坷的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注意这个字音,这里读作思。

思是愁的意思,生生思也就是声声愁。

白居易《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白居易《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白居易《琵琶行》理解性默写《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下面是《琵琶行》的理解性默写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有关于描写音乐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于描写音乐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于描写音乐的古诗词有哪些有关于描写音乐的古诗词有哪些1.临江仙秦观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亮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白居易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

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

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

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

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4.玉声如乐刘轲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

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5.杨柳枝词刘禹锡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6.嵩岳闻笙刘希夷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9.册上公太常奏雅乐无名氏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

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

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

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10.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琵琶行并序》理解性默写1.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

2.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文中引用《琵琶行》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白居易《琵琶行》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5.《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6.《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8.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9.《琵琶行》中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音乐间歇时诗人的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和琵琶女命运的相通之处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由高考试题中描写音乐的诗歌谈备考[权威资料]

由高考试题中描写音乐的诗歌谈备考[权威资料]

由高考试题中描写音乐的诗歌谈备考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源远流长,文学把对艺术的描写作为重要内容,艺术也靠文学彰显其魅力。

因此在高考中设计艺术内容的题目就比比皆是。

2015年浙江卷、北京卷都在诗歌鉴赏的题目中选择了描写音乐的诗篇,来考查学生诗文鉴赏能力,这无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素养考查的同时,以不变的考查方式回归语文课本。

一、试题示例1.2015浙江卷《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摇?摇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2.2015北京卷《醉翁操》琅然,清圜。

谁弹?响空山,无言。

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摇?摇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二、试题分析1.这两篇诗歌鉴赏,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但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名句名篇默写如2015浙江卷21题,2015北京卷第17题、第18题。

答案来自高中课文《琵琶行》《归去来兮辞》《醉翁亭记》,分别从营造氛围、渲染气氛、表达手法、人物形象、思想情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这些题目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但以与鉴赏的诗歌内在关联为纽带,缀成一体,相互生发,相得益彰。

即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极富新意。

这也凸显出2015年高考试题,以纲(高考大纲)为纲,以本(语文课本)为本的原则。

2.两个鉴赏题都考查了关于音乐描写的手法我们在高中语文必修二《琵琶行》学习了音乐描写的高超手法,作者使用摩声、通感、侧面烘托等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音乐。

基于此,这两篇诗歌鉴赏就很好的应用到了这些来自课本的知识。

音乐艺术的特征

音乐艺术的特征

音乐的艺术特征“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听”。

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赠花卿》中两句名句。

与此相类似的,列宁在听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后,也曾激动地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

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好听的音乐,确实是具有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生活。

劳动生产、婚丧嫁娶、婴儿睡觉、行军打仗、国家大典、人们生活中举行的各种仪式活动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活动等等,都有音乐在其中发挥作用,都少不了音乐这门艺术。

可见音乐艺术的普遍社会意义。

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是较普遍的,但是,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了解却很不普遍,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社会现象。

一般而言许多人对于音乐的了解,总有一种奇妙的说不出来的神秘感,好象音乐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语言”。

音乐给人的印象如此神秘,主要是因为音乐本身的特征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其实,音乐并不那么神秘不可知,只要我们对音乐的特征有所了解,音乐艺术的魂也就被我们抓住了。

那么音乐艺术又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呢?归纳一下,有如下几点:一、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以听觉为对象的声音的艺术,或叫听觉艺术。

音乐离不开声音,声音是音乐艺术的物质基础,是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声音的感觉器官,只能是耳朵,所以人们把音乐一方面称之为声音的艺术,另一方面又叫它为听觉艺术。

音乐以声音为物质手段,又不等于凡声音就都是一种音乐,如现实生活中自然物所发生的一切音响,人的一切言语声音等,就不一定能成为构成音乐语言的主要物质材料。

音乐艺术的声音,主要是由人们根据审美原则,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乐音,而且这种乐音,又不是一个单个独立的音,这种乐音是由一系列根据不同音高排列有序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整体,即音乐学中所讲的乐音体系。

在这个乐音体系中,它又有它们自己律动美的法则,如旋律法、和声对位法,还有调式、调性、节奏等规则。

古诗词鉴赏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韩愈《听颖师弹琴》练习及答案(贵州遵义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题)

古诗词鉴赏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韩愈《听颖师弹琴》练习及答案(贵州遵义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题)

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听蜀僧濬①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听颖师④弹琴(节选)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①蜀僧溶,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

②绿绮,琴名。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③流水,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④颖师,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首联交代蜀僧来自峨眉山,弹奏之琴名贵,寥寥数笔就把这位音乐家的气派写了出来,从而表现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李诗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写出琴声涤荡了诗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琴声让诗人与蜀僧互生知音之感。

C.韩诗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风凰”两句写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忽然出现,这样以视觉写听觉的手法,增添了琴声的魅力。

D.韩诗着重描写琴音的变化,琴声一开始轻柔婉转,接着又高亢不已,随后变为喧闹之声,又变为低音,最后高到极点。

16.古人摹写音乐,贵在如音在耳。

上面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时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登高》一诗意境旷远,其中写出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把人踮起脚后跟往远处看和登上高处往远处看进行比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描写音乐的名句:
• 1、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杜甫 • 3、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
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 一处不畅快。——清·刘鹗
如何把抽象的音乐写得具体可感:
• 1、运用通感手法,将音乐旋律转化为具体 可感的动作、画面。
比较:《筏子》、《黄河颂》
• 1、《筏子》是一篇散文,运用对比、衬托 的手法,赞扬艄公的高超的技艺。赞扬了 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勇敢、智 慧。
• 2、《黄河颂》,运用象征手法,借歌颂黄 河来歌颂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激励中华儿女以英雄的气魄和坚强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 2、通过间接描写,强调“效果”的办法使 读者感受到音乐的动人的力量。
郭风的《长江》与胡宏伟的《长江 之歌》在体裁,主题等方面有和不
同?
• 1、《长江》是一首散文诗,长江的黎明象 征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中国;本诗赞 颂了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中国,是一 曲新中国、新时代的赞歌。
• 2、《长江之歌》是诗歌,表达对长江的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爱、依恋;抒发对祖国母亲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