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记录表一

合集下载

数学实践活动——四年级荡秋千

数学实践活动——四年级荡秋千

数学实践活动——四年级荡秋千荡秋千【活动内容】⼩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荡秋千【活动⽬标】1.在亲⾝实践中探究“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1.秋千模具架,细绳,钩码。

2. 记录单: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课本第47页图⽚,思考: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呢?2.学⽣猜想:A 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重,谁荡的次数就多。

B 在相同的时间内,谁的绳长,谁荡的次数就多。

3.制定⽅案:探究A的同学3或4⼈组成⼀组,制定实验⽅案。

探究B的同学3或4⼈组成⼀组,制定实验⽅案。

4.交流实验⽅案5.实验操作探究A:(1)把3三根细绳分别固定在秋千模具架上,使绳长15厘⽶,并分别挂上10克、20克、30克的钩码。

(2)⽤均匀的⼒推动,使3个钩码同时从相同的⾼度荡起,同时利⽤秒表计时15秒,分别数出每个钩码荡的次数,并记录到《记录单(⼀)》中。

(3)按实验步骤(2)再做两次此实验(4)统计三次实验结果,算出每个钩码15秒内荡秋千的平均次数。

观察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B:(1)把3个20克的钩码分别挂在长10厘⽶、15厘⽶和20厘⽶的细绳上。

(2)⽤均匀的⼒推动,使3个钩码同时从相同的⾼度荡起,同时利⽤秒表计时15秒,分别数出每个钩码荡的次数,并记录到《记录单(⼆)》(3)按实验步骤(2)再做两次此实验(4)统计三次实验结果,算出每个钩码30秒内荡秋千的平均次数。

观察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6.总结交流:从探究A和探究B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各⼩组展⽰交流⾃⼰的发现,形成全班意见。

【活动评价】下⾯的重点,你做得怎么样?请选择恰当的脸谱贴在相应的栏⽬内。

⼘庄镇⼤陆⼩学陆东⽣。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外拓展活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外拓展活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外拓展活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也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和运算。

为了帮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下面介绍几个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拓展活动。

活动一: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拼图游戏,让他们通过拼图的方式来认识形状和图形。

另外,还可以利用数独游戏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活动二: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参加学校或者区域的数学竞赛,让他们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数学竞赛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三:数学实践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超市购物,让他们通过实际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计算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物体测量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等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活动四:数学探究数学探究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其他同学来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外拓展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活动的设计和引导,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成效。

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样本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样本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样本模板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xxxx年xx月活动地点办公x
活动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讲人 aaa
参加成员 bbb,ccc.ddd.eee,
aaa老师谈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一开始学习口算乘法,是对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的一个回顾和提升。

在本块内容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乘法知识,从两位数提升到三位数。

本节课中略微涉及到第54页的知识——行程问题。

本课的学习也是为下次的新内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埋下伏笔。

林建能老师谈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活动内容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及进程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Bbb老师谈学设想
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温习了旧知,而且也为学生学习新知架起了桥梁。

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Ccc老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设计作进一步修改。

通过这次的集体备课,大家在活动中各抒己
见,觉得帮助颇大。

大家认为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尊重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非常重要。

活动反思大家一致提出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尊重学生的发现,善于鼓励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同时让与建议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的作业,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放飞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更加扎实有效。

数学实践活动——四年级荡秋千

数学实践活动——四年级荡秋千

荡秋千【活动内容】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荡秋千【活动目标】1.在亲身实践中探究“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1.秋千模具架,细绳,钩码。

2. 记录单:实验记录单(一)实验记录单(二)【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课本第47页图片,思考: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呢?2.学生猜想:A 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重,谁荡的次数就多。

B 在相同的时间内,谁的绳长,谁荡的次数就多。

3.制定方案:探究A的同学3或4人组成一组,制定实验方案。

探究B的同学3或4人组成一组,制定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5.实验操作探究A:(1)把3三根细绳分别固定在秋千模具架上,使绳长15厘米,并分别挂上10克、20克、30克的钩码。

(2)用均匀的力推动,使3个钩码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荡起,同时利用秒表计时15秒,分别数出每个钩码荡的次数,并记录到《记录单(一)》中。

(3)按实验步骤(2)再做两次此实验(4)统计三次实验结果,算出每个钩码15秒内荡秋千的平均次数。

观察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B:(1)把3个20克的钩码分别挂在长10厘米、15厘米和20厘米的细绳上。

(2)用均匀的力推动,使3个钩码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荡起,同时利用秒表计时15秒,分别数出每个钩码荡的次数,并记录到《记录单(二)》(3)按实验步骤(2)再做两次此实验(4)统计三次实验结果,算出每个钩码30秒内荡秋千的平均次数。

观察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6.总结交流:从探究A和探究B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各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发现,形成全班意见。

【活动评价】下面的重点,你做得怎么样?请选择恰当的脸谱贴在相应的栏目内。

评价标准做得很好做到了要加油呀我们能发现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

我会设计实验方案。

我在小组实地测量中,我能做到配合其他成员并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具体任务。

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课外实践作业

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课外实践作业
四年级数学课外实践作业
四年级下册设计人:设计时间:2019年6月10日
数学
拓展
1.仔细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双倍法
在13世纪,欧洲人采用“双倍法”来计算两位数乘法。
如在计算46×13的过程是:46×2=92,46×4=92×2=184,46×8=184×2=368,368+184+46=598,所以46×13=598.
(2)求出这一周的平均课外阅读时间。
(3)有人呼吁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该每天不少于82分钟,对照一下自己的阅读时间,你有什么想法?
实践探究
3.用四根硬纸条订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个对角,往相反的方向拉动,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并计算出前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对比,你又有什么发现?
评一评
完成时间:自我评价:☆☆☆☆☆
家长评语:
教师评价: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解释这样算的原因吗?
评一评
完成时间:自我评价:☆☆☆☆☆
家长评语:
教师评价:
数学与Biblioteka 生活2.“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滋润童年,书香陪伴成长。童年是孩子们记忆的黄金阶段,请你将自己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在下表中。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活动记录表
2024-01-04
目录
•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活动准备 • 活动实施过程 • 学生表现与成果展示 • 教师指导与反思 • 家长参与与反馈
01
活动背景与目的
数学小课题的选择
课题来源
课题难度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选择 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数学小课题。
表达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路。
互动交流
学生之间是否能够就研究成果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提出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在小课题研究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反思与改进
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反思自己在小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措施。
未来展望
04
学生表现与成果展示
学生参与度评估
参与态度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和热情。
团队合作
学生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任 务。
贡献程度
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大小。
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
成果质量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 实用性。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 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自 信心和合作精神。
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小课题研 究,如课后、周末或假期等,确 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和 实践。
活动地点
可以在学校教室、图书馆、实验 室等场所进行,也可以利用网络 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
02
活动准备
教材与教具准备
实践应用

数学各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数学各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数学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第一学期
一年级:认识钟表、新年游艺会
二年级:身上的“尺子”、简单购物
三年级:测量篮球场、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的活动四年级:七巧板、魔术纸圈、一亿张纸的厚度
五年级:节约用水、数学日记
六年级:设计存款方案、跑道中的数学问题
第二学期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模拟旅游购物)
二年级:装扮教室
三年级:闰年、围绿地
四年级:设计数学小报、周末一日游计划
五年级:统计家庭中的碳排放、包装中的数学问题
六年级:绘制操场或校园平面图、小调查
李建于2015.7.22。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记录2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记录20篇

小学课外活动记录小学课外活动记录(一):课外活动记录活动资料:给小树浇水活动目的:透过活动,增强学生爱树护树的意识。

活动过程:一、讲清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师生共同去浇水。

三、总结活动状况。

小学课外活动记录(二):xx年级课外活动记录活动日期:5月5日活动资料:硬笔书法比赛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让学生练就一手好字,受益终生。

活动过程:一、讲清比赛要求:1.书写务必合乎规范,纸面整洁,不能有涂改的痕迹,否则不予评奖。

2.书写时,在比赛用纸下面垫一薄本,使笔画更富有弹性。

3.用碳素墨水书写时,为防止纸面污损,请垫一些干净的纸。

4.作品要精益求精,认真在比赛用纸上书写。

5.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的写字姿势:身直、头正、臂开、足挨。

正确执笔姿势:运笔自如、不挡视线、移笔灵活。

二、学生按要求书写三、按评比要求评选优秀作品1.作品务必以规范、标准的楷体字书写。

2.严禁涂改描摹或代笔。

3.评选出优秀作品若干件并张贴出来供其他学生欣赏学习。

四、总结活动状况,给予表扬鼓励。

小学课外活动记录(三):课外活动记录活动资料:写字练习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认真的书写的习惯。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2、导入新课,板书:认真写铅笔字二、指导书写1、师:用铅笔写字时眼睛和练习本的距离要持续在一尺左右,身体和桌沿的距离要持续一拳,握笔点与笔尖的距离要持续一寸左右。

2、指导练习三、书写练习1、指导观察学生写字的样张。

2、讨论交流:(1)要看清字的大小,在田字格或方格中写铅笔字,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大小适中。

(2)字要写在方格中间,做到字的重心落在格子中心,不能偏向某一侧。

(3)注意一笔一画在田字格的位置,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3、书写练习四、总结活动效果:同学们能按要求进行书写,并且书写比较认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记录表一
姓名:
本单元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知识目标:
1、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会互化分数与小数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与人交流,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活动要求:去三个不同的超市调查两种同一品牌物品的价格,并记录下来,
比较一下这两种东西在哪个超市便宜,算一算在哪个超市买东西更划算。

调查表
超市名称物品价格总价家长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